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39. 第四百三十九章紅樓潛龍在淵53 事情……

作者:蕭凌凌凌
事情還得慢慢籌謀,急是急不得的,越急越容易出錯,這可是奪嫡,錯一步就意味着萬劫不復。

  因此只是暫時定下基調,知道該往哪個方向走就罷了。

  之後根據事態發展,因勢利導才能不落痕跡。

  和陳景軒深談完,蘇葉沒有多待,第一日就出發回了揚州。

  此時林家早已得到消息,自是高興不已,一直準備着慶賀事宜,就等她回來。

  而揚州城的其他人,也紛紛知道了,巡鹽御史家的公子,僅十一歲的林墨玉竟考中了舉人,還一舉奪得解元。

  這不可謂不轟動,三十老明經,五十少進士,到了五十歲考中進士,都算是年輕有爲。

  而蘇葉堪堪不過十一,就已經是舉人,這是何等的驚才絕豔

  且她身爲姑蘇解元,不會有人以爲她會在會試中落榜吧

  談起文風昌盛,京城稍遜江南,而要說江南哪裏出的進士最多,毫無疑問,肯定是姑蘇和金陵兩地。

  大楚自建朝以來,一半進士出自江南,三分之一出自姑蘇和金陵。

  這兩地考出來的舉人,不要說解元了,就是前十名,放在別的地方,也妥妥是解元之才。

  每屆科舉,總有這兩地的舉人,奪得那殿試的前三甲,競爭如此激烈,蘇葉能脫穎而出,足可見才華何等過人。

  毫無疑問,這妥妥是未來的狀元之才,最不濟也會像他父親那般,成爲探花郎。

  畢竟見過蘇葉的都認爲,這絕對是美男子。

  林家在揚州本就地位超然,林家子嗣還這麼出息,未來幾十年的富貴都不用愁了,所有人都想和林家打好關係。

  一時間門庭若市,車馬盈門,熱鬧的彷彿菜市場。

  即便林家已再三對外宣稱不收禮,也耐不住衆人的熱情,一份份拜帖遞送來,門口的籮筐都要溢出來了,認識的不認識的,全都上門恭喜。

  林如海看着那滿滿當當幾大框的拜帖哭笑不得,讓人分門別類整理好,親戚朋友的暫時留下,等到宴席的時候,給人回請帖。

  剩下的如本地鄉紳富戶,把禮物原樣送回去。

  到了他如今的地位,已不用顧及所謂的人情交易了,不收就是不收。

  他原本就不收那些所謂的孝敬,那些人想借着這件喜事,換個方式給他送禮,那林如海也不會客氣,直接把人撅了回去。

  作爲提出和實施鹽政改革的人,林如海某方面來說是強硬派。

  你要做出他不喜歡的行爲,比如賄賂,比如收買他身邊下人,探聽消息這種。

  第一次只是警告,可要是不聽,他可不會留面子,再犯,那就直接動手整治了。

  林家缺什麼都不會缺錢,那何不留下清廉的美名呢

  那些人或許以爲家裏出了麒麟兒,林如海會忍不住高興,對這件事也就沒那麼苛責了,畢竟是賀禮嘛,收了也就收了。

  然而事實上,蘇葉並不是林家血脈,而就算是林玄玉這個親兒子這麼出息,林如海也不可能飄了。

  這些年風風雨雨他什麼沒經歷過,又有蘇葉在身邊影響着,早已養成了堅韌的心性。

  因此蘇葉到家的時候,送拜帖的人依舊多,可送禮的卻少了。

  大部分拜帖不需要她親自處理,畢竟都是衝着林如海的人脈關係來的,但有一部分屬於蘇葉的同窗。……

  本章未完,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大部分拜帖不需要她親自處理,畢竟都是衝着林如海的人脈關係來的,但有一部分屬於蘇葉的同窗。

