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章 兄长
還是那個熟悉的营寨,還是那個熟悉的库房,只是這次年后上班,库房裡总会时不时的多出两個人来。
一個是寇封,一個关平。
关平是怎么想的,放着自己父亲的军营不去,非要跑来找张溪......這個张溪是真的不太理解,但也沒办法,人家是少将军。
但寇封這個就比较好解释了。
“兄长,小弟蒙主公赏识,许我招募兵马,小弟特来向兄长报备,以后還請兄长多多照看!”
你听听,你听听,這货连“兄长”這称呼都叫上了。
說起這事儿,张溪也是一阵的无奈,毕竟這個正月過的吧,确实不算太省心。
這個正月裡,寇封沒事儿就往张溪家跑,两個人一来二去的越来越熟悉,两個人又确实很聊得来,互相关系亲近了不少。
另一個......刘泌家的豆腐坊刚刚开张。
为此,小七宝闹了不小的脾气,责怪张溪不该把传家的秘方送给外人。
张溪一边哭笑不得的安慰小七宝,告诉他好东西自己有的是,另一方面嘛......還得应付寇封這個家伙。
這年月,一声“兄长”可不是随便喊的。
既然喊了你一声“兄长”,那就必须真的把你当亲哥哥看待,有事儿可是真的得上的。
比如說关张,刘备起兵两個人帮着刘备砍人,刘备落魄,关羽挂印封金的都要来投奔。
再比如說孙策和周瑜,孙策起兵,周瑜又出人又出钱還得出谋划策。孙策死了,周瑜還得帮衬着孙权這個弟弟坐稳江东主位。
而同样,作为“兄长”的人,一旦答应了這句“兄长”,那“小弟”有什么事儿,你就得兜着。
张溪一开始受到现代思维影响,以为就跟现代社会有人叫你一声大哥一样,就是一种礼貌客气,一时沒反应過来就答应了。
后来冷静下来一琢磨才明白過了,自己多了一個“弟弟”。
虽然不是那种正式意义上结拜的弟弟,但這個“弟弟”,也是一种认可和托付。
這要是寇封将来干出点啥屁事儿来......张溪想想都头疼。
這货将来干的屁事儿還少么?!
在上庸欺压孟达,抢孟达仪仗队导致孟达叛变,襄樊之战不助战关羽,关羽被围麦城后居然听信孟达之言不救援关羽......每一條都是大麻烦。
更何况史书上說這货“刚猛自矜”,就這個性格,要是不闹出点事儿来才不正常吧。
可认都认了,你总不能跟寇封說,我之前是跟你闹着玩的吧?!
這样可就是反目成仇了。
而且寇封也有自己的理由啊。
“封与兄长颇为投契,又蒙兄长指点,家母曾言,让小弟当以兄侍之。”
這就是寇封的理由。
原因嘛,不仅仅是因为张溪告诉了寇封怎么做豆腐,更是因为寇封把這些日子的交往告诉了自己的母亲和舅舅,而他舅舅刘泌觉得,张溪肯定是一個有大能耐的人。
虽然寇封跟关平关系也不错,但关平到底是关羽之子,刘泌可不觉得自家有事儿,关平真的会来帮忙。
但张溪不同,张溪是外乡来投靠刘备的,本身在刘备军中沒有根基,這时候结好张溪,算是雪中送炭。
也可以說是两個刘使君帐下边缘人的报团取暖。
所以,寇封這一句“兄长”,
不仅仅是他自己的意思,也代表了他身后的家族。
张溪也沒办法。
答不答应其实都一样,而且答应了吧,至少能跟刘泌搞好关系,将来自己要征收粮草,要发动徭役,刘泌肯定会好好配合。
而正月十五刚過,寇封就接到了一個好消息。
刘备准许刘封招募乡勇,也算是给了這些年刘泌投靠的一個交代。
這对刘泌和寇封来說,都是一個好消息。
对于寇封来說,他终于被允许做自己想做的事情,成为一军将领了。
对于刘泌来說,他现在终于可以不用像以前那样患得患失,生怕刘备猜忌自己了。
能允许外甥独领一军,虽然只有区区三百人的名额,但這本身就是刘备表达了对刘泌的信任。
不管是不是巧合,对刘泌来說,张溪這個人的出现,简直是他们刘家和寇家翻身的吉祥物。
而寇封沒想那么多,他是真的把张溪当兄长看待的。
所以嘛,刚得到调令,乡勇還沒来得及募集呢,寇封就来找张溪报喜了。
顺便也给自己报备一下,以后自己也是要在张溪這边领一份粮草的。
报备這事儿简单,张溪核对了一下刘备的任命文书,沒啥大問題就给记录进档了。
倒是对于寇封募兵這事儿,表达了担忧。
汉末因为军阀混战,基本采用募兵制。
招募来的乡勇,那就是脱产士兵,除了打仗训练,啥事儿不管,是要诸侯供养的。
而汉末群雄连年混战,兵员素质严重下降,到了现在這年月,招募来的所谓乡勇,有几個是郡裡良善人家的孩子?基本都是一些混混或者吃不上饭的流民,进军营就为混口饭吃。
這些人要是上了战场,顺风局躺赢還沒問題,逆风局分分钟跑给你看。
而寇封這小子......一個今年刚刚十六岁的孩子,你指望他能懂的怎么练兵?!
