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15章 亂世贖女引爭議
衆人見他神色有異,皆屏息凝神。
荀彧向諸葛亮等人拱手致意後,便轉向曹操,沉聲道:“主公,彧有一事不明,還望主公解惑。”
曹操正襟危坐,手中摩挲着一枚玉扳指,聞言擡眸,語氣淡然:“文若但說無妨。”
荀彧深吸一口氣,說道:“主公花費重金贖回蔡文姬,彧並非質疑主公之仁德,只是如今戰事頻繁,軍費開支巨大,錢糧本就捉襟見肘,如此巨資贖回一位女眷,是否……”他頓了頓,似是不忍再說下去,“是否有些不合時宜?”
程昱也站了出來,拱手道:“主公,彧此言雖直,卻也是我等心中所想。如今正是用人之際,這筆錢糧用於招募兵馬,豈不更能壯大我軍實力?”
曹操聽罷,不怒反笑,朗聲道:“二位先生所慮,操並非不知。然蔡文姬乃當世才女,其學識淵博,才華橫溢,其迴歸對文化傳承,教化百姓,安定民心皆有莫大益處。亂世之中,更需文化之光照耀,方能使人心安定,社會穩定。此乃長遠之計,二位先生可明白?”
荀彧與程昱對視一眼,仍有疑慮,但見曹操態度堅決,也不再多言。
與此同時,遠在襄陽的諸葛志也聽聞了曹操贖回蔡文姬的消息。
他放下手中的竹簡,眉頭微蹙,喃喃自語道:“曹操此舉,究竟有何深意?”
一旁的姜維輕搖羽扇,沉吟道:“或許是爲了籠絡人心,彰顯仁德?”
諸葛志搖了搖頭,說道:“曹操並非沽名釣譽之輩,他定有其他目的……”他走到窗前,望着遠方,眼中閃過一絲精光,“或許,我們可以利用此事……”
“先生有何妙計?”姜維連忙問道。
諸葛志嘴角勾起一抹神祕的微笑:“靜觀其變,曹操的好戲,纔剛剛開始……”他轉身看向姜維,“傳令下去,密切關注曹操的動向,尤其是蔡文姬的一舉一動,切勿遺漏任何細節。”
曹操負手立於高臺之上,眺望着遠方連綿起伏的羣山,心中豪情萬丈。
蔡文姬的歸來,如同春日暖陽,在他心中播撒下希望的種子。
他彷彿看到,在蔡文姬的才華加持下,曹魏的文化將更加繁榮昌盛,他的威名也將遠播四方。
他彷彿聽到,天下文人墨客正紛紛吟誦着讚美他的詩篇,讚揚他的仁德與智慧。
“文姬歸來,實乃天佑我大魏!”曹操朗聲笑道,聲音中充滿了喜悅與期待。
他甚至能感受到,一股暖流正從心底涌出,流遍全身,讓他感到無比的舒暢和自信。
他要讓世人皆知,他曹操不僅是雄才偉略的軍事家,更是愛才惜才的明君!
與此同時,遠在荊州的諸葛志正與關羽、張飛等人商議軍機。
微風拂過,帶來一絲初夏的暖意。
諸葛志手持羽扇,輕輕搖動,神情平靜如水。
“先生,曹操花費重金贖回蔡文姬,此事有何蹊蹺?”關羽濃眉緊鎖,沉聲問道。
諸葛志微微一笑,說道:“雲長不必憂慮,曹操此舉,不過是沽名釣譽之舉罷了。”張飛聞言,不禁嗤之以鼻:“哼!那曹操老賊,詭計多端,誰知道他葫蘆裏賣的什麼藥!”諸葛志輕搖羽扇,目光深邃,彷彿能洞穿千里之外的局勢。
“曹操此舉,看似仁義,實則包藏禍心。”諸葛志頓了頓,接着說道,“他意欲借蔡文姬之名,收買人心,提升威望,爲日後的大舉進攻做準備。”諸葛志話音剛落,一名探子匆匆來報:“報!丞相,江東急報!”諸葛志接過信箋,迅速瀏覽了一遍,臉色驟變。
“周瑜……遇刺了……”他手中的信箋,緩緩飄落在地。
諸葛志聽聞曹操贖回蔡文姬的消息後,並未像衆人那般議論紛紛,而是獨自一人來到書房,細細思索。
蔡文姬的大名,他早有耳聞,其父蔡邕更是東漢名儒,滿腹經綸。
蔡文姬自幼耳濡目染,加之天資聰穎,也成爲一代才女,精通音律,詩詞歌賦樣樣精通。
更令諸葛志欽佩的是,蔡文姬在遭遇人生變故,被擄至匈奴後,仍能保持堅韌的品格,並在異鄉誕育子女,實屬不易。
如今她重返故土,對中原文化的發展必將起到重要的推動作用。
“曹操此人,雄才大略,絕非沽名釣譽之輩。”諸葛志輕搖羽扇,目光落在桌案上攤開的地圖上,手指輕輕敲擊着桌面,發出有節奏的聲響。
“他贖回蔡文姬,表面上是彰顯仁德,實則另有所圖。”
諸葛志起身走到窗前,望着窗外繁星點點的夜空,思緒萬千。
微風拂過,帶來一絲涼意,讓他感到格外清醒。
他彷彿看到曹操那張不怒自威的臉龐,以及他眼中閃爍的精明光芒。
“蔡文姬的才華,世人皆知。曹操將她贖回,無疑是想借此籠絡天下文人墨客,提升自己的聲望。”諸葛志喃喃自語道,“但他真正的目的,恐怕不止於此。”
他想起前幾日收到的情報,曹操最近頻繁與江東使者接觸,似乎在密謀什麼。
難道……
諸葛志猛然轉身,“曹操是想利用蔡文姬,來瓦解我們與江東的聯盟!”
