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6.第36章 杨灯的家乡 作者:未知 杨灯的家在余州市最北方霈县微山湖畔一個偏远的小村庄,叫做三间房,处在一片芦苇荡的包围之中。 三间房,顾名思义,這個小村庄实在是已经小到了极致,据杨灯說,解放初的时候,這裡只有三户人家,因此而得名,到现在三间房也不過只有十几户人家,也是从原先那三户人家繁衍出来的。 這個村子实在是太小了,连当初成立合作社的时候都沒有建立村级机构,现在這個村在行政上依旧归于十几裡外的一個大村子代管。 這一路上杨灯也已经想开了,沒有了在路上时的患得患失,在她的指引下,天黑的时候,大切诺基顺着坑坑洼洼的芦苇路进入三间房,停在一处陈旧的院落门口。 其实在刚进入村子的时候,唐豆就已经被震惊住了。 他自小生长在繁华的大都市之中,对农村的了解也仅限于影视,不過他从影视上看到的农村大多都是一些新农村新气象,那一栋栋的小洋楼让城裡人看着都感到羡慕,而此刻呈现在眼前的三间房则完全颠覆了他脑海中对农村的美好印象。 十几個院落犬牙交错,有砖房有坯房,看灯火就這十几户人家恐怕也只有半数在這裡居住。 整個村子只有這么几户人家,大切诺基锃亮的灯光照进村子裡的时候就把整個村子惊动了,人们纷纷从自己的屋子裡走出来,好奇這大晚上的谁家還会来贵客。 看到大切诺基停了下来,那些人们纷纷围了過来,可是却不敢靠得太近,保持着一個相当的距离。 杨灯从副驾驶座上跳下车,叔叔婶子二大爷的称呼了一圈,人们這才醒悟過来,更有几個孩子从大人的腿缝中挤了過来:“灯姐,是灯姐回来了。” 有個半大小子直接跑进了大切诺基旁边的院子,刚进院就已经喊了起来:“杨叔,婶子,我灯姐回来了,是坐着大汽车回来的。” 唐豆脸上挤着笑,跟围观的人们打着招呼,手忙脚乱的帮杨灯从车裡往下搬东西,到這时他似乎明白了为什么刚才在县城裡杨灯停车买了這么多的东西,香烟瓜子糖果油盐酱醋书本文具等等的,简直可以开個杂货铺了,把整個切诺基的后备箱和后座都堆满了,只是這么大一堆东西也总共只花了一千多块钱而已。 這個钱是杨灯自己花的,唐豆已经摸透了杨灯的脾气,才不会掏腰包做那种自找沒趣的事情呢。 东西搬下来,哪裡用唐豆和杨灯动手,早就有人上前帮着把东西搬到了院子裡,而此时院子裡的院灯也亮了起来。 应该是整個村子的人都被惊动了,大人孩子都挤了過来,足有二十几口人,簇拥着唐豆和杨灯二人走进了院子,欢声笑语比赶集還热闹。 走进院子,人们很自觉的闪开了一條通道,通道彼端,一個瘦削的高大老者正推着一辆轮椅顺着通道向门口走過来,老者看上去有六七十岁的样子,满头银发中规中矩的剪成小平头的样式,不過老者的腰板却挺得笔直,步履也非常稳健,丝毫未现老态。 轮椅上坐着一位看上去只有四十几岁颇为雍容的女子,那女子远远望见走进门的杨灯就已经泪流满面的伸出了双手,声音颤抖的喊道:“灯,到妈這儿来。” “妈。”杨灯丢下行李快步跑了過去,蹲在女子轮椅前抱住了女子的双膝,泣不成声。 女子捧起了杨灯的脸颊,颤抖着說道:“让妈看看瘦了沒。” “妈,我還胖了两斤呢。”杨灯破涕为笑,脸上還带着泪珠。 轮椅背后的高大老者嘴角也露出了笑容,慈祥的问道:“你怎么這时候回来了,不是要开学了么。” 杨灯翘着头望着老者說道:“算上今天還有五天,我可以在家裡住四天。爸,你是不是不想我回来呀?” 