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328章 那個江湖气的小兄弟死了 作者:阿拉灯神丁哥 阿拉灯神丁哥:、、、、、、、、、 骆千帆說道:“给我两三年的時間,等时机成熟,我准备回来办学。” “办学?”张老师、赵小倩,以及在座的很多人都很诧异。 蒙蕾倒不意外,骆千帆跟她提過此事。 张老师问道:“办什么学校?教培机构嗎?” “不是”,骆千帆說,“正规的学校。” “小学還是初中?”张老师问道。 骆千帆說:“既有小学也有初中。不光小学初中,我還要办高中,将来還要办幼儿园。條件允许的话,我還想办大学。张老师,我从老家挖走一個赵小倩,還给老家一片教育森林,够意思了吧?” 张老师面带惊喜地问他:“你不是逗我玩吧?” 骆千帆說:“当然不是。本来還在犹豫,现在决定了。回到虹城我就开始调研,学习办学方面的政策,條件成熟,我就回来办学,反哺教育。” 张老师担心地问道:“那得多大的投入啊?你有那么多钱嗎?” 骆千帆說:“一步一步来,现在只是一個想法,如果可能的话,走公办民助的路子也行,或者再找几個合伙人。” 张老师說:“办学是好事,但你得慎重点,好容易挣点钱,别再砸进去。” 骆千帆很豪气地說:“您为教育奉献了半辈子,我砸点钱算什么?” 话說得敞亮,其实骆千帆根本不会打无准备之仗,下手之前肯定会用足各种政策资源。 而且,他不会一开始就从农村入手,而是从市裡,至少是县裡开始,办成规模再反哺农村。 办教育之前,他考虑通過房地产开发下手,抓住房地产开发的黄金时代,先圈地挣钱,最终带动教育发展。 当然,這一切都還早着呢,需要做最充分的准备。個中的细节沒有必要跟张老师他们细說。 张老师的心情明显好多了,似乎看到了希望。 如果骆千帆能够回来办学,用资本提升农村教育水平,让更多的孩子得到良好的教育,绝对是一件有利于子孙后代的大好事! 作为骆千帆得老师,他也脸上有光。 张老师端起酒杯,要亲自给骆千帆敬酒。 骆千帆受宠若惊,急忙站起来回应。慢慢地,饭桌上的氛围又恢复到最初的样子。小悦悦又不时发出很有感染力的笑声。 张老师跟骆千帆說了很多话,也喝了很多酒,越說越高兴。 很少见张老师像今天這么高兴過。 散场以后,骆千帆送张老师回家。他也喝了不少酒,就让蒙蕾开车。 送到家门口,骆千帆拎着张老师的包跟着他下车,一直送进屋裡,把包交给师娘,嘱咐她:“包裡的东西,记得收好。” 骆千帆离开以后,师娘从包裡翻出3万块钱来。 赶紧问张老师什么情况,张老师又给骆千帆打电话。 骆千帆轻描淡写地說:“好久沒来看您了,這3万块钱是孝敬您和师娘的。” 张老师气道:“坚决不行!我怎么能要你的钱?现在就骑车给你送過来。” 骆千帆只好說:“就当我借给您的行不行,给你应個急。” 张老师說:“我应什么急啊?我有钱,不需要!”他倔强地推辞。 骆千帆实在沒办法,只好說道:“张老师,您就别瞒着我了,你去县城根本不是办事吧? “小倩在虹城的时候就告诉過我,說您爱人身体不好,经常住院,您的工资都砸在医院了。 “两個孩子也到了花钱的时候,老大要订婚传礼,老二明年考大学,恐怕您连学费都還沒着落吧?這点钱您就收着应急,将来有钱再還我就是了。” 骆千帆揭了底,张老师突然在电话裡哭了起来。 只有他自己知道最近有多难。 当老师兢兢业业忙了一辈子,老了老了,却被钱压得喘不過气,每天還要披星戴月、早出晚归,到县城给人送货挣钱。 今天送货正好碰到一個曾经教過的差生。 他叼着根香烟,骑着一辆电动车跟了张老师一路,以关心的名义嘻嘻哈哈、尖酸刻薄地调侃了一路。 “张老师,你咋干這個了?” “当老师不挣钱嗎?” “你都這样了,回到学校怎么教学生啊?” “要不然我請你吃個饭吧,咱去大饭店吃,你吃過大饭店嗎?” 见到熟人還给人介绍: “這是我初中的老师,当初批评我,說我不正混,沒出息,瞧现在他自己混成了什么样子?” 张老师要强了一辈子,今天尊严扫地。 张老师在电话裡一哭,把骆千帆哭得心裡乱糟糟的。 他安慰了许久才挂断电话。 好容易平静下来,回到家,见爸爸妈妈的表情不对。 一问,妈妈难受地說:“东方死了,刚知道的消息。” 骆千帆脑袋嗡了一下。 东方全名叫骆东方,是同村的小弟,還不到二十岁。很小的时候经常跟在骆千帆的屁股后面玩。 去年春节,他還带着俩小弟来找骆千帆借车,說是去看女朋友,還让两個小弟喊骆千帆“帆哥”,喊蒙蕾“帆嫂”。 一說话充满了江湖气,像港台电影裡的古惑仔。 骆千帆当时還替骆东方惋惜,如果教育资源丰富,他也是有希望上高中、上大学的。 骆千帆急忙问妈妈怎么回事。 妈妈說,他们家裡已经有一個对月联系不上骆东方了,最近尸体被发现,怀疑是斗殴致死,然后绑了石头扔进了河裡,靠口袋裡的身份证才辨别了身份。 公安上刚刚通知了他父母,他们已经连夜赶去汉东姑苏了。 骆千帆难受得要吐,想起小时候骆东方跟着自己玩的情景。 他给钟华仕的老板钟华打电话,請他帮忙通過关系给姑苏警方打好招呼,尽量关照骆东方的家属。 蒙蕾安慰骆千帆许久,她记起骆千帆以前說過的观点,此时想来越发觉得有道理: “最冲动的年纪就应该生活在学校裡,至少有老师管着,不至于出大乱子。走上社会就不一样了,很容易受到不良影视的影响,动辄快意恩仇、误入歧途,甚至走上犯罪的道路。 “所以,最好让孩子多上几年学,哪怕学无所成,至少可以帮助他们度過最危险的几年。” 骆千帆和蒙蕾跟父母聊了一会儿天,发了许多感慨,都去睡觉了。 关了灯,骆千帆越想越难受,又想起张老师的为难之处,一個大老爷们掉泪了。 蒙蕾对骆千帆說:“我突然理解你为什么要办教育了,是因为一份对农村教育的责任!” 骆千帆叹了口气,說:“我他妈本来只是想赚点钱而已……” https:///zhongsheng逼xulang/840479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