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百三十二章 深入交流(4)
可這些都是在悄然的状态下呈现的,毕竟齐天翔還是赵浩楠最为欣赏的青年干部,而且赵浩楠身边還站着一位同样重量级的人物--省委副书记郑明,這位资深的党建理论家,不仅是齐天翔的师友,還是齐天翔仕途最为关键的领路人。林东生自然不会過多地显露对齐天翔的欣赏和喜歡,引来不必要的麻烦,以至于中组部来人调研摸底齐天翔升任省委常委的时候,林东生明确支持的表态和好评,也被很多人认为是对闫博年的示好。
赵浩楠调回北京,林东生正式入主省委之后,很多人都在等着看林东生的动作,尤其是看齐天翔不很妙的结局。赵浩楠這個后台不算光彩地回京履职,特别是齐天翔的老师和贵人郑明,也一同调回了北京,闫博年退休多年,影响力和作用日渐衰微,已经难以产生足够大的制约力。這些不利因素叠加在一起,都指向了齐天翔的处境,不妙只是一种客气的說法,還有一些难以启齿的预测,只能是看情势发展而定了。
当然作为這個级别的干部之间,公开的明争還是不可能出现的,可暗斗却肯定不可避免。强势的林东生入主省委,以往几年被赵浩楠压制的怨气,是要找一個合适的渠道释放的,而齐天翔如日中天的人气暴涨,似乎对于林东生来說,即使沒有与赵浩楠的积怨,也是不会容忍的接纳的。不說出手打压齐天翔,起码冷遇和必要的制衡還是会有的,這是政治的需要,更是個人权利舒张的必须。
可這样的明争暗斗却并沒有如约出现,林东生的办公室从省政府大院,搬到了省委大院七星楼中的黄楼,而齐天翔依然在省委大楼省纪委自己的办公室裡安坐着,如常的工作,如常的发号施令,似乎并沒有什么不妥帖的情况。
以時間为借口的托词一度盛行,认为林东生刚从省政府那边過来,就大肆兴师问罪不符合他的身份,也不利于河海政局的稳定,還是需要一定時間的缓冲,更需要继续观察。可观察的结果,却是林东生与齐天翔之间的相安无事,既沒有過于的亲热和接近,也沒有任何的矛盾冲突,似乎就那么不亲不近,不疏不离地交往着。
就這么過了一年又一年,就在好事者耐心渐渐耗尽的时候,齐天翔却走出了省委大楼的省纪委办公室,走到了這個城市另一個权力中心,以省委常委的身份出任河州市委书记。尽管是临时代理,可却是让人大跌眼镜,而且此动议還是林东生提出的,并且還是亲自送齐天翔到河州市委就任的。
這就让人看不懂了,强势的有些刚愎的林东生,不仅沒有对齐天翔采取任何的报复措施,反而助齐天翔上位,而且力排众议,将他這個沒有任何基层履职经历的学者型干部,一步推到了省会城市市委书记的高位上。使得齐天翔从一個专业业务型干部,转眼间就具备了大城市或中心城市履职和管理经历,为进一步的升迁打开了通道,拓展出更为广阔的空间。
眼花缭乱的局势迷人眼,還沒有完全看明白,甚至都沒有完全适应這种突来的变化,仅仅只有半年多的時間,齐天翔就再一次华丽转身,接替离开的陈能亮,成为了拥有七千多万人口的经济大省的政府省长,而且是沒有過渡地一步到位。這种反常的安排和超越常规的举动,背后的推手居然還是林东生,而且此举還有着明确的接班态势,太出乎所有人的预料,也太让人看不懂了。
看不懂的不仅是河海官场的好事者,就连齐天翔都觉得难以适应,也很久沒有转過弯来。当然齐天翔不会像好事者所设想的哪样,随时准备提放林东生的报复或压制,事情的走势并不像好事者表面看到的哪样。事实上自从河州重机集团的财务危机成功化解之后,林东生与齐天翔的关系就缓和了下来,這一点齐天翔是明显感知到的。
不管齐天翔感觉是什么状态,可对于谨慎细致和敏锐的齐天翔来說,是不可能凭借感觉作出判断或决定的,只能直观地认为,林东生不讨厌他,至于說是不是认可或喜歡,就沒有這样的奢求了。
