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7章:关琛研究会 作者:关乌鸦 被问及理想型的时候,一部分艺人会具体到某個人,另一部分艺人比较笼统,說些诸如阳光,幽默,善良,温柔的特质,让人越听越觉得“是我是我”,跟听星座一样。 谢劲竹从业多年,知道這样的话听听就好,当不得真。 但是像潘绪這种又具体又笼统的“心性”标准,倒是很少听人讲。谢劲竹不知真假,但他能感觉到,观察团气氛开始有了变化。 之前潘绪表现出来的精致感,给人一种悬浮的疏离,像一個完美无瑕的艺术品,让人敬而远之。但现在平易近人的择偶标准一出,顿时就有了人味儿。 观察团的几位男士,称赞潘绪爱情观很成熟,讲话也很真诚,有想法。 姚知渔出来作证,說她们组合闲聊聊到某個帅哥的时候,潘绪总是兴致缺缺,公司内外追求她的人也不少,有钱的,有才的,有颜的,但潘绪接触几次之后,就不再感兴趣了,“她說那些人谈来谈去,谈的都是自己,而且千篇一律都是炫耀自己的成就,人脉,和野望。根本不懂得倾听和平等沟通……” 女主持隐隐有变成潘绪粉丝的趋势,說潘绪這样的女孩子,娱乐圈太稀缺了。 女主持請求姚知渔帮忙引荐,說她有一堆节目希望潘绪能去玩一玩,聊一聊。 姚知渔点点头,认为潘绪应该会很高兴。 她们星云组合這几個月沒有大型活动,大家都在尝试转型,而潘绪選擇了综艺這條路,但不是为名,也不是为利。 “镜像理论。潘绪来這個节目也是想从不同的角度看自己,然后修正自我认知什么的……我也不太懂。”姚知渔說。 大家也不懂。继续看屏幕。 潘绪的择偶标准让她的朋友们觉得棘手,看似沒有门槛,实际上门槛不低。问有沒有具体的例子。 潘绪說有,然后念了几個名字。 其中有死去半個多世纪的作家,所有钱财都用于慈善,自己清苦了半生,死后才得以揭晓,他是为了遵守跟友人的某個约定; 有开创了一個流派的学者,著作一出版便屡遭权威否定,但這位学者坚持自己的理念,多年后终于被证实他的正确; 還有建国时期的某個伟人,投笔从戎,舍弃安逸,去到艰苦的环境裡奋战,不畏失败…… 用伟人事迹当参照啊你!朋友们齐声吐槽。 潘绪笑盈盈地又說了几個名字,有清苦的翻译者,有极小众的艺术家,還有残疾的舞者。這些平凡的名字和事迹,代表潘绪之前那些话不是随口說說的。 谈及潘绪下一步的打算,她毫不遮掩地說自己正在存钱,想买個房子。独属于她的房子。 以后结婚,我也要住自己的房子裡。 那你老公呢? 他?潘绪說:他就住同一個小区另一套房子好了,方便见面又各有空间,房产、消费、社交、喜好,都可以原样保留。一星期七天,周末可以我去他家,或者他来我家同居两天,其他時間,還是保持各自独居的状态。 潘绪的朋友们大吃一惊,直呼潘绪的婚姻观念太超前了。 姚知渔半解释半补充地說:“潘绪小时候有很长一段時間都是借住在亲戚家裡的,過得不太好。所以长大以后一直想有自己的房子。” 观察团的几人啊啊地表示理解。 但他们理解,不代表观众能够理解。 谢劲竹觉得潘绪的這些话說出去,可能会有些争议。 服装设计师见過更开放的关系,倒也觉得還好。他反而很欣赏潘绪的棱角和有别于其他偶像的個性。 女主持更是被潘绪這番女王发言彻底折服。 潘绪的片段结束。 大家休息了一会儿之后,喝喝水,再聊聊潘绪這個人,然后才回到座位上,开始看第三段。 第三個跟拍对象,是关琛。 画面先是一片漆黑。 正当大家寻思是不是出了什么問題的时候,黑暗中突然出现一抹亮光。大家有经验,看得分明,是祥云手机的铃声软件要响起来了。 但众人沒料到的是,下一秒,手机刚“嘀”了一声,還沒响完一個完整的节拍,一個人影突然侧身,把铃声掐死。 沒有丝毫的留恋,关琛仿佛早就醒了一样,干脆利索地站起来,走到窗边,拉开窗帘。 光线溜进房间,观察团的众人,這才看到关琛的面孔、空荡荡的房间、以及那孤零零摊在地上的睡袋。 “……那是睡袋???”众人愕然。 镜头切了几下,全方位展示了一下关琛睡觉的這個房间。 一秒钟展示完毕。 家徒四壁的房间,除了斑驳的墙壁,木质的地板,就只有睡袋和一個背包。 谢劲竹目瞪口呆,不知道小师弟的家怎么变成了這個样子。 “這是节目组给琛哥准备的房子?”姚知渔把手拢到嘴边,呈一個喇叭的形状,气鼓鼓地朝周导喊:“吁太小气啦!” 周导连忙摆手,让大家继续看下去。 似乎知道众人的疑惑,画面开始出现闪回,回到了几天前,节目组探访关琛的那天。 节目组来到关琛住的那片外国人聚集小区,熟门熟路,找到了关琛住的那栋。 這是曾经在《今晚去你家好嗎》走過的路。但這一次再去,大有不同。 走廊的灯泡,已经修好。楼道裡也沒有碍手碍脚的玩具和婴儿车,阻挡着路人。 敲开关琛的家门,走进去,裡面的布局和摆件也和曾经,有了非常大的改变。 更像是人住的地方了。 曾经跌落在地的字句,如今也都到了墙上。 镜头对准了贴在書架上的几张贴纸,上面写着一些古诗词和成语。 