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84章 卷五 顛覆大唐的文教

作者:赴醉人
第584章卷五顛覆大唐的文教

  對於大明學堂,李承乾的確是花了心思的。

  他昨兒和虞世南說的那些話,也不是忽悠他。

  他是真想培養一批適合大明的人才。

  所以這些年,他在大明學堂的投入上,也是不少,除去錢財,李承乾還將後世的很多東西,都放在了大明學堂。

  這會兒,正在學堂中閒逛。

  隨着大明學堂這幾年的擴大,早就從大明宮裏搬了出來。

  當然,距離大明宮也不遠,就在李承乾在大明宮裏閒逛的時候,虞世南、李孝恭、秦瓊、李泰還有秦懷道一起走了進來。

  他們本就在一起,尉遲寶林去請人怎麼可能只請一個,那不是得罪人麼?

  再說了,李承乾此舉是在弘揚大明的文教,多幾個人也沒差。

  而他們這些人中,虞世南顯然是最有興致的,作爲初唐的文學大家,他最是看重文教,看重傳承,就算李承乾不請他來,他也打算這兩天找個機會自己來瞅瞅。

  說實話,若不是之前李承乾大婚,他早就來了。

  不過一進大明學堂,他們還是被震撼到了,如果說之前的大明醫院已經讓他們開眼了,那麼大明學堂卻是有過之而無不及。

  哪怕是長安的國子監,單就佔地而言,都趕不上大明學堂。

  更遑論他們從來沒有見過的建築風格,雖然不敢說就一定比長安國子監大氣,但絕對是足夠新穎,加上那碩大操場上的旗臺,確實給了衆人一種極其震撼的感覺。

  “殿下在哪裏?”李孝恭問道。

  尉遲寶林四處張望了一下,隨便喊了個人過來,說道:“帶大唐的諸位使節去見殿下。”

  那人聞言,當即走在頭前帶路。

  而等他們找到李承乾的時候,李承乾正在六年堂外聽一衆學子辯論。

  “外臣參見殿下。”衆人齊齊躬身施禮。

  李承乾只是回頭看了一眼,擺了擺手,道:“不用多禮,來,瞅瞅,瞅瞅我大明六年堂的學子辯論,還別說,挺有意思的。”

  “辯論?辯論什麼?”李孝恭當即就問了一句。

  他一個大老粗哪兒懂這些東西,當下也不過是好奇罷了。

  魏叔玉在一旁解釋道:“所謂辯論,是六年堂的學子結業考試,先生會出一道題,任由學子們抽籤選擇正反兩方,然後兩方結合實際情況進行辯駁。

  這一次的辯題黃河對於百姓而言,到底是利大於弊,還是弊大於利。”

  “六年堂是什麼意思?”虞世南問道。

  “六年堂就是在學堂學習了六年,或者學子的功課已經達到了六年堂的標準。”魏叔玉繼續解釋道。

  虞世南聞言,皺了皺眉:“六年堂就能結業了麼?六年能學個什麼?我大唐的學子,誰不是寒窗苦讀十數載,就這,到了老朽這年紀,不也是活到老學到老!”

  “永興公誤會了。”李承乾聞言笑道,“所謂的六年堂結業,不過是階段性的,大明學堂講究的是一年開智,兩年識字,三年明理,四年做事。

  整個學業加起來,足足十年。

  當然,若是無法結業,可能耗費的時間只會更長。

  所以說,永興公的擔心是多餘的。”

  虞世南聞言,這才點了點頭,道:“一年開智,兩年識字,三年明理,四年做事,不知道這個裏面可有什麼講究?”

