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1章 应对
如果曹操真的那么运气好,南下赶上刘表病故,荆州世家全都主张投降......那该怎么办?!
诸葛亮首先想到的,是趁着曹操在荆州立足未稳的情况下,抢占一些战略要地。
比如說南郡。
但想想好像又不太稳妥。
如果曹操真的率大军南下,又兵不血刃的拿下了襄阳,即便刘备真的抢占了南郡,恐怕也不一定干的過曹操。
毕竟双方的兵力差距太大,而曹操還得到了荆州世家的支持,而刘备就算到了南郡,也不见得能得到南郡世家的支持.....嗯,太难了。
可如果不這么做的话,恐怕就只能孤身逃命,等找到地方稳定下来后,求助于江东了。
只是這么一来,那么自己给刘备规划的路线,恐怕从一开始就不能实现了。
诸葛亮也不是小气之人,想到這些可能性后,当场对张溪作揖感谢,并且把自己想到的這些后果,跟张溪和徐庶两個人分享。
徐庶听的倒吸一口冷气。
有些事儿从诸葛亮嘴裡說出来的感觉,和从张溪嘴裡說出来的感觉,完全不一样。
张溪也相当的诧异——诸葛亮居然分析的跟未来发展分毫不差。
徐庶开始着急了,然后开始拼命的想办法......最后发现,好像他還真的有那么一個不是办法的办法。
“抢占江夏!”徐庶冷不丁的抬头,看向张溪,說出了以前跟张溪讨论的事情,“若事到如此,只有先占有江夏。江夏背靠江东,足以使曹操投鼠忌器,也可逼得江东与我等结盟,合双方之力,以水军决胜,方有一线生机。”
“抢占江夏?!”诸葛亮微微迟疑了一下,思索了一会儿,說道,“此事,如今恐怕不可行啊。”
這個时候刘表和黄祖還都活的好好的呢,這俩人,一個想要直接收回江夏,一個想着把江夏弄成自己的地盘当土皇帝,不可能看着刘备這個客军占据江夏的。
沒看到今年春天,张辽占据江夏北部诸县,黄祖出了這么大的纰漏,刘表依然沒有惩罚黄祖的意思么。
這說明刘表在等,他這是要让黄祖继续骄横下去,然后刘表往裡掺沙子,等到黄祖对江夏的控制力下降到一定程度后,自己再出手彻底掌控江夏。
而黄祖也知道现在刘表拿他沒办法,所以丢城失地也不担心,依然把持掌控着江夏的一亩三分地,关起门来继续做土皇帝。
徐庶也知道這时候抢占江夏不太现实,但還是拉着张溪,两個人一起把他们对江夏的规划說了一遍。
而诸葛亮听完,想了一下,又在地圖上比划了好久,才点点头,說道,“虽有一定的道理,公子刘琦为人懦弱,倒也方便......嗯,确该早做准备,成与不成,皆在天命。”
這事儿诸葛亮也沒底,但他還是认可了徐庶和张溪预先谋划的必要性。
而徐庶却說道,“此事关键,一在公子刘琦,二在孔明......若无孔明之助,這江夏恐怕也拿不下来。”
徐庶的意思很简单,如果沒有诸葛亮這個中间人牵线搭桥,荆州黄氏不可能這么轻易的就放弃对江夏的控制,也不可能让刘表能放心的把江夏交给刘琦去镇守。
毕竟刘琦是個什么人,当父亲的刘表最清楚不過了。
但這又让诸葛亮为难了。
倒不是诸葛亮不想出山.....原本他還是想等等的,可是听了张溪的假设后,真有点坐不住了。
但是他诸葛亮不能就這么出山啊,這么出山一点面子都沒有......人家管仲乐毅可不是這個待遇。
所以嘛,诸葛亮不說话,就是摇扇子。
徐庶想了一下,大概明白了這個死傲娇的想法,也是笑笑。
反正现在也不着急,曹操還在北方折腾呢,短時間也不会南下,這样的话,就让這個死傲娇继续装样下去,只不過是麻烦主公多来几次就是了。
至于方略,這個不用担心,大不了他徐庶带着张溪,多往卧龙岗跑几趟就是了。
想明白這些后,徐庶和张溪拉着诸葛亮,三人继续商量起方略的事情。
而這时候,诸葛亮也不再端着装样了,而是主动的跟两人一起讨论起来。
北方曹操的动向,徐庶和张溪会给诸葛亮提供更准确的信息,尤其是张溪,冒着风险跟诸葛亮提供了曹操屯田制度的收获。
史书上倒是明确记载了曹操命枣祗,任峻在许昌屯田的事情,說是当年就收获了谷子一百万斛。
但這事儿,在這個时代是属于军事机密,如果不是在曹操一方呆過,并且是亲自接触過屯田事务的人,是不会知道這些确切数字的。
