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主要內容

第二百五十四章 父子

作者:棠梨雪
亲,欢迎光临凤凰 古言 章節目錄 从正院离开回到自己的院子,有一段不小的路程。(凤凰全文字無廣告)這一点時間足够让一個人思考,甚至做出决定。 大格格低着头,几次差一点把自己绊倒,等站在院门口的时候,终于抬头說道:“嫡额娘回来了,该收的就收了,往后就不必做了。” “可……”旁边的丫鬟一听,着急了。“格格,奴婢哥哥他說一個月也是有一百两银子呢。”格格的月银才二十两,能抵五個月的月银了。 “你怎么不想想,福晋回来了,谁敢明目张胆地去做?”大格格敛下眼眸,那点银子其实她并不放在心上。 虽說一個月有一百两,一年一千两百两,实在不是一笔小数。這些年阿玛、额娘都不在,她手上多了差不多五千两的银子。 這不少,可也不多。 四爷不在京城中,可四福晋断然沒有让人委屈了庶子、庶女的道理。宛宜完美地演绎了什么叫有钱任性。 除去府裡定例的开销,每個月拔给大格格小院的银子就有两百两,更别說人虽被“禁闭”,可逢年過节宫裡下来的赏赐除去不能动用的,也是一股脑的让大格格和弘昐二人均分。這样一算,反而是身边丫鬟的哥哥在采买上做手脚,每個月得的孝敬银子都是小头了。 大格格也不是为了這些银子。 在成长過程中,渐渐明白自己的定位,才会越来越想了解外头的情况。正好阿玛、额娘都不在,不闹上一场也是对不起這個好天时地利。 虽然可惜,可她对那個女人還是胆战心惊。 小丫鬟還待說话。 大格格立时沉了脸。 “怎么,你都能做我的主意了?” “奴婢。奴婢這全是为了格格啊。”丫鬟眼红叫屈,固然有担心少了這么一個敛财渠道后,兄长那边不好交代。 可她更明白唯有哄住了大格格,才是正理。 发生在大格格那边的事情,很快就传到了宛宜耳朵裡。 宛宜笑道:“我听說那陈嬷嬷有個远房侄儿?” “是,不過据說是過继给她了。”這种事情对于宫人来說都是常有的,只是有的人运气好。家裡人有良心。有的是有了别的心思,但最可怜的是死后无人捧幡。 “几岁了?” “十四、五岁。有一次在府裡门口的时候,瞧過一回。看着是個机灵的。”杨嬷嬷這個时候已经大概猜出福晋的意思来了。 宛宜点点头:“找個人去看看,安排一下,不拘是庄子裡還是铺面上。”這些年陈嬷嬷還算尽心尽力。 她相信亲近的人完全可以影响一個懵懂孩童的是非观。 大格格這些年做的事情,不說好。但也绝对不是什么坏事。谁沒有一点自私心态,在可用的條件上让自己掌握主动权也不是什么不好的心思。 這要是换了她。也会有這些举动。 毕竟她不是自己亲生的,若是有一天必须放弃一個,大格格或许首当其冲。這一点,宛宜也从未否认過。 她是做不到看着自己的孩子受苦而去关爱别人。 這完全与她的是非观不同。若是在自己身边。自己生的儿子都要比别人收到的待遇差,那么她何必做哪些许多事情呢。 大格格总是要嫁出去,宛宜已经沒有了亲近的心思。就像现在不淡不近的关系最好。所以在嫁人前,能让大格格领悟多少生活技能全凭她自己。 說完大格格的事情。宛宜问起弘昐。 “這一次也找一座院子出来,身边放几個人。内外院也不能在像之前一样常来常往,有些规矩還是得守起来。” 杨嬷嬷应是。 這些在福晋沒回来的时候,就已经陆陆续续地在准备了。 杨嬷嬷出去做事。 榆嬷嬷就留了下来。 宛宜问了一些京城裡的事情,虽說信件往来不断,可有些事情不是几句话能說得清楚的,且也不是书信裡面方便說的。 虽說還得进宫一趟,但好好两個人還沒有醒,宛宜也舍不得叫醒她们,想這干脆等宫裡面结束了早朝再過去。 到时候也就是和四阿哥他们一道了。 她這边算着時間,已经先一步进宫的四阿哥带着弘晖,在梁九功地带领下经過月精门,到了南书房。 南书房裡,康熙正在吃着燕窝粥,听到禀报就挥手让人收拾下去。 梁九功带着人进去,自己悄悄地站在一边。 四阿哥领着弘晖跪在地上,不发一言。 康熙堵了一喉咙的气,终究沒办法,开口說道:“回来了啊,回来就好。弘晖。” “皇玛法。”弘晖倒沒有四阿哥的情绪,听到叫声就抬起头干干脆脆地又磕了一回头,才眨巴着眼睛看康熙。 三個孩子中,长相是好好最像四阿哥,弘昐的五官反而是比较柔和的那种。两父子在一起,一冷一热,看着不太像父子。 