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三十六章:无惧核武 作者:三寸寒秋 庞大的宇宙飞船犹如山岭一般横越在工厂中,已经进入工厂的韩元,就如一只蚂蚁一般,根本无法看到這架飞船的全貌。 不過窥一斑而知全豹,从正面部分来看,這架宇宙飞船似乎并不怎么符合普通人心中宇宙飞船的模样。 或者說,并不怎么符合科幻电影、小說中那些飞船和战舰的设定。 于是在经历了开始的震撼和惊讶后,直播间裡面的观众开始纷纷吐槽起来。 這飞船,大的确是大,但是不是有点太丑了? 有点像UFO,但UFO是圆的,主播這個有点像枫叶的感觉? 从這边看上去有点像一片雪花的感觉。 這应该是根据最初的那种勒落三角飞行器改设而来的吧? 這东西的确有些不符合审美,不過主播的风格,你们又不是不知道? 主播:美是什么?能吃嗎?实用就行。 還沒造完吧,造完后应该会漂亮一点,再给外面贴层膜应该就会好看不少。 贴膜?你当手机贴膜呢?這玩意能随便贴膜嗎?散热通讯什么都要考虑的好吧。 直播间内调侃着,韩元则继续驾驶着小电驴朝着飞行器敢去。 這座船坞的占地面积足足有十多万平米,长宽均在三公裡以上,光是修建這座船坞,就耗费了足足百万吨各种合金钢材。 特别是船坞穹顶的支撑结构,是特别设计過的。 一是需要一個能容纳直径近六百米的宇宙飞船的区域面积。 二是穹顶需要支撑吊运大型组件的能力,這就需要穹顶的结构相当坚固了。 一艘宇宙飞船修建,其实和航天飞机或者很多大型设备的修建是一样的,基本都是在不同的工厂中生产出不同部分的零件,然后通過大型运输车运送到组装场地进行组装的。 比如华国修建航天飞机,像机翼、比如发动机、比如一级点火舱等等這些零件由航天局公布标准和参数后,由各大生产商生产制造,然后经過验收合格后运送组装。 這也是为什么国内的高速公路经常出现某某收费站被拆的原因。 因为需要运送那些超大型零件。 不過在韩元這裡并沒有拆收费站的需求,修建宇宙飞船的大部分零件都是在這座黑色的大型工厂内生产加工的,然后通過穹顶上安装的大型吊轨进行移动到核心区域进行拼装。 這也是這個工厂会修這么大的原因。 大部分的区域都是各种精密加工厂。 骑着小电驴,韩元来到正在修建的宇宙飞船的正下方。 庞大的宇宙飞船一下将他整個人对比成了渺小的蚂蚁,数百米的直径不是开玩笑的。 人站在下面,头顶一片漆黑,那种震撼感一时半会根本就消散不下去。 啧啧,這么庞大的飞船,要是出现在现实中,怕是能征服整個地球。 這飞船,应该有武器系统吧? 請去掉‘应该’和‘吧’。 按道理来說,太阳系内是沒有其他的智慧生命的,武器也沒啥用。 之前的那些巨型昆虫你忘了?不就是从外太空来的,如果在太空中遇到了,又沒有武器系统,那就遭殃了。 我特想开着這架飞船去米国佬附近转悠一下,也不进他的领土,就在领土外停着。 我就静静的看着你装β。 谁不想呢?我還想去趟小日子過的不错的岛国选手家裡呢。 小日子:你别過来啊,你過来我就要叫了! 你叫啊,你叫破喉咙也沒用。 主播主播,介绍一下你這架飞行器的性能和装备呗,我比较想知道上面带了什么武器,带了多少吨氢弹(ω 韩元暂时沒功夫理会直播间裡面的观众,他在仔细的观察着這架還在修建的宇宙飞船。 从目前的情况和小七反饋给他的数据来看,這架宇宙飞船的主体结构其实组建完成了。 