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07章 襄阳情势
江陵攻防战在忙着床弩对轰,打的是不亦乐乎。
而此时的襄阳,文聘這边也有点左右为难。
东吴的江夏水军逆流而上,偷袭了汉津渡的襄阳水军,导致文聘不得不選擇收拢水军,集结部队,在襄樊附近水域,跟东吴的江夏水军干了一场。
虽然仗着兵力和自身指挥的优势,還是小胜了一场,但并沒有阻止东吴水军在宜都附近建立水寨,掩护东吴陆军在汉水北岸登陆。
再加上江陵的张溪给文聘送来军报,让文聘小心东吴的瞒天過海之计,要加强对襄阳的防御,因此,文聘出于谨慎起见,還是向东三郡請求了增援。
就在這样的情况下,寇封带领着两万东三郡郡兵,顺汉水而下,抵达了襄阳城。
自打认了张溪這個兄长之后,寇封现在的待遇,跟歷史上完全不同了不仅诸葛亮放心让他镇守东三郡,甚至每次求援,這货也是非常听话的随叫随到。
可.就在寇封领兵抵达了襄阳后,东吴军突然的,就沒有动静了。
两万江夏水军倒是還经常性的往襄阳方向运动,试图试探襄阳水军的防御薄弱点,但在汉水北岸登陆的江东陆军,這时候真的是跟傻了一样,半点动静都沒有。
情况,就变得很诡异了到底谁是进攻方,谁是防守方?!
越是這样,文聘就越不敢轻易妄动。
襄樊防御体系,除了水军外,陆军同样是非常重要的。
早前文聘手裡只有一万陆军,兵力不足,因此他的应对方式,只能是用水军为主,跟东吴水军争夺汉水控制权,保证襄樊之间的往来通畅。
只要水路不被东吴军截断,哪怕樊城遭遇攻击,文聘也可以有足够的反应時間,从襄阳运送援兵過去。
因此,一开始的时候,文聘在樊城,只安排了三千士卒,由廖化负责镇守樊城。
不是文聘不想多派,而是就這么多兵力,樊城要守,襄阳不也一样要守嘛。
而樊城只有三千兵力驻守,自然也不可能主动出击,去试探东吴军的虚实就這么点兵力,主动出击死的更快。
到后来,有了寇封带兵支援后,文聘总算是松了一口气他快速的让寇封带领一万士卒,去支援樊城防御。
可也就在這個時間段内,东吴登陆到汉水北岸的军队,居然开始停止了集结和进军,安营扎寨之后,沒有任何动静了。
這种情况下,寇封這個莽子,立刻提议主动出击,进行试探性进攻。
以前不這么做,情有可原,毕竟兵力不足嘛,但现在.一万三千士卒守卫樊城,要是再按兵不动,多少有点說不過去吧?!
寇封的意思,也不是要去跟东吴军决战,而是试探性的打一下,看看东吴军到底在搞什么鬼总這么龟缩不出,也不是個事儿。
但文聘思考了良久后,還是拒绝了寇封的建议。
虽然根据侦骑初步查探,這次登陆到汉水北岸的东吴军兵力只有一万人,但实话实說,這個数据,文聘是不太相信的。
军队一旦运动起来,根据军队的行进诡计,安营扎寨的大小和灶孔数量,大概還能判断出一個大概的数字。
但是在一個地方屯驻不动,侦骑不能抵近查看,细作无法有效的传递出真实准确的信息.文聘不敢冒這個险。
襄樊防御体系中,襄阳和樊城之间的联系是最重要的,這两個地方互相呼应,才能发挥最大的战略价值.一旦一方有失,整個防御体系的作用就会削减大半。
如果从樊城贸然出兵,一旦遭遇到敌方的设计伏击,凭白损失兵马,对防守樊城,非常的不利。
這不是不可能的。
尤其是东吴军一开始摆出這么大的阵仗,给人一种要强攻襄樊的架势,可现在却是一动不动的,這裡面要是這裡面沒有猫腻的话.反正文聘是无法理解的。
当然,最重要的是,文聘的职责,终究是守卫襄樊。
只要樊城不遭受到威胁,东吴军就算在汉水北岸长期驻扎,那也不過是在损耗东吴军的粮草辎重而已,对襄樊的影响,微乎其微。
总而言之呢,就是文聘出于谨慎考虑,只要东吴军不往樊城的方向进军,那他就继续按兵不动.不冒险就行。
进攻方不着急进攻,防守方岂有急着主动出击的道理。
本来這事儿吧,也就到此为止了,文聘的资历,寇封還是很敬服的,而文聘的這番解释,也說的過去。
寇封用兵作战只是莽了一点,并不代表他是個傻子.现在這种情况下,守住襄樊就是大功,贸然出击可能遭遇大败,哪怕是寇封,也知道该怎么选。
但接下来的事情发展,却让寇封开始急躁了起来。
无他,东吴十万大军兵围江陵的消息,终究還是传递到了襄阳.寇封急了啊!!!