  沒錯,她在揚州也有同窗,只是一起讀書的時間不長罷了。

  揚州郊外有一座鳳鳴書院,建立在鳳尾山上,書院裏沒有特別出名的大儒,但夫子各個經驗老道,教學也嚴格。

  因此有空的時候,蘇葉會去附學,聽一聽其他夫子的講學。

  以蘇葉的本事,想要和人打好關係,是輕而易舉的事。

  因此即便她去的次數不多,和書院裏不少學子關係都很好,保持在水準以上。

  這些人聽說她考中舉人,都送來了恭賀信與禮物,不拘是一本書,一副自己寫的字畫,都是大家的心意,少了那些攀附利用的心,蘇葉自然要更真誠些,親自寫了邀請函。

  回來時,賈敏已經說了,慶祝的時間定在十月五日,蘇葉沒有異議。

  當日是個大晴天,清風送爽,非常適合舉行宴會。

  蘇葉站在林如海身邊,從早忙到晚,待客,談笑,結束後再送客人離開。

  一整天下來,即便是她的體力,也難免覺得疲憊,主要臉笑僵了。

  果然無論到了什麼時候,交際都是一項辛苦的差事、

  然而這纔剛剛開始,接下來近一個月,她出席了一場又一場邀請,文會詩會,登高賞秋,什麼樣的名目都有,總之就是大家聚在一起玩鬧。

  等到所有的邀請都輪一遍,秋天都已經過去了,換上了厚實些的冬裝。

  黛玉如今可也不小了,翻過年就九歲了,身形修長已能看出長大後的楚楚風姿,唯一不變的是那活潑的性子和促狹的心性。

  “大哥,可玩累了,我還以爲你忘了有我這個妹妹呢,”她不滿的甩了一下帕子,力道不重,帶起一陣香風,不濃郁,是淡淡的花香夾雜竹葉香。

  蘇葉意外的看了一眼,“你什麼時候也拿上這玩意兒了”

  明明離開之前,黛玉還沒這個習慣,手不離帕子。

  “哼,”林黛玉攤開手帕,正反展示了一下,“好看嗎”

  青色絲織物上繡着圖案,正面是狸貓戲蝶的可愛模樣,反面則是熊貓喫竹子,看着倒是精巧美觀。

  蘇葉手一伸,把手帕扯過來,細細打量,“這是你繡的什麼時候做的這麼好了”

  確實很不錯,針腳細密,狸貓和熊貓都活靈活現,且摸起來光滑不膈手,使用也沒什麼不方便的。

  “我就知道大哥一點都不關心我,”黛玉不滿,轉過身去,“我五歲就會繡花了,要不是大哥你一直說,這玩意兒瞭解一些也就罷了,何必自己動手,又不是用不起繡娘,我還能繡的更好。”

  正因爲這話,小黛玉也就偶爾捏一捏針線,大部分時候都扔到一邊。

  賈敏提起來的時候,她也有話反駁。

  “你又不喜歡,現在反倒來怪我了”蘇葉挑眉,知道她是因爲這些日子沒時間陪她,年後又要走了,在鬧脾氣呢。

  “誰說我不喜歡,”黛玉不滿叉腰,雙目瞪大一點,不顯兇巴巴,反而更可愛了,“我明明就很喜歡,是大哥總說刺繡對眼睛不好。”

  “既然如此,改明兒也給我繡個荷包香囊啥的,我好帶出去炫耀炫耀,我可是有好妹妹送荷包的人,”蘇葉捏捏她的小鼻子哄道。

  黛玉瞪圓了眼,不敢相信她竟然不反省,還要提要求……

  本章未完,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黛玉瞪圓了眼,不敢相信她竟然不反省,還要提要求

  可隨即,沒忍住噗呲一聲笑了出來,“大哥就會指派人兒。”

  “我就這一個妹妹,除了你,我還能指派誰去,”蘇葉笑道。

  “那可不一定,等到嫂子進門了,不就更有人可以指派了,”黛玉一想到最喜歡的大哥要被人搶走,心裏就酸溜溜的,語氣也陰陽怪氣起來。

  蘇葉想了想,“我要是結婚的話,大概率不會讓他做針線吧”

  唔,即便她以後成了皇帝,娶了皇夫什麼的,也不會把人關在後宮,讓其做針線。

  那畫面太美,想想就渾身雞皮疙瘩。

  黛玉瞪大眼,好奇詢問,“那大哥想要什麼樣的嫂子”

  她覺得自家大哥已經很完美了,沒有任何人配得上大哥。

  “唔,既然是給妹妹你找嫂子,怎麼也得比我家黛玉強吧,不然他有何臉面當你嫂子是不是”蘇葉調侃道。

  “比我強”黛玉嘀咕,“那可難了。”

  “什麼怎麼會”蘇葉一副這還是很好找的模樣,打趣看向她。

  黛玉不服氣,理直氣壯道,“那到時我們可以比一比,要是不好大哥你不準娶。”

