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七章:老妈不是那么好骗的…… 作者:月麒麟 · 李弘清清楚楚的看到李治眼中一闪而逝的杀意,便知道今日大局已定。 他這两句话看似前言不搭后语,可李治的心裡却是明明白白,一块令牌是无法将贺兰敏之定罪的,只有三司会审的结论才能名正言顺的处置一位国公。 如果错過了這次机会,大理寺一旦宣判贺兰敏之无罪,那么就算李治知道谋刺太子的幕后主使是他,也只能放過了。 毕竟三司的威严需要维护,若是要推翻他们的结论,不仅是在和三司作对,也是在打李治的脸。 至于那些兵器到底是不是贺兰敏之的安排? 李弘抬眼望了望一脸阴沉的李义府,无所谓了,反正在李治的心裡,就是贺兰敏之干的,這就足够了! “陛下,周国公行刺太子一案,案情明朗,证据确凿,老臣恳請陛下按律将此贼子夺去爵位,打入死牢,以儆效尤!” 张文瓘同样站了起来,沉声說道。 不得不說,有些时候老张同志還是很靠得住的! 這個时机把握的恰到好处。 虽然說的內容和刚进殿是一模一样,但效果却不可同日而语。 听见张文瓘的话,李治面色冷峭,缓缓抬起头說道。 “传旨,周国公贺兰敏之大逆不道,屡次谋刺太子……” “陛下不可!” 李义府急声說道,话刚出口,就感到李治冰冷的目光注视着他。 吞了吞口水,李义府强压着心中的惶恐,咬了咬牙說道。 “陛下,周国公虽罪大恶极,但毕竟是皇后娘娘的内侄,是否要請娘娘一同决定,何况如今娘娘身怀有孕……” 话到最后,李义府恰到好处的渐渐压低了声音。 不得不說,這個老家伙在朝中屹立不倒這么多年,手段着实不容小觑。 片刻之间便抓住了要害之处,既然贺兰敏之之罪已经无可洗脱,那么不管怎么說,要处置他,总要知会武后一声吧! 但是武后如今身怀有孕,情绪不能大幅起伏,自然是不能让她知道此事!怎么办?自然是延后处置了。 李弘一瞬间便想通了這之中的关窍,不由得恨得牙痒痒,却是毫无办法。 无他,李弘对這個皇帝老爹了解的很,如果說這個世界上有一個人能够改变李治的决定的话,這個人绝对是武后无疑。 两個人多年夫妻,感情深厚,相互扶持走過了无数风风雨雨,可以說武后是李治唯一的软肋,无论如何李治都不想伤害武后。 李义府也正是看准了這一点,才敢如此說话。 可毫无疑问的是,這個老家伙的确是赌对了。 听见李义府的话,原本怒火滔天的李治瞬间便犹豫了下来,沒有继续說下去。 “父皇……” 李弘张了张口,却想不出一條可以阻止事态朝李义府期望的方向发展下去的理由,难道說自己這一番苦心都白费了嗎?李弘心中不由地苦笑道。 “皇后娘娘驾到!” 什么?武后這個时候怎么会過来? 不仅是李弘,在场的所有人都沒有料到武后会在這個时候前来。 自从武后发现自己怀孕了之后,便在佛堂抄经三日来還愿,照理来說不应该在這個时候到宣政殿来。 不過不管众人到底是如何想法,武后已经迈步走进了大殿。 “媚娘,你怎么来了?” 刚刚李治還一副要杀人的表情,一看见武后进来就变得笑意盈盈,丝毫看不出刚才暴怒的情形。 谁說他老爹是一個沒有心机的人的?就凭這份控制情绪的工夫,就连李弘都望尘莫及。 “臣妾参见陛下!” 武后看起来心情不错,眉眼之间也泛着笑意,朝着李治微微一福,便走到了李治的旁边坐下。 “陛下,這是怎么了?弘儿的额头是怎么回事?臣妾记得,今儿不是朝会的日子吧,怎么這几位大人都到齐了……” “呃,今日的确不是朝会,只是有些事情需要处理朕才召了诸位卿家前来……” 李治一是语塞,贺兰敏之的审理是他瞒着武后下的旨,本想着等事情办妥了之后再告诉她,可谁知道如今发生了這么多的变故,事已至此,贺兰敏之已是非杀不可,可是让李治苦恼的是,究竟该如何告诉武后這個消息。 瞒肯定是瞒不住的,要处置一位国公,必然要动用正式的圣旨,由中书省拟旨,门下省复核,盖上天子宝印,最后将圣旨明发天下。 夺取贺兰敏之的国公之位,然后打入刑部死牢。 這么一套程序走下来,必然震动朝野,到时候纸裡怎么会包的住火,何况以武后的情报網,必然会得到消息。 且不论這件事武后会不会同意,便是這件事对于武后情绪上的打击都是李治最为担心的。 “哦?是何事能劳动這么多位重臣?” 武后狐疑着问道。 不過李弘却是在武后的眼中捕捉到一丝罕见的调笑之色。 “這個……是……是……” 李治却是答不出来,今天就是为了贺兰敏之的事,可是這事偏偏不能告诉武后。 他刚刚分明是搪塞之语,哪想到武后会如此细问,一时之间却也找不到合适的理由,急的满头大汗。 “陛下” 眼看李治一副无奈的样子,在殿下的姚崇眼珠子一转,沉声开口道。 “定襄道行军大总管,右武卫大将军裴行俭将军传来捷报,数月之前,裴将军奉命西征,平定突厥叛乱,如今大获全胜,生擒叛臣阿史德温傅,突厥可汗阿史那伏念重新归顺我大唐,如今裴将军已经开始班师回京,陛下看,兵部是否可以开始准备大军回京之事!” “哦,对,对了,西征突厥大获全胜,此乃大喜之事啊,朕今日召诸位卿家前来便是想要商议此事,裴爱卿立下如此大功,应当如何封赏啊!” 李治正急的满头大汗,沒想到姚崇這么知趣的帮他解了围。 其实昨天晚上兵部關於大捷的急报就送上了李治的案头,至于大军回京,封赏有功将领都是应有之义,所以李治便将一应事务直接交给了兵部处置。 如今拿来当做今日“议事”的理由倒是正合适。 一来西征大捷的确是一件大事,二来消息尚未扩散,如此解释倒也說得通。 李治找到了理由,心下大快,原本对于兵部失察,丢失辎重一事尚且有些不满,此刻姚崇为他解了围,不仅心中那点芥蒂早已消失不见,甚至還对姚崇有了些许好感。 李弘暗暗摇了摇头,這個姚崇果真是心思机敏之辈,时机把握的恰到好处,恐怕日后受到重用是必然的。 不過他心裡却是有一种奇怪的预感,他总感觉武后不是這么好骗的。 ps:武后也登场了,這场大戏到最后究竟会怎么解决呢?书友们都把票砸過来吧,求推薦,求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