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四章 沮授求援
這怎么会是個好时代嘛?
可這是人类史上数一数二的浪漫时代。
上至王公贵族,下到黎民百姓,哪怕是市井无赖……人们重信义,轻生死。吐然一诺,言出必行。很难想像汉人這個拿惯了锄头赶耕牛,能歌善舞的民族却如此英勇。
只要应诺,便是为之付出生命……西方骑士精神只存在于游记小說当中,贵族被俘仍旧高喊着自己能奉上多少赎金。
可在這個时代,汉人视荣誉为生命!
汉人真的善战嗎?
汉人真不善战,无论先秦修长城還是李陵塞外战匈奴,无论是战阵之法還是军械武备……都能說明一個事实,汉人不善战。
但汉人为了守住祖宗的基业,为了沁入骨子裡的荣誉英魂愿意付出生命,并前赴后继。
喝惯了羊奶舞着青铜刀的胡族在战场上无数次战胜汉人,自先汉立国起,远的高皇帝白登之围近的西凉羌乱……边地烽火又在何时熄灭過。
谁都胜過,谁都败過。
匈奴人败了,分成南北二部,北匈奴远奔千裡,南匈奴归化汉地,世世代代为汉人打仗。
羌人败了,归化在汉地,从此凉州成了一個略显奇怪的地方,部落与乡闾并行,虽然战乱沒有平息過……但在這個时代每时每刻都有汉人在凉州土地上奋战。
乌桓人败了,幽州多了一個地方叫做辽东属国,那裡被汉儿称作辽东郡,被外族称作乌桓国。
汉人也败了,更多的汉人丢下锄头扛起刀枪,脑袋不要了用牙,就是死……也要死在自己的土地上。
可你何时见過汉儿低头,何时见過汉儿认命,何时又见過汉儿甘愿为奴呢?
人常道,是时代呼唤英雄拔剑而起立不世之功。
汉儿的英雄不是生出来的,汉儿的英雄早在几千年前黄河流域种出那一亩三分地儿便已经深深地烙进汉儿的灵魂裡。
每一個汉儿骨子裡都有這种英雄气概,所以汉儿不需要信仰,汉儿扛着锄头任劳任怨,却种出天地间数一数二的伟大帝国。
不低头的汉儿信仰自己就够了。
燕北在帐中等待高览老母亲醒来的漫长時間裡,便感受到這种浸入到血脉裡的英雄气质……那是高览的誓死不降,也是花白头发的老夫人猜到儿子投降差点咽气的气节。
這個时候高览的老娘若是救不回来,燕北就打算带着剑给高览解开绳子,当着他面抹脖子赔罪算了!
“兄长,我還沒问你呢……這区区邯郸城,怎么就打了這么长時間?”
孙轻言语间颇有些质问,又有些自得,在他心裡燕北打仗那就是谁来谁死,邯郸城打不下来肯定是燕北有其他原因放水了。
他一辈子见過军事能力最强的男人,也就是燕北了。除了燕北,剩下的都是些当年被汉军弄死的黄巾将帅……孙轻到现在還沒明白,其实在燕北之前他所遇到的那些将领,军事能力统称为流氓打架。
黄巾余党刚投奔到燕北部下时七百多人除了三才阵连直线都站不直,那能叫打仗嗎?
“能有啥原因?”燕北沒好气地白了孙轻一眼,“我打不過城裡那個叫沮授的,也就占個人多,我所会的方式都用了一遍……愣是打不下来,我能有什么办法?”
孙轻愕然,“连你都打不過?”
燕北深吸了口气,缓缓地点了点头,“只能从城中士卒的士气入手了,不過他们现在他们坚守三十余日,士气還是很旺盛啊。”
他快发愁死了,一边儿是刚把高览他娘从邺城弄過来,他一句话就把老太太气得昏了過去;另一边是這座城池說什么都打不下来,士卒死了四千多,连城门楼都沒碰着……燕北的脑袋都大咯!
就在這时,士卒奔跑入营内对燕北說道“校尉,斥候军又抓住一個企图从城中送信的信使!”
說着,士卒便奉上一封书信。
燕北接過书信一看,這是一封沮授传信与驻军邺城的冀州刺史王芬的书信,其中言明了燕北此时此刻依山部营易守难攻的阵势,同时也交代了若王芬派军来援,可遣兵马由城东入城,城东是燕北阵势的薄弱环节,可一冲而散。
总之,沮授信裡在燕北看来就一個意思……王使君,燕北就是個土鸡瓦狗,学了半本兵书班门弄斧,只要你派援军咱就能干死丫的。
燕北在城外用三倍于沮授的兵马围城,到头来根本就沒被人家当成個像样儿的敌人……他有些哭笑不得。
突然间,他余光瞥了孙轻一眼,看着孙轻骤然瞪大了眼睛,急忙抓着他问道“你說现在,王芬会不会已经跑了?”