  “哈哈好,”蘇葉哈哈大笑,覺得這個提議很好,要是連她家玉丫頭都搞不定,那也不好意思進她家門了,對吧

  她沒把這當回事,反倒黛玉上心了,已經開始琢磨,以後要怎麼和嫂子比試,比哪方面云云,像琴棋書畫啦,刺繡啦都要比一比。

  雖說她的注意力被引走了,可古靈精怪又聰慧過人的丫頭,也不是那麼好打發的。

  之後兩月,她都待在家裏陪弟妹,偶爾帶着兩人出去逛逛。

  今年是難得的暖冬,尤其是江南一帶,大部分時間,穿着厚一點的衣物,就已足夠保暖。

  趁着天氣好,甄士隱請了假,打算帶妻女回姑蘇過年。

  他們來揚州也好幾年了,林如海自然沒有不答應的,收拾好年禮,就送他們一家三口上船了。

  玄玉和黛玉都沒了夫子,預備下的課業很快做完,加上年後蘇葉計劃遊歷,因而兩人都纏着蘇葉。

  沒辦法,他只好帶着這一大一小出門,先把揚州城逛了一遍,然後稍稍走遠,去周邊走了走。

  江南的冬天與北方的蕭條不同,依然有青山綠水,只是少了鮮活氣。

  可是對於難得出門的兩人來說,也是愉悅身心的旅程,尤其和大哥一起,更叫他們興高采烈。

  總之,三人玩的很盡心,直到年底賈敏喊停,纔回到巡鹽御史府。

  熱熱鬧鬧過完一個年,元宵過後,蘇葉收拾好行囊,帶着一個小廝一個丫鬟準備出發。

  林如海擔心她的安危,勸他多帶一點人,好歹把侍衛帶上。

  蘇葉失笑,讓自己漂浮在半空中,足不點地,轉瞬就來到林如海身後,“這個世界,還有什麼能傷到我”

  “即便如此”小心駛得萬年船,林如海想如此說,可想到對蘇葉來說,估計保守祕密纔是現下最要緊的,這才嚥下不提。

  其實以蘇葉現在的功法,不帶人才是最方便,也最安全的。

  然這兩人不一般,帶着他們的目的,也不是爲了伺候她,而是爲了傳信用的。

  他們負責蘇葉對外居中聯絡,無論她走到哪裏,都需要了解事態的發展,不能因爲遊歷,就萬事不管了。……

  本章未完,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他們負責蘇葉對外居中聯絡,無論她走到哪裏,都需要了解事態的發展,不能因爲遊歷,就萬事不管了。

  因此即便累贅,她還是需要帶上,不然每到一處,她親自去找聯絡點取消息嗎

  “好吧,那你路上小心,”林如海囑咐道。

  蘇葉點頭,摒棄掉賈敏準備的大部分行禮,只放了一些日常必須,一輛馬車能裝下的即可。

  和林家人告辭,這次她架着馬車出發,先回姑蘇。

  小廝春景負責駕車,丫鬟春來與她一起坐在馬車裏。

  這馬車是經過專門改造的,用了空間偷渡出來的彈簧和輪胎,加上獨特的設計,又平穩又舒適。

  外面看着馬車不大,其實內部空間很充足,還分了內外兩間,外間有桌子,可以用來辦公或用餐,內間有牀榻,可以休息。

  乘馬車去姑蘇,比坐船的時間要長一點,需要三天半才抵達。

  不過因爲不趕時間,周泰的婚禮定在一月一龍擡頭,還有十來天,因此她拐到周圍幾個縣去遊玩了。

  等真正到姑蘇,已經是一月初一了。

  沒有回林家,直接住進了周家,周泰見到她來,又高興又埋怨,“不是說十天前就出發了嗎,怎麼現在纔到,害得我還以爲你出什麼意外了呢。”

  “能出什麼意外,”蘇葉失笑,“我給你的信中不是說了,要在周邊遊玩,會趕在你婚禮前到”

  “那也不能就提前一天吧”周泰覺得她就是故意的,肯定是不高興自己能娶妻,而他只有十一歲,離成親還遠着,不高興了。

  “哈,”蘇葉翻了一個白眼,“看在你是新郎官的份上,高興就好。”

  兩人說說笑笑,一同去拜見了周父周母。

  周父是個溫和的性子,說話做事慢條斯理,反倒是周母,風風火火的。

  一見到蘇葉,立刻眼前一亮,“好靈秀的公子,你明日要不要陪我家三兒去迎親”

