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种植大棚蔬菜 作者:阎王大帝 自从知道杨国华的高超画技之后,校长有時間就来教室請杨国华到办公室聊天,探讨有关素描、油画、国画等几個方面的话题,与其說是探讨,不如說是請教。 在校长董远洋长达两個月的苦苦哀求下,杨国华答应为他作一幅画。 在一间小平房,董远洋放下画笔和颜料,然后关上门离开。 杨国华坐在画板前搜索大脑中的记忆,一段刀光剑影,血流成河的战争场面在他脑海中播放。 杨国华用画笔点上颜料,开始在画纸上作画,数千敌兵爬梯攻城的情景,城墙上数百杂牌军奋勇抵抗的情景,几百敌军推着巨木撞墙的情景,城中数千老幼妇孺惊慌失措的情景,城外数千敌军向城墙上射箭的情景一一呈现在画纸上。 這幅《战争的末日历时一個月才完成,杨国华放下画笔,通知校长董远洋来验收作品。 当董远洋参观完這幅《战争的末日,他震惊得无以复加,如果不是亲眼所见,绝对不会相信是這個才五岁的孩子所作。 董远洋几分钟后才恢复了平静,說道:“小华,你是我這一生中见到過最出色的画家,這幅作品不应该是属于我的,而是属于全国人民。” 杨国华笑着說道:“校长,反正這幅画我送给了你,你送给谁与我无关,不過你可不能对外說是我作的,我還想過些平静的生活。” 董远洋說道:“那就等你准备好我再把這幅画捐出去,反正你是逃不掉的,给你三年的時間准备,這样总行了吧。” 杨国华笑了笑,离开了小平房。 回到家裡,杨国华說道:“爸,家裡那几亩地不要种小麦了,改种大棚蔬菜。” 杨大伟惊讶說道:“大棚蔬菜?” 杨国华点了点头,把种植大棚蔬菜的特点详细的說了一遍,杨大伟在杨国华的指导下,租了十亩地种植大棚蔬菜,杨国华做技术指导,由于修建大棚的资金不够,杨国华建议父亲去信用社贷款,信用社的主任巴不得有人来贷款,今年县裡的任务是500万,两個月才贷出去几十万,那還是求人才贷出去的,杨大伟贷5000元,主任不說二话,批了5000元给他,杨国华办理好手续,临走之前,主任說资金不够的话,可以来找他。 杨国华告诉杨大伟种植大棚蔬菜不要打农药,不要施化肥,全部使用农家肥。 为了让大棚的蔬菜有足够的农家肥,杨国华建议父亲在附近的村子裡收购,一农车2块,才十天,收购回来的农家肥堆成了一座小山,杨国华告诉父亲把這些农家肥晒干消毒后才能给蔬菜施肥。 反季节的蔬菜很受县城市民的青睐,加上是无公害蔬菜,价格虽然比一般的蔬菜贵了两倍不止,但市民仍然乐意掏钱买,杨大伟种植的10亩地大棚蔬菜半年就赚了两万多,赚钱后,杨国华让杨大伟扩大种植规模,承包多五十亩地来种大棚蔬菜。 由于盖大棚需要的资金比较大,村裡沒人敢跟风,杨大年和杨大康却不怕,每人去信用社贷5000元来盖十亩地的大棚。 家裡赚了钱,杨国华向父亲借1000元。 杨大伟点了1000元递给他笑骂道:“臭小子,父子俩還借什么借。”說完数了100张钞票给他。 至于儿子到底用這笔钱来干什么,杨大伟并不過问。 杨国华联系了本班的十個学习比较差的学生,每人递给他们100元,让他们用手中的100元钱到各個乡镇买猴票,辛苦费每個给2元,杨国华在刘海的记忆中得知,這猴票到2000年后可是翻了几万倍,如果這1000元全买下猴票,到2000年后那就是几千万了。 第二天杨国华来学校时,十個同学每人从书包掏出十几版猴票给他,杨国华也沒有食言,每人给了他们2元辛苦费。 杨国华的慷慨让這些坏孩子露出真挚的笑容,在孩子们的眼中,杨国华不亚于散财童子。 转眼间到1981年6月,迎来杨国华的第一次升级考试,数学考试开卷刚過十分钟,杨国华就举手交卷了,监考老师看了看杨国华的考卷,惊讶的說不出话来,原来考卷上一個空白处都沒有,得到监考老师的同意后,杨国华离开考场。 监考老师坐在讲台上看试卷,一道、二道、三道,一道题做沒做错。而且最难的一道题,他用了三种方法去解答。 监考老师說不出话来,他看了看考生的名字,杨国华,另一個监考老师走過来问道:“有問題嗎?” “你看一下” 问话的监考老师看着答卷脸色不断变化,看到最后,他的表情已经无法用语言来形容了。 语文考试由于要写作文,杨国华用了十五分钟才交卷。 十分钟考数学,十五分钟考语文,两科满分,写的作文超出了小学生的水平,用的字句全是经典,抒情手法更是绝妙,一篇经典作文就這样诞生了。 