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0章 府城之行(十九) 作者:孟萱 “娘知道,就怕你会一时感情用事丢了理智。” 就如,明明知道亲爹是個什么德性。偏有好事的时候還是犯糊涂,想让他也跟着沾光。 幸好,還沒糊涂到底,自己還能够点醒她。虽說這一点醒貌似是又把人给点的有些過头了。但是总归也是個能听得进话的好孩子。 可往后呢? 怕就怕万一出大事的时候,身边沒人能点醒她,她会因此犯下大错。 偏她的命格,一步错…… 不会的。道长都說了,淑娘只要過了這一次的生死劫,往后就都能够顺顺当当的了。 可是哪怕是這样想着,董氏依然犯愁。除了想着往后再尽力些的教导淑娘之外,也不知道自己還能做什么? 她不由得叹了口气。 “娘亲,我真知道错了,一定不会再犯。您就别担心了。” 淑娘心裡有愧,尤其是看到董氏叹气,那愧疚更甚,忙再度保证道。 董氏瞥了她一眼:“你如今還不懂。儿活一百岁,母忧九十九。娘怎么可能不担心?” 好吧。 淑娘摸了摸鼻子不敢再劝。 当夜,淑娘陪着董氏歇下沒回自己的院子。次日大早,两人很快就知道不论是田福娘還是赵果儿都沒有泡药浴。 赵果儿沒泡药浴是在两人的预料之中,毕竟如今她還沒长成,不到要泡药浴的时候。 但田福娘沒泡药浴就有些奇怪了,也不知道是什么缘故? 不過哪怕是心裡觉得奇怪,等赵果儿和田福娘来主院用朝食时,董氏和淑娘都沒有主动询问,只当什么都不知道的把两人泡药浴的過程和效果說了一遍。 用完了朝食,两人還特地卸去妆容让赵果儿和田福娘看。 董氏就不說了,虽然看着更显年轻好看了些,总算還是原本的模样。 淑娘卸妆之后却不仅仅只是变白了,看起来還比上妆的时候好看的多的多。 用国色天香来形容都不为過。 田福娘:“……” 赵果儿:“……” 两人都是奇怪的看淑娘,看的淑娘沒扛住只能主动說了:“我是早产,出生的时候我娘恰巧回我外祖家,便留在了外祖家做月子。那时,有与我外祖父是忘年交的道长上门来看過我的面相。說是等我七岁之后嫁人之前,不宜常以真容示人。不然于自己家人皆不好。所以我外祖父外祖母就叮嘱我娘让我扮丑。這些年来见過我真正容貌的,连着你们還不足十人呢。” “原来如此。” 田福娘听得点头,恍然說道:“难怪先前我见過淑娘笑起来的模样,就觉得她不该长一副那样平平无奇的容貌才是。” “与你外祖父是忘年交的道长?” 赵果儿好奇的点有些与众不同,问淑娘:“那道长有什么与众不同的特长么?怎会年纪轻轻的就让姐姐的外祖父那样信重?” “呵呵呵……” 赵果儿沒有想到自己的话一问出来,淑娘沒有回答倒是先笑开了。 一副乐不可支的模样。 赵果儿:“……” “不是那道长的年纪比我外祖父小,而是我外祖父的年纪比那道长小。” 等笑够了,眼看赵果儿一头雾水不知道自己在笑什么的模样,淑娘才好心解释道:“那道长的年纪谁都不知道。他在我祖父小的时候,直到我祖外父的年纪大了,他的模样都始终不曾变過。我娘說,当年那怕是我外祖父小时候,他也已经在道观中不知多少年了。他同我外祖父投契,替我外祖父避开過许多危险。我外祖父能够步步高升,从一個沒有靠山的农家子到如今高官厚禄,道长的指引功不可沒。当初我出生时他也是掐算出来不妥当,才特地到京城替我看的面相。” “是呢。” 董氏也是在一边补充道:“淑娘其实不知道,当初道长還說若是不如此,孩子就只有送走一途。我爹知道我舍不得,也舍不得我落入两难的境地中。這才把道长的来历同我說了。让我切不可不把他的话放在心上。也幸好我听了,不然淑娘只怕也遇不上你们,度過她命裡的死劫,如今還因祸得福了。” “干娘,那道长如今還在京城嗎?” 挺有意思的道长。若是還在京城,赵果儿以后還真想会会他。 “早就不知道云游到何处去了。” 董氏惋惜的摇摇头:“他来去无踪,特地去找是不容易找见的。不過他倒是說過若是淑娘能度過此劫,往后大家還有见面的时候。只是不知道這见面的时候又是何时?” “哦。” 好吧,若是有缘,他们也能碰见。若无缘……就不用太强求了。 赵果儿点点头,很快就沒空多想那让她起了点好奇心的道长,忙着同田福娘和董氏、淑娘出门去看宅子、铺子,一下就把人给完全抛之脑后了。 董氏送的那三进的“小”宅子离的最近。 赵果儿和田福娘跟着董氏和淑娘,還有两人的贴身丫鬟等乘坐马车出了门。马车走了還沒一炷香的功夫就到了地方。 宅子确如董氏說的一样,同宋府比起来只能算是個小宅子。不過布局精巧,该有的亭台楼阁小花园,甚至荷花池九曲桥,架在水上的小戏台都不缺。如果住的人少,倒是能住的挺舒服的。 看了一圈,不论是田福娘還是赵果儿都挺满意。 至于两個铺子,赵果儿从掌柜那得知,胭脂铺一個月有大约八十两银子上下的盈利。 酒楼比胭脂铺大许多。有两层楼,底层的铺面就比胭脂铺子大了两倍有余。盈利也多了三四倍,一個月至少能赚三百两银子。 虽說大多人都习惯了每日只有朝食和哺食两顿饭。但是府城不乏有钱有闲的人。通常中午原本只是拿着点心垫肚子的那顿,去了酒楼也会正儿八经的点几個菜。 赵果儿一行去了自然也不会例外。也不管特色不特色的,让掌柜的把所有有的菜都给上了,然后四人一個菜一個菜的慢慢品尝点评。发现那菜的味道虽然不会让人特别难忘,却也還行,能给個中上。 对两個铺子,如果赵果儿有心,甚至都不用她亲自参与。只要随便几個建议,每月的盈利再翻個两三倍也是轻轻松松。 但是想到之前自己已经表现的有些過火了。赵果儿暂时不想再吸引注意力。吃饱喝足了什么都沒說的,就和淑娘并肩跟在田福娘和董氏的身后,从酒楼的二楼往下走。预备回宋府等着牙婆送人来,好好的挑几個得用的帮手。 “银子,我银子怎么丢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