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主要內容

后 记

作者:中国列娜
由于家庭生活的拮据,我放下了沒有干够的本职工作,带着发财的梦想,走进了俄罗斯的乌兰乌德。先后七年羁旅乌兰乌德的买卖生涯,给了我丰富的生活经历和深刻的思想感受。

  2004年4月回国后,我還眷恋着那裡的事业和朋友,曾经有過把那段生活写出来的想法。我会偶尔提起笔随意写段回忆,感受着曾经的快乐。直到2007年初,有消息說,俄罗斯政府将整顿国内市场,决定从4月1日起禁止中国商人在俄经商。我也从电视裡看到了這样的镜头:4月1日那天,往日繁荣的俄罗斯中国市场冷冷清清,货无人空,只有少数人在一旁观望。当时中国有报道說:在俄十万中国商人损失惨重,有的甚至血本无归。此情此景使我对中国朋友由想念变成担忧,因为他们曾经在卢布贬值时受過损失,生怕他们再受到伤害。

  同时,我們从凤凰卫视中看到了這样的场面:俄罗斯的老百姓,那些消费中国商品的人,纷纷找到政府,要求政府允许中国商人继续在俄经商,以满足他们生活的需要。事因政府的决定,立即引起了俄罗斯商品的涨价风,使商店裡本来昂贵的物价又上涨起来,因此人们反对政府這样做,并就实际問題提出疑问。

  后来,俄罗斯政府答应了群众的要求,允许中国人继续在俄经商。

  由此,我的思绪浮想联翩地回到在乌兰乌德的日子裡。中国改革开放的洪流,俄罗斯独联体的成立,使一批又一批下岗职工、城市待业人员、农村剩余劳动力,跨出国门,走进了俄罗斯。但是创业的艰辛和羁旅异国他乡的无奈,又使多少人放弃了目标、重返家园。勇于留下来的人,克服重重困难,他们手拿着样品、脚踩着货包站地摊。从露天市场的游击经营到走进大棚市场的固定摊床,从不会做到善经营,经历了艰难的实践過程。這期间,他们有過失落、有過收获。从這條路上走過来的人,悟出了這样的哲理:在困境中求生存,只有靠自己;事业要发展,必须靠奋斗。

  這种感受,为我早已萌发的把那段生活写出来的念头注入了动力。我虽然沒有足够的把握把它写好,但是我会让国人知道,在我們生活的圈子外,有那么多中国人拼搏在俄罗斯的土地上。他们在国门之外,自力更生、艰苦奋斗,靠那一方水土养育着自己。

  我的宗旨是描写咱老百姓的生活,从不同侧面展现中俄民间贸易的场景。把活跃在俄罗斯中国市场上的人和事,用贴近生活的语言表现出来。让浓浓的俄罗斯风情,栩栩如生地跃然纸上。歌颂中俄两国人民之间的深情厚谊,以及青年人之间感人的爱情故事,使读者以阅为快。

  由于在那几年裡,自己只忙于生意上的事情,并沒有写作的打算,接触面也很窄,所以笔墨只能用在描写自己周围最熟悉的人身上。当然還有更多、更好、更生动的故事,但主人公不是自己所熟悉的人,我就不能把他们写出来,甚感遗憾。

  为了本书结构的需要,书中有的故事情节可能和某些生活现象类同,但不是有所指的,請同事们理解。书中所提到的真名实姓,除了马云和王孟香之外,并沒有征得本人同意。一是联系不方便,二是考虑思想都是积极向上的,对本人有益而无害,在此向你们表示谢意。

  现在,乌兰乌德的中国市场條件更好了,中国商人已经从室外搬到有暖气的房间裡卖货。站摊卖货已经不是苦差事了。在此书出版之前,马云来电话說,最近乌兰乌德已经着手给中国商人办理三年期居住证。可见困扰中国商人多年的护照問題彻底解决了,真是好事多磨。

  好朋友马云和王孟香也不得不提前退居二线。因为马云的儿子和媳妇、女儿和女婿都在乌兰乌德做生意。王孟香的两個儿子和儿媳也都去了乌兰乌德。马云不但要照顾孙女上学,而且在家大兴土木,小楼盖了一座又一座。王孟香和老伴住在满洲裡,白天看护孙子,晚上去赶夜市,她永远是一個闲不住的人。

  本书适合青年人閱讀,它会帮助你认识生活、改变生活,更好地发挥自身价值,走自主创业之路。也适合中老年人欣赏,让你回忆已逝年华,荡起人生长河中的浪花,激起夕阳晚情。

  此书是我亲身经历的呕心沥血之作,我把它整理出来,以惠读者。

  郑淑坤

  2009年秋

  。

首頁 分類 排行 書架 我的

看小說網

看小說網是您最喜歡的免費小說閱讀網站。提供海量全本小說免費閱讀,所有小說無廣告干擾,是您值得收藏的小說網站。

網站导航

热门分類

© 2023 看小說網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