還有他答题书写的钢笔字,更是比字帖還要工整。 来监考的老师一個传一個,杨国华神童之名不胫而走,五岁上六年级,比歷史上的董仲舒還要天才,镇上,县城,市媒体越传越远,他的那篇作文被刊登在市各大文学报上,整個红木村引来了无数记者来采访,杨国华微笑着向来访的记者說了一句话,“我不会接受采访。” 杨大伟夫妇忙着管理那50亩地的蔬菜大棚,根本沒空搭理记者的来访。 半年多的時間過去了,杨家的蔬菜远近闻名,连周边的几個县城的经销商纷纷来采购杨家的蔬菜。 杨大伟六十亩,杨大年的十亩,杨大康的十亩,一共八十亩,月产一批蔬菜,月收入超過3万元。 杨大伟的菜棚請了十几個菜农帮忙管理菜棚,杨大年和杨大康也分别請了两個菜农帮手。 半年多的時間,杨大伟的60亩菜地赚了20万元,信用社的贷款早已還清了。 得到杨国华的提醒,杨大伟很着重防治病菌,由于供不应求,杨国华让父亲再承包100亩地建大棚种菜。 村民们见杨大伟三兄弟种大棚菜都赚钱,有几個大胆的村民也跟风种植,杨大年和杨大康见半年就赚了3万元,也扩大了种植规模,杨大年承包50亩,杨大康也是50亩。 杨家三兄弟的菜地菜地将近300亩,杨国华的成绩录取通知书发下来了,他被市第一中学录取了。 “我报的是县城一中,怎么被市第一中学录取呢?”杨国华疑惑道。 他把通知书递给母亲王丽霞。 王丽霞知道儿子被市第一中学抱着亲了一口,微笑着說:“小华,你想要妈妈给你什么奖励。” 杨国华脸上微红,淡然說道:“妈,我不想去市一中,太远了,還是上县一中吧!对我来說,上哪個学校都是一样。” 王丽霞急了,她說道:“怎么会是一样呢?市一中是全国重点中学,县一中只是個小山窝。” 杨大伟劝說道:“還是听从孩子的吧!只要他用功,上哪所学校都是一样。” 王丽霞說道:“你不去也可以,但你答应妈一個條件,每次考试必须是前十名。” 杨国华点了点头,抱着小妹去玩了。 邻近上学时,杨国华叫来了三叔:“三叔,我和你說個事。” 杨大康问道:“啥事?” 杨国华說道:“你想不想赚钱?” 杨大康笑骂:“是傻子才不想赚钱。” 杨国华拿出一版猴票說道:“三叔,這是什么,你该知道吧?” 杨大康說道:“你以为三叔是傻子嗎?這不就是邮票嗎?” 杨国华說道:“三叔,這是中华发行的第一版生肖邮票,二十年后,這张邮票可以翻几万倍,你信不信?” 杨大康說道:“不可能吧?” “有什么不可能的。”杨国华掏出那一百多版猴票,“三叔,這一百多版邮票,二十年后起码值几千万。” 杨大康大脑一阵短路,“小三,你沒骗三叔吧?” 杨国华微笑着摇头,杨大康站起来說道:“小三,叔也去买些回来。” 杨国华說道:“三叔,不用急,你等我說完再走也不迟。” 杨大康才坐了下来,杨国华說道:“三叔,我家出一万,你出一万,大伯那裡你去问一下,如果肯出,三户就是三万,你拿這三万去把贴有信封的老邮票全收下来,還有像章,有多少收多少。在每個镇设一個收购点,如果不怕辛苦,进村收购效果可能会更好。” 杨大康联系了杨大年,杨大年一点沒有犹豫,老二,老三都参加了,作为老大岂能落人于后。 杨大康按照杨国华的吩咐,一個镇设一個点,县城也设一個,然后推着一驾三轮自行车入乡收购贴有邮票的旧信封,才一個星期,杨大康回收了几千斤信封,几十斤像章。 信封一只收是二分钱,多的论斤收,每斤一元,像章每個收五毛,论斤的收2元一斤。 两個月后,整個南乡县的信封和像章几乎被他收购過来。 看着一万多斤信封,上千斤像章,杨国华笑了起来,“三叔,我估计整個南乡县的信封和像章都被你收购完了。你找個干燥的仓库,然后把這些信封用胶纸封好,那些像章也需要找几個木箱子装好。 杨大康等杨国华說完,从文件袋中掏出几十版猴票兴奋的說道:“小华,這是我托人到市裡买到的,有這十几版呢。” 杨国华笑道:“三叔,你能买到十几版已经算不错了,這十几版過十几年也能买個几百万。” 杨大康指着地上的信封道:“小华,资金差不多用完了,還继续收不?” 杨国华說道:“三叔,物以稀为贵啊,像手上的猴票,如果有几万版,将来会有那么高的价值嗎?你就不用亲自去收了,在县城留個点,其他的就关了吧,那些小商贩自然会送上门的。” 杨家三兄弟每人又筹了一万,杨大康继续进行收购大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