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20. 第四百二十章紅樓潛龍在淵34 朝廷出……
南安郡王心下一凜,確實,他在大楚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兩位聖人怎麼可能放任他擁兵自重。
“何況,一個大國世襲罔替的爵位,和一個小國處處被掣肘的國君,自然是爵位更舒服,”宋師爺道。
南安郡王被說服了,但他還有一點不明白,“爲什麼是他們”
鹽商到底哪裏好了,都是一羣蛀蟲,與其便宜了他們,還不如其他人呢。
他南安郡王還有一些老交情在,送給他們,也比鹽商好啊。
“當然是因爲,他們懂得怎麼搜刮錢財啊”宋師爺微微一笑。
他起先還不明白,可主子傳信說,讓他去看看鹽商們用過的手段。
他這位神祕主子,從來不說多餘的話,每一個命令,都有其獨到的深意。
宋師爺不解,於是去認真詢問了,然後大爲震驚
好傢伙,三十六計算是被他們玩明白了,什麼瞞天過海,聲東擊西,趁火打劫那手段簡直防不勝防,怪不得無論朝廷派來多少巡鹽御史都沒用,不是和他們同流合污,就是直接被搞下去。
美人計,反間計,連環計一套套下來,是個人都得跪下。
然而有一點很奇妙,他們是商人,把三十六計運用的爐火純青,也只懂得用來斂財,至於打仗,那是完全不會的。
這就很好,這些計策用來對付茜香國的當地土著,搜刮他們的財物進獻給大楚。且不能用到兵法上,不會對大楚產生威脅。
這法子,不可謂不高明,就是太狠了點。
茜香國的人嘖,他一個大楚人,爲人家操什麼心。
南安郡王莫名打了一個寒顫,這個幾年前投奔來的宋師爺,有點可怕啊。
宋師爺是按照軍師標準培養的,原本打算派到各個軍營,負責監視將領用的。
不過南安郡王爲人有點剛愎自用,不太願意聽軍師的話,觀察數週後,宋師爺通過收買南安郡王的小妾,混到他身邊當了一個幕僚。
南安郡王把他看成好用的家僕,從未防備過,又因爲他善於賬目,這次帶來了江南,沒想到果真好用
不僅助他解決了甄家及一干黨羽,還能幫他清理鹽商,更能出謀劃策。
“你很不錯,說吧,你想要什麼獎勵”他認爲,既然是人才,那當然要好好拉攏,好讓人繼續爲自己效力。
宋師爺道,“我是個讀書人,可惜仕途不順,就想通過軍功入仕,但武力有限,也不能上陣打仗。不如王爺把後勤交給我管理,再封一個小官職,等王爺打了勝仗,我也能跟着晉封。”
“哈哈哈,小意思,等去了軍營,我就封你一個八品的武職,等訓練過後,出發前再封你從六品忠顯校尉。”南安郡王當即表示沒問題,這個條件可以滿足。
“謝王爺,”宋師爺低頭,嘴角微微翹起。
等打了勝仗,南安郡王是有機會提高爵位,世襲罔替也可以想一想,但軍隊怎麼可能還讓他掌管
這時候,就該輪到他接管這支水師了。
鹽商們最終沒受住誘惑,互相商量好,就一起向南安郡王投誠了。
他們列出了長長的名單,都是和自己有瓜葛的,牽扯朝廷重臣,宗室勳貴,多達上百人。……
本章未完,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他們列出了長長的名單,都是和自己有瓜葛的,牽扯朝廷重臣,宗室勳貴,多達上百人。
南安郡王看完,都不由沉默了,不安的詢問宋師爺,“這麼多人,真的能全部替換嗎”
要是不行,這些人在背後捅他一刀怎麼辦
“放心吧,新帝初登基,正是要建立自己勢力的時候,他絕對會支持您,這些人,一個都不會留”宋師爺安慰道。
看到這名單上那一個個有份量的名字,他心頭也是惴惴的,但這個時候,絕不能讓南安郡王打退堂鼓。
“可是太上皇”這裏大部分都是太上皇的人,他可能同意
