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主要內容

754,东北乱势(下)

作者:未知
耶律东利认为,大辽与夏国完全有理由马上建立同盟, 首先,夏国与大辽一样,是宋国阴谋的受害方,甚至在某种程度上比大辽更惨,因为夏国皇帝的亲弟弟察哥就死在了這场阴谋中。大辽与夏国拥有一個共同的仇敌郑临风,以及這個仇敌的帮凶耶律淳。 其次,金国来势汹汹,夏国难道就不担心嗎?对他们来說,相比于待在一個已经彼此习惯对方的存在并建立起同盟关系的大辽身边,从极北蛮荒之地而来,在与大辽的战争中表现的极为贪得无厌又反复无常的金国会带给他们怎样的威胁是可想而知的。 最重要的是,夏国的国策也会让他们同意建立攻守同盟,夏国自建立以来,之所以能在辽宋两大国的夹缝中生存下来甚至地盘越来越大,除了因为他们仰仗大西北的沙漠戈壁作为天然的屏障,数次拒辽宋大军于外,還有一個更重要的原因,就是他们一直所信奉的"联辽抗宋"以及"联宋抗辽"的国策,当辽国威胁到他们,他们就会联合宋国,而当宋国威胁到他们,他们又会联合辽国,靠着這种国策,他们建立起了三国鼎立的均衡关系。但现在,他们赖以生存的国策已经出现了重大的問題,郑临风与金国的横空出世已经打破了這种均衡,辽国已经被金国逼上了绝境,宋国也被郑临风打得毫无還手之力,這两国邻居即将被两個更加强大也更具威胁的邻居所取代,夏国能不急嗎? 对夏国来說所幸到现在为止,他们還沒有与郑临风及金国接壤,還沒有直接受到来自他们的威胁,但只要他们不傻,他们就应该明白以目前的形势他们的這种"幸运"并不会再持续太久,一旦大辽不复存在,夏国就是郑临风与金国的下一個目标。而他们现在已与宋国彻底翻脸,他们所能依靠的還是只有大辽! 耶律东利的话得到了众大臣的赞同,耶律延禧也是喜出望外,這個计策是耶律东利提出来的,而且也沒有人比他更适合去执行這個计策了,因为他是耶律南仙的亲弟弟,也就是夏帝李乾顺的亲小舅子,于公于私,李乾顺都应该会给自己小舅子一点面子。 耶律延禧也对耶律东利越看越满意,耶律南仙是被自己收为了义女才封了成安公主,从這层关系上說,耶律东利也就相当于自己的义子,看着耶律东利在大殿之上滔滔不绝、思路清晰的分析当前的形势,再对比一下那些碌碌无能却占居高位的宗室近亲,耶律延禧不禁一声感叹,谁說宗室无才?眼前這名宗室旁枝不就是個反例嗎?除了他,還有,耶律延禧心中不禁一黯,他想起了耶律大石,事实证明他沒有看错耶律大石,耶律大石用他的死证明了对他和大辽的忠诚! 耶律延禧随即任命耶律东利为自己的特使,带着自己写给李乾顺的亲笔信即刻启程去往夏国。 同时,耶律延禧下令全军提高警惕,准备随时应对来自金国和耶律淳的进攻,一定要坚持到夏国援军的到来! ++++++++++++++++++++++++++++++++++++++ 耶律淳只是虚张声势,他当然不会进攻耶律延禧,金国原本倒是准备进攻耶律延禧,但郑飞的到来却让他们临时改变了主意,在他们看来,耶律淳得到了郑飞的帮助后实力暴涨,已经重新拥有了跟他们叫板的实力。而他们刚刚才占领上京道,立足未稳,還需要一段時間消化它,這個时候如果贸然进攻耶律延禧,他们担心很可能会被耶律淳找到机会进攻他们,就像上一次他们原本在占据优势的情况下却被耶律淳突袭东京险些得手一样。所以金国也選擇了暂时休兵,一面抓紧時間整顿上京道,一面调兵遣将堤防耶律延禧和耶律淳。 就這样,随着郑飞的到来,各方势力都不约而同的選擇了偃旗息鼓。 按照协议的约定,庞万春与花荣督促耶律淳立刻将原南京道大军官兵的家属迁往他们的驻地,让官兵们家人团聚, 耶律淳不敢不答应,以前他可以将那些家眷当作人质,但现在却不行了,遵守协议是一方面,如果强行继续扣留這些家眷,势必会引起老部下的反感与不满,不利于他接下来重新拉拢原南京道大军的计划。所以他不但要归還那些家眷,而且還要好好的归還, 耶律淳连下圣旨,下令补足所有官兵的薪俸给他们的家眷,下令赦免所有获罪家眷的罪责,他還从许多军官和普通士兵的家眷中选出了一些人当作代表召进"皇宫"款待了一番,让他们去给那些官兵传话,告诉他们,"朕"理解他们当初不得不投降的苦衷,"朕"一点也不怪他们,如今即便大家已经分属不同的阵营,但大家永远都是"一家人",沒事常"回家看看","朕"想念他们。 风风光光的送走了那些家眷后,耶律淳随即开始暗中接触天道军中原先自己的老部下,为了保险起见,他首先接触的還都是那些曾经的亲信部下,但他很快就惊讶的发现情况有些不对劲,所有的消息都是石沉大海毫无回音,可据他派去送信儿的又說,无论是他的口信儿還是亲笔信都的确是当面送达给了那些将领。 