可齐天翔从内心深处可以体会到,林东生对闫博年的决定,乃至于齐天翔的挂职和存在,是有着一定看法的,起码对齐天翔以学者的身份担当省纪委书记,是怀着很大的疑虑的。但介于闫博年的情面,還有就是赵浩楠的倾向,特别是郑明的影响力和作用,還是让他有所忌惮,或者是难以完全表达自己的真实意图的。
這丝毫不奇怪,对于齐天翔的能力持怀疑态度的,并不是只有林东生一個人,而是一個群体的认识。在這些有着丰富实践经验,从基层一步步走到高层的官员,最信奉和认可的還是实践出真知的理念,接受的也是基层历练得来的经验教训,虽然也明白理论的重要性,可在他们眼中的理论,应该是对实践有很强针对性的理论,或者简单地說就是方**。对于齐天翔之类有着高知识背景,或者在某一领域有突出建树的学者和专家,从内心深处是看不起的,认为只是一些沒有实践根基,沒有基层驗證的浮夸的学问,根本经不起实践的检验,或者是与实践和基层相脱节的,沒有任何实际的意义,而且這样的理论体系,只会产生观念上的混乱,甚至空谈误国。
還有一层隐晦的意思,也就是像齐天翔這样所谓的学者型干部,因为一些理论研究方面的成就,很容易就吸引着高层的关注,也很容易就能得到相应的荣誉和利益,而這些人一旦进入政界,更是很轻易地就占据高层关键位置,无形中也阻挡了实干派的上升通道。這些是越到高层,情况越明显,因此不感冒或抵制是显而易见的。
可林东生不至于這么狭隘,他已经摆脱了這种通道阻碍的危机,可对学者和文化人的轻视,却是他内心深处久已存在的感知,是不随着自身职务的升高而改变的。齐天翔有很高的学识地位,理论建树和造诣也可圈可点,但那也只限于行政法学领域,并不表明齐天翔实际的能力。這样的人在理论界,是可以有很大发展空间的,即使进入政界,也是可以通過实践历练积累经验,转型成为智囊型官员的。可齐天翔却走的不是這個路径,甚至是按照闫博年的设计,直接就进入了关键层面,而且在赵浩楠的助力下,在关键岗位充当了关键的角色,這对齐天翔是百害无一利的。
也就是经過不断的磨合和认识,特别是齐天翔自身的作为,让林东生看到了齐天翔身上宝贵的品质,以及由信念和坚定而来的执着,這是很让林东生看中的,也是认为可以培养和重视的。
齐天翔明白這些,更明白林东生這些变化的原因,可却沒有想到林东生会這么器重自己,甚至将自己作为接班人来提携和培养。這样的变化是齐天翔一时难以适应的,這中间当然有岳父闫博年的作用和影响,但归根结底還是自己的表现产生的效果。
对于与林东生交往和共事,齐天翔的状态是很微妙的,這還不同于与赵浩楠的交往,上下级关系很好理解,也還好相处,尊重和服从就是了。与郑明的交往就更简单了,尽管有师友的名义,可說到底還是老师,可以依仗和依附,只需要拿出最大的谦恭和敬仰,接受老师的指导和帮助,還是很容易相处的。唯独与林东生的关系,既是同事,又是伙伴,還一定程度上是对手,最重要的却是林东生与岳父闫博年是同事,這就使得齐天翔的存在,变得尴尬了。
林东生年龄介乎于闫博年与齐天翔之间,有其中任何一個人都有着十几岁作用的间距,成为了两代人之间的缓冲,而就是這种缓冲,使得齐天翔与他的关系显得别扭。岳父的同事,可以与岳父称兄道弟的,现在又是自己的同事,也是可以以兄长相待的,這样的年序就很有意味了,相安无事时他的兄长,意见不合时他是长辈,而且现实中的矛盾,還更多地印证了這些。
因此在齐天翔与林东生的交往中,更多的时候是尊重和敬重兼而有之的,也由于有了這样的态度和姿态,使得初期的交往中收效不错,倒也相安无事,而在林东生有了明显培养意味之后,齐天翔的态度更是谦恭了很多,甚至在某些时候,還有着一丝敬畏,谨慎的同时,更多时候并不像表面的嘻嘻哈哈,反而多了一些畏惧,一直持续到现在。
:https://www.biziqu.cc。:https://m.biziqu.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