宋師爺微微一笑,“王爺可知道,每三年科舉考試,會錄取多少學子”
南安郡王一愣,不明白他爲什麼問這個,遲疑道,“兩三百吧。”
“不,包括同進士在內,是三百五十名左右。大楚建立至今,加上恩科,總共開了三十四屆科舉,共計一萬兩千多名進士。”
南安郡王一驚,“這麼多”
“另外,除了科舉當官外,還有恩蔭,世襲,皇帝額外賞識等方法,因此官員的人數超過一萬五千多人。而這還只是文官,且進士及第最低也是從七品的通判,七品之下,還有吏員。朝廷的人數,早已超過了負荷,光是發這些人的餉銀,就要花掉朝廷五分之一的國庫。而朝廷也不可能不開科舉,那會引起譁變的,人數越來越多,坑卻越來越少,怎麼辦”
“自然是殺一批,”南安郡王喃喃。
“不錯,京城等候空缺的進士,就有三四百人,更不用說同進士了,數量只會更大,但朝中的位置是有限的,再多朝廷也養不起。”
那麼唯一的辦法,就是清理掉一部分人,讓其他人上位,空出位置給那些進士。
至於增加官職,宋朝的冗官的例子擺在那裏,朝廷不可能養這麼多閒人的。
“所以即便他們是太上皇的心腹,太上皇也會睜一隻眼閉一隻眼,畢竟他們喫相太難看了,把這麼多人抄家入獄,朝廷能過一個肥年。”南安郡王覺得他悟了,信心又足了點。
“而且這些人”宋師爺沉吟,“或許大半都不是太上皇的人,而是衆位皇子的殘餘勢力。”
南安郡王一驚,遲疑道,“不會吧”
不是已經殺了一批,怎麼會還有
宋師爺搖頭,“我沒在上面看到四王八公,他們纔是太上皇真正的心腹,是真的沒參與,還是參與了,那些鹽商不敢說這誰也不知道。
“什麼”南安郡王喫驚,“他們可是我的老親,不行不行”
宋師爺似笑非笑,“是老親重要還是南安郡王府重要”
“什麼意思”南安郡王不懂。
“我已經說過了,現在朝廷尾大不掉,除了文官武將數量太多,也有勳貴的原因,他們纔是佔有資源最多的人,不是嗎”
“可是他們是跟着打天下的老臣啊”南安郡王急了。
“王爺,如果您每年只有一萬兩的收益,而您的管家卻要從中拿走兩千兩,每年都是,你會看在老臣的份上,就這麼一直養着他一家嗎史書隨便翻翻,開國功臣到百年後,還能剩下多少”
南安郡王臉刷地白了,“難道他們不怕傳出殺功臣的名聲”
“新上位的陛下,是愛惜名聲的人嗎實惠比較重要吧”宋師爺見他肉眼可見慌亂起來,“當然了,新帝也不會把人殺絕,就像您說的,他還得要點臉,因此他只會對一部分下手,然後留下一些作爲面子工程。而太上皇勢必要保下榮寧二府和北靜王,其他人”……
本章未完,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新上位的陛下,是愛惜名聲的人嗎實惠比較重要吧”宋師爺見他肉眼可見慌亂起來,“當然了,新帝也不會把人殺絕,就像您說的,他還得要點臉,因此他只會對一部分下手,然後留下一些作爲面子工程。而太上皇勢必要保下榮寧二府和北靜王,其他人”
他搖搖頭,不再言語,告辭出去了。
南安郡王沒注意到他的離開,嘴裏喃喃,“會保下幾個人”
那憑什麼不能是南安郡王府呢
他眼裏閃過一抹狠厲,看來那些老親得派上用場了,別人犧牲了,他王府就可以保下來
走到院門口的宋師爺,轉身看到這一幕,心情大好。
只要朝中那些穩固派一批批下臺,他主子才能推自己人上去不是
南安郡王幾乎把江南鬧了個天翻地覆,導致人人自危,一時間,彈劾他的摺子,如雨後春筍,都已經不是一茬接着一茬了,而是滿地開花。
整個朝堂,除了少數幾人,都在彈劾於他。
就連關係一向莫逆的老親,四王八公和南安郡王太妃孃家,以及兒女親家,都給南安郡王發來了質問信,認爲他簡直瘋了,竟敢做這麼出格的事。
