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主要內容

996.第996章 紧急军情

作者:未知
西千步廊,李云天从宫裡出来,手裡拿着一份公文,急匆匆地前去找杨士奇和胡滢等人。 “王爷!”聚在廊房外面谈笑的文官见状纷纷向李云天躬身行礼,敬畏之意溢于言表。 在大明的官场上,李云天可谓是一個不折不扣的另类,同时身兼军政两大要职,不仅武官见到他毕恭毕敬,文臣们也对他是敬畏有加。 归根结底,李云天的威望是十几年来一点一滴积累起来的,不仅战功赫赫而且政务卓绝,关键是其处事公正,行事温和,使得文武百官皆敬佩其为人。 李云天含笑向沿途的文官点头示意,如果搁在平常的话他会停下来与熟识的官员闲聊几句,不過今天情形特殊他并沒有停留的意思而是径直走开了,进了杨士奇和胡滢等辅政大臣和部院堂官所在的廊房。 “忠武王行色匆匆,這是有什么大事发生了吧!”见李云天走得匆忙,一名四品文官不由得好奇地向周围的官员们說道。 “现在朝廷裡最大的事情莫過于是否出兵西域,忠武王這次去找杨大人他们十有八九是为了此事而来。”一名官员闻言随即沉声說道,“也不知道忠武王是支持出兵還是不出兵。” “当然支持出兵了,忠武王历来主战而且战无不胜,肯定会对西域用兵。”话音刚落,另外一名官员就开口說道。 “這你可错了,忠武王之所以主战是因为我大明受到了外敌侵扰,不得不出兵平定。”不過,這名官员很快就被人反驳,一名留着小胡子的官员一脸傲然地說道,“西域地处偏远,两個蛮夷小国之间的争斗何须劳烦我大明出兵!” “现在那帮子武夫想要借着這次机会来翻身,是铁了心要在西域打上一仗,而杨大人和胡大人他们要阻止這场劳民伤财、对大明有百害而无一利的战事,看来忠武王這下要夹在中间,骑虎难下了。”很快,又有一個声音响起,对目前的形势进行了分析。 显而易见,“那帮子武夫”指的就是大明的勋贵,由于大明勋贵都是行伍出身,凭借战功得以进封爵位,故而有人连大字都不识几個,自然要被大明那些寒窗苦读的文官所轻视。 毕竟能在京城裡混的官员都不傻,文官们对于勋贵集团为何坚持出兵的理由是一清二楚,知道勋贵们是想借着西域一战来打一场翻身仗,否则卫所军将无法在骁武军面前抬起头。 正是因为勋贵们的這個私心,使得文官们强烈不满,暗地裡对勋贵集团的這個做法是极为鄙夷,自然也不会让勋贵们的這個劳民伤财的心思如愿。 其实,如果李云天率军前去西域的话,朝堂上将不会有什么阻力。 原因很简单,李云天出兵的话动用的自然是讲武堂的资金,并不会占用户部国库的钱帑。 而且依照李云天的性格,绝对会就近调用关西骁武军大营和关西七卫的兵力,从京城只带火器部队前往西域,這样的话就谈不上劳民伤财了。 另外就是李云天的两榜进士出身,在這個时候就会发挥莫大的作用,文官们巴不得李云天多打胜仗,這样一来足以证明文人比武将更为优越。 很显然,文官可以凭借军功获封爵位,而武将要想凭借文采成为各大部院的堂官简直难于登天,倘若其真的有文采的话也就不会成为武将而是直接考科举当文官了。 再者說了,李云天如果要出兵西域的话,那么肯定有着充足的理由,朝廷的官员们都相信李云天行事稳重,绝对不会无缘无故地发起战争。 故而今天的朝议,說是文官集团和勋贵集团之间的一场较量,实际上是看李云天在此事上采取什么态度了。 先不說李云天对太皇太后有着巨大的影响力,而是否出兵最后肯定是由太皇太后来做出决断,单单论口才满朝文武還沒人能辩過李云天。 所以李云天一旦在朝堂上做出决定,那么对今天的朝议会产生重大的影响,可现在谁也不清楚李云天心裡是如何想的,而无论文官集团還是勋贵集团都不好主动开口去问李云天,毕竟李云天现在已经贵为王爷岂能让他在此事表态? 西千步廊,一间宽敞的廊房。 杨士奇和胡滢等内阁阁员和六部堂官聚在一起进行着朝议前的最后商议,他们身为朝廷大员自然不可能坐视勋贵集团为了一己私利刻意挑起一场战争来,只不過如果勋贵集团說服了太皇太后的话那么事情可就糟糕了。 归根结底,太皇太后是一名久居深宫的妇人,或许她能平衡好朝堂内各派势力之间的关系,但在对外战争這种的国家大事上却沒有什么主见,很容易受到朝臣们的影响。 而论道与太皇太后之间的关系,很显然勋贵集团要比文臣集团们更近一步,勋贵们的家眷时常会被太皇太后召进宫裡陪伴,而文臣集团高官权贵的家眷则很少享受到這样的优待。 可以說,在内政上太皇太后偏向于文臣集团,可面对外交事宜太皇太后就更信赖勋贵集团,形成了文臣主内而勋贵主外的局面。 