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一章 幼儿庞统 作者:巫山哥 “毅哥,”徐璆看着徐本毅,非常郑重:“此次子龙的海商事宜,经過我近段時間停留在江陵不断努力,终于有了收获。” “回到海西以后,哪怕把所有的田庄卖了,也得多找一些出過海的渔夫、渔民。徐家能不能出头,就看你的了。” “公子,口說无凭,我一個下人。”徐本毅苦笑道:“不管是大公子還是三公子四公子,相信他们根本就不可能听我的话。” “沒关系!”徐璆摆摆手:“這封信你带回去,我已经說得很明白,谁要是不配合你,直接逐出徐家,父亲也会同意我的看法。” 他在家裡并不是老大,上面還有個哥哥,不過,他是嫡长子,也就是日后的家主。 徐璆看得很清楚,這次来荆州,就是捆绑世家利益的。這裡是有很多人会水上行船,可惜,不管谁都沒有在大海上操舟的经历。 小时候顽皮,趁着父亲沒在家,偷偷让部曲带着自己到海上,去寻找传說中的蓬莱方丈。 在家的时候并沒有說,只是悄悄让人准备了足够的食物和淡水。到了海上,他以死相逼,才最终得偿所愿。 但是海上的天气变幻莫测,遇到了飓风,由此害死了不少人。 其中,就有徐本毅的父亲徐长,所以他带其到荆州上任,就是想让他历练一番,今后還能外放自立门户,来报答他父亲的枉死。 那次的经历,他一辈子都记得,回来后被父亲一顿猛抽,把自己关在家族祠堂裡禁足一個月去反省。 儿时的记忆渐渐远去,对海上的神秘愈加向往,然而自己身为刺史,已不可能随队出发,只好派上最信任的人。 “主公放心!”徐本毅噗通一下跪在地上:“毅万死不辞。” 他知道事情的重要性,连父亲受到徐璆而死在海上的怨气也消散。 一直以来,他都以官人或者公子相称,今天既然把如此重要的事情委托给自己,要是還不识抬举,那太不是人了。 “毅哥,我受你一拜而沒有拉你起来,你知道为何?”徐璆的语气有些萧索。 “毅着实不知!”徐本毅摇摇头。 因为在他眼裡,公子知书达理,两人名为主仆,他一直拿自己兄弟般对待。 “办好了這件事,你就自立门户吧!”徐璆转過身去,静立在那裡:“毅哥,你走吧!” 徐本毅鼻子发酸,恭恭敬敬磕了九個头,慢慢起身离开。 门外,两個刺史府的差人已等在那裡,举着“荆州”、“徐”两面旗子,以荆州公干的名义返乡,在路上即便遇到山贼水匪也沒人敢动。 刺史府新的管家是马秉的三弟马怀马志忠,因为是庶出,此前他在马家也做着相同的事。 “他们走了嗎?”良久,徐璆扭头问马怀,尽管听到马蹄声远去。 他声音嘶哑,眼角湿润。 “大人,三個人都走了。”马怀轻声道:“零陵郡两天之前就有信使到,不知您?” “安排下,本官得亲自去一趟。”徐璆吁了一口气:“小小蛮人又要造反!” “大人,是否知会各地郡尉?”马怀小心翼翼地问,察言观色可比徐本毅厉害。 “不必!”徐璆摆摆手:“一個小蛮夷部族,本官亲自去谈,算是给他们面子!” 确实,在边远地区,汉族与蛮人的矛盾比较尖锐,他们就经常陈兵威胁,想要获取更多的权利和照顾。 這样的事情可大可小,如果一味强压,那就有可能真的变成该地区所有的蛮人全部造反。 刺史作为整個州的代言人去谈判,假如他们敢杀刺史,那就等着血腥镇压,很有可能灭族,這样的蠢事沒有任何蛮族会干。 徐璆自去零陵不提,再来說燕赵风味,四层的两個大包厢,装扮成新房。 院子裡很多地方的红纸,被雷阵雨一淋,变成红不红白不白的粗草纸,饭店的小厮们忙着收拾。 荆州要参加的世家与豪族达成共识,准备与一起到扬州,而后经徐州、青州到真定,所有的参与者在那裡聚集,划分蛋糕。 久未露面的庞启隆现身了,手上抱着一個孩子走到燕赵风味院子内。 “正轨兄!”正巧在院子裡,不想看到那两对新人成天卿卿我我下楼来。 “子龙贤弟!”庞启隆本想拱手,因为孩子在手中,只好连连点头。 “小屁孩儿!”一旁牵着义父手的黄旭在那裡咕哝,可這孩子的声音真不小,大家都听到了。 “旭儿!”哭笑不得,挠挠头皮对庞启隆尴尬地笑了笑。 那边刁珍一看,赶紧把這坑爹的孩子拉走。 对于黄旭的教育,已经与黄忠商量過,先修习一些比较简单的赵氏导引术。 同时,要学习文化,一個厉害的武者,必然文采出众,否则根本就不可能去领悟那些晦涩难懂的导引术,都差不多从先秦传下来的。 “哈哈,孩子都是這样的。”庞启隆把孩子交给身后的乳娘:“前次对不起啊,沒能来为贤弟助威,让宵小之辈得逞。” “沒什么的,”淡然一笑:“愿意加入就加入,不加入也就算了。” 当然,海洋贸易的赚钱程度,今后会让那些退出甚至反对的人后悔死。 前期,在开拓航线的时候,肯定会有一些风险。 前世自己是文科生,高中时学的地理,就不知道還能不能与這個时代挂上号。 還有那些洋流之类,会否与两千年后一样,這些都不敢保证,只能让出海的人自己去琢磨分析,探出條路。 “庞家全力加入!”庞启隆神色一整:“要钱出钱,要力出力。” “哈哈,有正轨兄這句话就够了。”的手虚引了下,两人向二楼的房间走去,外面太热。 “如今到何种程度了,贤弟?”庞启隆不忘回头看了看在乳娘怀裡的孩子。 “就等着各家各户收拾完毕,”舒了一口气:“然后我等就扬帆出发,直达历阳。” 庞家的情况,他通過蔡瑁的解释,终于弄清楚了。 老一辈的庞正修、庞德公,是庞启隆伯父的儿子,大家都是嫡出,故庞家的产业就由着三個人在搭理。 其间,庞正修是家主,负责全盘事务。庞启隆长期坐镇江陵,负责這裡的一切。 而庞德公则在家乡,搞学术工作。 在江陵,庞启隆有個妾室,正妻在老家。 上次突然来信,說他的孩子病了。要知道,庞家两代人,目前就這么一個嫡子,宝贝得不行,庞正修与庞启隆连夜赶回。 “孩子好像沒好利索,”皱了皱眉,突然想起了一個問題:“贤侄何名?” “庞统!”庞启毫不在意。 身侧的惊得目瞪口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