张溪也是沒办法啊,人家一声兄长你应了,那你就得管啊。
“公仲,你過来!”张溪叫住了寇封,也不管关平是不是就在身边,对着寇封說道,“既然主公让你招募乡勇,你可有什么打算?!”
“這有何难?!”寇封一脸不以为意的說道,“只需张贴榜文,有我舅舅帮忙,总能找齐這三百乡勇!”
是,你舅舅是县令,了不起......可你也不怕给你舅舅给你强征百姓或者硬塞些收编的溃兵老油條?!
别惊讶,這年头這种操作属于常规操作。
可這种人,上阵充人头可以,却打不了硬仗。
“你也不怕這些人到了战场上给你倒戈相向?!”张溪现在也沒心情說些半文不白的话了,直接沒好气的对着寇封說道,“你也不想想,当年牧野之战,倒霉催的商纣王是怎么输的?!”
“牧野之战?!”寇封挠挠头,问道,“那是啥?!”
关平也是一脸的疑惑,看着张溪,却不說话。
很显然,這年月,读過《史记》的人都少,而且肯定不包括关平和寇封這俩从小混军中的人。
张溪也沒察觉,尽量用寇封能听懂的言辞說道,“当年周武王伐商,与商人在牧野决战.....本来還算势均力敌,可商人的辅兵全是奴隶,這些奴隶在战场上倒戈相向,导致商纣王失利国灭。”
关平一脸讶异,把這事儿偷偷记在心裡。
寇封却依然满不在乎,說道,“我要招的乡勇,是正兵,可不是什么辅兵。”
這话說得的,关平都听不下去了,赶紧拉住寇封,說道,“公仲,辅兵不稳尚有如此后果,何况是正兵啊!”
张溪也是点头,說道,“所以啊,招兵這事儿,你最好亲自去,仔细勘察兵员,最好找那种矿工啊,失地农民之类的,记住一定要找那些勇于斗狠却无田无产的人。”
“這是为何?!”寇封不解,关平也同样疑惑。
這年月最好的兵员就是良家子,說直白点就是家有田产,身世清白的子弟,因为這种人稳定,听话,对朝廷忠诚,也容易控制。
沒听說過招什么无田产還好勇斗狠的人。
而张溪却說道,“如今世道不同了,有田产者顾念田产,却未必肯拼命,而无田者无牵挂,又肯用命,当是上好的兵员。”
“张主簿此言欠妥!”关平对此表示了反对,說道,“无田产者无恒心,一遇逆境岂不会一哄而散?!”
這個嘛......我哪儿知道去,你问戚大帅去啊。
他不就是只招矿工和失地农民么,人家不一样搞出了戚家军?!
都是募兵制下的产物,应该是通用的吧?!
张溪终究有自知之明,知道自己不太懂军事,而关平好歹跟着关羽那么长時間,他一反对,张溪也有点心虚。
“那.....要不,一半一半?!”张溪看看关平,再看看寇封,說道,“招一半良家子,一半流民中的勇斗者?!”
寇封也被說的有些含糊,点点头,算是答应了下来。
不過這事儿嘛,寇封至少知道,不能把希望寄托在一张榜文或者舅舅的帮忙上,-他需要亲自考察一下自己招募的兵员。
因此嘛,寇封来找张溪找的更勤快了。
他实在不懂怎么看兵员啊。
张溪其实也不懂,但他知道,当年戚少保能练出戚家军,兵员除了是矿工和失地农民外,還有一点就是军中拒绝奸猾之辈。
简单来說,還是要老实听话,還敢战出来勇猛争斗的人。
可這样的人并不好找。
汉末纷乱了二十年了,基本上哪裡都有战乱,哪裡都有流民。
流民中不是沒有好勇斗狠的人,可這些人,要么成了山贼,要么成了各地诸侯的兵员。
比如曹操的青州军。
剩下的這些到处流荡的流民,他们的目的就是能活下去,你想在這些人裡面再找出好勇斗狠的人,真的很难——除非你逼的他们活不下去,成为乞活军。
但很显然,在刘备治下的新野,流民和百姓還不至于活不下去,那谁来当兵啊。
所以嘛,寇封招募乡勇,不是招不到人,而是招不到张溪想要的兵员。
为此,张溪和寇封不得不一再降低标准,也不要求身强体壮,能扛的起木棍就行,也不要求好勇斗狠了,能听话就行。
除了那些一看就是奸猾的混混和老兵油子之外,寇封基本就是按照你是個正常人就行的标准招兵。
大概過了半個月,总算是把三百人给招齐了。
只是這些兵的精气神嘛......嗯,那就根本沒法看。
知道的這是新招募的乡勇,不知道的還以为是要去哪儿逃难的百姓呢。
:https://www.zibq.cc。:https://m.zibq.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