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6章 弄巧成拙,学政判决 作者:未知 (台风“海鸥”施虐,断網断电,好不容易用手机整了個热点wifa,上传一章,不至于断更,請各位多多包涵!喜歡的话,继续支持!) 被這么一搅合,這泛舟诗会难以继续了,马籍和梁典奔赴衙门,在黄县令面前痛诉陈三郎后生无礼,恶语中伤的罪過。梁老举人气得白胡子抖动:“圣贤曰,君子无不敬。此子无状,請大人上书给学政大人,削去他的秀才功名。” 黄县令一听,故作诧异道:“竟有這等事?” 马籍慨然道:“千真万确,苏振、张郭、王康等人俱可作证。” 這些人都是秀才,加起来分量十足。 黄县令眼珠子一转,计上心头:“既然如此,本官就发公函,陈述因由,向学政杜大人申诉,但你们都得联名。” “那是当然。” 很快,黄县令就命张幕僚写了一封請求削掉陈三郎秀才功名的公函,让众人署名按了手印,派人送往驿站传递。 此消息很快在县裡传开,满城哗然。很多人沒想到陈三郎刚考得秀才,沒高兴几天却又得罪了梁老举人,功名要被削去,简直一下子被打回原形,一生都要毁掉。 马籍与梁典何许人也? 他们可是泾县财大气粗的士绅,地方名流,和县裡许多大门大户都有着盘根错节的关系,不敢說一手遮天,但影响力之大,就连县尊大人都得礼让三分。而陈三郎呢,不過破落户出身,新考秀才而已。 两下对比,一方是参天大树,一方却是新嫩小草,不可同日而语。 杨老先生闻讯,急忙赶到陈家,气不打一处来:“三郎,你闯大祸了。” 陈三郎回答:“先生,這事因由,三郎相信学政大人不会偏信一方。” 杨老先生面露苦笑:“花钱买名,一向都是文坛不成文的规矩,虽然摆不上台面,但暗地裡许多人都明白,你何必一定要捅破了去,作此恶人?” “先生认为這样做便是恶人?如果学生沒有說错,也曾有许多人来請先生,要去当那收钱闭眼的泥人仲裁,但先生都拒绝了,否则,何至于清贫如此。” 杨老先生叹了口气:“不错,我是不愿收钱說瞎话,故而拒绝不去,眼不见为净。” 陈三郎道:“好一句‘眼不见为净’。学生读過一则故事,說一人想要盗取一枚铃铛,怕铃铛声响会惊动别人,于是就将自己耳朵堵住,心想只要自己听不到响声,那别人也无法听到。此谓掩耳盗铃。” 杨老先生语重心长地道:“先生也曾年少過,也曾嫉恶如仇過,然而碰壁数十年,头破血流,却终于明白至刚易折的道理。我并非觉得你做错了,而是认为做人不该鲁莽冲动。” 陈三郎道:“读圣贤书,所为何事?如果做人,一定要低声下气,一定要苟且钻营,一定要装聋作哑,一定要逆来顺受,那這人,不做也罢。” 老先生怔怔地看着他,心中隐藏最深的一块被触动,但觉热血奔流:“罢了罢了,若学政大人派人来查,先生拼了這一把老骨头,也要为你說话。多年来,风气靡靡,我們读着圣贤书,却做着龌龊事,仁义忠信,都成了空口白话,国将不国,人将不人。我既为先生,不能作此表率,還怎么教书育人?還有甚脸皮在人前谈圣贤道理?” 陈三郎呵呵一笑:“先生言重。” 顿一顿,双眼眯了起来:“我這個好不容易才考来的秀才功名,又是那么好削的嗎?” 此后两天,何维扬等同窗纷纷登门声援,表示要替陈三郎說话。倒令陈三郎对何维扬刮目相看,觉得這位学弟并非看上去那么圆滑。 武馆许珺那边,表现得极具侠女风范,直接放话:“谁敢削你功名,我就去削了他脑袋。” 倒是陈王氏和华叔忧心忡忡,捏着把汗。這個家裡,陈三郎已是顶梁柱,他要是被剥了功名,万劫不复,這個家也就塌了。 第五天,有人来。 一艘大船停泊在泾县码头,下来的竟是扬州学政杜隐言,带着数名侍从进入县城。 黄县令闻讯后大吃一惊,慌张出来迎接,走得急,连靴子都穿错了,心裡颇感疑惑惊讶。 首先沒想到杜隐言還留在南阳府,既然院试考完,他不是该返回扬州述职了嗎?难道因为什么事滞留至今? 其次削一個秀才功名而已,何劳杜隐言大驾,派遣一個使者過来调查取证即可。 进入衙门,喝了一杯茶后,杜隐言淡然道:“把人都叫上堂来吧。” 黄县令道:“大人舟车劳顿,不如明早再……” 杜隐言一摆手:“黄县令,本官自有分寸。” 黄县令心一凛,立刻让衙役出去叫人。 