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主要內容

第一百三十四章 上古秘辛

作者:媚眉下
端坐在树下弹琴的隐士,一手抚着琴弦,一手扶着笔直的剑,眼睛似乎是在注视着在云中飞掠的白鸟,一派逍遥。

  這是墨家的信。

  端木赐拆开信封,抽出裡面的信纸,式样很古老,不像是现代的工艺,上面写着墨色的字。

  “墨家后裔禽滑釐再拜足下言:夫天生炎黄,遂有中夏。三皇治世,五帝定伦,始别华夏夷狄。乃至伏羲氏,河出图,洛出书,圣人则之。因之以八卦,成之以文字,礼仪生焉,文脉传焉,先民遂有别于群禽群兽,立而为人。传乎尧舜,遂成禹政。茫茫禹迹,划为九州,会诸侯于涂山,执玉帛者万国。”

  “禹王天生神圣,治大水而凿山,万流归海,民至今而受其赐。先祖子墨子承袭禹德,立言一家,异乎儒而别乎法,兼相爱,交相利,赴火蹈刃,以自苦为极,君固知之。墨家传立千年,惠民甚多,虽不为外人道,然足下亦我同道,岂有不知之理?端木氏避世久矣,甲申国变以来,声渐稀于世,原以为尽戗于鞑子铁蹄之下,吾辈甚哀,先祖尝亲往扬州、嘉定、江阴等地为君等祭,诵屈子《国殇》。”

  “然近者忽闻端木氏之音讯,突兀之中,此乐何极?唯奉薄酒一樽,聊诉千年之谊。书不能悉意,故略陈固陋,谨再拜。”

  端木赐一個字一個字的读完了信,读完了也不放下,紧紧地攥在手裡。

  這么多年了,他们……原来還在。

  這封信不长,但內容很丰富,其主要分作四個部分,第一個部分就是先赞颂一下华夏上古的圣王们,說如果沒有他们哪有我們的今天啊之类的。這也是古代学术流派们的一贯作风了,不管說什么做什么,一律先扯一张大虎皮之后再說再做。

  第二個部分就是自报家门了。墨家,上古时代极其显赫的一個学术流派,至今仍闻其大名。墨家推崇夏朝的政治,主张学习大禹的刻苦和自我磨砺。所以心中对大禹的称颂尤其多。

  第三個部分就是拉关系了,說大家友谊天长地久总共有上千年两千年什么的,大家以为你们消失了之后,我家祖宗還特意去了那几個战场为你们祭祀招魂,可谓是情深意重。然后最后就說如果有時間的话大家就找個地方喝一杯吧。也算是久别重逢了、

  信中具名的人是禽滑釐,禽滑釐是先秦时期墨家创始人墨子的得意弟子,在墨家的地位几乎可以和夫子门下的“子贡”想媲美。只是此“禽滑釐”非彼“禽滑釐”,据端木赐所知,墨家每一代的杰出弟子都会有一個继承“禽滑釐”的名字,除此之外,還有“耕柱子”、“公尚過”、“高石子”、“管黔滶”等等。

  有過正常中学及以上文凭且上歷史课沒睡觉的同学们应该都知道,墨家作为一個学术门派在春秋战国的时代,是一门极其显赫的学问,当时的天下学者“非儒即墨”。意思是天下九州之内的士人,不是学儒家的,就是学墨家的,总归跳不出這两家的手掌心。而能和儒家并肩并且脚踩其余诸家,墨家学派的流传之广和影响之大,可见一斑。

  孟子就曾经說過,“杨朱、墨翟之言盈天下。天下之言不归杨,则归墨。”由此可见当时墨家学說的昌盛。

  至可惜盛景不长,及至秦始皇兵出六国,一统天下。在咸阳颁布了焚书法令,号曰“挟书律”——“史官非秦记皆烧之。非博士官所职,天下敢有藏诗、书、百家语者,悉诣守、尉杂烧之。有敢偶语诗书者弃市。以古非今者族。吏见知不举者与同罪。令下三十日不烧。黥为城旦。所不去者,医药卜筮种树之书。若欲有学法令,以吏为师。”

  這段法令的意思就是除秦国史官所记录的史册之外,其余诸侯国的史书一律焚毁,于是晋国史书《乘》、楚国史书《梼杌》不传。天下人只要不是博士官的,敢藏书的一律治罪。于是百家之說悉数断绝,就连儒家的《乐》也从此失传,《尚书》也争议极多。

  端木赐一直认为,“挟书律”对中华文明之戕害,仅亚于五胡乱华和乾隆皇帝编修四库全书,秦始皇所有的過错累加到一起,也比不上這一件事的罪孽深重!