因此,如果文官集团不能說服太皇太后西域战事与大明无关,并且对西域用兵将劳民伤财,使得大明欣欣向荣的胜景受到破坏的话,那么在勋贵集团的“鼓动”下太皇太后十有八九会同意出兵西域。 “忠武王!”当李云天推开房门走进去时,屋子裡的人都吃了一惊,李云天自从进封王爵后上朝时就在东千步廊廊房,還从未到西千步廊廊房来過。 毕竟王爵太過尊贵,大明的文职沒有能与其媲美者,故而李云天上朝时自然要与那些勋贵们待在一起。 “各位大人。”李云天向现场众人拱了一下手,然后把手裡的公文递给了杨士奇,沉声說道,“阁老,這是骁武军关西大营新近传来的西察合台汗国這次进攻东察合台汗国的兵力情报,還有西察合台汗国国内的一些动向。” “哦?”杨士奇闻言感到有些惊讶,意识到骁武军关西大营传来的這份情报一定非同小可,否则的话李云天也不会急匆匆地赶過来,于是打开公文翻阅起来。 “什么?”只看了几行公文上的字,杨士奇就无比惊讶地望向了李云天,“西察合台這次进攻东察合台调集了五十万兵马!” “五十万!”听闻此言,现场的众人顿时惊呆了,谁也沒有想到西察合台竟然拥有如此强大的军事力量,很多人甚至认为它只不過是西域一個小国而已。 “這個数字应该不会错,是本王派往西察合台汗国的探子发来的。”李云天神情严肃地点了点头,“按照情报所示,這五十万人分为两批,第一批二十万人,率先进攻东察合台汗国,剩下的三十万等东察合台被攻下后再去与其会合。” “忠武王,小小的西察合台竟然会有如此多的兵力?”這时,一名身形消瘦的正三品文官有些难以相信地望着李云天,即便是大明一下子要想动员五十万兵力也并非易事,更何况只是一個西域小国。 “刘大人,西察合台并不小,或许比咱们大明還要大上一些。”李云天望了那名身形消瘦的文官一眼,神情凝重地說道,“如果西察合台全力以赴的话,足以组织起百万大军!” “百万大军!”這一下,在场的人们不由得更加震惊了,他们实在想不到除了大明外還有国家拥有百万军队。 “忠武王,你的意思是西察合台這次进攻东察合台的动机不简单?”杨士奇看完公文后随手递给了一旁的杨荣,不无惊讶地望向了李云天。 很显然,如果西察合台只是单单吞并东察合台的话二十万兵力足够,沒有必要准备三十万人的援军。 “现在的西察合台称为帖木儿帝国更为合适,洪武年间帖木儿帝国的开国大汗帖木儿杀了与他情同手足的西察合台大汗后自立为大汗,经過多年的战争已经建成了一個疆土辽阔的帝国。” 李云天向杨士奇点了点头,然后沉声說道,“太宗皇帝登基时,以成吉思汗后裔自居的帖木儿想要趁着大明战乱初定之际发动百万大军东征大明,可惜抵达西域的时候其因病而亡,随后其子争位使得百万东征大军不得不返回,大明因此而避免了一场战祸。” “這怎么可能?” “小小的西域藩国竟敢冒犯我大明天威!” “西察合台汗国不是一直对大明称臣嗎?他们的使者說洪武皇帝曾经给他们的帖木儿大汗下過诏书。” “他们的使者這次前来可是向朝廷呈上了向大明称臣的国书,难道是在掩人耳目而已?” “简直匪夷所思,他们竟然想要攻打大明!” …… 轰的一下,屋子裡顿时骚动了起来,内阁阁老和各部院堂官们纷纷神色愕然地议论着帖木儿东征的事情,在他们的印象裡自从大明立国后从来都是大明出兵教训别人,還从沒有哪個国家敢打大明的主意。 “各位大人,上朝的时辰到了。”就在這时,一名穿着七品官袍的男子走进了房间,开口向屋子裡的众位大员說道。 “本王先行一步,大殿上再向诸位解释。”李云天闻言从杨荣手上拿回了那份公文,冲着众人拱了一下手后快步离去,赶去东千步廊上朝的勋贵队列中列队。 “咱们该如何做?”等李云天走后,胡滢不由得问向了眉关紧锁的杨士奇,很显然李云天的出现打乱了他们先前在朝堂上阻止大明出兵西域的事情,倘若李云天得到的情报是真的,那么后果不堪设想。 “静观其变!”在现场众人关切的注视下,杨士奇沉吟了一下后面无表情地卡口說道,李云天的到来可谓给他出了一道难题,使得他一時間不知道是否应该阻止大明出兵西域,故而决定先在朝堂上看看李云天的表现后再做决定。
首頁 分類 排行 書架 我的

看小說網

看小說網是您最喜歡的免費小說閱讀網站。提供海量全本小說免費閱讀,所有小說無廣告干擾,是您值得收藏的小說網站。

網站导航

热门分類

© 2023 看小說網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