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 来也匆匆,去也匆匆
不搞分封搞郡县
除了政治、经济方面的动作,秦始皇接下来干的事儿就有点儿缺德:焚书坑儒。
秦始皇在统一了国家之后,让大家伙商量商量,议一议,我大秦采取什么统治方式?丞相王绾就站出来了,诸侯初破,燕齐荆地远,荆就是楚,那地方太远,“不为置王,毋以填之,請立诸子,唯上幸许”。王绾主张搞分封,分封秦始皇的诸子。你把你的儿子分到那些地方做王,因为那地儿太远,所以封你儿子去治。
“始皇下其议于群臣,群臣皆以为便。”大臣们都认为高啊!结果李斯這老哥不干了,他怒了。李斯当时是廷尉,是司法部长,還不是丞相。李斯曰:“周文武所封子弟同姓甚众,然后属疏远,相攻击如仇雠,诸侯更相诛伐,周天子弗能禁止。”就是說,你分封同姓?文王、武王当时海内71国,姬姓诸侯53国,全是同姓啊!结果怎么样?照打啊!你跟你叔叔的孩子很亲,等到了你的孩子跟他的孩子都长大的时候,关系就疏远了,再下一代就更远了,再下一代就根本不认识了。
李斯接着曰:“今海内赖陛下神灵一统,皆为郡县(拍皇上马屁),诸子功臣以公赋税重赏赐之,甚足易制,天下无异议,则安宁之术也,置诸侯不便。”就是說您的儿子和您的功臣们,用公家的赋税赏他就完了,别让他掌权,别封什么同姓诸侯。所以自秦以来相当长一段時間内是封而不建,皇上封你为齐王,但你不可能在齐国建立自己的统治。你可以享受齐地的赋税,但行政、民政、军事這些东西不归你管,你的工作就是多挣点儿米。总之,李斯曰了半天,意思是明确反对分封,主张搞郡县。
秦始皇就接茬儿,曰:“天下共苦战斗不休(打了半天架了),以有侯王(就是因为有這些侯王)。赖宗庙(靠祖宗保佑),天下初定,又复立国,是树兵也,而求其宁息,岂不难哉,廷尉议是。”就是說,我好不容易把六国都灭了,一统天下,马上又去封疆立国,不是吃饱了撑的?自己培养敌人嘛,所以秦始皇同意李斯的观点,咱不搞分封,搞郡县制。
焚书坑儒为哪般?
后来公元前213年的一次宫廷派对上,博士淳于越(這個博士跟今天的博士不一样,是一种官职,当时负责教授五经)可能喝高了,他跟秦始皇讲,你不搞分封,搞郡县是什么意思呢?是使陛下有海内,而子弟为匹夫(你拥有天下,你的儿子亲戚都是平头百姓)。“卒有田常、六卿之臣,无辅拂,何以相救哉?”万一有那种三家分晋、田氏代齐的臣子怎么办?你的子弟沒有兵,他怎么救你,他怎么帮你打田常、六卿,他怎么帮你干這個?
淳于越說這话,当然是为了皇上,本来是好事,属于学术争论。但他多說了一句话:“事不师古而能长久者,非所闻也”。就是說‘办事儿不学古代’你能干好?沒听說過。淳于越是典型法先王的儒家,一句话把法家的李斯惹火了。李斯說,你什么意思?我干的事儿就是古代沒有。郡县制古代哪儿有,你恶毒攻击郡县制度,你不跟中央保持一致,你不是反革命嗎?所以李斯建议,這些儒生,谈论诗书,以古非今,罪大恶极,干脆把他们的书都给烧了,除了秦国的歷史书和自然科学的书不烧,剩下的全烧。据說,当时孔子的后代把经书藏在孔府的夹壁墙裡才保存了下来,要不然就也烧了。這個叫火劫。
读书人视书为生命,把书一烧,他们就在背后议论秦始皇,秦始皇听說后就挖個坑把他们都埋了。說我闲话的460多人,全活埋。這個叫土劫,差水木金就能凑個五行劫。
這是中国歷史上的第一次文化浩劫。秦朝這件事儿办得不怎么样,属于文化专制。
秦朝为何如此短命
以法为教,以吏为师,严禁私学,愚民政策,這是中国古代统治者的一個策略。所谓上智下愚,就是智慧掌握在统治者手裡,下面的老百姓最好傻傻乎乎木呆呆,方便统治,因为愚昧是产生专制的唯一土壤。這种以法家思想治国、严刑峻法、轻罪重刑的干法,最后把老百姓逼急了,就造反,引发了秦末农民起义。
究其原因首先是徭役繁重,一年得征700万人的徭役。秦朝总人口上文提過,2100万,刨去一半女的,就1000万男的,700万徭役就是除了老头和小孩都干這個了。除了徭役,還有兵役,用来打匈奴、南越。当时的秦朝老百姓,丁男被甲,丁女转输,男的披挂打仗,或者劳役,女的送东西、运输。也就是說,基本上這個国家的青壮年全都去干這买卖了,田地裡剩下的就是坐公交车被让座的老弱病残孕。
這不算完,還有沉重的赋税等着你呢。你說我服劳役去了,我們家该交的税交不交?不交,你试试,一文不能少!否则大刑伺候你,割耳朵、挖眼睛、削鼻子、剁脚,全是肉刑。肉刑太讨厌了,随便挑一项都能被整成残疾人。刑罚严重到這种程度,完全是破坏劳动力。另外還有土地兼并,农民又沒有吃的,又沒有地种,有地的也沒力气种,這還不造反难道造飞机?
公元前209年,陈胜、吴广在安徽大泽乡发动农民起义,然后以“伐无道,诛暴秦”为口号,建立张楚政权。他们失败之后,刘邦、项羽继续起义。公元前207年,刘邦至咸阳,秦亡。
“秦王扫六合,虎视何雄哉!挥剑决浮云,诸侯尽西来。”秦朝這么强大,结果十五年時間,二世而亡。贾谊《過秦论》裡总结說:“一夫作难而七庙隳,身死人手,为天下笑者,何也?”“仁义不施而攻守之势异也。”所以汉朝一建立,就吸取這個教训,怎么才能够长治久安,得重视老百姓的力量,开始减轻老百姓的负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