  不過在這個世界上,文化终究是很有生命力的,尤其是华夏文明。秦帝国虽然逼迫甚急,欲摧毁百家,不過终究還是沒能办到。秦帝国的灭亡,除了咸阳那帮人自己拼命作死之外,也少不了這些诸子百家们的极力推动。

  秦帝国的官方主流学派是法家,可法家并不是唯一,除此之外還有儒家、墨家、兵家等等,很多,這些“在野党”们一手接着一手把秦帝国推向了深渊。

  大泽乡的一场秋雨,阻断了一群役夫的路,然后他们就“斩木为兵,揭竿为旗”地“举大义”了,太史公司马迁在刻画這件事情的时候,把這件事情的性质定性为必然之下的偶然,意思就是說秦肯定是要亡的,但不一定就一定就要亡在大泽乡這群人的手裡,沒有大泽乡,也還会有小泽乡!

  其实這就是太史公的错谬之处了,大泽乡的事情,远沒有那么简单,也根本就不是什么巧合,這压根就是百家的诸子们一手策划的。

  “王侯将相,宁有种乎!”

  多么提气又霸气的话啊!帅气程度几乎可以名列“中国古代十大经典语录之一”了!這么响亮的口号,又怎么可能是陈胜、吴广那两個目不识丁的农民可以說出来的?反正据端木赐所知,這句话的原作者是来自墨家的一位大贤,听說還是墨子的直系后代……实际上在那個封建时代,也只有墨家的人才具有這种朴素的“平等”思想,毕竟他们也是主张通過“选举”来选拔君主的。

  有了提纲性的指导语言之后,還需要做一些另外的准备工作,比如煽动人心之类的。古人是很迷信的,很相信所谓的天意。在陈胜、吴广决意起事的时候,就有人从鱼肚子裡吃出了一张帛布,上面写着“陈胜王”!

  然后晚上睡觉的时候就听见草丛裡有狐鸣曰,“大楚兴,陈胜王!”

  在第二天的时候,陈胜還去找了一個“卜者”,也就是算命的,让他来占卜這件事,大家都是演员嘛,所以得到的结果也自然不用多說,当然是大吉大利!

  太史公是這么写的,可是事实上……還是太天真了。

  首先从鱼肚子裡吃出帛布這件事就很值得考究,帛布……别开玩笑了!帛布是何等珍贵的布料?在上古时代可是能够直接当成货币使用的!极其有钱的人家才极其偶尔地拿帛布写字!几個在做苦役的穷人能买得起?而且還会写字?真是不一般地略扯……

  而且還有那個“卜者”,来历也很不明啊,就像是所有神话故事裡的白胡子老头一样,莫名其妙地就出现了,神神叨叨地预测一下天机之后就又消失了,也不知道怎么就那么厉害,像是游戏裡的npc似得……

  而以上的事情,无论是鱼腹裡的帛布,還是草丛裡的狐鸣,亦或是那個所谓的“卜者”,其实都是出自于阴阳家的手笔,阴阳家最擅长玩這种把戏,百姓们也最信這個,所以让阴阳家来做這個,是最合适不過了!

  而后面攻城略地的事情,自然就属于兵家的工作范畴了,他们本来就是干這個的。如果沒有兵家大贤的帮助,陈胜、吴广這朵小浪花,早就被秦帝国的滔天巨浪给拍死在沙滩上了,哪裡還有嚣张的余地?

  大泽乡一起,全国各地纷纷响应,一时之间烽火遍及天下……实际上哪有這么快?如果沒有纵横家的說客们从中串联勾结,六国贵族的反应也不会這么迅速,毕竟秦帝国如日中天,如果沒有纵横家的大力煽动,他们也不会這么快的就下定复国的决心。

  至于說为什么后来陈胜、吴广死了?

  他们当然要死,這两個农民只不過是诸子推出来的炮灰而已,胜利了自然好,失败了也牵连不到别人头上。不過既然已经胜利了,那么义军统领的這個位置,自然不会让這两個身份卑微的人来坐,否则的话让高贵的六国王族们怎么自处,所以他们就理所当然地死了……

  端木赐也是后来才知道,出手刺杀的人好像是农家的力士,凶器是一把锄头……

  诸子百家分工合作,很齐心齐力地干翻了秦這只大老虎……

  而现在,這些恐怖而悠久的学派還依旧在今天的大地上流传着,端木赐现在手裡攥着的這封信,就是明证!(未完待续。)

  ps:那封信是我写的,模仿文言文,写不好勿怪哦~~

  。VIP中文_

  :https://www.bie5.cc。:https://m.bie5.cc

首頁 分類 排行 書架 我的

看小說網

看小說網是您最喜歡的免費小說閱讀網站。提供海量全本小說免費閱讀,所有小說無廣告干擾,是您值得收藏的小說網站。

網站导航

热门分類

© 2023 看小說網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