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四十七章:大统一理论 作者:三寸寒秋 不出意料,韩元的重新活动再次在直播间裡面引起了轩然大波。 即便是一個只有小学文化的观众也都知道這种活动到底是有多么反常识的。 别說是宇宙飞船這种东西了,就是普通的汽车和飞机,在启动和急刹的时候都能给人带来很明显的重量失常的感觉。 不是已经进入太空了嗎?怎么還能自由活动? ????按道理来說,主播這会不是应该飘在空中嗎?为什么還能正常的走动? 有重力装置吧?這绝壁是有重力装置吧? 嘶,航天活动中要是有這样的技术,普通人沒有经過训练都能正常上天吧? 正常来說,乘坐的航天飞机上太空的宇航员在航天飞机或者运载火箭加速的過程中会承担56個G的复核,最高甚至能到10G的超重值,普通人未经過训练,直接就会被压的七窍流血。 别說承担的重力符合了,主播這個,我都沒感觉得重力失衡啊,都能正常活动。 七窍流血?哪七窍?(✿◕‿◕✿) 這应该是磁场反重力引擎的逆向拓展应用吧?既然能反重力,肯定也能在某些区域添加正常重力。 想起来這艘宇宙飞船之前的测试了,我记得主播好像說過一個名字,叫什么重力磁场模拟系统?应该就是這個了吧? 技术啊,原理啊!什么时候我們也能制造出来,這绝对是星际移民的大杀器啊。 直播间内,观众议论不断,零号宇宙飞船正是进入太空中都沒有出现失重现象的情况引起了观众的剧烈讨论。 连普通观众都能看到這项技术的前景,更别提那些蹲守在直播见裡面的专家们了。 且不提能提供海量升力让一艘重达十几万吨的庞然飞船起飞的磁场反重力引擎,光是這种能在飞船内部模拟制造出重力环境的设备,价值就沒法用钱来形容。 尽管目前人类已经能够做到在一定程度上进行人造重力了,最简单的方法就是旋转。 一個巨大的轮形结构旋转时轮周上就会产生一定的“离心力”,也就是类似重力的惯性力。 比如通過太空船整体或局部的旋转,使得太空船的乘员感受到离心力,从而模拟重力的效果。 但這项技术远远還达不到成熟的地步,顶多在某些国家的实验室中研究着,也无法将其应用到航天活动上。 毕竟這种方式模拟出来的重力对飞船结构有特殊要求,压根就不符合航天飞船的设计。 哪怕是国际空间站,也不会采用這种旋转方法来创造人工重力。 像這個直播间裡面的這种能提供稳定重力的设备,简直是众多航天人员的梦中情人。 正如直播间裡面观众所說,這项技术是星际移民的大杀器。 它不仅可以让普通人不用经過任何的航天训练就能踏上外太空前往其他星球。 价值更大的是对星球改造,或者在其他星球上建立基地时的价值。 比如之前直播间裡面就讨论過的火星改造技术。 相对比地球来說,火星的重力较弱,只有地球的五分之二左右。 這种重力的條件下,人要想正常的在火星上活动是不大可能的事情。 和火星缺少磁场可以通過激活内核重新转动提供不同,要想增加一個星球的引力是极其困难的。 哪怕是韩元也沒有什么办法。 但如果有在這种能提供稳定重力的技术,哪怕火星上的引力只有地球的五分之二,人们也能够在上面正常的生活,和在地球上生活无异。 這才是這项技术最大的价值。 它极大的扩展了未来星际移民人类的選擇。 除去火星,哪怕是月亮、谷神星這些微重力,以前并不适合移民的星球在未来都能建立一定的移民城市。 零号宇宙飞船的驾驶室内,韩元看着虚拟屏幕上那些各式各样的猜测笑了笑。 在已经登上了天空并展现出這项技术后,他并沒有卖关子而是直接的就解释了這项技术的来源。 “這种能提供重力的技术,叫做磁场模拟重力技术,是磁场反重力技术的延伸技术之一,它的原理建立在物理学的大统一理论之上。” “在我的脚下,有一套以超导技术为基础的磁场装置,以创造出一种引力场,它类似于在磁场环境中出现了类引力的相互作用,可以对大部分的带电粒子其作用。” “這是引力的相互作用效果与其它三种基本力的相互作用方式,从理论上来說,电磁相互作用、强相互作用和弱核力相互作用实现了某种形式上的一致性,进而可以实现人造重力场。” “不過這项技术也不是沒有缺点的,首先它的能耗很大,对一平米的区域制造出接近地球重力的人造重力场每小时需要消耗超過十万千瓦。” “其次是对于材料的要求很高,且对使用环境相当高,几乎绝大部分的组件都要求使用超导材料,对于环境要求至少保持在十级无尘室以上” 韩元简单的介绍了一下脚下的磁场模拟重力技术,不過直播间裡面的观众注意力并不在這项技术上,反而是在解释過程中出现的一個名词上。 大统一理论! !這可是爱因斯坦终其一生都未能完成的梦。 果然,主播已经实现了四大力统一。 别說爱因斯坦了,只要是搞物理的,统一是四大力是所有人的梦想。 四大力是什么?大统一理论又是啥? 万有引力、电磁力、强相互作用力、弱相互作用力,理论上宇宙间所有现象都可以用這四种作用力来解释。 通過研究四种作用力之间联系与统一,寻找能统一說明四种相互作用力的理论或模型称为大统一理论。 高能物理狗表示羡慕和眼巴巴,目前物理界還只统一了弱电,强电统一都沒做到,标准模型也只是一個唯象的理论,主播能讲讲引力到底是怎么和其他三种力挂上√的嗎? 标准模型中的可调参数太多了,目前发现的就有十几個,、任意性太大,什么时候强、弱、电三种相互作用能像麦克斯韦方程一样把电力和磁力统一成为一种电磁相互作用就好了。 卧了個槽,你们都在說什么?我怎么连弹幕都看不懂了? 文科生表示一脸懵逼。 這個直播间裡面不是人均最低学历博士嗎?這都听不懂? 虽然不懂什么是大统一理论,也不知道這玩意到底有什么用,不過可以知道理论科学是科技发展的基础,希望我們国家能重视。 那些個官老爷们哪裡会重视這個?他们只会在乎今年卖地买了多少钱。 就沒人关注人造重力场嗎? 直播间内,弹幕横飞,虽然人造重力场惊艳到了所有人,但大统一理论给人带来的惊讶更大。 能在這個直播间裡面蹲坑好几年的老观众多多少少的都知道了不少的科学名词,也了解過不少的东西,对于物理学界的最高荣耀,不少人都有一些了解。 特别是前阵子参宿四超新星爆发的时候,直播间裡面很长一段時間都是对物理和天文的讨论。 而各国的物理学家就更不用多說了,尽管他们早就猜测這名主播完成了四大力统一,但一直都得不到证实。 這次对方主动提及,一個個的都眼巴巴的看着直播,希冀从中获得一些灵感或者学识。 不過這注定是要让他们失望的,韩元虽然知道磁场反重力引擎和磁场模拟重力技术都是建立在四力大统一理论上的,对大统一理论也有一些了解,但真正完善且详细的大统一理论,他并沒有掌握。 毕竟磁场反重力技术和磁场模拟重力技术都是系统直接传给他的知识信息,虽然裡面有一些涉及到四力统一的知识信息,但并不多。 目前来說,他在物理学上最大的成就是完成了强、弱、电三种相互作用力的统一。 统一了强弱电三力,他在理论物理上已经走在了各国的前沿,至少目前的物理学界還并未完成三力统一。 三大力统一在物理学界也有自己的专属名词的,叫做‘标准模型规范场论’。 而‘标准模型规范场论’的缺陷其他缺陷也不少。 尽管标准模型理论是自牛顿经典物理以后最接近大一统理论的一套自然哲学观,但它并沒有描述到引力和暗物质以及暗物质粒子。 若从宇宙论的角度出发,标准模型亦被视为不完全。 因为在這套理论中,物质和反物质是对称的。