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章:做翻译
“五点多了,快起吧!”李幼薇温柔的說道。
周扬记起今天要去市裡,由于沒有直达的汽车,必须先到云山县城,然后再坐车到市裡。
而云山县城距离八宝梁村有20公裡,为了不错過第一班长途客车,周扬必须在九点之前赶到县城。
周扬穿衣服的时候,李幼薇已经将做好的早饭端上了桌。
稀饭煮土豆,不過却多了几個鸡蛋。
给周扬剥了一個放在碗裡,剩下的几個鸡蛋都被李幼薇装在一個小布包裡,然后說道:“這几個鸡蛋你带在路上吃,另外我给你准备了50块钱,出门在外,别亏待自己!”
“用不了那么多,你给我准备三十块钱就行了,顺便再准备点票据!”周扬道。
“都拿上吧,穷家富路的,用不了你就再拿回来!”
“嗯!”
吃完小妮子准备的爱心早点,周扬亲了亲宝儿熟睡中的小脸,然后背着一個帆布包就出发了。
看着周扬大步离开的背影,李幼薇的眼睛瑟瑟的,眼泪慢慢溢出了眼眸!
在這场婚姻中,她是主动的,同时也是被动的。
是她先追求的周扬,但是她知道他不喜歡他,和她在一起也是迫不得已。
所以李幼薇一直都处于一种患得患失的状态,她真的很担心這個白天鹅一样的男人就這样丢下她们母女一去不返。
但是她又不能不让他走,因此内心裡颇为煎熬。
虽然他一再保证,這次只是去市裡寻找赚钱的门路,绝对不会离开,但是李幼薇的心裡依旧满是彷徨和无助。
此时周扬刚刚走到大门外,转身关院门的时候,看到李幼薇站在门口,袖子不断地在眼前擦来擦去。
知道這妮子肯定是多想了,周扬随即再次回到了院子裡,并快步来到她身边。
果然,這妮子哭了!
看着哭的梨花带雨的小娇妻,周扬的心裡忍不住一阵刺痛,這妮子太沒有安全感了。
“我我就是有点”
不等李幼薇解释,周扬一把将她拉到自己的怀裡,然后轻轻在她耳边說道:“不哭,我很快就会回来!”
“嗯!我信你!”
周扬再次拍了拍小娇妻的后背,转身的一瞬间突然像是想到了什么,而后說道:“等我回来咱们就去扯证吧!”
李幼薇浑身一震,有些不敢置信的說道:“真的?”
“嗯,你准备好证明,我回来咱就去!”
“那你早去早回我”
看到激动到语无伦次的妻子,周扬内心最柔软的地方再一次受到了触碰。
由于上面对于已婚知青返城的要求很高,原则是知青一旦在本地结婚,户口关系就会直接落到插队的地方,也就是說,一旦结婚,基本上便失去了回城的资格。
因此为了方便日后返城,两人即便是在一起已经四年多了,宝儿也已经三岁多了,但却一直沒有领证。
毕竟沒有领证的婚姻是不受保护,即便是双方分开,也只需要开一份断绝婚姻关系的证明就行了,男女双方的档案上依旧是未婚。
不得不說,前世的自己是自私的!
但是這一世,周扬发誓不会再让小妮子這样不明不白的跟着自己的,扯证的事情也是时候提上日程了!
二十公裡的路,周扬走了三個多小时,等他走到汽车站的时候已经是八点多了。
這一路走来,除了空气比较清新外,其他的感受并不好。
泥泞的乡间土路,低矮的土坯房,满脸菜色的老百姓,這個时代的贫穷表露无遗,而且是那样的肆无忌惮!
即便是县城,也沒有想象中的繁华,只不過是多了一些砖瓦房子而已!
好在现在已经是1975年了,距离开启时代改革大幕的時間也沒几年了,自己只要安心等待就行了!
买票,上车!
在哗啦啦的异响中,长途客车驶向120公裡外的宁市!
這個时代出远门真的是受罪,明明只有一百多公裡,放在后世的话,开车也就一個小时的時間。
但是周扬的這趟旅程却足足耗费了3個半小时,這一路上车子剧烈的颠簸、拥挤的乘客以及那无处不在的异响,差点将周扬给整疯了。
不過周扬也知道,眼下就這條件,有汽车坐就不错了,還要啥自行车!
从老旧的客运站出来后,周扬仔细打量着四周的街道,慢慢的這裡便和自己记忆中的地方重合了。
只是相比于后世的那個西北交通枢纽重镇而言,眼下的宁市实在是有点破败萧瑟!
前世的时候,周扬几乎每年都要来一趟宁市,所以对這裡還是比较熟悉的。
他沒有找人问路,而是依照自己的记忆,向着不远的新华书店走去!
熟悉的招牌,让周扬的嘴角忍不住微微上扬,推开门便大步走了进去。
书店不大,内部布局也比较简单,推开门的瞬间,鼻子就闻到一股只有书籍才特有的油墨香。
一時間,周扬的心情也莫名的好了起来。
這或许就是读书人的通病吧,对于這一类人来說,书籍往往会让他们生出一种莫名的兴奋,如同饥饿的人闻到面包的香味一般。
书店裡除了一個秃顶的中年人外,再沒有其他人。
看到李毅后,中年人随即放下了手中的书,而后问道:“同志,你是来买书的嗎?”
“不是,我想来接一些翻译的活儿,不知道可不可以!”
沒错,周扬所說的赚钱的方法就是做翻译。
眼下的华国不管是科学技术還是其它方面,都远远落后于西方国家,而为了学习对方先进的技术以及管理方法,就不得不大量的翻译外文资料和书籍。
但由于不可說的原因,国内的知识分子出现了严重的断层,因此现阶段国内的翻译人才异常的缺乏。
一边是有限的翻译人才,另一边是大量的待翻译作品,供需关系严重不平衡,這已经严重影响了国民经济的发展,因为无法及时翻译外文资料而导致科研受阻的情况时有发生。
由于翻译人才实在是太缺乏了,国家不得不将一部分不是很重要的刊物下发到各個省市,让他们寻找合适的人员进行有偿翻译。
一方面是减轻有关部门的压力,另一方面也是为了发掘社会上的翻译人才。
而每個省市的新华书店作为文化人最能光顾的地方,自然就成了发放任务的平台。
听到周扬的话,中年人眼睛顿时一亮,急忙问道:“同志,我是书店的负责人徐永光,你可以叫我老徐!”
“你好,我叫周扬!”
“周扬同志,你懂外语?”
“嗯,懂一些!”
“請问你懂哪国语言?”
周扬很想說自己精通英、法、德、俄、日、韩這几国语言,但是他知道這個时代太出风头可不好,說不得還会引起有心人的调查。
思之再三,周扬嘴裡蹦出两個字:“英语!”
“英语好啊,咱们国家现在最缺的就是懂英语的人才,不過你想接翻译的活儿,我還得检验一下你的水平!”
“沒問題!”
随后,老徐从一旁的抽屉裡拿出两张写满英文的纸,递到了周扬面前。
“你看看,這篇文章你需要多长時間能翻译完?”
周扬接過信纸看了看,很快就认出,這是从英文经典书籍《致加西亚的信》中节选的一個段落。
“5分钟吧!”
“55分钟?”
老徐显然也被周扬的话给惊呆了,虽然他递给周扬的只有5、6张信纸,但正常来說,沒有三两個小时是翻译不完的。
周扬沒有多說什么,而是掏出随身携带的纸笔,现场翻译了起来。
:https://www.zibq.cc。:https://m.zibq.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