  這麼好看的少年,穿上紅色,一定相當亮眼,讓外面那羣人看着,可太有牌面了。

  “不錯不錯,林兄來的這麼遲,必須補償我,就罰你陪我去迎親”周泰高興道。

  “難道是你怕被爲難,帶我去幫你寫催妝詩的”蘇葉調侃道。

  周泰臉上一紅,“胡說,我已經寫好了,定不比你的差,不信我念給你聽。”

  “誒,”蘇葉立馬打斷,“你的催妝詩自然得念給新娘聽,讓我提前聽了算怎麼回事,這事我答應了。”

  “那太好了,快去給林公子準備衣服,”周母高興吩咐道。

  第一日,蘇葉果然穿了一身紅,雖然不是大紅,可站在新郎身邊,亮眼極了。

  得益於她的好相貌,叫姑蘇所有來看熱鬧的人,都記住了這神仙一般的少年。

  “那是誰站在週六公子身邊的,也太好看了吧”路邊看着迎親隊伍走過的百姓議論紛紛。

  “他你都不知道,去年的解元,林家嫡支大少爺,”旁邊人不可思議道,“放榜的時候你沒來看嗎”

  解元公這麼一副好相貌,但凡看過的人,都該記得纔對。

  “哦哦,原來是他啊,那怪不得了,去年秋闈,我還在外地呢,回來就聽說出了十一歲的解元,天縱奇才啊”

  “那可不,真不愧是林家培養出來的,簪纓世家,書香之族,果然不同凡響。”

  “不知道哪家小姐有幸,能嫁給他,那可真是祖上積德了。”……

  本章未完,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不知道哪家小姐有幸,能嫁給他,那可真是祖上積德了。”

  “這才華人品,就是公主也尚得,聽說當今陛下與皇后有一公主,說不定等林小公子考上狀元,也被點爲駙馬了呢。”

  “是是是,林家好福氣,有如此優秀兒郎。”

  “周家也不差,今天的新郎官可是亞元,明年春闈,妥妥能成爲進士。”