  他對這個還是蠻感興趣的,畢竟是老學究,在這方面,他還是有些研究的。

  李承乾笑道:“所謂一年開智,則是在學子年齡尚幼的時候,啓發他們的靈智,這個階段雖然最簡單,但也最難。

  兩年識字便是字面意思,當然,不是說這兩年他們只爲了學字,只是學字是基礎。

  而三年明理,則是學習世間的道理,這個階段,偏重明理。

  理不辯不明,所以三年明理的最後一步便是辯。

  最後,就是四年做事。

  這四年,便要爲他們曾經的辯的理,去實踐。

  就像這羣六年堂的學子一般,今日在辯的黃河,今後,他們四年做事,做的就是治水。

  這一套,也是本王和陳學正他們琢磨了許久,才定下的一套教育理念,當然,可能和大唐的理念有些出入,但目的都是一樣的。

  都是爲了給天下培養出足夠優秀的人才。”

  聽李承乾說完,衆人都不由自主地點了點頭。

  不管怎麼說,大明的這套教育理念,確實不錯。

  “殿下的確是用心了。”哪怕是虞世南,這會兒也是點了點頭。

  李承乾笑道:“談不上,諸位不妨看看我大明六年堂的學子表現,這會兒正到了精彩的時候了。”

  正說着,學堂中,反方的代表起身說道:“黃河雖然造就了沿途流域,但這麼多年來,黃河流域引發的洪澇災害,又侵蝕了多少無辜百姓的生命?

  使得多少無辜的百姓流離失所?

  從先秦開始,我們來看看這些數據,公元前……

  自有記載以來,黃河在過去的千百年裏,直接或間接帶走了數以百萬計的生命,更是讓超過億萬計的百姓因此流離失所。”

  那反方的代表說着,還真就拿出了自己整理出來的數據,給在場的每個人都遞了一份,包括課堂外的李承乾等人,都有人給他們專門送來了一份。

  “從這些數據來看,黃河對於百姓而言,弊大於利,因爲生命是無價的,若是有人覺得黃河對百姓利大於弊,那請問問那些因爲洪澇災害而葬送了生命的無辜百姓答應不答應。

  問問那些因爲洪澇災害而流離失所的百姓答應不答應!”

  隨着他擲地有聲的話語說完,學堂裏倒是沒什麼反應,而學堂外的衆人都愣住了。

  好傢伙,是真的有理有據啊!

  尤其是那手上厚厚的資料,剛剛虞世南已經看過了,真的很詳實,並且每一次的洪澇災害出自哪裏,都標記得清清楚楚,以虞世南博覽羣書的閱歷,他不敢說每一項數據都是真實的,但絕大多數,他卻是記得的。

  而最後那一頁做的統計表,更是讓他耳目一新。

  這是他從沒見過的統計方式。

  “殿下,這……”虞世南有些驚喜地問道。

  “這是統計學。”李承乾笑道,“永興公不必驚訝,在大明學堂,但凡五年堂以上的學子,都要學這個的。”

  “統計學?”虞世南聞言沉吟了片刻。

  哪怕是他,都得承認,這個所謂的統計學的確有自己獨到的地方。

  而就在這時,學堂裏,正方代表當即也站了起身,反駁道:“若是隻看自然災害而忽略了黃河造福了沿途百姓的事實,這跟耍流氓有什麼區別?

  我這裏也有一份數據,還請分發給在座的各位。”

  說罷,這傢伙更狠,當即就和自己的同伴從桌子下搬出了厚厚的幾摞資料,比之剛剛反方拿出來的資料更厚。

  他們在研習這個課題的時候,就猜到了反方定會拿自然災害說事,所以也是早就做足了準備。

  當然,就算反方不拿自然災害說事,他們這個也是強有力的辯點。

  等隨堂主持辯論的先生安排人分發資料後,那正方代表才說道:“剛剛反方說黃河在過去的千多年來,因爲自然災害,使得多少多少人失去了生命,又使得多少多少人流離失所。

  這一點兒,我不反對。

  但我想問一聲,這可是黃河的錯?

  是黃河主動的麼?

  我知道,有人又要說了,這是自然災害,但黃河終究是始作俑者?

  那我請衆人看看你們手中的資料。

  在過去的千年內,黃河流域到底發生了怎樣翻天覆地的變化。

  先秦時期,有竹簡記載,黃河兩岸,鬱鬱蔥蔥。

  再看看現在?

  黃河兩岸都快光禿禿的了。

  而黃河兩岸的耕地,更是從先秦時期到現在,越來越貧瘠。

  這都是誰的錯?

  也是黃河的錯麼?

