傅說拜相的故事
小乙驾鹤西归后,王位并沒有按照兄终弟及的传统传承,而是由小乙的儿子,同时也是盘庚的侄子——武丁接過了王位,成为了商朝歷史上的第23位君主。据传,在武丁尚未成年之时,其父出于磨炼其意志与能力的考虑,令他深入民间,亲身体验百姓生活,广泛接触社会各個层面,从而增进对民情的理解与见识。
武丁遵循父命,来到黄河两岸,与普通百姓共同生活,亲身参与劳作,不仅未曾因王子身份而摆架子,反而十分谦逊,乐于学习,与民众一同耕作劳碌。在這段民间生活中,武丁不仅学会了各种劳动技艺,更重要的是,他深切体验到了生活的艰难与劳动的辛勤,深入了解了社会底层的真实情况。
在小辛和小乙统治时期,商朝面临着西戎的持续威胁,到武丁即位时,国家政务已经呈现衰落之势。然而,武丁胸怀壮志,心系天下,一心想重振商朝雄风。《史记·殷本纪》中载明:“帝武丁即位,思复兴殷,而未得其佐。”于是,他下诏让群臣广纳贤才,遍寻全国。
在虞、虢两国交界的傅岩地区,有一位名叫“說”的贤者,因故沦为了奴隶,被迫在此地从事艰苦的劳役。傅岩地处盐运要道,每当夏汛来临,山涧洪水汹涌,常常冲垮道路,严重影响交通。說在与众多奴隶共同劳作的過程中,凭借敏锐的洞察力和勤奋的思考,创造性地发明了版筑技术,即将泥土填入两块木板之间并夯实,由此构筑出坚固的土墙。這项在当时堪称伟大的发明,不仅能够快速修筑抵挡洪水的堤坝,而且所筑之物坚实无比,后来更被广泛应用到筑路造屋等领域。說因此声名远播,尽管身负才华,却困于身份无法施展。
当武丁在全国范围内搜求贤良之时,负责傅岩防洪工程的工匠们向武丁推薦了說。武丁听闻其事迹后,决定亲自前往会面,并請教他關於治理国家、安定天下的策略。交谈中,說表现出了卓越的见识与深邃的见解,面对問題剖析入微,应对自如。武丁深感說是一位具有经纶济世之才的奇才,认定他是能够协助自己实现宏图伟业的理想人选,遂暗下决心,要对其委以重任。
武丁深知,打破传统等级制度,提拔一位出身奴隶的贤人为朝廷重臣必将遭遇来自王公贵族的强烈抵触。鉴于自己初登王位,对于政事尚未得心应手,同时亦需获得王室重臣的支持与合作,因此,启用說的事宜暂时搁置,他需要等待合适的时机。为了這個目的,武丁采取了一個令人意想不到的策略。
在接下来的三年时光裡,武丁表面上似乎疏于政事,每日上朝只是静默倾听诸臣议论,借此机会观察朝局,避免受到谗佞之人影响,并寻找启用說的最佳契机。他发现国民尤其是王公大臣对祭祀活动极其虔诚,每逢盛典必庄重而热烈,足见人们对鬼神信仰的深厚。于是,武丁巧妙地利用這一心理,设计了一场看似神秘莫测的梦境。
一日早朝,武丁假装疲倦入睡,并发出轻微的鼾声,群臣见状均不敢惊扰。待众人安静下来后,武丁突然“醒来”,声称他在梦中受到了先祖成汤的启示,上天将遣送一位贤士助他治理国家。他详述了梦中贤人的形象特征,并命画师将其绘制成像,四处寻访。
這场所谓的天降贤士的戏码,使得原本可能产生异议的大臣们不得不严肃对待。他们按图索骥,在朝中官员中未能觅得合适人选,继而扩展搜索范围至民间。最终,他们在傅岩找到了与画像惊人相似的說。說就這样被带到武丁面前,武丁確認他就是梦中那位“上天所赐”的贤人。基于对天意的敬畏,纵然知道說的奴隶身份,大臣们也无从反驳,只好接受。
武丁果断任命說为大宰,赋予他极高权力。說任大宰后,对武丁尽忠职守,全力以赴贡献自己的智慧和才能,辅助武丁实施了一系列重大改革,使殷商的内政清明,经济发展,文化繁荣,阶级矛盾得到了有效的缓解,整個商朝逐渐恢复并走向强盛。
在国家实力雄厚的基础上,武丁率领商军对外进行了大规模征战,成功征服了诸如鬼方、土方、羌方、人方、虎方等诸多方国,拓疆扩土,增加了大量奴隶人口。武丁时期的商王朝达到了空前的鼎盛状态,這段歷史被后人誉为“武丁中兴”或“殷道复兴”。
武丁在位长达59年,以其非凡的领导才能和英明决策被誉为盘庚之后最杰出的商朝君主,去世后被尊称为高宗。而陪伴他共创盛世的說,则因其高尚品格与卓越才能被武丁尊为圣人,并因其在傅岩使用版筑技艺而被后世称为“傅說”。
傅說作为奴隶时,发明的“版筑术”是中国古代建筑科技的重大突破,对世界建筑史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当他登上宰相高位,成为一代中兴名相,遗留下珍贵的《說命》三篇,這部作品被收入儒家经典《尚书》中,全面体现了他的政治理念与宏大理想。《說命》上篇记录了傅說与武丁初次相遇以及倡导君王应虚心采纳意见的情景;中篇则记录了两人探讨国家治理方针的深度对话;下篇展示了君臣相互激励的话语,其中流传千年的名句“知之非艰,行之惟艰”是对世人行动力的鞭策和警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