怎么会這样?耶律淳又派人再去联络,這次是换了一批将领,但结果同样是石沉大海毫无回信! 耶律淳首先想到的可能是這些将领已被严密的监视了起来,以致他们无法跟自己联系,想想也正常,那郑临风既然敢把他们派来自己的眼皮子底下,自然会对這些将领有所堤防, 耶律淳不死心,决定亲自去一趟,他以慰军的名义去往前线,当然,按照协议他還是要首先知会庞万春二人,在征得他们的同意后才能进入军营,他本以为庞万春二人会找借口推三阻四阻止他当面接触自己的老部下,谁料,庞万春与花荣毫无犹豫的就同意了耶律淳的請求,不仅如此,他们還主动以军务繁忙为由向耶律淳告罪說无法陪陛下一起去了,陛下想去哪裡慰军尽情随意,我二人谨代表前线大军首先感谢陛下之类云云。 耶律淳闻言大喜,他巴不得沒人碍自己的事,当即就从南京赶往了野马沟,之所以首先去野马沟是因为耶律不古野就率军驻扎在那裡,他了解耶律不古野,他相信以耶律不古野对大辽和契丹族的忠心,其应该是最容易被自己說服的,而且他也多少听說了当日辽军在宋地投降的经過,知道耶律不古野深受耶律大石的信任,与耶律大石一样是一名坚定的主战者,也险些因为如此差点被萧察喇除掉,若說当日谁才是真正被迫投降的,非耶律不古野莫属! 在野马沟,耶律淳很顺利的见到了耶律不古野,耶律不古野恭敬的对耶律淳行了大礼,一如从前,耶律淳心中暗喜,在一番装摸做样的视察军营后,耶律淳就迫不及待的遣散了二人身边的人,要与耶律不古野单独"叙叙旧"。 对于耶律淳的這個要求,耶律不古野看起来有些犹豫,但他還是答应了,他与耶律淳将随从留在山下,二人骑着马登上了一座矮峰。 那一日耶律淳与耶律不古野究竟谈了些什么沒有第三個人知道,二人的随从只在山下看到二人谈了很久,只是基本上都是耶律淳在說,耶律不古野偶尔回几句的样子,但在谈话进行到最后的时候,耶律不古野就像是猛然爆发了一样对耶律淳滔滔不绝的說了很久,然后耶律不古野翻身下马对着耶律淳磕了三個头便再度上马直接下了山,只留下耶律淳在山顶,耶律不古野来到山下就带着自己的人返回了军营,耶律淳過了很久才下了山,他的脸色看起了很不好看,阴沉的吓人。 即便如此,耶律淳還是继续赶往了下一名亲信的驻地,但沒想到這一次他连与那亲信单独相处的机会都沒得到,"亲信"在带着他巡视了一遍阵地后,他刚开口說要与亲信单独叙叙旧,沒想到"亲信"直接就一口回绝了他,然后請辞而去,把他晾在了原处。 耶律淳怒气冲冲的回到皇宫,第二天他就收到了花荣派人送来的一只木盒,打开一看,裡面赫然竟是他前些日子写给那些人的信,数一数,一封也不差!除此之外還有一些不同样式的纸张,上面所记载的东西也居然全都是他派人传给那些人的口信儿內容,基本上也是一字不差! 耶律淳呆呆的看着這些,许久都沒有反应。 ++++++++++++++++++++++++ 耶律东利抵达夏国后随即开始了游說,确实如他所料,二十万夏军的投降尤其是察哥之死在夏国引起了一场坎比超级大地震般的震动,夏皇李乾顺在得知夏军之事還只是"震怒",接下来一听到察哥之死,他竟在惊呆片刻后于朝堂之上嚎啕大哭起来,直至哭晕過去, 随后,李乾顺为察哥办了一场沒有遗体的葬礼,在葬礼上李乾顺当众宣誓,誓灭宋国,誓杀郑临风! 不過李乾顺到底不俗,他沒有被愤怒冲昏头脑,他看不懂宋国与郑临风之间到底是什么关系,同时,察哥在出事之前派人送回来的信也让他不得不谨慎起来,他只是一面号令全国行动起了为大战做准备,一面冷静的观察着外面的形势,寻找着时机。而他也在第一時間注意到了辽国局势的改变,巧合的是,他也想到了联盟辽国共抗宋金与郑临风,只不過這并不是他的第一選擇,他的第一選擇是联合金国,這两個選擇各有利弊,令他犹豫不决, 就在這個时候,耶律东利来了,他的到来可以說是恰到好处,在他姐姐成安公主的帮助下,他们姐弟一起成功說服了李乾顺。 李乾顺同意了出兵助辽,由于此前早已为开战做好了准备,大军及粮草都是现成的,随着李乾顺一声令下,十万大军在西北即刻开拔进入了西京道,其中五万留在西京,五万继续北上进入中京。 就這样,随着夏国的加入,辽国的形势更加错中复杂起来,辽、金及耶律淳各怀心思皆不敢轻举妄动,三足鼎立之势既成!
首頁 分類 排行 書架 我的

看小說網

看小說網是您最喜歡的免費小說閱讀網站。提供海量全本小說免費閱讀,所有小說無廣告干擾,是您值得收藏的小說網站。

網站导航

热门分類

© 2023 看小說網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