原来這位就是传說中的杨一眼,唐豆虽然早就已经猜测到了,但随着杨灯這一句‘爸’才确定下来。 唐豆不知道自己是否现在就上前问好,院子裡這么多乡亲大多都在好奇的盯着他,這令他有些手足无措的感觉。 這时,杨一眼抬起头盯着唐豆所在的方向,冲着杨灯问道:“是谁把你送回来的,還不請人坐下,沒规矩。” 唐豆注意到杨一眼的双眼是闭合着的,眼窝也深深的陷了进去,显然已经是盲了,看来传說中的往事果然不假。 听到杨一眼询问,杨灯很坚决的从轮椅前站起身,走到唐豆身边,落落大方的拉住了唐豆的手,引他走到父母面前,开口介绍道:“唐豆,我给你介绍一下,這是我爸妈,爸妈,這是我准男朋友唐豆,金陵人,你们要是同意的话我們就继续交往下去。” 擦,原来還只是准男朋友呀? 而且听這话,要是杨灯父母不同意的话,那两個人之间的事儿也就吹了。 唐豆额现黑线,规规矩矩的向杨灯父母鞠躬问好。 杨灯母亲笑着回了声好,却偷眼向杨一眼看去。 杨一眼面无表情的点了点头:“這事儿回头再說,去泡茶,乡亲们都来了,還不赶紧去准备茶水糖果。” 乡亲们哄笑着說不用客气,沒人挪动脚步,却打发后生们跑回家去搬椅子马扎。 這时那個提前跑进门通风报信的后生已经拿着两個暖水瓶从屋子裡走了出来,笑着說道:“茶已经泡好了,哪用灯姐這個大学生亲自动手。” 唐豆犯了职业病,留意到那后生手中的两個暖壶一個上印着新四军战士昂首挥臂的光辉形象,還有一行大红字写的是‘枪杆子裡出政权’,另一只暖壶上印着毛爷爷的头像,看来這两個暖壶都是有着几十年歷史的老物件了,虽然說不上多珍贵,却也是很少能见到的东西了。 听到唐豆是杨灯的男朋友,那些乡亲们看向唐豆的眼神也变得更热情了,只是人们留意到唐豆臂上依旧带着的黑箍,還不好问东问西。 不大的功夫,后生们陆陆续续搬来了马扎凳子之类的,人们围了個圈子坐了下来,也有随手搬来两块砖就那样坐在地上的。 圈子中间摆了一张炕桌,桌上堆满了花生瓜子糖果香烟,跟過年一样喜庆。 杨灯和那個叫四喜的后生用家裡吃饭的碗给一些上了岁数的人倒了碗茶,碗不够用,不可能面面俱到,茶就是在暖壶裡泡的,粗犷豪放,满是泥土的气息。 杨灯打开一箱可乐,在每個人面前放了一罐,包括那些已经有了茶水的也沒漏過,反倒换来几個老人责怪她乱花钱的声音,不過唐豆注意到,有两位老人用袖子擦拭過那罐可乐之后,小心翼翼的揣进了自己的兜裡,想必是要带回去等回头给孙子孙女喝。 大家闹闹哄哄的凑在一起說着话,唐豆插不上嘴,可能是因为臂上黑箍的缘故,人们跟他說话也是小心翼翼的,不過看向唐豆的目光却让他感到十分的亲切。 這时杨灯伸手召唤唐豆過去,帮忙把她带回来的那些东西分成了十几份,有的袋子裡多了两包烟少了几個本子,有的袋子裡多了瓶酱油少了瓶醋,反正每個袋子装的东西都不一样。 乡亲们坐了差不多一個小时的時間,這才纷纷起身告辞,杨灯急忙把已经分好的袋子送到每一家的手上,又是好一番推让,闹哄哄的院子裡這才清静了下来。 三间房距离最近的村子也有十几裡路,這些日常生活用品在其他人的眼中算不得什么,可是在三间房居民的眼中却比什么都要珍贵。 這时杨灯的母亲歉意的向唐豆点了点头:“小唐,让老杨陪你先說会话,我有些累了,让灯先送我回房休息。等一会儿让灯炒俩菜,你们爷俩好好喝一杯。” 唐豆急忙起身客套,杨灯看了唐豆一眼,转身推着母亲进屋去了,想必娘俩也有许多的私房话要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