他立刻喚來姜維,吩咐道:“速去查探蔡文姬回許都後的動向,以及曹操與江東使者的往來,事關重大,不得有誤!”
姜維領命而去,諸葛志則繼續站在窗前,望着夜空,心中隱隱感到一絲不安。
他總覺得,有什麼事情即將發生……
“兄,深夜未眠,可是在擔憂曹操?”龐統的聲音從門外傳來。
諸葛志轉過身,看到龐統正站在門口,手中提着一壺酒,臉上帶着一絲笑意。
“士元來了,快進來!”諸葛志連忙招呼龐統進屋。
龐統走進書房,將酒壺放在桌上,說道:“聽聞曹操贖回了蔡文姬,此事在許都鬧得沸沸揚揚,兄有何看法?”
諸葛志微微一笑,說道:“此事非同小可,我們需早做準備……”他頓了頓,看向龐統,眼中閃過一絲深意,“士元,你說,曹操會不會……”
諸葛志踱步於書房之中,手中的羽扇輕搖,一下一下,彷彿敲擊着他的思緒。
曹操贖回蔡文姬,此事看似尋常,卻在他心中激起層層漣漪。
窗外夜色深沉,蟲鳴唧唧,更添幾分靜謐,卻襯得他心中波瀾起伏。
“蔡文姬……一代才女,曹操此舉,當真只是爲了彰顯仁德?”諸葛志低聲自語,語氣中帶着一絲不易察覺的嘲諷。
他深知曹操的爲人,雄才大略,精於算計,絕不會做無用之功。
一種可能性在他腦海中浮現,讓他心頭一緊。
莫非,曹操是想利用蔡文姬,瓦解劉備集團內部的團結?
荊州初定,人心未穩,不少士族和文人對劉備仍心存疑慮,倘若曹操借蔡文姬之名,行拉攏分化之實,後果不堪設想。
諸葛志彷彿看到一張無形的大網,正悄然籠罩而來,網絲細密,令人難以察覺,卻足以將他們緊緊束縛。
“不,還有另一種可能……”諸葛志停下腳步,目光落在牆上懸掛的地圖上,目光如炬。
荊州之地,士族林立,其中不乏對劉備心懷不滿之人。
曹操若想拉攏這些人,蔡文姬無疑是一枚極佳的棋子。
她出身名門,才華橫溢,又曾流落異鄉,如今重返故土,必然會引起廣泛關注。
曹操若藉此機會,以蔡文姬爲紐帶,與荊州士族暗通款曲,後果同樣不容小覷。
想到這裏,諸葛志感到一陣寒意,彷彿有一盆冷水當頭澆下,讓他瞬間清醒過來。
他必須儘快採取行動,決不能讓曹操的陰謀得逞。
“來人!”諸葛志沉聲喝道,語氣中帶着不容置疑的威嚴。
一名侍衛應聲而入,單膝跪地,抱拳道:“先生有何吩咐?”
諸葛志眼中閃過一道精光,語氣低沉而堅定:“傳令下去,密切關注蔡文姬的動向,以及曹操與荊州士族的往來,任何蛛絲馬跡,都不得放過!”
侍衛領命而去,諸葛志走到窗前,望着窗外漆黑的夜空,心中思緒萬千。
他彷彿看到,在黑暗的深處,一場無聲的較量正在悄然展開……
“,你似乎心事重重?”龐統的聲音在門外響起,帶着一絲關切。
諸葛志轉身,看着走進來的龐統,嘴角露出一絲意味深長的笑容:“士元,你說……曹操會不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