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86章 洛阳隐患
张溪把自己的想法和担忧,一股脑的全都倒给了诸葛亮,并且希望诸葛亮能给出一些指示或者判断,帮助他更好的守住荆州。
但.诸葛亮其实也沒什么好办法。
毕竟,张溪手裡好歹還有十万兵力可以用来调度,他诸葛亮要面对的情况,可比张溪要糟的多。
秦朗带着三万并州郡兵驻扎在河东郡,河内郡有司马师,司马昭两兄弟从洛阳退守過河的一万五千原洛阳郡兵,加起来就已经有四万五千人了,随时扩军到五万人,根本不是問題。
而汉军在孟津渡方面的守卫,只有一万四千水陆联军,由黄权为主将,向宠为副将守卫。
虽然說有黄河天险,但水军只有四千,如果曹魏方面要强行渡河攻击的话,就靠四千水军大概率是拦不住太多魏军的,最后還得靠一万陆军在孟津渡厮杀防守兵力对比超過了三比一啊。
除此之外,在虎狼关方面,司马懿得到了夏侯霸领军来援后,兵力也恢复到了三万人左右,如果再加上从兖州抽调出来的郡兵支援虎牢关的话,司马懿麾下的军卒大概率能翻一番,达到六万人以上。
两方兵力加起来,已经超過了十万,如果曹叡再从其他地方抽调河北郡兵来援的话,曹魏就已经有足够的能力,反攻洛阳了。
而大汉在司隶地区,整個河南郡和弘农郡加起来,守军只有四万五千人,对诸葛亮来說唯一的好消息是,這四万五千人中,有三万人,是大汉最精锐的部队。
两万留守洛阳的大汉北军和一万无当飞军。
王平在跟随张溪南下,发现江陵战事已经停止后,就再次北上,回到洛阳,重新统领无当飞军,驻守在颍川郡和河南郡的边界处。
一方面,防止颍川郡的魏军北上,另一方面,距离洛阳也不远,随时可以驰援洛阳守卫。
倒不是诸葛亮不想把无当飞军留在洛阳城内,实在是.有点不好說。
无当飞军虽然战绩卓著,战力强悍,但他们中的大部分人都是南中夷人出身,少部分是巴郡賨人出身,不管从哪個角度讲,在這個时代的主流观念裡,他们都是异族军队。
而洛阳這個地方,世家大族林立不說,就是洛阳百姓,对异族也不是太瞧得起沒办法,两汉时代对异族的战绩,让大汉百姓在面对异族的时候,就是有一种天生的优越感。
顺带一提,诸葛亮为了拉拢洛阳世家大族,沒事儿给人找联姻对象,但王平的儿子王训,从来沒有世家表示過有兴趣诗书传家之女,岂能嫁与不知礼仪的蛮人?!
在這种情况下,无当飞军驻扎在洛阳城内,明显是自讨沒趣。
洛阳世家和百姓可以看不起无当飞军,但诸葛亮不行啊,這支部队,是他将来守卫洛阳的中坚力量,谁都可以把无当飞军当异族看,但诸葛亮不行。
因此,为了避免引发不必要的麻烦,诸葛亮只能把无当飞军派往外地驻扎,避免跟洛阳城内的世家大族和百姓们直接接触。
就這样,刨去驻扎在颍川边界的一万无当飞军,驻扎在巩县防备虎牢关司马懿的一万大汉北军,整個洛阳城,现在就只剩下一万大汉北军,和一万临时招募,操练都不到一年的洛阳郡兵了。
至于最后剩下的五千人.那原本就不是大汉的军队,是曹魏那边投降過来的整编军队,而且也不在洛阳驻扎,而是在弘农郡驻扎。
率领這帮人的将军,還是张溪的老熟人——原本的曹魏弘农郡太守,潼关守将,王昶。
当初诸葛亮领军攻克洛阳,司马懿退守虎牢关,司马师,司马昭過河退守河内郡后,诸葛亮在安定洛阳后,立刻传檄司隶各处,有愿出降者,既往不咎。
而当时在潼关的王昶,自然也接到了這份檄文。
洛阳失守,王昶寄希望的反攻就不可能存在了,他孤军退守潼关,是肯定等不来大魏的援军了。
這种时候,就算王昶想要为大魏尽忠,麾下士卒都不一定愿意。
接受檄文所說,投降大汉,算是主动归顺,大家性命无忧不說,他王昶依然還能受到大汉优待。
拒绝檄文,那么面对的,可能就是大汉的大军围剿。
要是普通时期,依仗潼关城防,手头四千人左右的部队,倒也不是不能守.可問題是,现在潼关已经四面是敌,后援断绝,兵无战心了。
這怎么可能守得住。
因此,经過再三衡量之后,王昶最终决定,接受檄文,主动向弘农郡的汉军投降。
而诸葛亮一听說潼关守将王昶投降,立刻派人請王昶到洛阳,亲自接见。
一方面,王昶是整個司隶地区,投降大汉的最高级官员杨炳虽然是四世三公的杨氏家主,但他在曹魏的官职就是個参议郎,跟王昶這個弘农太守比起来,政治意义差的太多。
另一方面,诸葛亮還是很看重王昶的能力的。
当初张溪当雍州刺史的时候,沒少跟王昶打交道,诸葛亮自然也沒少听张溪提起過這個王昶。
再加上当初潼关之战的时候,诸葛亮虽然是最后到的前线,但之前的作战過程,不管是张溪還是魏延,赵云,都跟诸葛亮仔细描述過。
可以這么說,如果不是王昶在关键时刻屡次替曹真擦屁股,力挽狂澜,他曹真哪有机会带兵撤入关内去!!!