南安郡王心裏當然也慌,知道事情鬧大了,整個王朝上下人心惶惶,都因爲他而開始動盪不安。
但在清算完那些鹽商的家產後,就連他也忍不住倒抽口氣。
十幾家加起來,居然已經超過了七千萬兩,其中包括了房產地產,古董字畫,玉器首飾,金銀珠寶,但最多的還是黃金。
這些鹽商酷愛收藏黃金,有的藏在老宅的祠堂裏,有的藏在祖輩的墳墓裏,大部分都在宅邸隱祕的庫房。
要不是宋師爺目光如炬,且嚴刑拷打審問了鹽商們身邊的心腹,問到蛛絲馬跡,然後抽絲剝繭,還真找不到這些。
光黃金就超過了三百萬兩,剩下的白銀瞧着都不顯眼了。
看到這龐大的數字,南安郡王相信,兩位帝王肯定不會再責怪自己。
畢竟這相當於三年的國庫收入了,即便取出一半放入國庫,兩位陛下也能賺得盆滿鉢滿。
南安郡王按照宋師爺的建議,率先把金銀,古董玉器等方便運輸的,全部裝船,用自己的士兵押送,順便還向新任江寧駐軍,要了一隊士兵監督,一起送往京城。
賬本會提前進京,悄悄呈上去,到時兩位皇帝想截留多少,都可以。
看到真金白銀,他們的態度一定會堅決支持他,吏部尚書也不會再針對他。
畢竟目前這位吏部尚書一心爲朝廷,且每年都因爲國庫不足而發愁。
現在多了這麼些,國庫至少寬裕好幾年。
拿了好處,那些和鹽商勾結的官員,就必須處理了,只有他們的罪名成立,皇上和朝廷才能名正言順得到那筆鉅款。
因此,他們獲得的好處越多,南安郡王越不用擔心自己會被放棄。
相通了這點,南安郡王心下放鬆,留下來處理剩下的不動產,像房產,商鋪,地產等。
“這些可都是好東西,真要便宜了那些泥腿子”南安郡王心裏有點不捨,想着是不是偷偷昧下一些。
鹽商們有錢,他們的資產當然是最好的,千畝良田連成一片,商鋪在最繁華的位置,宅邸,別院,園子等統統修建豪華奢靡,哪樣不是好東西
“王爺,我建議您如此做,是爲了幫您在京城那邊加一層保障,要是到時候有人依舊攻訐您,就可以拿着萬民書,彰顯你的功績。且只有讓江南更多人受益了,江南才能迅速安穩下來,兩位陛下也能放心。”宋師爺道。……
本章未完,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王爺,我建議您如此做,是爲了幫您在京城那邊加一層保障,要是到時候有人依舊攻訐您,就可以拿着萬民書,彰顯你的功績。且只有讓江南更多人受益了,江南才能迅速安穩下來,兩位陛下也能放心。”宋師爺道。
他的提議很簡單,有別於以往抄家來的財物悄悄變賣,一般都是那些有權有勢的人家接手。
這次宋師爺建議南安郡王把良田拆開了賣,以底於市價賣給普通百姓。
當然,他們買不起太多,可一家人湊一湊,買上一兩畝地還是可以的。
按照戶籍來,一戶只能買兩畝,讀書人可以買四畝,要是考上了功名的,比如童生秀才可以買六畝,舉人八畝。
這可是江南魚米之鄉的上等水田了,八畝足以讓一個五口之家過的不錯。
可對舉人來說,八畝地就太少了,實在不值得去爭奪。
舉人都如此,那些大戶人家自然看不上了,只要嚴格審批購買人,這些地最後會落到百姓以及貧困的讀書人手裏,獲益的是普通人。
然後商鋪,這些也會底於市價出售,但規定每戶只能購買一間。
這是給江南剩餘官員,鄉紳地主,富商的好處,雖然只有一兩間能到自己手裏,但價格低啊,等於白送。
最後是那些豪宅,會被賣給江南的其他富商,價格也比平時低,買到就是賺到,不用自己花錢建,還能住上這麼豪華的宅子,想來那些富商也是樂意的。
這樣一來,整個江南,獲得好處的人就多了,不至於再像之前那樣,對南安郡王仇恨滿滿。
南安郡王再宣揚一下,這都是兩位皇帝的意思,百姓也會覺得,皇帝的心是向着自己的,是那些鹽商們可恨,吸百姓們的血,造成的動盪會很快消弭於無形。