谢劲竹甩给姚知渔一個“你看吧”的眼神,证明之前自己說得沒错,关琛就是喜歡這些诗词歌赋。 姚知渔果然感激地点了点头。 谢劲竹很清楚,在变幻莫测的恋爱关系裡,沒有什么套路和攻略能够一招鲜吃遍天。就算侥幸奏效,也只有几天的新鲜,只掌握“术”而不掌握“道”,永远在山脚下打转。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 谢劲竹觉得姚知渔真是起了個好名字。 关琛的房间裡,有個外国小孩。那小孩似乎在用电脑完成什么作业,而关琛在一旁耐心地指导。 “阿琛很喜歡小孩子。”谢劲竹笑容慈祥地說,关琛不管是在小区還是球场,到哪都是孩子王,特别有小孩缘,“为了跟小孩子有共同的话题,他把市面上的童书都看得差不多了。” 观察团的几個人,就感慨关琛真有童心。 “阿琛很有耐心,跟小孩一起玩的时候,還会抽辅导他们的功课,谁有不会的题目,他就過去指导,指导的方式也不是直接告诉答案,而是故意装作不会的样子,让小孩教他。小孩能够教别人,也就說明彻底掌握了那個知识点,教完了還很有成就感,对学习更感兴趣了。附近的家长都很感谢阿琛,甚至想請他当辅导老师。”谢劲竹得意地抱起了双手。 众人叹服。尤其李富贵是有小孩的,非常清楚辅导小孩写作业有多痛苦。 姚知渔呼出一口气,学到了很多。 回到屏幕。 节目组說,关琛现在的地方不适合录制,他们可以提供关琛新的房子。 但关琛拒绝了,說他自己有新房子。 然后他带着镜头来到了大型魔都地圖前面,天南地北地指了几下,表示他的房子有不少。 其中的两套房子,竟然還是同一個小区的。 大家都被关琛的创意惊艳到。 真不知道关琛是怎么想的,同一個小区,租两套! “呵呵呵”漫画家突然诡笑起来:“他会不会也跟潘绪想的一样,结婚之后也各自独居在同一個小区。” “哈哈哈哈。”众人惊讶之后,也都笑起来,“說不准的咧。” 实在太巧了。 姚知渔也笑,但心裡隐隐有点不舒服,還沒来得及想,屏幕裡关琛就解释,之所以租两套,是因为他前几天看了炒股的书,学会了补仓。 之后关琛带着节目组,一边参观他的新房子,一边分享着他的租房经验,要有天台、要有小巷…… 关琛最后挑了一处离电视台比较近的地方——也就是闪回之前,关琛醒来的那個地方。 看到這裡为止,设计师用衣服来形容三個艺人。 前面的殷树,是平价的居家基本款,以舒适为主。 潘绪是前沿的设计款,充斥着個性,沒那么大众,却是带动时尚风潮的浪尖。 而关琛则是不追逐潮流的经典款,样式简洁,却百穿不烂。 设计师這番话,几乎是在给招揽广告。给服装品牌的代言人分析产品定位。 “如果在他们三人裡选一個当模特,你会选哪個?”女主持等于是变相地在帮三個艺人招揽服装代言了。 设计师想了一会儿,回答說,潘绪。 “但是過几年,我可能想挑战关琛。”设计师补充。 大家注意到一個词,挑战。 设计师解释,真正好的衣服,和模特是互相成就的,“但是以关琛的气质,无论什么样的衣服在他身上,都会被他吞沒。” 屏幕裡,关琛选定了新家,节目组问他需不需要去家具市场买些什么,他们可以出钱出力。 关琛說,不用。 然后当晚就這么住了下来。 新家空旷无比,仿佛住在贫民窟。 “不是贫民窟。”李富贵一脸凝重,說,贫民窟的人只是穷,而不是沒有追求,只要是人,都会在最大限度之内让自己過得舒服,“但是关琛不一样。” 关琛住的那间卧室,灯昏沉沉的,夜裡看书,就拿一個手电筒照着书本,搞得條件很艰苦的样子,明明买盏台灯就能搞定的事,关琛不买,還說如果突然遭遇入室行窃的小偷,這种大功率的手电筒迎面照上去,可以短暂地剥夺对方的视野。 除此之外,关琛连床垫都不买一张,就铺個睡袋在地板上,如果在家裡睡腻了,可以带着帐篷去天台上睡。关琛拍了拍装着帐篷的包裹。 “這是住监狱呢吧……”漫画家想不出别的形容词了。 关琛睡得很早。 跟殷树形成强烈地对比。 一觉睡醒,早上六点,关琛沒有睡回笼觉,直接在地上开始静态和动态拉伸,热身结束之后,就换上了一套运动服,准备出门跑步。 节目组跟不上,关琛在小巷裡拐几個弯就不见人影。等回来的时候,手裡提着一堆早餐。 关琛盘腿坐在地上吃包子,磕水煮蛋,窗外的光线鬼鬼祟祟地照进来,使房间裡充斥着一股压抑见不得人的氛围。 好好的《独居生活》,活生生被他录成了《监狱生活》。 洗漱完毕之后,关琛就带着节目组准备出门了。 关琛带了一個相机。這相机似乎是一個摄像师私底下送的,关琛請教完用法之后,就对着窗外开始实操。 关琛的拍法很别致,看准一個目标,就咔咔咔一顿连拍。 节目组后期把关琛的照片弄了出来。 一個遛狗的老大爷,沒有构图。一连十张,只拍了老大爷坐在长椅上的照片。 “怎么感觉像是在拍跟踪目标……”漫画家脑洞很大,惹来了大家的声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