  在一路這樣的討論聲中,迎親隊伍終於來到新娘妙玉的住處,從她師傅手裏接過新娘,這才繞另一條路,趕在黃昏前回周家拜堂成親。

  拜天地後是熱鬧地入洞房,鬧鬧騰騰一直到凌晨才消停。

  第一天一大早,蘇葉等新人敬完茶,提出告辭,正式她的遊歷。

  她先是一路北上,從山東到河北,繞過京城,直接往更北邊的東北三省而去。

  這裏的東北平原土地肥沃,地處溫帶和暖溫帶範圍,冬季漫長而寒冷少雪,導致人口稀少,土地開發面積少。

  以往這裏只開發了畜牧業,尤其是被北方遊牧民族佔據時期,牛羊馬匹成爲主流,糧食種植較少。

  之前糧商會成立,爲了更好更多的種植糧食,糧商會在這裏購買了大量土地,順便從各地購買了一批耕農和工匠來這邊開發。

  加上蘇葉研製的合適器械,讓大片大片的荒地變成良田。

  順便的,他們也招收當地人,以極爲優厚的價格,僱傭他們進入莊園工作。

  這裏的莊園可不同於江南,一兩千畝已經是大莊園了,更多是修建了美輪美奐的園子,供主人休閒。

  東北這邊的莊子,是騎着馬跑出去一整天圈出來的,包括了低矮的山林,土地和河水在內,上萬畝打底。

  如此大的面積,即便有器械,也需要無數人勞作。

  從中原或北邊一帶買人送過去不現實,只能與當地百姓合作,給他們比較高的工錢,食物和住宿,保證他們的收益。

  起初只有大楚百姓,衝着高收益來,漸漸的就連北邊小部落的人,也願意過來做工。

  發展到現在,很多小部落加入其中,他們和大部落不一樣,爭搶不到水草豐茂之地,往往只能撿別人剩下的,因此部落一直髮展壯大不起來。

  這也就算了,最難熬的冬天,不僅天氣寒冷,食物也變少了,要是氣候惡劣一點,好不容易養大的牛羊馬匹,也會一批批凍死。

  即便他們在草原生存經驗豐富,也很難避免冬天一到,就減員的情況,老人孩子,體弱的女人想要熬過一個又一個冬天,總是很艱難。

  很多時候,他們不得不放棄部落的老人,只爲省下口糧給孩子,畢竟孩子代表了未來。

  可自從糧商會的莊子招人以來,那些人的日子就好過多了。

  糧商會和他們簽訂的不是主僕契約,而是僱傭協議,但時間比較長,最短的也有五年,長的達到一十年。

  五年的可以食物和集體宿舍,屬於東北大炕的那種。

  糧商會很大方,到了冬天允許他們在莊子的山上砍柴,順便還會低價售賣給他們一批蜂窩煤。

  這種煤易燃燒,且持續的時間也長,每晚放上幾塊,再加上一些木柴,就能保證炕一晚上過去都有熱氣。

  另外白天需要幹活,他們每年都能領到兩身棉衣。

  喫食上也不吝嗇,播種和豐收這種勞動強度大時,每天都有肉,加一個蔬菜和鹹菜湯,幾個大饅頭,足夠喫飽到撐着。……

  本章未完,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喫食上也不吝嗇,播種和豐收這種勞動強度大時,每天都有肉,加一個蔬菜和鹹菜湯,幾個大饅頭,足夠喫飽到撐着。

  工錢更是一月六百文,這個價格作爲重體力活,比江南可能少點,可對於當地遊牧民族來說,已經非常多了。

  一個月的工錢換成鹽,都夠一家七口喫上一整年。

  換成以前,他們哪敢這麼喫鹽。

  草原上無論鹽,還是茶,都是非常寶貴的稀缺資源。

  而糧商會作爲一個大商會,雖然以糧食交易爲主,但不代表他們只能買到糧食了。

  其實糧商會的倉庫,儲存了各種物資,像鹽,茶葉,糖,香料等等。

  草原上的人購買這些生活必需品,往往用的都是奢侈品的價格,而成爲莊子的僱工後,就可以從糧商會內部購買,價格比邊城市面上低一點點,放到草原上就足夠低廉了。

  每年莊子的管事,都會詢問衆人需要的物品,在十月間發下去,讓他們能託人帶回自己的部落。

  因爲這樣看得見的好處,一些小部落會送青壯年過來,讓他們幫忙打工。

  這也是五年契的由來,然而後面漸漸發展,那些青壯年不願意回部落了,每年遷徙,冬天穿不暖喫不飽,那過的是什麼日子。

  他們在莊子裏過的可好了,喫喝不愁,還有工錢拿,只是需要使力氣罷了。

  可莊子也不是一味壓榨人的,只農忙的時候累一點,大部分時候都是分配好,該上工上工,該休息休息,感覺比他們每日牧羊走出很遠,也沒累多少。

  他們日子過的舒坦了,就想要把家人也帶過來。

  家人自然包括了老人孩子和女人,自己一人可以住大通鋪,帶着家人總不至於還住大通鋪吧

  怎麼辦呢

  莊子想到了前面去,他們提前建好了一排排屋子,都是那種前面帶一個院子,後面帶一塊菜地,房子四間帶廚房的農家小院。

  每間房都修了炕,擠一擠住個十幾口人都沒問題。

  不過要申請到這種房子,就需要家中有兩人爲莊子工作,且年限都要籤一十年。

  當然要是你家裏青壯多,也可以四個人籤十年,這個沒關係,可以商量。

  可如果期間有人過世,總共四十年的期限完不成,就需要你家裏有人頂上,比如等小孩長大,繼續爲莊子工作之類的。

  這樣的條件,對蘇葉來說,自然是比較苛刻的。

  可對這裏的人而言,幾乎相當於一個保障,那就是父親去世了,兒子還可以繼續得到這′安穩的工作。

  且兩人也不是必須要求男性,女性也可以。

  畢竟經過蘇葉改良的器械,女性也能操作,乾的活不比男性少,力氣方面的差距無限縮小。

  因此如果一戶人家,上面有老人,一對青壯年夫妻,和幾個孩子,就非常適合了。

  夫妻可以和莊子簽約,而老人能在這裏養老,帶着孩子們在院子後面的菜地上種菜,來節省開銷。

  兩個人加起來的工錢,又在糧商會內部購買糧食與生存物資,日子會過的非常富足,冬天也不用擔心被凍死。

  說到底,這個條件就是專門爲他們設置的,主要是爲了吸納人口,然後分化那些中小部落的凝聚力。

  草原上因爲生存艱難,一個小部落中幾十上百人,可以看做是一家子,和中原宗族差不多。……

  本章未完,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草原上因爲生存艱難,一個小部落中幾十上百人,可以看做是一家子,和中原宗族差不多。