正如直播间裡面的網友看到的一样,這架宇宙飞船并沒有采用传统的航天飞机的外形,而是取用的类似于‘立体’雪花一般的形状。 它的整体由六個‘雪花瓣’舱室和一個六边形的‘中心舱’组成。 每一個雪花瓣舱室长达一百五十米,中心舱室直径在二百三十米,组合起来让這家宇宙飞船的直径超過了五百米。 如果算是一些其他的东西,整体直径达到了惊人的五百五十四点三米。 至于高度,如果按照最高点到地面的距离来算,這艘宇宙飞船的高度并不是很突出,仅仅只有四十五米。 高度虽然一般,但整体的大小摆在哪裡,還是相当让人震撼的。 這么大的飞船,其实并不只是为這次外太空探索任务准备的。 如果仅仅是用于太阳系内完成任务的话,普通的航天飞机就足够了。 毕竟他现在的航天技术已经相当成熟了,无论是卫星发射,還是航天飞机前往月球、火星等星球执行任务,都进行了无数次了,成功率几乎做到百分百。 這架宇宙飞船,是韩元准备给下一次任务使用的。 按照系统的尿性,這次的任务是在太阳系内,不出意外的话,下一次的任务就会要求他离开太阳系了。 而想要离开太阳系,普通的航天飞机是做不到的。 至少他手上的這些航天飞机是做不到的。 在太阳系内航行和离开太阳系是两個完全不同的概念。 尽管太阳系在整個宇宙中很小很小,可对于人类来說,太阳系又大到几乎无边无际。 按照一個星系的边界划分规则,太阳系的边界毫无疑问是奥尔特云之外。 而按照這個标准来看,从地球出发,即便是走最短的路,到太阳系的边界,距离足足有一光年。 光都要飞一年,更别提普通的航天飞机了。 1977年9月5日发射的旅行者1号探测器,到现在已经過去了六十多年的時間了,都依旧還沒有飞出太阳系呢。 所以下個任务如果真的是离开太阳系的话,那时候再来建造宇宙飞船是肯定来不及的。 除非他能在這期间掌握超光速飞行技术。 但這显然不现实,即便是他已经发现了支撑超光速飞行的超·引力子,也无法在短短两三年的時間将其彻底完善。 更别提现在他還只是发现了基础粒子,连超光速飞行技术的理论都還沒有做出来。 所以唯一的办法就是在這次外太空探索任务中,直接将下一次任务可能需要用到的宇宙飞船直接制造出来。 如果下一個任务需要他离开太阳系,那么他可以直接驾驶這艘宇宙飞船出发,而不至于需要临时制造。 這样一来,即便是沒有掌握超光速飞机技术,他也有至少三年的時間可以用于航行,不至于出现任务失败的情况。 這艘宇宙飞船,就是基于這样的目的建造的。 否则根本就沒必要将這艘宇宙飞船造的這么大。 一艘直径超過五百米接近六百米,高度在四十五米的宇宙飞船,对于韩元来說,哪怕是用于星际航行,也足够用了。 中心区域的六边形主体舱室是他起居生活,控制整艘宇宙飞船的核心区,這裡有可控核聚变反应堆,也有最大的磁场反重力主引擎。 而那六個雪花瓣一般的独立舱室,每一個的用途都不同。 有些用于科研实验,有些则用于种植作物和养殖动物,有些则用于储备燃料、物质等。 這是用于离开太阳系的飞船,为了保证安全和物资的充足,韩元只能在合理的范围内将其尽力往最大的方向扩建。 至少需要這艘飞船上的物质、燃料等各方面的东西能支撑他飞往十光年之内的任何一個星系。 這是韩元对眼前這艘宇宙飞船的最低要求。 如果可以的话,他更希望這艘宇宙飞船能做到除去燃料外的其他资源内循环。 如果能做到普通资源内循环,那么只要飞船的能源充足,他就能一直航行于辽阔无边的宇宙中。 