  大家再翻開資料的第四頁。

  從有文字記載開始,黃河流域到如今,總共哺育了數以億萬計百姓的生計,這個都被衆人忽視了麼?

  說黃河對於人類而言,弊大於利,那爲何不說,是因爲人類對於黃河而言,弊大於利!

  若不是人類無休止的貪婪,無休止的砍伐,無休止的索取,可有今日的黃河!

  若是沒有人類,黃河爲何被稱之爲黃河!

  所以,我們怎麼有臉在這裏指責黃河在傷害人類!該反思了啊!同學們!”

  “說得好!”虞世南聽到這番話,當即就是沒忍住一拍大腿。

  他是真覺得這番話說的有理有據,說得鏗鏘有力。

  而且所辯的觀點,也是極有說服力。

  不單單是他們,就連李孝恭這些大老粗也聽得一包子勁兒。

  李承乾卻是笑而不語。

  看着學堂中的那傢伙,心道,這小子,倒是機靈,一下就把辯題都給改了。

  不過他也得承認,這些小傢伙,的確成長了。

  “正方代表是不是偏題了?”就在這時,反方的代表說道,“我們今日的辯題是黃河於百姓而言。

  你這都扯到人類與黃河了,如今辯論賽都開始不尊重辯題了麼?”

  “辯論的目的就是爲了明理。”正方代表也不緊張,當即反駁道,“今日的辯駁,就是爲了證明黃河到底利大於弊還是弊大於利,難道我說的不對?”

  ……

  “走吧,去看看七年堂的學子。”李承乾見狀,當即笑道,“接下來,他們夠得扯了,就這一題,沒個十天半個月的,誰也別想說服誰。”

  他是知道這些傢伙的,只要抓住了一點兒機會,就會發了瘋的咬回去,不咬下來一塊肉,那是絕對不會鬆口的。

  當然,他也支持這種作風。

  “這明顯是正方勝了,反方不過是在詭辯而已。”虞世南當即就冷哼了一聲。

  他喜歡正方的辯論觀點,當即就成了正方的支持者。

  李承乾笑了笑,說道:“何爲詭辯?難道讓他們現在認輸就是君子了?”

  “爲何不是?”虞世南說道,“知錯就改,善莫大焉,一直咬着別人的錯處,哪兒來的君子之風?”

  “那立場不堅定就是君子了?”李承乾當即反駁道,“騎牆望風向就是君子了?我們之所以以辯論賽作爲三年明理的結業考試。

  一是考的他們事前的準備工作。

  二是考的他們的臨場反應。

  三是考的他們立場的堅定。

  在很多時候,不是支持的人多,就是對的。

  他們必須具備自己的分析能力。

  若是輕易就被別人給說服了,今後若是有敵國來遊說他們,是不是隻要說得在理,他們就跟着別人走?背叛我大明?

  所以啊,有些事,不能只看表面,還要往更深層次的方面去看。

  我大明培養的是大明的人才,也是天下的人才,但一定得先是大明的人才,然後纔是天下的人才。”

  李承乾這話說得很自私,但諸如李孝恭等人都點了點頭。

  這個道理,他們是能理解的。

  而虞世南雖然不認可,但也是點了點頭,只是開口問道:“殿下如此培養出來的人才,是不是侷限性太強了?

  若是他們堅定了自己的立場,今後會不會固執己見?

  這樣的人才,可適合朝堂?”

  “所以纔有了四年做事啊?”李承乾笑道,“四年做事,他們做的就是當時辯駁的,理不辯不明,但唯有實踐得真知。

  只有通過實踐以後,他們纔會知道什麼纔是至理。

  這也是爲什麼我們現在要去看看七八年堂的學子的原因。”

  說完,李承乾就走在了前面。

  一二三年堂的學子,李承乾沒打算帶虞世南去看。

  在這個階段,大明就算有自己的新意,但對於虞世南這樣的人來說,卻是不值一提。

  唯有思想上的東西,能觸動虞世南這樣的一代大儒。

  虞世南聞言,這次沒再拒絕,當下就和衆人跟在了李承乾身後。

  李承乾帶他們去的是八年堂的課堂。

  他之前去看了課表,今天八年堂正在上實踐課。

  而他們的實踐課,做的居然是修橋鋪路。

  李承乾他們來的時候,一羣半大小子正在學堂裏的人造河流上面修建橋樑。

  這把虞世南都看傻眼了。

  “殿下莫要告訴老朽,這是大明學堂的學子?”雖然虞世南不敢相信,但看着他們身上的衣衫,其實心中已經有了答案。

  李承乾點了點頭,道:“爲什麼不是?”