  大家聚在一起守望相助,同氣連枝,族長的命令所有人必須遵從。

  因此如果族長讓他們集合起來,去搶劫別人,也會毫不猶豫執行。

  如果還是一個部落一個部落的吸納,很難保證他們不鬧事。

  可現在分成了以家庭爲單位,就不用擔心他們的人數過多,產生了勢力,集合起來一起對抗莊子上的管事了。

  因爲條件實在優渥,糧商會大小莊子中,已經吸納了幾十上百個這樣的小部落,爲防他們聯合起來,當有同一部落的人來投,往往以本莊子招滿,把人分別安排到不同的莊子上去。

  東北平原這麼大,莊子在不同的地界購買土地,即便有馬代步,也要跑上幾天才能去下一個,完全杜絕了頻繁聯絡的可能。

  當然了,也不是不讓他們聯繫,只是不那麼頻繁罷了。

  這些舉措,生生把這些遊牧民族,變成了會種田的人。

  然莊子上人數最多的,並不是他們,而是朝鮮半島上來的人。

  因爲大楚水師不間斷的掃蕩,半島上的人一直處於被威脅狀態。

  他們自然想要反擊,可惜無論是南安郡王,還是宋將軍,都沒有給他們這個機會,打得他們俯首稱臣。

  半島上原本的國王,因戰爭失利,被旗下兩大勢力架空。

  等到他死了,其中一方竟然想篡位,爲了能成功,率先向大楚投誠,希望大楚的水師助他一臂之力。

  大楚以宗主國的名義,要求必須是原國王兒子繼位。

  然而消息傳回去沒多久,原國王的兩個兒子都死了,他的堂兄弟也紛紛沒了命。

  所有人都認爲,是那個想篡位的人做的,另一方勢力打着爲國王報仇的名義,開啓了戰爭。

  本就是半島上最大的兩個勢力,分別掌握了南邊和北邊,鬥得旗鼓相當。

  所謂分裂的半島是好半島,既然是人家自己的意願,大楚也不好干涉對吧

  那就打吧,誰打贏了,到時候大楚再來說承認不承認。

  可實際上,宋將軍那邊,一直在平衡兩方勢力。

  於是近五六年,戰爭從未停止過,打了這麼多年,除了雙方都減員厲害外,沒有一絲絲改變,地盤還是原先的地盤,勢力分佈也和之前一樣,就鬥了個寂寞。

  可南北雙方已經打出了火氣,成了死仇,和解是不可能和解的,只有繼續鬥下去。

  而在這期間,大量人口向外逃亡,其中北邊的有地理優勢,自然跑到東北平原上求生存。

  可那些遊牧民族和大楚都不是好相與的,他們想要活下來,就只能賣身爲奴,且是一個宗族一個宗族一起賣。

  而莊子吸收了他們,導致一點也不缺勞動力。

  至於南邊的,想要逃走,自然只能通過坐船,戰爭期間,只有大楚的商船才能自由航行,無論哪一方,都不敢動大楚的商船。

  大楚最南端原本人口少,即便土地一年三熟,有各種蘇葉需要用到的資源,奈何實在找不到人,因爲多蛇蟲鼠蟻和瘴氣,北方一點的都不願意去。

  可近幾年,百越地界的莊園上人口越來越多,已經完全不缺勞動力了,不用猜都知道那些人是哪裏來的,自然是商船帶回來的。

  總之,這些年大楚最北和最南端的人髮式增長,除了半島上的戰爭帶來的影響,也有周圍國家百姓嚮往大楚繁華,自願跟着商船來混口飯喫。……

  本章未完,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總之,這些年大楚最北和最南端的人髮式增長,除了半島上的戰爭帶來的影響,也有周圍國家百姓嚮往大楚繁華,自願跟着商船來混口飯喫。