自家兄长被围了,当弟弟的,岂能坐视不理?!
而且,在寇封看来,他已经找到了东吴陆军按兵不动的真正原因。
這帮吴狗,就是用這种虚张声势的伎俩,意图牵制住襄阳军,不让襄阳军南下,去救援江陵。
实际上来說,那帮汉水北岸的吴军,根本就沒有多少人在,甚至,在寇封看来,一万人都未必有。
因此,寇封再次向文聘請战,請求让他率领一万东三郡郡兵主动出击,去扫清這支汉水北岸的东吴军,解除襄阳之危,然后尽快南下,去支援江陵。
但,文聘還是不同意。
诚然,在得到江陵被围的消息后,文聘也诞生過跟寇封一样的想法,毕竟這事儿,从表面上去推理,确实应该就是這样。
但還是那個問題,文聘无法理解如果是要做虚张声势的计策的话,那汉水北岸的东吴军,为什么自从上岸以后,就一直按兵不动?!
要做疑兵计,肯定得大造声势,而大造声势的最好办法,就是动起来,分兵游击汉水北岸的各個县城,造成吴军大举出兵的假象,這才能起到虚张声势的目的。
蹲在原地不动,還怎么虚张声势?!
這么不合常理的举动,实在让文聘不得不怀疑,东吴军进攻襄阳的军队,到底是不是一支疑兵。
有一点,文聘是认可寇封的判断的,那就是东吴的主攻方向,必然是在江陵,而這支北上进攻襄阳的东吴军,其目的也必然是牵制襄阳军,不让襄阳军南下支援江陵。
但牵制襄阳军的话,只靠一万陆军和两万水军,多少有点不够看吧?!
如果文聘沒有向东三郡請求援兵的话,那么這三万水陆联军倒是能起到不错的牵制效果,毕竟当时文聘手裡也只有同等兵力,根本不敢分兵南下。
但现在有了东三郡的援兵到来,襄阳总计有水陆兵马五万人,东吴军想用三万人就牵制住襄阳军不太现实吧。
因此,文聘判断,這段時間汉水北岸的东吴军按兵不动,应该也是在等援军的到来,如今這支军队,兵力恐怕不止一万人,很有可能,也有两万,甚至三万人。
這种时候,身在樊城的寇封主动去进攻這支东吴军,那不是以少打多,主动送死?!
因此,文聘拒绝了寇封的出兵請求,并且再三跟寇封解释,這裡面必然有诈。
可.寇封听不得這個,他率兵主动出击了。
一方面,寇封是真的着急张溪被围.十万东吴军围攻江陵,纵然有江陵坚城为依托,但持续作战下去,处在劣势的,也必然是自己的兄长。
另一方面,寇封对敌情也有自己的判断。
文聘认为东吴军是在偷偷积蓄兵力,引诱襄阳守军主动出击,但寇封同样判断,這支东吴军停滞不前的原因在于兵力不足,不是不想虚张声势,而是他们根本做不到。
当然,寇封也不是刚愎自用的蠢货,他知道也不能排除文聘分析的那种情况.但打都不打一下,试探都不做一下,就知道缩在樊城死守,实在不是他的作战风格。
不管如何,打一下,不就知道对方到底是在扮猪吃老虎,還是心虚不敢进攻了?!
寇封就是這样给文聘一個回信后,直接就出兵了。
而文聘,根本拦不住寇封。
寇封是东三郡援兵的实际主帅,他带兵来援,是来协助文聘守卫襄阳的沒错,但理论上,文聘对寇封,并沒有实际的指挥权。
论职权,两人是近乎平级的关系,而论统属,两人沒有明确的统属关系。
寇封要带着东三郡郡兵主动出击,文聘是真的拦不住。
为此,文聘只能赶紧的再给樊城的廖化派去五千援军,让廖化做好接应寇封的准备。
然后,文聘亲自率领襄阳水军,主动的向驻扎在宜城的东吴军水寨,发动进攻。
要打,那就两路一起打吧.至少也能给牵制住东吴水军的战力,给寇封减轻一点压力。
否则的话,文聘是真的担心,寇封這一去,就真的回不来了。
:https://www.zibq.cc。:https://m.zibq.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