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章 此去寻仙问道
林觉再次上门。
虽然此前夜宿祠堂驱离妖鬼一事已然了结,可他再来,也依然得了一张座椅一碗茶水,茶中红汤配金菊,俨然是好茶。
林觉带了一只山裡陷阱捉到的野鸡,在這山间不是多么珍贵的东西,却也比常见的山笋米粮值钱不少,是自己的一点心意。
“多亏老先生的帮助,家中大伯病已痊愈,如今已无碍了。”
“功在你,不在我,你我互不相欠,倒也不必特地来谢我。”汪老爷子看着他,“不過這样一来,你倒是可以安心读书、考取功名了。”
“实不相瞒,我已决定离开了。”
“外出?你不是在村中读书嗎?”
“村中才气不足,近些年来,村中之人求学之路一直不顺。况且晚辈父母都不在了,便想着還不如走出去,见识一番這广阔天地。”
林觉差不多還是這一番說辞。
“是這样嗎……”
汪老太爷是远近闻名的乡贤,自然听得出,所谓才气不足,其实是对于隔壁舒村书院老夫子才学不够的委婉尊敬說法。只是教书育人,那位老夫子的德行是连祠堂中的妖鬼也要敬佩的,這么些年来,舒村子弟中从未出過肆意妄为忤逆不孝之辈,自然也沒人因此過于苛责他。
甚至不光如此,他還能猜测出,林觉之所以如此急着离去,多半也有家中贫困的原因。
此时细细打量林觉,吸一口气,抿一口茶,思索片刻,汪老太爷才說:“若你真有读书之心,只是囿于家中贫困和别的原因,你倒是可以来我們横村的书院借读,至于笔墨花销,也可由我汪家资助。”
“老先生太過仁善了,若真如此,真是大恩。好意晚辈铭记,只是晚辈心思早已不在读书上了。”林觉說着一顿,正好行礼請求,“只希望老先生能帮忙开具一张凭由。”
“唉……”
汪老太爷倒不像大伯大娘那般执着于让他读书,也不如大伯大娘与他那般亲切,需要林觉花上几天来耐心劝說、消除顾虑,他只是摆了摆手:
“你与妖鬼都能从容交谈,想来心中是有数的。如你這般人,在如今這世道,做什么应该都能有一番成就,若是将来回乡,无论是否有成,都该来老夫這裡再喝杯茶。”
“自然该来拜见老先生。”
“我有個书笈,乃是后辈外出求学赶考用過的,也不值钱,你拿去用。”
“晚辈便不多推辞了。”林觉先道了谢,随即才又說,“老先生见多识广,晚辈顺便问问,齐云山怎么走?”
“齐云山?可有点远。”
“想去看看。”
“嗯,你去拜拜也好,不是坏事。听人說前段時間那些道长一直很忙,现在多半也该忙完了。”汪老太爷回想着說道,“老夫上回去齐云山,好像也是二三十年前的事情了……你先往县城走,走到一半,過桥的时候往你的左手边走,沿着大路,就能去邻县。我就不给你多說了,說多了你也记不住,這么些年也不知道有沒有变化,你去了邻县再问吧。”
“多谢……”
林觉诚恳道谢。
至于凭由一事,此地此县不知多少官员出自汪家或是接受過這位汪老爷子的资助,对于他来說,只是小事一桩。
……
四月中旬,清早。
林觉已踏上了离家之路。
少年身上穿着单衣,像是书生打扮,背上背的是汪老太爷赠送的书笈,就是竹编的方形背篓,有粗布做衬,头顶還有一個遮阳的顶,也是這個年头书生外出求学或进京赶考常用的携带行李的器具。裡头装着几本书、一些换洗衣服、一把防身小刀、干粮水筒和些许铜钱。
任谁看了,都会觉得這是一個书生。
村裡来送林觉的人不少。
除了大伯大娘和堂兄,還有几户离得近的邻居、常和林觉打交道的舒姓村老、几個儿时伙伴、书院的老夫子,令林觉十分意外的是,竟然還有那位在村中三姑庙裡做庙祝的妇人。
众人有的拿了几颗水煮鸡蛋,有的拿一小袋米面,有的拿点干粮,一直将他送到村外的亭子裡。
“林觉,要是外面沒有老师收你,過不下去了,你就快些回来,你家的两间房都给你留着。”堂兄一脸认真的叮嘱着他。
“知道了。”
林觉答应下来。
心中清楚,自己若是学有所成,或者在外面得了富贵,多半会回来,再不济也会想法送些钱财回来。可若是真如堂兄所說,過不下去了,以自己的性格,反倒是得仔细思量一下。
“是我們沒把你照顾好……”
大娘是個妇道人家,已经掩面而泣。
“沒有的事。”
“如今天下并不太平,你年纪小,我就担心你像是你爹一样……”
“我心裡有数。”
“你可千万小心,不要走远,就在邻县逛逛,若是不行就快回来!”
“我知道的。”
最后来到林觉面前的,便是那三姑庙的庙祝。
這個普普通通的中年妇人用筲箕装着一些当季新出的果子,对林觉說的话也让他十分意外:
“這是三姑给你的。”
“嗯?”
“今早我在庙裡睡回笼觉,忽然做了個梦,梦中三姑活了過来,大姑给我說,村裡有人要远行,叫我把供台上的果子给你,路上充饥解渴。”
:https://www.biziqu.cc。:https://m.biziqu.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