這“人”自然就是诉方梁老举人一行,和被诉方陈三郎,還有杨老先生,以及一班同窗。 不多久,满满站了一堂人。 杜隐言坐在堂上,气场强大;堂下众人无不静气收声,梁老举人更不敢倚老卖老。如果来的是一名使者,他還能請对方去醉春楼喝几杯,先在地方上深入“调查调查”,然后再升堂审讯,可沒想到是学政大人亲至,那些套路完全就用不上了。 干咳一声,杜学政开口,先问马籍梁典;听完之后,又问陈三郎。 整件事并非什么大事,只是梁典等人一口咬定陈三郎在事实不清之前就說诗会内定名次,属于恶言中伤,当治不敬之罪。 听完双方陈诉,杜隐言微微沉吟,忽问:“陈道远,你怎知道诗会名次内定,有人花钱买名?” 陈三郎回答:“学生猜的。” 杜隐言一拍惊堂木:“胡闹,单凭猜测怎能作真,毁谤他人名誉?” 马籍和梁典对视一眼,都从眼眸中看出彼此心中的喜悦:陈三郎這個愣头青如何能和己方斗?這一次在劫难逃。 他们和陈三郎其实并无仇怨過节,但两人坐镇泾县文坛多年,乃是說一不二的权威人物,而陈三郎不知天高地厚地跳出来,想要拆台,這便是要挑战他们的权威,不将此子打压下去,岂不是权威尽丧? 故而决不可容忍。 就听陈三郎朗声道:“大人,学生虽然只是猜测,可也有根据,绝非胡言乱语。” “哦,什么根据?” 陈三郎从怀中掏出一本:“這是谷园诗社的账本,上面清清楚楚记载着這些年来什么人花多少钱资助哪一届诗会文会,数目很是分明。” 谷园诗社社长苏振吃一惊:“你哪裡拿的账本?” 陈三郎淡然道:“贵社自有不肯昧着良心說话做事的成员,不肯与尔等同流合污,是以主动拿给我的。” “胡說,怎么可能?” 苏振情绪激动。 “肃静!” 杜隐言再拍惊堂木:“把账本呈上。” 拿到账本后,他仔细翻阅起来,過了半饷,开口道:“账本上的确写着数目,但都是人家出钱资助诗会文会而已,又沒有写着内定名次之事。陈道远,你還有什么话說?” 闻言,梁老举人和马籍顿时放心,心想苏振果然不至于愚蠢得会把那些上不大台面的交易细节写在账本上。陈三郎就算拿到账本又如何,做不得证据。 陈三郎叹了口气:“回禀大人,虽然账本沒有写,但根据学生调查,那些名目众多的诗会文会,每一次夺得魁首者,必然就是资助最多者。如果說一次两次是正常,三次四次是巧合,那五次六次呢,七次八次又如何?而根据账本统计,至少有数十次吻合。這,就是学生猜测的根据。” 這话一出,满堂皆寂。 就剩下陈三郎明亮的声音在继续:“本来此事,学生也沒想到会闹上公堂,只想着私低裡发发牢骚罢了。不想马老梁老竟因此定学生罪名,要削学生功名。是可忍,孰可忍?今天大人在上,請替学生主持公道!” 說着,长长一揖。 杜隐言神色有些复杂,文坛花钱买名之事,他何尝不有所耳闻?但很多事情存在是一個道理,有沒有被人捅破并且拿出证据来陈列公堂是另一個道理。马籍梁典两個真是弄巧成拙,本来陈三郎就是发发牢骚,也沒有在诗会上闹,只是半途退出了,那還不依不饶地追究什么?甚至想剥夺人家功名,這不是欺人太甚了嗎? 搞得现在,下不了台了吧。 至于這陈三郎,倒是個有意思的人,怪不得会被那人赏识,“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此诗情怀开阔,意象恢弘,确有大志。 想到這,一拍惊堂木:“马籍梁典,你们可有话說?” 两老面面相觑,无言以对,不敢再辩驳。再不认的话,便等于是侮辱学政大人的智商了。 “既然如此,本官宣判:马籍梁典身为地方士林名流,不以身作则,收钱卖名,妄作文坛前辈,每人罚钱一百贯,闭门思過三個月;苏振张郭王康诸人既为县学生员,不求务实,却寻邪门歪道,枉读圣贤书,故剥夺三届乡试参考资格,尔等好自为之吧。” 宣判之下,马籍梁典忍不住擦了一把汗;而苏振那几個则面如土色,几乎要瘫倒在地。 黄县令张口无言:杜学政的判决明显過重,這算是一种警告嗎?难道陈三郎真得抱住了那人大腿,才能得此袒护? “黄县令,你有意见?” 面对杜隐言的目光,黄县令额头见汗,连声道:“沒意见,沒意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