這個消息也让诸葛亮吃了一惊,连问张溪消息来源是否可靠......张溪沒法說出消息来源,逼急了只能红着脸,一個劲的拍胸脯保证,這事儿绝对可靠。
好在诸葛亮也沒有一定要追问到底的意思,让张溪逃過一劫。
对于曹操的屯田,诸葛亮其实也估算過,他觉得北方土地经過多年战乱,土地闲置严重不假,但北方世家大族的实力盘根错节更严重,曹操即使屯田,恐怕收获也不会太大。
诸葛亮估计曹操的许都屯田大概每年能收获七八十万斛的样子,這還是因为许都是曹操的老巢,曹操在自己的眼皮子底下屯田,世家不敢做太多的手脚。可到了地方,那就是世家的天下了,因此地方屯田,估计最多每年只能有四五十万斛的程度。
但现在张溪告诉诸葛亮,许都屯田第一年就有一百万斛的产量,這让诸葛亮对曹操军粮数量评估出现了错误的判断。
原本诸葛亮估计以目前曹操控制的势力范围,粮草的储备,曹操打完北方至少要修整一到两年才能南下。
但如果曹操的屯田真的给他带来了张溪所說的這個产量的话,那曹操真的有打完北方立刻南下的资本。
要知道曹操第一次屯田是在建安元年,到现在已经十一年了。
虽然這十一年裡,曹操南征北战沒停過,但中原腹地和河北地方大啊,曹操還每打下一個地方就設置屯田所,這样积攒下来,天知道曹操军中還有多少粮草可以使用。
如果是這样的话,曹操占据的主动性就大了。
至于之后徐庶跟诸葛亮讨论应对江东的策略問題,诸葛亮都沒太上心。
一方面,诸葛亮心裡当然有一套自己应对江东的策略,也知道江东对荆州的渴望,這些事儿他早就心裡有数了。
你总不能因为江东想要荆州,就拱手把荆州让给江东吧......那還搞什么战略规划啊,直接投降了曹操不好么。
荆州肯定是不能给的,而江东也肯定是要交好的,這裡面,诸葛亮觉得自己应该能把握好這個尺度的。
倒是对于北方的曹操......诸葛亮感觉压力真的很大。
曹操的强大之处不在兵多将广,而在于他占据着中原腹地,如果再一统北方......中国传统的经济区和种植区都被曹操掌握在手裡。
到了那时候,曹操才是真正的要钱有钱,要粮有粮。
用现在的话說,曹操方的综合国力太强了,强到对孙刘任何一家都能形成碾压。
曹操可以失败,失败几次都沒关系,但孙刘两家都不太能接受失败,失败一次就脆弱一分。
這還是在诸葛亮认为刘备能全取荆州的情况下做出的判断。
诸葛亮感受到了压力,而且是站在刘备立场上感受到的压力。
张溪和徐庶就更不用說了,他们现在是刘备帐下的谋士,刘备要是倒霉了,他们的日子也不会好過,甚至可能有生命的威胁。
因此,三個人聊的更加起劲了。
主要是一個人感受這种压力有点扛不住,倒不如三個人一起来商量一下,看看有沒有好办法。
俗话都說三個臭皮匠,顶個诸葛亮呢嘛。
更何况這次诸葛亮本尊就在這三個臭皮匠裡面,再加上一個徐庶......虽然张溪就是個凑数的,但這两人总能想出合适的办法来吧。
张溪是這么想的,徐庶和诸葛亮却沒法這么想。
毕竟不是演义裡那個无所不知的诸葛亮,三個人讨论了许久,终究沒找到破局的办法。
“大势如此,想也无用!”诸葛亮皱着眉头,对着徐庶說道,“元直回去后,還是要劝玄德公多多结交荆襄世家豪族,公子刘琦那裡也该多多来往.....若无事,自然最好,一旦事情有变,江夏之事亦不能不早作谋划。”
徐庶点点头,答应了下来。
看来只能是走一步看一步,尽人事听天命了。
接着诸葛亮转头,对着张溪說道,“吾闻元长擅长练兵,吾手中有《六韬》一卷,借与元长,望元长好生练兵,以备将来之用。”
說完,诸葛亮就在徐庶羡慕的眼神裡,去书房拿了一卷《六韬》出来,递给了张溪。
“需得仔细研读,亦需爱惜一些,切记。”诸葛亮最后還相当不放心的叮嘱着。
而张溪接過竹卷,然后大礼参拜。
這次大礼参拜沒有任何失礼丢人之处,诸葛亮借《六韬》這种重要兵书给张溪,已经算是半师之恩了,可以受张溪這一拜的。
再之后......三人告别,张溪和徐庶回新野,诸葛亮则关起门来继续思考。
思考接下来该怎么办。
:https://www.zibq.cc。:https://m.zibq.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