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四十四章 天下暫定
作爲當今下一等一強國魏國的都城,坐落於河東大地之上的安邑依舊是那般繁榮。
當城門在一陣木頭的擠壓聲中緩緩開啓,出入其間的遊人商賈逐漸形成了兩條在城邑之間遨遊的巨龍。
而在今日那支出城的隊伍之中,卻迎來了幾位身份特殊的客人。
車隊穿過安邑的城門,伴隨着幾道馬匹的嘶鳴聲,一輛馬車緩緩停在了安邑城外。
聽着耳畔響起的聲音,回頭望了望身後的安邑城,作爲使者出使魏國的楚國左徒屈伯庸神情之中滿是複雜之色。
如此注視了許久之後,屈伯庸的目光看向了站在自己身旁的那名中年人,魏國相國公孫頎。
“伯庸多謝魏相送別之情。”
公孫頎面對着屈伯庸的深深一禮,當即快步走到了他的面前,一把扶住了他。
“左徒快快請起,只願左徒能夠順利回返楚國。”
“回返楚國……”喃喃自語了一句,屈伯庸臉上更多了幾分苦澀,“身爲楚臣,伯庸本該爲國取利。只是……”
微微頓了一頓並輕輕搖了搖頭之後,屈伯庸繼續帶着苦澀地道:“只是此次安邑之行,伯庸又有何顏面回返楚國、面見大王。”
屈伯庸之所以出這樣一番話語,實在是楚國這一次付出的代價着實有些大了。
開戰之前,楚國君臣可謂是躊躇滿志,調集十萬大軍並且聯合了齊國準備一舉蕩平越國。
可是自從魏國這個強大的對手下場之後,原本捷報頻傳的楚國,形勢一下子就發生了一百八十度的逆轉。
特別是在魏軍強勢攻入宛郡之後,楚國的腹心之地一下子就暴露在了魏國、韓國聯軍的面前。
眼見着己方的大軍在外,魏、韓聯軍又即將兵臨郢都城下,楚王熊良夫權衡之下最終不得不答應了魏國的要求。
這一答應不僅意味着楚國此次伐越之戰無功而返,而且還要向魏國、韓國割讓大片疆土。
特別是包括北部重鎮宛城在內的宛郡的丟失,直接就將楚國的要害完全暴露在了韓國的面前。
伴隨着宛郡的丟失,此前引以爲重的長城也落入了韓國的手中,楚國只能依託漢水抵禦來自北方的攻擊。
可以自此之後,原本強大的楚國失去了自己爭霸中原的通道,攻守之勢也發生了極大的變化。
楚國此刻的處境,作爲這一切推手的公孫頎,心中自然是萬分清楚的。
對於面前楚國左徒屈伯庸的苦澀神情,他卻是沒有辦法去些什麼。
畢竟雙方各爲其主,一切的謀劃算計也都是爲了各自國家的利益。
公孫頎能夠做的也只是默默地注視着對面,不因爲自己的話語而影響屈伯庸的心情。
如此持續了不知道多久之後,屈伯庸臉上勉強擠出了幾分笑意。
“時間也不早了,伯庸也該走了,魏相,願來日再會!”
完之後,屈伯庸便大踏步地走向了一旁等候許久的馬車。
注視着屈伯庸登上馬車,眼見着馬車緩緩前進,一直到他的車駕徹底消失在視野之中,公孫頎這才轉身回返。
片刻之後,魏王宮的大殿之中,一道稟報聲響了起來。
“啓稟王上,相國求見。”
“快請。”
“喏。”
匆匆腳步在耳畔響起,熟悉身影在眼前浮現,魏罃一臉笑意地看向了自己的相國。
“楚使走了?”
“正是。”
聽到屈伯庸離開的消息,魏罃臉上的笑容更是燦爛了幾分。
爲了這一場抗楚救越之戰,魏國動用了總計十五萬大軍,並且還拉上了韓國這個盟友。
伴隨着楚國使者的離開,這一場大戰也總算是落下了帷幕。
只是簡單盤點一下,魏罃就知道自己入場的決定並沒有做錯,魏國此番的收穫不可謂不豐厚。
首先,魏韓聯軍的出兵使得楚國不得不放棄攻打越國,魏國紮在楚國背後的這顆釘子得以保全。
其次,魏國將自己的領土向南推進至巨陽一線。等到鴻溝完全修成之後,魏國便可以更好地經略楚國中部。
最後,魏國通過在戰場之上的優勢,成功將宛郡這塊咽喉要地成功送到了自己的盟友韓國手鄭
日後楚國如果要北上,韓國首當其衝,富庶且地理極其重要的宛郡就是雙方爭奪的焦點。
而爲了守住宛郡、抵抗住楚國的攻勢進而經略楚國,韓國必須要牢牢跟隨在魏國的身後。
魏國就是在用宛郡這塊肥肉,將韓國牢牢地綁在了自己的戰車之上。
心中越想越是欣喜,面對自此之後魏國對楚國形成的優勢,魏罃臉上的笑容如何也是抑制不住的。
帶着這一抹的笑意,魏罃對着公孫頎繼續問道:“不知前線情勢如何?”
“啓稟王上,伐楚的大軍已經踏上了歸途。”
看着滿臉笑意的魏罃,公孫頎隨後話鋒一轉提醒道:“王上,臣以爲此戰雖勝,但楚國畢竟沒有到傷筋動骨的地步,我魏國不得不防啊。”
因爲公孫頎的提醒,原本心中還有些沾沾自喜的魏罃立刻重新警覺了起來。
如今北方的趙國正處於幾方勢力的合力抵抗之中無暇南顧;東方的齊國已經被連續兩次大敗所重創;西方的秦國更是已經被魏國所打服。
遍觀如今的魏國周邊,能夠對魏國產生威脅的也就是國土廣袤的楚國了。
此戰楚國雖然被魏軍屢屢擊敗,但要是傷筋動骨還稱不上,的確是不能掉以輕心。
沉思片刻之後,魏罃雙眼之中精芒一閃,對着公孫頎就下令道:“告訴白圭,讓他務必加緊修築鴻溝。”
“遵令。”
也就是在公孫頎走了之後不久,伴隨着一陣腳步聲,一封來自北方、由太子魏申親自書寫的帛書送到了魏罃的手鄭
當看完了這一份帛書,魏罃雙眼之中重新煥發出了一抹喜色。
伴隨着這一封帛書的到來,北方趙國、中山國、齊國還有燕國四國之間的這場大戰總算是有了一個結果。
“下暫定矣。”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