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三十八章 戰事將息
它如同一面堅固的盾牌,替楚國都城郢都阻擋着來自北方的攻勢。
可是自從楚國發動對越國征伐,進而引得魏國、韓國相繼加入戰爭之後,這塊盾牌幾乎被魏軍強大的攻勢硬生生地給鑿穿了。
十萬楚軍精銳被越軍拖延在吳越之間,兩萬申息之師覆滅於魏國龐涓上將軍之手,楚國只剩下六萬士卒依託着宛城堅固的城防勉強防守。
可是久守必失,楚國上下誰都心知肚明,如此下去絕對不是長久之計。
更何況掌握着戰場主動權的魏韓聯軍在兵力上數倍於楚國守軍,它們完全可以更加遊刃有餘地根據戰事變化作出應對。
正當身處郢都城內的楚國君臣擔憂着前線戰事之際,從穰城轉道的公孫鞅所部五萬大軍已然抵達了城。
站在停止的戰車之上,望着前方不遠處那一條南下的河水,公孫鞅臉上滿是肅然。
注視良久之後,公孫鞅對着身旁副將問道:“此是漢水?”
“正是。”聽到耳畔公孫鞅的發問,副將連忙將目光收回,“啓稟司徒,正是漢水。”
“距離簇大約二十餘里,就是上將軍命令我軍攻打的鄧城所在。”
公孫鞅聽完了身旁副將的稟報,滿臉平靜地輕輕點零頭。
跟隨在魏國故相公叔痤身旁多年,公孫鞅沒有少接觸到魏國所蒐集到的各種各樣的消息;
再加上治理關中也有不短的日子,公孫鞅對於直面關中的楚國城邑更是有了不淺的瞭解。
公孫鞅知道自己此番所要拿下的鄧城,曾經是鄧國的都城,如今是楚國宛郡的重鎮。
公孫鞅更知道一旦拿下鄧城,不僅可以切斷宛城楚軍的南歸之路,更是可以順漢水南下一路直抵楚國郢都。
腦海之中關於鄧城的訊息一點點地浮現,公孫鞅的雙眼之中也是閃過了一道寒光。
“傳我將令,全軍加快速度,今日務必直抵鄧城城下。”
“喏。”
……
雖然因爲大軍的東移以及前線的一敗再敗,楚國在宛郡的兵力可謂空虛至極;
但是宛郡畢竟被楚國經營多年,魏國大軍的調動並沒有能夠隱瞞多久,就被遍佈在宛郡之內的楚軍斥候所探聽得到。
接下來,這則消息自然而然地順着漢水南下,一路送到了楚王熊良夫的案頭。
“魏國意欲何爲?寡人不是派遣左徒前往安邑求和了嗎?”
得到魏韓聯軍不僅沒有停止進攻,魏國反而分兵攻打鄧城的消息,楚王熊良夫的咆哮聲立刻響徹了整座大殿。
面對着上方楚王的熊熊怒火,下方的楚國羣臣口觀鼻、鼻觀心,就是沒有一個人敢於站出來。
其實在場這些楚國大臣誰又能猜不透魏國的圖謀,無非是想要藉助前線獲得的戰果索取更大的利益而已。
畢竟在談判桌上拿不到的東西,或許靠着大軍就可以拿到手裏面,魏軍如今的行動也正是因爲這一點。
甚至楚王熊良夫自己對於如今的情勢就一點都不清楚嗎?
當然不是。
之所以表現出如茨憤怒,不過只是在這種情勢下身爲楚王的他必須要擺出的一副姿態罷了。
如今朝堂之上沒有了令尹、左徒以及大司馬等重要配角,這才使得熊良夫的表現顯得瘋狂了些許。
眼見下方的羣臣都無一例外地保持着沉默,熊良夫這個名義上的主角只能夠重新坐回到了王座之上。
不時的喘息表現着他此刻內心的不平靜,雙眼之中殘留的火焰還能夠看出他剛剛的暴怒。
不過半是擺出姿態半是趁機發泄之後,熊良夫最終還是冷靜了下來。
眼下楚國腹地兵力空虛,鄧城幾乎是難以阻擋住魏軍的攻勢,宛城也不知道能夠抵擋多久。
爲了避免二十萬魏韓聯軍真的兵臨郢都城下,再次向魏國退讓一些也不是不可以。
長久地沉默之後,楚王熊良夫有些無奈地道:“來人,傳信左徒,魏韓聯軍勢大,楚國危在旦夕,寡人……”
到最後,熊良夫實在是不下去了,一切都交由身處安邑的屈伯庸自行決斷了。
“喏。”
這一聲之後,眼見着迴應的大臣退出大殿,楚王熊良夫的注意力轉而放到了另外一件事情上。
“大司馬的大軍可曾回返?”
……
魏軍在宛郡之內的攻勢,令楚國一下子就感覺到芒刺在背。
而楚王熊良夫的再次充滿無奈地退步,也意味着這場發生在南方的大戰已然進入到了尾聲。
南方戰事將平,北方中山、齊、燕一同應對趙國的大戰可還在如火如荼地展開。
鄗邑、房子一線的接連失敗之後,原本處於進攻的趙軍主力只能龜縮邢城內。
作爲防守方的中山國就趁着這個機會轉守爲攻,對進攻的趙軍展開了全面的反攻。
代地方向依託於鴻上塞幾次挫敗趙軍的進攻之後,駐守簇的中山軍選擇主動發起了進攻,將戰線推入了趙國的疆土。
扶柳一線趙軍在攻城之中損失慘重,城內的中山軍果斷抓住戰機,徹底挫敗了趙軍的攻勢。
至於邯鄲方向的中山軍主力戰果更是喜人,不僅連敗趙王趙種、太子趙語兩支趙軍,更是將雙方戰線一舉推進到了原本的邢國故地。
要知道邢城以南就是趙國都城邯鄲,而且邢城距離邯鄲更是不過百里。
按照中山騎兵所具有的速度,不要一就能夠直抵邯鄲城下。
而且可別忘了趙國此刻所要面對的可不僅僅是中山國一國,齊國和燕國的大軍同樣在趙國的境內攻城略地。
也正是在這種趙國岌岌可危的情勢之下,作爲調停者的魏國太子魏申已然率領軍隊抵達了邯鄲。
大地之上,一條赤色的巨龍傲遊;由衆多士卒組成的巨龍鱗甲之中,一架豎立着魏國旗幟的馬車緩緩向前。
“啓稟太子,邯鄲已至。”
當這一道稟報聲在耳畔響起,馬車的側簾被緩緩掀起,魏國太子魏申的雙眼看向了車外。
望着近在咫尺的趙國邯鄲城,魏申想起了臨行之前父王魏罃的囑停
“趙國、中山國、齊國、燕國……”
“魏國!”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