“好吧好吧,”南安郡王固然不甘心,也覺得宋師爺說的話有理,“就是不知道太上皇和聖人會不會同意”
“會的,”兩位帝王也沒反對的理由,畢竟是拿來安撫民心用的。
果然一月後,皇上下達聖旨,命他全權處理,並表示售賣這些產業的錢,一半用於南安郡王出海的軍費,一半換成糧草,送到西北邊境。
並派來了處理糧草和押解的欽差,這人將會看着南安郡王處理,然後上折朝堂,相當於監督之職了。
南安郡王有點不高興,原以爲能全部到手的錢,被割走一半,換誰心裏都不高興,還是宋師爺偷偷安撫了他。
“聽說海上有不少海盜都很富有,訓練水師自然需要練手的,”言下之意,這些已經被皇上知道的財物何必惦記,外面還有更好的。
南安郡王眼前一亮,對欽差頓時和顏悅色起來,做事也格外麻利,處理得那叫一個快。
欽差心裏疑惑,可再三查驗賬本,都沒發現問題,滴水不漏,一絲差錯都沒有,更別說貪污之類的了。
他也暗暗派人詢問了那些購買田地和商鋪的人,是否存在陰陽合同等行爲,得到的答案都是沒有,南安郡王竟真的沒撈一分,只能按下不提。
且南安郡王非常熱情,給欽差介紹了糧商會,表示他們賣糧非常公道,還能幫着運送呢。
要是西北那邊着急的話,可以先和糧商會簽訂合同,先把一批糧食運過去,事後再付錢不遲。
欽差半信半疑,抱着審視的態度去了,發現糧商會的甄管事果然好說話,當即表示可以降低價格,幫忙運送。
“你們的糧食不會是陳糧吧”他怎麼都不相信會有這種好事。……
本章未完,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你們的糧食不會是陳糧吧”他怎麼都不相信會有這種好事。
“放心,絕對是今年的新糧,送到邊關後,保存得當,將士們喫到明年年底絕對沒問題,”甄管事信誓旦旦,“可以貨到再付款,你們到時只管讓人查驗,但凡有假,我們糧商會分文不取”
他得了陳景軒的示意,這是一個好機會,要是能借此承辦軍糧,絕對能讓糧商會發展壯大,且徹底在江南站穩腳跟。
聞言,欽差倒真動心了,跟着甄管事去了幾個不同地方的糧倉,查看要運走的糧食,發現果然都是今年收上來的兩茬,沒有陳糧,沒有壞的,不由滿意。
他的重心都放在了糧食上,對南安郡王這邊就不再死盯着了。
南安郡王覺得舒服多了,當即以最快的速度處理好,把錢一分爲二,交接清楚。
欽差最後查驗,依然沒有問題,給京城的摺子竟全是稱讚,順便還說了自己以更低的價格購買到更多的糧食,西北邊軍一整年都不會缺糧食吃了,明年不用朝廷再撥款。
這可是大功一件,京城那邊當即下旨嘉獎南安郡王和欽差,並命南安郡王回西南,欽差押運糧食去北邊。
這樣一來,江南這場轟轟烈烈的鹽商案落下帷幕,中途雖起了一點波折,卻也安穩度過。
真正的戰場轉移到京城,先是近百位官員被下大牢抄家,砍頭流放一條龍。
這樣大規模的清洗,讓整個京城籠罩在一片陰霾中,在血色過後,緊接着是更加激烈的爭奪戰。
這百位官員,以及被他們牽連的親友,空出一百五十多個崗位。
太上皇和新帝剛開始默契的收下那些錢,統一戰線堅決處理涉案官員。
可到了此時,他們又開始明爭暗鬥起來,今天你命自己心腹上位,明天我就調心腹去到另外一個位置上。
兩人雖然都有自己的心思,但也知道朝廷損失了這麼多官員,雖然不至於政事停擺,但也要忙碌一陣,得儘快決定新官人選。
於是在互相爭奪又互相妥協之下,他們用自己人瓜分了比較重要的十幾個崗位,剩下的就提拔部門內能幹的官員,或由各部門的長官名單,吏部審覈,兩位帝王最後通過。
等到這些都處理好,朝廷開始檢拔那些考取功名後,等待候補的官員。
這一次,只要託個關係,稍微走動一下,就可以得到一個不錯的官職。