但弘晖打小就在四阿哥的跟前长大。 行事、原则,其实都是受到四阿哥的言传身教,只是他的脾性看着轿温和一些,不像四阿哥那样,一看就是臭烘烘的硬石头。 因此,弘晖喊了一声吼,就沒有下文了。 康熙的胸口更闷了。 這要是换了其他孙子,那眼力见肯定不一般,早就打蛇随棍上了。 “這么早過来,用過早膳了沒有?”康熙努力和蔼地问道。 弘晖愣愣道:“阿玛不让吃。” 康熙一怔,然后就明白了。 像是官员拜见皇上,为了怕君前失仪,很少吃东西或是基本上不吃的。他沒有想到有一天這种事情会這么直白地被孙子讲出来。 为了在康熙面前有好的表现,皇子皇孙就算年纪小,其实都被教得很好。有什么话该讲,有什么话不该讲。 這本来不该讲出来的。 但是康熙想到造成這一结果的原因,不就是因为他让老四一行人在外面游荡了几年,沒有固定的住处,到处走,又怎么能像在京城裡有上书房一批的大儒教导学习呢。這本该是雍王府的嫡长子,說不得還是世子。 想到這。康熙的愧疚情绪一点点地滋生起来。 這要是在以往是不能的。 一来。对于四阿哥一家人离京的愧疚這些年并未方家,又有苏麻拉姑的死。三来,康熙到底老了。 年纪一大。有时候会心软糊涂,想万事得過且過。更多的是会情绪化一些,不会时刻想着皇帝的身份。 康熙做不出对儿子的关怀,对于孙子却是能的。 “梁九功。” 梁九功从旁边走了出来。 康熙說道:“去让人送一些吃食過来。你带了弘晖去旁边吃。” 這是寒暄過后,准备讲正事了。 弘晖偷偷看了四阿哥一眼。 四阿哥微微颔首。 弘晖就定了心。笑眯眯地起身跟着梁九功走,一点也不紧张。還在南书房裡的父子二人還能听到门外他的声音响起:“……好久沒吃到了,我可是馋了。梁公公要让人多送一些吃食過来才好啊。” “奴才记得,送阿哥喜歡的来。多多地送。” 然后就听到轻快地笑声。 声音一停下来,南书房裡的气氛就变得紧张起来。 “匠人都带进京了?” “在后一批,有人护送。” “有几成把握?” “据說可以更好。但目前的稳定性已经不错,只是不能铺盖太长。過了两丈远就得间隔开。這是目前推测出来最合适的长度。” 康熙脸上欣喜若狂。 虽早早接到密折,上面說的和自己问的也沒有什么出入。可有时候就算沒有亲眼见到,但也想亲耳听上一句。 配方容易,材料随处可寻,省时省利還省银子。天知道大清朝到处要银子,军饷、维修、赏赐一堆一堆的。 這一次不但省银子,說不定還能赚上一笔。 “在外面這些年,就做了這一件事情?”康熙问道。 四阿哥面色不改:“儿臣愚钝。” 康熙突然觉得這個儿子回来,心情其实也不那么美妙,反而觉得碍眼得厉害了。他愚钝?怎么不见其他人想出来。 康熙突然眯了眯眼睛:“那水泥听說和四福晋有关?” 四阿哥心裡一紧,面上不显,說话的语气终于带了一丝情绪,似乎有一点在显摆的意思。“出门在外,许多不便。福晋是找着机会就像教育三個孩子,劳逸结合,不能只读书却不知身边事。” 若是瞒着遮着反而会让皇阿玛怀疑,還不如明亮亮地提出来。 巧合這样的事情在歷史上举不胜数。 四阿哥信了這個“巧合”,自然也得让别人去信。当然在康熙面前,就不必让他自己去想到。 康熙果然不再多說,当时发生的事情,明面上的內容早就躺在他的密折箱裡了,所料不差,合情合理,的确是巧合。 至于发生在广州府的事情,四阿哥沒瞒,康熙也知道,当然他的几個皇子野心勃勃想插手海运這件事情,康熙大帝還不清楚。 若是知道的话,此时摆在右手边的雕花笔筒就该砸在四阿哥的头上了。 “這水泥的事情就让你来……” 康熙的话還沒有說完,就被外面的声音打断。 太子来了。 康熙盯着殿门看,表情上看不出青溪。 四阿哥垂下头,藏住了眼底的骇浪。(未完待续) ps:刚下动车回家,先更新這個,昨晚酒店后来又断網,今天又忙了一天。晚上做了3個半小时的动车,又做了40分钟的的士,晕了晕了。 《254》情节跌宕起伏、254扣人心弦,是一本情节与文笔俱佳的小說,凤凰提供在線閱讀。
首頁 分類 排行 書架 我的

看小說網

看小說網是您最喜歡的免費小說閱讀網站。提供海量全本小說免費閱讀,所有小說無廣告干擾,是您值得收藏的小說網站。

網站导航

热门分類

© 2023 看小說網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