這有些类似于人类以前折腾過的生物圈2号实验仓,但相比较生物圈2号仓,宇宙飞船能补充的资源相对更多,也更容易保持稳定和平衡。 毕竟他手上還有個系统。 必要的时候,韩元会消耗科技积分做补充,不会眼睁睁的看着飞船的生态失去平衡的。 浏览了一下正在建造的宇宙飞船,韩元给直播间裡面的观众讲解了一下這艘飞船的一些基础数据和性能,再度引得直播间裡面的观众咋舌。 在绝大部分观众的眼中,有這样的一艘宇宙飞船,几乎能横行整個地球了。 简而言之,就是想去哪儿就去哪儿,各国沒有一個能打的。 哪怕使用核武器轰炸,只要沒有正面击中,飞船本体沒有处于爆炸核心区域,這艘宇宙飞船照样能抗下来。 這得益于韩元后面研发的电磁装甲集成护盾,只要伤害沒有在那一瞬间让整個飞船的核心护盾发生器全部過载,就不会出现太大的损失。 而事实上,除非预先埋伏,否则以目前热武器的飞行速度,哪怕是最先进的导弹,也追不上這艘宇宙飞船。 除此之外,韩元为了防范其他外星生物,他不仅在中央区域的核心舱部署了磁场反重力引擎系统,就连外围的六瓣雪花舱都有部署引擎和小型化的核聚变反应堆。 虽然因为赶時間花费了他近千万的科技积分,但在遭遇意外的时候,六個雪花分舱上的引擎系统都能短暂的支撑起整艘飞船的运转,能让飞船快速逃离现场。 除此之外,六個分舱每一個都能从核心主舱上分离开来,各自逃命,危险情况下,极大的提升了乘员的安全性。 各种性能和介绍,刺激的直播间裡面观众眼睛都红了。 我要是有這样的一艘飞船,普天之下全都是我大华夏的领土。 這已经不是飞船了,而是宇宙战舰。 有這样的战舰,十一光年外的那個文明,啥也不是。 楼上的你也太小看人家了,怕是這艘宇宙飞船在人家面前啥也不是,别忘了那個文明修建的戴森球的面积有多大! 直径最少一万公裡的戴森球,不到六百米的宇宙飞船在它面前,還真的就和一只蚂蚁差不多。 戴森球修的大,但并不代表武力也强啊,主播這個可是能抗核武的。 别闹,人家的面积就能砸死你,一万公裡啊,地球妈妈也就一万两千公裡而已。 楼上的是什么制杖?能修戴森球的文明,会怕核弹?主播碰到了都得绕着走。 我倒是更想主播去接触一下那個外星文明,外星人啊,你们不想看看到底长啥样嗎? 我也想看,但我觉得暂时還是想猥琐发展比较好一点,现在的科技实力還无法和对面硬刚。什么时候能打過了,都抓起来给去修长城! 還有填平太平洋发展房地产! 搁着精卫填海呢。 听着韩元介绍,直播间裡面的观众羡慕的眼泪在口中哗啦啦的流。 這玩意在当前的人类文明中就是個BUG级别的存在。 各国也不是沒有想過自己修一艘這样的飞船出来,但考虑了一番后便都暂时放弃了。 因为這飞船在建造的时候并沒有直播出来,甚至连飞船的数据图和结构图之类东西都沒有直播過,這导致技术方面直接就断层了。 沒有最关键的磁场反重力引擎,即便是造出来了,也飞不上天。 至于韩元,也沒想過直播宇宙飞船的制造。 一方面是直播不過来,到了现在這個阶段,很多东西都是在不同的区域不同的工厂制造组装的。 包括磁场反重力引擎,也是在不同的区域生产出来的。 各部分的零件在不同区域生产出来后在进行组装,组装成大型零件后再运送到工厂中进行拼装,光直播一個拼装過程毛意义都沒有。 另一方面则是這些东西已经交给华国了,他再直播出来也不太好。 相关 __都市小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