  “有辱斯文!有辱斯文啊!”虞世南氣得直跺腳,“堂堂儒家學子,如同山野村夫一般,成何體統!”

  “什麼叫有辱斯文?”李承乾卻是冷笑道,“實踐方得真知,他們今後可能成爲一方父母官,自然得什麼都會。

  只有什麼都會,他們纔會真正的造福百姓。

  我大明境內雖然河流不多,但也不在少數,若是讓他們上任一方父母官,要不要解決治下百姓的出行問題?

  怎麼就叫有辱斯文了?

  他們若是沒有基礎的文化知識,永興公以爲他們能修建出這樣的橋樑?

  當然,今後,他們倒是不用自己做這種事兒,這不過是他們如今的學業罷了。

  而且,他們經歷了這一遭,未來在對百姓的時候,也將明白百姓的難處,這難道不是好事?”

  “修橋有什麼難的?”虞世南聞言就說道。

  聽他這麼一說,那正在修橋的學子中有一人當即就擡起了頭,說道:“不難?不難你來?”

  “怎麼說話的?”李承乾聞言,當即就怒喝了一聲,道,“這是大唐永興公,一代學宗,豈是你能冒犯的?”

  那學子聞言,當即就拱了拱手,道:“是晚生失禮了,不過晚生還是要說,修橋絕對不是在河面上鋪幾塊木板那麼簡單!而且,也不單單只是在河面上修橋,在兩座山峯之間也可修橋。

  當然,在哪裏修橋不重要,重要是修橋的目的。

  所以,選址也是極其重要的。

  總的來說,修橋從立項到選址,再到施工、竣工,是一個極其繁瑣的項目,其中要涵蓋方方面面的知識。”

  虞世南聽他說完,當即也被幹沉默了。

  沒辦法,他不懂,所以當下也是無語。

  李承乾卻是笑道:“抱歉,我大明學子在堅持己見這方面,卻是過分了,倒是讓永興公見笑了。”

  “沒有。”虞世南笑道,“能有自己的思想,自己的堅持,的確是好事兒,若是我大唐的學子,也能如此,老夫死而無憾。”

  他雖然迂腐,但在某些方面也是相當開明的。

  至少這學子的話,哪怕沒說服他,但也確實是有理有據,至少他一時反駁不了。

  李承乾笑道:“那我們不妨看看,看看他們是怎麼做的?

  而且,剛剛這小子其實也沒說錯,修橋鋪路從來不是一件小事兒。

  從選址開始,就必須得到重視。

  首先,我們要明白,爲什麼要修建這座橋或者這條路。

  因爲這直接決定它們爲誰在服務。

  說到底,這就是民生,而民生其實是件極其複雜的事兒。

  打個比方,要修一座橋,東邊有五十戶人家,西邊只有十戶人家,但西邊卻是連接着一座縣城,那麼這座橋到底該修到哪邊?

  這時候,就到了爲官一方的父母官需要抉擇的時候了。”

  “那殿下認爲應該修在哪裏?”虞世南好奇地問道。

  李承乾搖了搖頭,道:“本王又沒實地去看過,怎麼會知道?不過,他們會知道的。”

  說着,李承乾指了指正在忙碌的衆人。

  昨天那章等等……抱歉。

  :https://www.zibq.cc。:https://m.zibq.cc

看小說網

看小說網是您最喜歡的免費小說閱讀網站。提供海量全本小說免費閱讀,所有小說無廣告干擾,是您值得收藏的小說網站。

網站導航

熱門分類

© 2023 看小說網 版權所有

首頁 分類 排行 書架 我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