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主要內容

第四十章 百年轮回兴国寺城

作者:落木寂无声
大约一百年前,北條早云——当时還叫做伊势新九郎盛时,他作为幕府奉公众,帮助今川家解决了继承权之争的問題,从而收到骏河与伊豆边境的兴国寺城以及周围数十個村庄作为礼物。 当时只是人口不足一万,也沒有任何商业收入或特殊物产的贫瘠之地,经济规模才千贯左右,只能支持士兵二百人,家臣仅限于少年时一起闯荡江湖的六個结拜兄弟。 在骏河今川家内部,都算不上第一等重臣。 然而就是以此为根基,一系列的励精图治,枕戈待旦,巧取豪夺,翻云覆雨。令人兴奋的激越篇章。 利用旧有权威,镰仓公方足利家和关东管领两上杉之间错综复杂的矛盾关系,依次取得了伊豆、相模、武藏,下总,又进一步窥视上野、下野、上总、常陆,安房等更多地盘。鼎盛时有了二百万石领土,拥兵超過十万。 接着,就像和歌中的意境那样,在最美丽的时刻凋谢了。 与中枢霸主反复交涉了两年多终于還是反目成仇——也可能平手汎秀心裡压根就一直沒有给出過第二個选项。 来自天下各国的二十多万人,由诸国名将们率领,兵围小田原,以势不可挡的姿态摧毁了一切抵挡。 城池陆续被拔掉,武将一個接一個阵亡,如山崩般无可阻止。 如今,正好是霸业起点的兴国寺城。 北條早云的曾孙,第四代掌门人,开创了家门鼎盛时期的北條氏政,得到平手内府“允许切腹自尽”的宽大恩典,握着短刃刺向自己的身体。 他的弟弟,北條早云的另一個曾孙,唯一“识时务知大体”的北條氏规,含着眼泪强打精神挥刀介错,利索地砍下胞兄的脑袋。然后热泪盈眶,不能自己,下意识要把尖刃往脖子上放。 幸好北條早云的曾曾孙子,北條氏政的儿子氏直眼疾手快,年轻力壮,箭步上前击落了刀柄,防止了一场多余的血光之灾。 冷静過来之后,氏规也知道自己是绝不能死的。他现在是唯一得到平手内府承认的北條家族人,如果就這么不负责任去了,說好的留几万石领地,可能就沒了! 武士的生命,不仅仅属于自己。 不過,北條早云的又一個曾孙氏照,倒是了无牵挂一身轻松,听說要被终身流放监禁之后,坚定表示不如去死,谁来劝都不好使。 对這种从来沒听說過的要求,平手汎秀当然沒有拒绝的道理。做了個顺水人情,让這家伙也一道去“展示武士最后的荣耀”了。 北條早云的其他两個曾孙,氏邦和氏秀(上杉景虎)沒那么刚直,所以還苟活着,虽然也是一副魂都丢了行尸走肉的景象。 家臣们倒是都被饶恕,最差就是失去领地,還可以作为庶民生活下去,也不禁止到别家大名出仕。然而還是有不少人宁愿選擇殉死,同旧主一道前往三途川做客。 目睹着這一切的时候,北條氏规和北條氏直叔侄两人,并沒有多余的功夫去安慰亲朋好友和旧日同僚,因为他们需要立即回到平手内府那裡,回报并且同时“谢恩”。 沒错,北條家的第四任当主,能有机会切腹自尽,而非像江洋大盗那样被砍下脑袋悬挂在京都郊外示众,那已经是反复恳求才争取到的待遇了。 這种屈辱和无力感,更加增添了一种悲剧的气氛。 五代人,接近一百年的努力,止于今日。 起点和终点,同样在兴国寺城。有趣的巧合,冥冥中似有天意。 “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是非成败转头空。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 平手汎秀写下了一段身边沒有几個人能看懂的句子。 关东的后北條家,确实是一個很值得铭记的家族。 跟别的战国大名比,扩张的速度称不上是很快,但每占据新的领土,就能牢固地站稳脚跟。 這是因为他们会进行贯高制检地清账,改革军役征召规则,废除繁复苛捐杂税,推广改良過的寄子寄亲——特有的本城支城体制,内政事务纳入中枢奉行团队的统筹管理……一言以蔽之,就是带来进步的气息。 尤为难得的是,不仅仅强化一元集权,而且還切实改善了领内老百姓的生活状态,从未穷兵黩武涸泽而渔。 “公四民六”和“村請”這两個概念深刻地印象了江户时代的民政。 說他们给关东人带来了温饱和秩序,恐怕也不为過。 在原本的歷史上,关东后北條家因为诸般法度最为明晰,文书资料保存完整,是战国时代歷史研究界的大宝库,具有独特的地位。 势力虽然衰亡,留下的痕迹却不会那么快消逝。 平手汎秀决定将北條氏规和北條氏直這两個忠臣孝子的事迹推广开来,令天下人都记住,关东英杰如云北條氏政不能任用而失其国的教训。 不能让百姓们都觉得小田原讨伐战的输赢纯粹只是因为体量——虽然那很可能是正解。正因为是正解才麻烦,或许会导致后续人心的浮动。 关东大片富饶的土地,還需要好好处理呢。 佐竹义重、宇都宫广纲、佐野信纲等人原领安堵,临阵出现变故的那须家保留三分之一,這就占据了常陆六成半,下野八成的土地。 裡见未成年的梅王丸被扶上台,安房一国及上总南半部分的权力获得认可。 于是原属于北條家所有的伊豆、相模、武藏、下总、东上野、北上总,常陆下野零星土地,全部空了出来。 平手汎秀下的第一個命令是让奉行花两個時間,大致估算各地石高。暂时還来不及检地,也沒有立即纳入直辖的想法,所以并不需要過于细致,能有個数字来作为转封的参考就可以了。 新获领地看起来是很大,但细究起来,所有参战的外样大名都会觉得自己应该受到封赏,而且其中至少有一半确实应该获得封赏。如果胡乱挥霍的话,很快就会不够用的。 在“正史”之中,丰臣秀吉就是为了腾出精力,早日开始侵略朝鲜,出手阔绰到了堪称横恩滥赏的程度,大手一挥就把成块的大片知行授予给别人,结果埋下了深深的隐患。 所幸在于,平手汎秀不会受到“歷史局限性”的困扰,他对世界形势的认知比十六世纪土著要清晰得多,压根就从沒有過踏出扶桑的想法。 首先成功率非常低下,而且就算侥幸成功,后续也将面临层出不穷的問題。更别提一個前华夏人的灵魂从情怀角度也不允许。 平手义光作为继承人,早被或明或暗灌输了同样的理念。 既然不急着“搞大事”,那么就可以好好规划一番,仔细琢磨天下领地的规划了。 基本的是要尽量把富饶地区和交通枢纽、军事要冲都列入直辖,其次最好能让强势外样大名们的领地都变成零零散散犬牙交错的样子,邻居之间互相制约,彼此消耗,中央政权才好从中渔利。 說到中央政权……“从二位内大臣兼左近卫大将,领镇守府将军”的帽子,也戴了不少時間了。
首頁 分類 排行 書架 我的

看小說網

看小說網是您最喜歡的免費小說閱讀網站。提供海量全本小說免費閱讀,所有小說無廣告干擾,是您值得收藏的小說網站。

網站导航

热门分類

© 2023 看小說網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