第18章 开海了
后头几天,天气不错。三個人也是沒少去赶海!
收获也有多有少。
少的时候只有1000多,多的时候卖了7000多。
1000多的那天,不管李晓峰在地圖上怎么找,海滩上就是沒有东西。海裡好东西到是不少,可是无奈出不了海啊!
多的那一天,是三個人出海,钓了两條老虎斑,再加上钓到的其他鱼获,一共卖了7000多。
這段時間,刘雪霞和李永林两個人,也過得非常舒心。
家裡欠的账都還完了,无债一身轻。
再加上现在每天最少都有上千块钱进账,儿子也在自己身边。
不像之前,三個孩子都不在身边,吃饭的时候,两口子都快沒话說了!
现在看着每天儿子在自己身边,一家人一起出去赶赶海,钓钓鱼,心裡觉得非常踏实。
要說唯一不满意的就是儿子的婚事了,马上30了,還沒结婚。
村裡像他這么大的,小孩都已经上小学了。
刘雪霞觉得這两天還是要往媒婆家裡多跑几趟,看能不能早点帮儿子介绍。
李晓峰最近心情也不错。
每天陪在父母身边,陪着他们一起劳作,陪着他们慢慢变老。
生活中沒有了996,沒有了绩效考核,沒有了复杂的人际关系。
赶海虽然有时候也辛苦,但是能和父母在一起,却很开心。
更何况生活中也有了自己的目标!
就這样不知不觉就进入了10月份了。
今天天气不错,天气晴朗,微风拂面。
是個赶海的好天气,可是奇怪的是,平常人满为患的海滩上却看不到几個赶海的人。
其实今天村子上从一大早,就格外的热闹。
从早上开始,村子上鞭炮,烟花就响個不停。
今天是個好日子!
因为今天是渔民這一年中最重要的日子。
开海了,终于开海了!
今年长达4個月的禁渔期,终于结束了。
渔民也都憋坏了,终于可以扬帆出海了,终于可以打渔赚钱了。
村裡,村外都处都是欢声笑语,鞭炮齐鸣。
现在村裡的码头上,才是最热闹的地方。
所有的渔船都已经整装待发,做好了准备。只等渔政那一声放行的命令了。
漫天的烟花和噼裡啪啦的鞭炮声响彻云霄。
有道“鞭炮一响,黄金万两”,渔民大部分都是非常信這個。
所以村子上,码头上到处都是鞭炮声。
昨天下午,刘雪霞和李永林两個人,就去镇上买好了鞭炮和烟花。
今天一大早,一家三口又到村裡的妈祖庙裡上了柱香。
這個时候,李晓峰一家三口,也早早的在渔船上,做好了准备。
其实這個时候,镇子上的码头才是真的热闹!
由于村裡的码头一般都比较小,也比较浅,停不了大船。
镇上的码头,作为江州市唯一的深水渔港,所以十裡八村的大船都停在了那裡。
渔船的船主,船上的水手,都早早的去了镇上。
也少不了送行的家属,有些远洋渔船,這一出去可能都要十天半個月,甚至几個月才能回来。
還有不少周围的群众和游客,会在那裡等着看开海。
现在镇上已经把开海搞成了個节日了。
這就是江州市有名的,一年一度的铜川开海节!
镇上会组织各种各样的活动,比如像免費试吃海鲜,舞龙舞狮表演,商家也会推出一些商品打折活动来吸引游客。
据說今年市裡的电视台会全程拍摄,记录這壮观的开海场面。
到时候一声令下,真的是百船出海,百舸争流!
不知不觉時間来到了9点钟。
随着渔政船的一声信号,渔船开始有序驶出了码头!
大網眼的船,先行,接着是小船,最后是各种小舢板!
本来已经停息的鞭炮和烟花,這個时候又从各個渔船上响了起来。
李晓峰也点燃了自己家船上的烟花,鞭炮之前已经放了。
希望今年出海,平平安安,鱼获多多,能发大财!
渔船一艘接着一艘驶离码头。
李永林也小心的开着船,跟着大部队驶离了港口。
每搜船上都堆满了各种捕鱼工具。
渔船驶离了港口以后,都开始加速。
大家都想占個好地方下網。
李晓峰家的渔船马力比较小,属于小型流網渔船,主要是靠下各种刺網,流網,螃蟹笼,鳗鱼笼之类的方式捕鱼。
這种渔船对动力的要求不高,机动灵活性比较好。
和流網渔船相对应的,就是拖網渔船了。
也就是大家常见的那种拖着個大大的渔網在船后头的船。
這种船一般对船的动力要求比较高,但是捕鱼的灵活性比较差。
今天,李晓峰他们要抓紧時間把渔網和螃蟹笼子都下下去。
因为最多3天時間,到时候就会有一部分,专门跟着大船收购海鲜的船会回来。
收鲜船一回来,海鲜的价格也会开始全面的下降。
渔船全速开了二個多小时,来到了一片海域。
這是一片,以前李永林经常下網的一個区域。
可以算是他的秘密基地了。
很多渔民都有自己的风水宝地,這种地方一般都是渔民曾经在這個地方丰收過。
李晓峰看了一下地圖,可能是由于之前长达4個月的禁渔,水面下的鱼還是挺多的。
在地圖上,李晓峰就看到了一小群的银鲳,一群青占,還有几只黑鲷……
李永林和李晓峰两個人一起,把今天的第一张刺網下在了這裡。
接着又往前开了几海裡,李永林准备下第二张刺網。
李晓峰习惯性的打开了地圖看一下。
這裡的资源不行啊。
在地圖上,李晓峰只看到了寥寥几條小鱼!
连忙拦住准备下網的李永林,說:“爸,不要在這裡下網,我感觉這裡沒什么鱼!”
“真的感觉沒鱼嗎?”李永林将信将疑的问,“我以前在這裡,可是捕到過不少鱼的!”
“感觉這裡确实沒什么鱼!”李晓峰肯定的回答道。
“既然你感觉沒什么鱼,那我們今天就换個地方吧!”李永林回答道。
毕竟经過在一起這么长時間的赶海,他对儿子的直觉還是挺信任的。
现在他和刘雪霞两個人,都相信儿子有第六感。
“我們往那個方向,开個7~8海裡远!在那裡下網!”李晓峰指着东南的方向說。
于是李永林就开着船,向儿子指着的方向开去。
到了地方以后,下了今天的第二张刺網。
在李晓峰的建议之下,又往西开了几海裡,在海底的一片珊瑚上面,下了今天的最后一张刺網。
:https://www.zibq.cc。:https://m.zibq.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