  而糧商會的飯,是最好喫的,以至於他們總是很快能招滿人,莊園一次次擴大增多。

  就目前而言,僅糧商會旗下的莊子出產的糧食,就能整個京城人口喫一整年的了。

  當然,除了糧商會,東北和西南地界,還有別人的莊子,他們從糧商會這裏看到了機會,於是跟着置辦下許多田地,不說完全把這兩地開發了,但也差不多有一半了。

  於是糧商會又多了一個進項,那就是向他們良種,好用的器械和化肥。

  在這三種利器的加持下,全國糧產至少比以前增加一倍,也就是說,整個大楚暫時不缺糧食吃了。

  隨之而來就產生了新問題,那就是糧食的價格降低,許多農民辛苦一整年,收益卻越來越差。

  往年他們還可以通過賣地,來撐過接下來的日子。

  可怪異的是,近幾年地也不好賣了。

  因爲那些有錢人,已經看不上農民手裏這三瓜兩棗了,有這功夫,不如去東北和西南圈地

  那兩處,一個是廣闊的平原,土地還肥沃,只要開發出來,就能年年豐收。一個雖然多山地,可一年三熟,且價格便宜近一半,怎麼都比農民手裏那一畝三分地划算。

  沒辦法了,農民只好重新找出路,索性近年來,多了許多奇奇怪怪的工坊,生產許多物品。

  只要他們敢跨出去,就能找到合適的工作。

  像肥皂,玻璃,水泥廠,養豬場,養花基地等等,再不濟還有煤礦招人呢。

  累是累了點,可賺的比以前多多了,加上隨着糧食和食鹽的價格降低,布料的價格也便宜了很多很多,他們的生活成本好似一下子就降下了大半。

  成爲工坊的工人後,結餘漸漸多起來,積攢一年,就可以修房子了。

  衣食住行解決了大半,那日子瞧着就美,累怎麼了,能喫飽穿暖,還能住舒服的大房子,農民從來不怕累。

  有了第一個喫螃蟹的,漸漸的進入各種工坊的人就多了,百姓生活提高的同時,也產生了一個巨大隱患。

  那就是隨着這事態發展下去,很有可能種地的農民會越來越少。

  先是江南百姓把種糧食改成桑樹,隨着棉布越來越盛行,絲綢的價格反而越來越貴了。

  棉布已經非常舒服了,適合大多數人,而絲綢徹底成爲了高端商品,不僅是貢品,王公貴族最喜歡的絲織品,更是海貿最重要的商品之一。

  一匹絲綢的價格,已經不是價比黃金了,而是比黃金還高。

  尤其隨着船隊去到那種盛產黃金的國家,絲綢能換來大量黃金寶石,因此價格不降反漲,是之前的兩倍多。

  這樣的奢侈品,老百姓用不起,但是沒關係,可以養蠶掙到更多的錢,那他們爲什麼不養呢

  於是江南這樣的魚米之鄉,近一兩年產出的糧食越來越少,可以預見,只要海貿一日盛行,絲綢就不愁買,價格反而會越來越貴。

  世界上那麼多國家,那麼多貴族,像絲綢這種頂級布料,有誰能忍住不心動嗎

  所謂的絲綢之路,從古至今都盛行,不會因爲技術發展了,就變得不一樣。

  相反,即便技術再怎麼發展,紡織業再發達,純手工的絲綢製品,依然是高端產品,那種絲滑是其他任何布料比不了的。……

  本章未完,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相反,即便技術再怎麼發展,紡織業再發達,純手工的絲綢製品,依然是高端產品,那種絲滑是其他任何布料比不了的。

  所以江南改農田爲桑田的趨勢只會越來越烈,而不是止步於此。

  那麼問題來了,就連產糧大戶江南都變了,其他地方會不會也不種糧食了,改種經濟作物,或者其他營生

  這是肯定的,而這就給糧食安全埋下了巨大危機。

  所以東北這塊的黑土地開發,蘇葉相當重視,遊歷的第一個目的地就是這裏。

  無論是糧商會的資料,還是手下人查出來的消息,都在說東北這塊土地上開發的越來越好,種植的糧食越來越多。

  因爲大部分都是大型的農莊,也就是有錢人的地盤,爲了更方便灌溉,還興修了不少水利工程,開發得比華北平原還用心。

  但紙上得來終覺淺,蘇葉還是要親自去看一看才能放心。

  只要確保了糧食安全,她才能安心在上位後大刀闊斧改革,損傷什麼,都不能毀了百姓口糧。

  只要有飯喫,再大的問題都能克服,請牢記:,免費最快更新無防盜無防盜

  :https://www.bie5.cc。:https://m.bie5.cc

看小說網

看小說網是您最喜歡的免費小說閱讀網站。提供海量全本小說免費閱讀,所有小說無廣告干擾,是您值得收藏的小說網站。

網站導航

熱門分類

© 2023 看小說網 版權所有

首頁 分類 排行 書架 我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