於是在一大批人哭嚎過後,是另一批人的歡天喜地。
人類悲喜並不相同,這點體現得淋漓盡致。
就比如榮國府,京城這一系列的變故,都沒影響到太上皇心腹榮國公,且在事情過後,他還爲自己的長子和次子謀到了兩個不錯的位置。
長子賈赦因爲先太子的情分在,被太上皇惦記,候補了一個武職,在羽林軍充當正六品小官。
別看官小,但這意味着太上皇允許榮國府下一代繼續接觸軍權。
榮國公本身掌管京郊大營,要是大兒子乾的好,說不定能接他的班。
當然了,這一點榮國公內心充滿了憂慮,畢竟新帝不是和賈赦關係好的先太子,而羽林軍又是掌管內城防務的,新帝無論如何都不會放心。
榮國公不能拂了太上皇的好意,又不想叫新帝忌憚上,只能讓大兒子裝傻,韜光養晦,不惹了新帝的眼。
於是賈赦只能三天打魚,兩天曬網,一副紈絝子弟的做派,時不時缺席差事。……
本章未完,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於是賈赦只能三天打魚,兩天曬網,一副紈絝子弟的做派,時不時缺席差事。
而他的弟弟賈政則相反,進了清水衙門工部,雖然是從六品的小官,但有父親照拂,進去後就受到上司的重視,帶在身邊教導。
和原著相比,他當官的時間早了好些年,也要容易得多,畢竟榮國公還在,賈家正是最鼎盛的時候,沒人故意打壓,升官指日可待。
榮國府這一家子,都是歡喜參半,更何況境遇更加天上地下的其他人。
而最叫人哭笑不得的,就是林家的喜訊了。
經過太上皇和新帝的角逐,新任巡鹽御史竟然落到了林如海身上。
要知道林如海還在守孝期間,按理需要27個月,現在纔過去一半。
林如海怎麼也想不通,兩位皇帝怎麼想起他來
巡鹽御史的重要性毋庸置疑,太上皇和新帝都不可能把這麼關鍵的位置讓出去,於是在互相妥協過後,再一次迎來了激烈的交鋒。
這一次是太上皇勝了,他命自己的心腹上任,可不過半月,這人竟然死在上任的路上。
太上皇大怒,下令徹查,可結果卻顯示,這位是感染了風寒,病倒在驛站,因爲條件有限,沒有厲害的大夫治療,纔沒的。
太上皇不信,認定是新帝動的手腳,而新帝也確實插手了,不過在事後。
得知那人病了,他就安排選新的巡鹽御史,想趁太上皇還沒反應過來,先一步搶了這位置。
然而這看在太上皇眼裏,就是新帝早就知道,所以才這麼行動迅速。
太上皇惱恨於他,乾脆也不裝了,直接明面上否決。
無論新帝提議誰,太上皇都不同意,私底下鬧得很難看,就差鬧出去被朝臣知道了。
最後還是新帝被勸住,再鬧下去,太上皇就要不顧他的臉面了。
太上皇的身體已經好了大半,要是去上朝,當着文武百官的面給新帝沒臉,那樂子就大了。
新帝迫於無奈,不得不妥協,但也故意噁心了太上皇一把,提議林如海。
林家因爲林如海父親身體不好,雖然是世襲的侯爺,但從未上過朝,雖有爵位,卻不算太上皇心腹。
但林如海是賈代善女婿,又是太上皇欽點的探花,還被他下旨賜婚,算是他看好要培養的人。
新帝選他,是因爲知道太上皇不會反對這個人選,但又因爲林如海在守孝,奪情說起來是盡忠了,可對文人來說,名聲會有瑕疵。
林如海是文人,還是文風鼎盛的姑蘇人,比較看重這點,何況他事母至孝,得到消息後,忍不住苦笑,卻不能拒絕。
而太上皇一直標榜自己看重孝道,奪情這種事,近二十年都沒發生過,在林如海身上破了例,難免不痛快。
因此這個任命,三人都不怎麼痛快,唯一高興的,大概只有蘇葉了,畢竟這是她一手促成的,請牢記:,免費最快更新無防盜無防盜
:https://www.bie5.cc。:https://m.bie5.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