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二章 搬进场院屋(二) 作者:捡贝拾珠 選擇背景颜色: 選擇字体大小: 正文 本书作者捡贝拾珠在此鞠躬感谢好友竹子玉的pk票和打赏支持、子墨妖妖的pk票!顺便打個招呼:童鞋们妹纸们,新書刚上传,求收藏點擊推薦票和各种票票,您们的支持就是我码字的动力。谢谢!!! 场院的位置比较高,站在村边上就能看到整個场院屋。上去得爬两米来的斜坡。 把场院设在這样一個高地上,实在是聪明之举。既干燥,进场的粮食又不会被雨水浸泡。 场院有半個足球场大。中间是轧场,平整光滑,四周堆放秸秆,地面比较暄。此时上面长着各种野生小草、野菜,稀稀拉拉开着很多黄色的小花儿。 场院屋是一個坐北朝南的敞口直筒子,宽三米,长四米,供看场人休息和存放杈耙扫帚什么的。裡面沒有床,也沒有土坑,看场人都是铺着农作物秸秆儿休息。 田达林夫妇和父亲田金河,用小双轮车运来了一些旧坯,给场院屋垒了南墙,安上了门和窗户。门是给邻居借的,窗户则用木板條钉了钉。因为是临时居住,何况不住了還得给队裡拆掉,一切因陋就简。 在床铺問題上,田达林和田金河意见不统一。 田达林主张铺地铺。因为场院裡就有一垛麦秸,跟队长說好了,先用用,他们搬走后麦秸正好杠场(小麦进场前把场院压瓷实了)。 田金河却不同意,說麦秸好招跳蚤,孩子会被咬的受不了。不如借点儿木板或者旧木板门,搭两個简易床,比地铺强多了。爷俩儿商量了半天,最终還是采纳了田金河的意见。 第二天,田达林一家六口,搬进了生产队的场院屋。 虽然是被撵出来的,东西也還得给一些。田卢氏掂量了掂量,给了田达林一家二百来斤玉米,多半布袋胡萝卜和几個大白萝卜,六只碗四個盘子一口锅,一個和面盆子,一個盛米面的瓦罐,瓦罐裡還有半罐糁子。一個锅铲一把勺子。一個能盛一担水的小水缸。 柴禾如棉柴zha子(农作物如玉米高粱的根)秸秆什么的,也是生产队按人口分的。不過远远不够烧。秋、冬季人们搂树叶、枯草当柴禾,春、夏季买炭(烟煤)做饭。 炭jin烧(燃烧時間长),又得用钱买,田卢氏自是舍不得。不给点儿烧柴又說不過去,便让郝兰欣背過去两筐zha子。并說:“你们在村外头住,捡柴禾方便,背過两筐先烧着行了。” 郝兰欣果真背了两筐。因为她赌不起這個气:一家六口還张着嘴等吃饭呢! 在田卢氏的白眼儿中,郝兰欣還把自己和丈夫的手使家什,如镰刀锄头菜篮草筐什么的,都拿了出来。 一间场院屋,两個双人简易木板床,加上郝兰欣娘家陪送的一对铺柜、一個迎门厨、一张小吃饭桌,還有分给的小水缸粮食什么的,把场院屋摆的满满当当。除了中间一米来宽的走道儿,活动空间就只有床上了。 “咱们就在這裡凑合吧,也就一個多月,爸爸就把咱家的房子盖好了。”田达林愧疚地对老婆孩子說。 田青青望着口袋裡的二百来斤玉米,在心裡盘算:一家六口人,按每人每天平均半斤计算,也就够吃两個多月的。现在是三月,记忆中麦裡生产队不分口粮,一個人给三、五十斤麦子就算不错的了。這样,粮食的缺口大多了。 “爸爸,给咱自留地了嗎?”田青青问。记忆中生产队时期有自留地。那也是家庭粮食的来源之一。 “给,你爷爷說,给咱按垄分开,往后各自管各自的。” 田达林抚了抚田青青的头发,又对郝兰欣說:“听說往前可能下来返销粮,也能添巴一些。” “返销粮也得用钱买!”郝兰欣忧愁地說:“我們只能喝稀粥了。我和孩子還好些,就怕你,净干些力气活儿,扛不住。還有盖房子,虽然是简易的,也得叫一、两天人不是?!中午不管顿饭說不過理去!” “嗯,不行我就向队上张张嘴,先借一点儿,秋后還。” “咳,也只有這样了。” 田青青在一旁听的心裡酸酸的。想想自己也沒有办法。又怕田达林去卖血,就对田达林和郝兰欣說:“爸爸,妈妈,不要紧,咱住在村外头,四面都是地,挖野菜、捡柴禾都方便。我带着弟弟妹妹,一边做饭,一边挖野菜、捡柴禾,你们出工挣工分,咱家的日子保准赖不了。” “傻孩子,大春天的,柴禾早让人们捡光了。俗话說:‘秋后弯弯腰,胜過春天跑三遭’,不是拾柴禾的时候。”郝兰欣爱怜的对大女儿說。 田幼秋忙說:“我上树上去折树枝,回来晒晒烧。” 田幼春也翘翘着小嘴儿說:“哥哥,你在上面折,我在下面拾。” 郝兰欣望望三個孩子,苦涩地笑了。 接下来,郝兰欣给三個大孩子分了工:田幼秋和田幼春帮着父母收拾屋子,田青青看小妹妹。 田青青手裡牵着田苗苗,站在场院边上向四周望了望,這裡距离村边儿最近的农户,也有五百多米。事实上,他们這是住在了野地裡。 野地裡有很多人在干活,三、五一群,十多人一伙儿,有用锨撒粪的,有拿着三齿打坷垃的,還有一伙人拉着绳在前头走,后面一個人站在什么上来回晃。凭印象田青青猜想那一定是人拉耙在耙地呢。 场院两边的大车道上,不时有人拉着的车辆经過。一辆车上十来個人,拉车的大都是中青年妇女,车辕裡有一個中青年男性驾辕,车厢裡装着黑乎乎的农家圈肥。有时两辆车相汇了,空车就闪到路边停下来,让载重车先過。大车道窄,两车不能并行。 此时已過清明,谷雨還未到,生产队正在春耕备播,耕牛少,拉犁又费劲,就把耕地的任务安排给了耕牛,运肥和耙地的差事便让人来担当了。拉车拉耙总比拉犁轻省的多不是?! 对于人拉车拉耙,田青青前世记事时已经沒有了,一律被牛车或者拖拉机代替。由于母亲经常给她念叨,所以有印象。 今天因为搬家母亲沒有出工,說不定明天拉车拉耙的人群裡就有母亲的身影。想想母亲饿着半截场子拉车拉耙的情景,田青青心裡就发酸。虽然是时代使然,她无法改变,最起码也得让父母亲吃饱肚子呀?! 温馨提示:方向键左右(→)前后翻页,上下(↑↓)上下滚用,回车键:返回目錄 重要聲明:小說“”所有的文字、目錄、评论、图片等,均由網友发表或上传并维护或来自搜索引擎结果,属個人行为,与本站立场无关。 閱讀更多小說最新章節請返回首頁,永久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