后来诸葛亮主政长安期间,对潼关方面,也曾经发起過一系列的试探性进攻,但最终都被王昶一一化解掉了因此,诸葛亮对王昶的能力,有着非常深刻的认识。
现在王昶投降了,不管是政治意义,還是从人才储备角度考虑,诸葛亮都必须亲自见一次王昶。
而经過两人的交谈,诸葛亮更加肯定了王昶的能力,還让他担任弘农太守一职,并且带着自己原本所部的兵马,驻扎在弘农郡。
這么做,诸葛亮固然有政治上的考量,但对于王昶這個人吧诸葛亮多少還是有点不太放心。
王昶降是降了,但王昶到底是迫于局势,不得不降,這点,王昶在跟诸葛亮的见面中,也主动提起了。
如果有的选,王昶当然希望是能回到大魏去的,毕竟他的老家在太原,家人都在大魏的地盘内。
但现在沒得选,所以他王昶只能投降大汉,但王昶也希望,自己能留守地方,或者继续让他守潼关,也是可以的。
话裡话外,王昶都是在告诉诸葛亮,他不是真心降汉,只是不得不降而已为此,诸葛亮只能是让他留守弘农,镇守地方,不敢把他往前线调派。
毕竟是王昶是弘农太守嘛。
在当时,诸葛亮這么做可能不是什么大問題,但随着局势的变化,诸葛亮现在想起来,還是觉得有些不妥。
随着秦朗带兵进入河东郡,跟河东郡只有一條黄河之隔的弘农郡必然受到威胁。
黄权的水军再牛,他也不可能控制住一整條黄河所有的渡口,更别說黄权水军现在总共就剩下七千人,三千在蒲坂津布防,四千在孟津渡布防。
因此,弘农郡,是有可能遭到河东郡的跨河攻击的,而此时弘农郡的驻守将军如果還是魏国降将的话.风险有点大。
诸葛亮是很欣赏王昶的能力,但对王昶现在的心态還是拿捏不准,所以他也在考虑,是不是要派出其他人,取代王昶驻守弘农郡。
对于這一点,张溪倒是给了诸葛亮一個建议。
弘农郡现在只有五千人防守,本来兵力就不足,因此派去援军是必然的。
至于更换主将,张溪倒觉得大可不必。
一来,容易伤了降汉魏人的心,觉得大汉是在過河拆桥。
二来,张溪觉得,以王昶的人品性格,他既然選擇了降汉,应该不会再轻易的降而复叛了。
你让王昶现在领兵去对阵他曾经的袍泽兄弟,王昶也许会心有不忍,但如果是魏军主动跨河攻击弘农,以王昶的性格来說,他就算再不愿,也会肩负起守土的责任。
王昶這点品德還是有的。
因此,张溪建议诸葛亮,往弘农派出援军既可,沒必要再多派将军過去。
再說了,你诸葛亮也沒有足够独当一面的将军可以派遣啊。
一旦洛阳面临大战,邓艾要在一线阻挡司马懿进军,黄权要负责守住黄河渡口,都走不开,而你诸葛亮身边,总得留下几個大将驱使吧。
而现在留在洛阳的将军中,张飞的状态,显然是不可能再次上阵了,那么就剩下魏延,王平二人可以独当一面,张翼和胡奋都還欠缺那么点意思.再分一個人去防备弘农,诸葛亮手头的领兵将军就更少了。
還是用人不疑,疑人不用吧。
有了张溪的這番话作保,再加上诸葛亮也确实面临将军不够用的困境只能采纳张溪的意见,往弘农派出援军。
大汉北军和无当飞军這样的大汉主力军队是不能派出去的,這是守卫洛阳的主力。
而且這两支军队派出去,交给王昶指挥,估计王昶一介降将,也指挥不动這些人。
因此,诸葛亮派出的,只能是新招募的一万洛阳郡兵。
但這么一来,洛阳城内,就只剩下一万大汉北军驻守了,兵力严重不足。
为此,诸葛亮打算跟张溪商量一下,让徐庶带领南阳郡兵,来洛阳协防。
這個就
:https://www.zibq.cc。:https://m.zibq.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