但是宇宙中的物质比起反物质多出很多。 此外,由于对重力的忽略,标准模型也并未能为宇宙开始时的宇宙膨胀找出一個机制。 因为這些缺陷的成在,所以尽管‘标准模型规范场论’能解释三力统一,但实际上并未能做到完成三力统一。 至于如何完成三力统一,在已经完成了這一步的韩元看来,其最大的难题在电磁力和强相互作用力的对峙现象,在电磁力中,对于带同种电荷的电磁力是相互排斥的,而在强相互作用中,则是互相吸引的。 统一三大力的核心之一在于找到一個理论,能同时解释這一现象。 如果能做到這一步,‘标准模型规范场论’是能完成对电磁力、强相互作用力、弱相互作用力的统一的。 其实在现实世界,這三大力统一其实也被叫做大统一理论,只不過在韩元看来,這只不過是伪统一而已。 因为最关键最神秘的引力并沒有参与进来。 对于這些問題给如何解释,韩元能给出自己的答桉,但他不会說。 因为在沒有彻底完成大统一理论前,他也不知道自己完成的三力统一理论到底是对還是错。 他准备找個時間将前段時間完成的三力统一理论丢到现实世界去,通過各国的物理家来帮助他完善,至于更多的东西,就不准备弄了。 科研理论上的东西,韩元更希望科学家们自己研究,因为自己研究的东西,往往能带出来更多的成果和后续的发展路线。 就像爱因斯坦在完成相对论后,给物理学留下了未来百年,甚至两百年的前进方向。 三大力的统一也一样,如果‘标准模型规范场论’成立的话,那么未来百年物理学界的路该如何走,将由‘标准模型’来指引。 除非這條路是通向死胡同的,否则韩元不会想着去干涉這些。 当零号宇宙飞船的速度突破第一宇宙速度后不久,飞船也来到了八百公裡左右的高空。 這裡依旧属于近地轨道,严格意义上来說,从100公裡的高度往上到2000公裡的高度都算作是近地轨道。 而100公裡以下的天空则属于各国的领空上界。 不過這项规定目前各国正在讨论修改,毕竟电推进无工质发动机出现后,能将飞行器轻易的推到八十公裡以上的高空中。 而只要再往上二十公裡,就能突破领空了,到时候飞行器可以說能随意进入其他国家。 甚至往下丢点东西。 這個高度,别說丢炸弹了,就是丢根金属钨棒下来,都能造成巨大的灾难。 其破坏力不亚于被陨石撞一次,甚至你都沒法监测到。 当然,這條规则的修改,也并非全是电推进无工质发动机的锅,电推进无工质发动机只是加快了修改的脚步而已。 战略威慑也是国防中的一环,在研究一百公裡以上的高空空天武器的并非只有一個国家。 无论是米国老毛子還是华国,都有对应的研究计划。 像米国的X37B、X43计划,甚至早在数年前就已经完成了首航的试飞。 而老毛子代号为‘H5’的空天轰炸计划,更是明确披露了对空天轰炸机的战略要求,要求其拥有在100公裡高空上进行10马赫超音速巡航,以及对地面目标展开战略打击的能力。 只不過在這一步上,华国是要落后不少。 首先是在航天发动机這一方面,华国只能說是個新人,一直都在追赶西方国家的脚步,其次是华国对于航天探索活动,以前并不怎么這重视,将相关的计划一直都放在了次要优先级的位置上,直到最近十几年才开始发展。 不過這也是沒办法的事情,民生之类的問題不解决就去搞航天,那是真的蠢逼。 不過电推进无工质发动机的出现,算是打破了這一平衡。 在各大国都能轻易的将自己的战斗机送入一百公裡的高空时,原先用于限制其他国家的规定对于西方国家来說反而是在给自己找麻烦。 毕竟有时候非常规武器和常规武器有时候也就只是更换個弹头的事情。 相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