“可能是吧,皇帝征召他入朝,后面几天都沒有王芬的音讯。”
“哈哈哈,天助我也,天助我也!”燕北仰天大笑,旋即对士卒說道“你报信有功,找军中功曹领一金!去将邯郸城裡跑出来的斥候给我带来!”
“二郎,二郎,你可是有了破敌之策?”
燕北含笑摇头,說道“燕某哪裡有什么破敌之策,只不過是想到了如何让坚城之中的沮县令失望罢了……如果可行的话,或许能让他们失去军心,到时邯郸城也就不攻自破了!”
不多时,士卒押着那名被打的鼻青脸肿的斥候過来,两只眼睛被打的都不一样大小了,额头上還有個大包,明显是被人从马背上擂下来摔的。
“行了,都松开吧,小兄弟也就是送個信,别为难人家。”燕北笑着走過去对那斥候說道“我叫燕北,你可能不知道我是谁……看到你出来那座城沒有?就是我围了你们三十多天,呐,這個信你装好。”
斥候被燕北的温和弄得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愣愣地看着燕北……這個犀皮甲铁大铠一层一层套在身上的年轻将领,看上去并不像那种大奸大恶之辈啊!
“信我就是看了看,也沒调换什么,你就该送哪儿送哪儿吧……不過记得啊,要告诉王使君,這信是燕北让你送過去的。”燕北看着斥候笑了,看斥候不敢接,便将信件塞入他的怀中說道“王使君给了回信,直接送到邯郸城中就行,不過也要记得告诉沮君,他给王芬的信我见過了……明白了嗎?”
斥候這时才终于反应過来,自己被叛军逮到居然拿沒有被处死!当即接连点头道“小的知道了,知道了,谢燕将军不杀之恩!”
看着斥候连滚带爬地离开,燕北眼中有笑意,但他沒有笑。
尽管這斥候让他抓住了机会,但沮授的一封信也令他深知……就才学而言,他差得太多。
他依据军争篇兵法中所言的依山扎营,到头来竟被沮授說得如此一文不值,须臾之间便可攻破。
所谓的军略,兵无常势水无常形,又怎能处处都依赖兵法书呢?到头来還是要根据实情随机应变,融会贯通。
现在他只能寄望于待斥候带着王芬已经逃跑的消息回到邯郸城,能让守军的士气大挫……燕北转過头,对部下高声喝道“找出所有会写字的军卒,给某写信,八字足矣……降者不杀,秋毫无犯!”
燕北整座大营有上万人马,但会写字也不過才几十人,這其中還有一半的人只是会书写自己的名字而已;更惨的是全军上下能找到的笔也才不過寥寥数只……邯郸城附近乡闾的百姓,大概是有生之年第一次见到人高马大的叛军士卒冲进家裡,不取财物兜头便问有沒有笔纸這般的壮景!
夜裡,高览老母亲在军帐的榻上悠悠转醒,燕北跪坐于榻旁见到连忙奉上温汤請老夫人饮下。
高览母亲有些浑浊的双目看着军帐,一時間沒反应過来现今的情形,待看到燕北的脸庞时缓缓皱起了眉头。
“老夫人息怒,老夫人息怒,高览并未投降于燕某……您放心,您的儿誓死不降!”燕北算是明白了,這老夫人将气节看得比命重要多了,再不赶紧解释清楚,老夫人先把自己气的一命呜呼,那可就犯下大错了,连忙說道“高览现在還被燕某关在平乡城大狱裡,這下您能安心了吧。”
听燕北這么一說,老夫人的神情果然柔和了起来,接着却又是勃然变色道“燕校尉将老身从牢狱中救出,是为了威胁吾儿就范?”
這老太太,让燕北說什么好?
“非也非也,燕某虽敬重高览为豪杰,也敬佩其武艺……但燕某更折服于其宁死不降之气节。”燕北拱手說道“燕某与高兄都仅仅是這场叛乱中的小人物罢了,归根结底无非是战争来临时他在巨鹿做军司马,燕某在中山国做军侯,反叛并未在下的意愿。何况……燕某命部下接您過来也只是不愿见您因燕某蒙受不白之冤罢了。”
燕北這么說,他也是這么想的……這场叛乱的战争在燕北看来本就极为荒唐。
渔阳郡的豪强和中山郡的太守,那是他们這些普通百姓仰着脖子都看不清楚的高度,人到了那個程度,怎么反而为了自己的野心掀起更大的叛乱呢?
:https://www.bie5.cc。:https://m.bie5.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