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3章 从古至今,你可见過禅位的皇帝?
店铺裡的灯亮了起来,众人围坐一圈,正中间坐着赵佶,李柷在角落偷笑,一副看热闹的表情。
想当初,他进来的时候,也是這個待遇。
赵佶人也是晕的,一度以为自己来到了地府,酒气熏天,满目疮痍,還有一面光幕在看他们的一生。
屏幕上的赤壁之战,他可是熟读于心怎么可能不认识。
另外,還有一個脸色严肃的人坐在中间,好像要宣判他的感觉。
“赵佶!”
“在”
“北宋亡国之君,金兵破开封,席卷大量钱财金银书卷,太监宫女、皇后嫔妃,以及宋徽宗和宋钦宗二人离开,史称靖康之难!”
李恩大致說了一下他知道的情况,然后冷冷的看着赵佶问:“你還有什么有疑问嗎?”
疑问?
北宋亡了,和我大宋有什么关系?
千年的代沟,交流起来确实不容易,好在這裡還是有明白人。
朱标轻咳一声,把李恩的话重复了一遍,只不過,措词稍微改了一下,但大意沒有错。
“什么!金兵破开封?就他们那点人?”赵佶人都傻了,呆呆的问:
“朕的禁军呢?”
“降了。”
“各州厢军呢?”
“也降了。”
“西军总不能也降了吧。”
“他们沒降。”
“那为什么.”
“被投降派断粮断响,然后硬生生气死将领种师道,然后就沒有然后了。”
“…”
作为北宋当时最精锐的西军,救過开封一次,金军第一次入侵,就是被他们打退。
但是打退之后,朝中投降派使绊子太多,各种钳制,导致金军去而复返,拿下了开封。
“对了,靖康之难是宣和七年,靖康元年,不知道距离你還有多久。”
宣和七年?
這不完犊子了嗎,還有两三年我就要被抓走了嗎?
赵佶的眼前一片昏暗,呆滞无神,开始回忆自己的一生。
本来当個闲散国公好好的,每天写写字,画個画,调戏一下舞妓,生活不知道多开心。
可是,自从当了皇帝之后,我.我.好像更开心了。
赵佶晃了晃脑袋,看准了赵匡胤,然后四肢并用爬了過去,大喊道:“太祖皇帝!您可要救我呀!!!”
赵匡胤轻轻一蹬,将其踢飞,怒气冲冲的說:“滚!如此繁荣的大宋你居然都能亡,要伱有什么用!不如杀了喂狗!”
“太祖!罪不在我呀!”赵佶继续哭喊道,试图抓住最后一根救命稻草。
“呃打断一下。”朱标忽然插嘴說道:“其实,大宋還沒有亡。還记得店长刚才一直在說北宋嗎?”
“其实,徽宗和钦宗被抓走之后,赵构就建立了南宋,又传了一百五十多年。”
听到這话,赵匡胤才稍微消了一点气,但還是瞪了一眼赵佶說:“還好你有個好儿子,不然我大宋岂不是毁于一旦!”
“呃我也打断一下。”李恩忽然插话道:“赵构不是什么好东西。”
“…”
大宋除了我之外,就沒有好人了是吧?
赵匡胤還在气头上呢,赵佶忽然发现了什么問題,立刻转头看着朱标问:“钦宗是谁?”
“赵桓。”
“太子?”赵佶一愣,又问道:“我死了嗎?”
“沒死,您是禅位给了他。”
“禅位?”
這回,不只是赵佶,其他所有人,包括三位主公以及两位武将都愣住了。
只有李柷一脸茫然,见众人惊讶于是问道:“請问禅位有何不对嗎?”
李世民拍了一下他的头,不争气的說:“从古至今,你可见過禅位的皇帝?”
“呃”
“唉~我问你,朱温是不是要你禅位给他?”
“噢~~”
如此一解释,李柷瞬间就明白了,原来是這么個“禅位”
赵佶眉头一皱,提出反对意见,說:“不对!桓儿性子弱,绝不是敢篡位之人!”
朱标有点不忍心,欲言又止,還是說道:“呃,史书上說,是你害怕金军,于是赶紧禅位给太子,然后自己躲到镇江去了。”
四周的眼神逐渐变得不对劲,赵佶额头冒汗,继续问道:“那那我为什么又被抓了。”
“金军第一次进攻被种师道等勤王军打退,你就被钦宗請了回去,然后第二次就被抓了。”
“…”
赵佶咽了咽口水,說:“我回去之后,就把宫裡的牲畜全部杀死!”
李柷好奇的问:“为什么不杀投降派而杀牲畜?”
“因为我的脑子肯定是被驴踢了,才会做出這么荒唐的举动!”
“嗯?”赵匡胤忽然一把将赵佶揪起来,质问道:“你說我是驴?”
“额呜呜~太祖,我哪敢說您呐!”
赵佶心裡一阵委屈,要不是您老死的太早,留下一大堆乱摊子,宋朝哪有那么多事情。
当然,他肯定不会說出来,只能举手发誓道:“太祖您放心,既然我已经知道金军会入侵,就不可能再重蹈覆辙,等我回去之后,立刻准备对敌!”
一旁的李柷看了很是羡慕,真好,作为末代皇帝還能指挥军队,不像他,连個太监都指挥不动。
這时,李恩也开口道:“先放他下来吧,徽宗后期虽然昏庸,但是上位前期,還是發佈了许多好政策。”
宋徽宗在史书上的评价极低,甚至可以說沒有比他還差的皇帝了。
但他也确实做了好事,比如开养老院、置办公墓、设立类似初高中的学校,提供给平民上学等等。
只不過,连年北伐,导致南方税收過重,加上土地問題从沒有解决過,北宋才会如空中楼阁一般,轰然倒塌。
宋徽宗本人之前就是闲散国公,自幼养尊处优,当了皇帝之后,变本加厉的事情肯定不少,手底下的人为了讨欢心,肯定也会做一些事情。
一系列的连锁反应,导致他最终惨淡的下场。
不過,天道好轮回,金国怎么对待北宋,蒙古大元就怎么对待金国,也算是报应吧。
“唉!”
赵匡胤松开手,失望的转過身去。
就从目前来看,三位末期君主,就他大宋最差,說不失望那是假话。
但他也从朱标那边了解過大宋的事情,知道自己遗留了许多問題,导致大宋后面的君主很麻烦。
大宋的建立和其他王朝都不同,沒有将原来的统治推倒重来,而是在原有的基础上,建立的大宋。
這也就导致许多五代十国时期的問題,依旧完好无损的留存到了大宋。
原以为,自己在位时期能解决掉,可天不遂人愿,中道崩阻,导致后续皇帝再想通過变法解决土地兼并的問題,难上加难!
這么說吧,北宋自赵匡胤之后,任何试图变法的皇帝,只有一個下场——死于非命!
直到南宋,就沒有皇帝再敢提变法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