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章 子敬在半笔斋啊
琉璃厂的大名自不消多說,雄踞京城,传承悠久,清代的赴试举人入京赶考时多聚居于此,所以文化气氛浓厚,一些经营笔墨纸砚和古玩书画的店铺便开在了這裡,久而久之,這裡边成为了一條著名的文化街。
如今时過境迁,科举早已被废,举人们也如歷史尘埃般消散,可這條因科举而兴的文化长街却一直的保留了下来,直到今天。
然而正所谓“北有琉璃,南有华亭”,他们海山也未必沒有這样的地方。
华亭是古代旧名,传至今日早已湮沒无闻,不過它却以另一种形式保留了下来,保留了這個名字。
正如琉璃厂不是厂一样,华亭也不是亭,它是一條街,是一條文化属性与市场定位跟琉璃厂差不多的古玩街,传說這條街建立早明代书画家董其昌的府邸旧址上,只是不知道为什么取了個名字叫华亭。只不過华亭原先是個挺大的地名,现在用作街名略有不妥,于是就加個“小”字,称“小华亭”。
而且古玩街之类的地方选址也是有讲究的,可不能随便乱选!否则是会被行家笑话的。
首先要选在“文气”浓郁的地方,毕竟古董也是几千年的老东西了,让读书人的“浩然正气”镇一下比较妥当(端木赐……)。比如那京城的琉璃厂,就是选在入京举人的汇聚地上,那裡云集了天下最顶尖的读书人,文气自然浓郁,开條古玩街也自然是毫无問題。
至于這小华亭也不简单,修建在明代书画家董其昌的府邸旧址之上,传說是清代康熙年间修的,专门用来迎合那位推崇董其昌的皇帝。
董其昌是明代最著名的书画家之一,其画风及理论对当时以及未来两百年的画坛影响甚大,清康熙帝对其赞誉有加,推崇备至。而且其人曾经进過翰林院,官至南京礼部尚书,入东宫教导過太子,這样的人物一般都会被民间视为文曲星。所以在他的府邸旧址自然也够格修一條古玩街,而且是绰绰有余。
而且這小华亭和鹤园不同,鹤园的门槛太高了,沒有一定的身家堆砌台阶是跨不過去的,而且那個地方是拍卖会,性质和這裡不太一样。小华亭更像是琉璃厂,也是大旗高张,欢迎四方来客,买与不买只在一念之间而已。
甚至只是观光游玩也沒关系。
今天的小华亭就来了两位陌生的游客。
……
……
难得有一天不下雪不起风不多云而且阳光明媚的好天气,端木赐本来想静静地烹一杯好茶,然后钻进被窝裡睡一個暖洋洋的下午觉。计划是很美妙,可惜却又变化。
变化来自危月。
這個身体裡流着一半中国血统的日本贵族說他今天听說在小华亭出现了一件好宝贝,想要去见识见识,让端木赐带路。端木赐表示海山這低头我還沒踩熟呢怎么给你带路,危月表示那就一起踩。
然后他俩就来了。
這两個衣冠楚楚的“年轻人”把车倒进街口旁的停车位,然后当街這么一站,就是两條上好的肥羊啊!古玩街两边的老板伙计们個顶個的见多识广眼光毒辣,一眼就瞧出了這俩人必定属于那种是投了好胎的富家公子,玩女人玩腻了改玩古董了!
当即就有不少汉子蠢蠢欲动,准备把這两只肥羊拉到自己店裡狠狠宰一刀!剜下来的肉恐怕够自己吃挺久的,這才是古玩店“三年不开张,开张吃三年”的真谛啊有木有!
有时候古玩店老板甚至觉得古玩店存在的意义,就是等待着一位可以一掷千金的豪客啊!简直是宿命般的相逢......
而這种豪客的主要来源就是各种款式的富二代......
但钱多不代表着人傻,富二代也是有智商的,蠢笨的富二代毕竟也只是少数,要不然怎么继承家业?所以在经历了好几次碰壁之后,古玩店老板也渐渐琢磨出了道理,那就是尽量找结伴而行的富二代,然后拿话一激,這样一来他们就算是为了面子也得把货盘下!
這一招屡试不爽,然而在今天却碰了壁,因为這俩人根本不理他们!
端木赐一边拒绝這些古玩店老板的招揽一边问危月,“你不是說有宝贝嗎?什么宝贝?在哪?”
虽說是在问着话,可端木赐却的确沒有太大的兴趣,,毕竟在古玩方面能吸引他的宝贝已经很少了,且不說他收集了多少,单只說他自己就是個古董。
除了一些特殊的古董以外,普通古董在他眼裡的确算不得是什么宝贝,哪怕是西周的青铜器也不例外。
危月低声笑,“听說是王献之的书法现世了,难道不值得一观嗎?”
王献之?
端木赐一愣。
王献之是书圣王羲之的儿子,其书法别具一格,为历代书家所鉴赏,与其父并称“二王”。别的不說,单止說王献之能够在其父王羲之的巨大光环笼罩下都能够显声扬名,并驾齐驱,而不是被碾压成渣,就已经很說明实力了。
更何况還有不少的论调觉得王献之的书法成就胜于其父,這就更不得了了,而且王献之的书法流传极少,每一贴都极其珍贵,绝对称得上是“宝贝”!
哪怕是端木赐也只不過是止藏有他的一张字帖罢了,寥寥十数字。
那還是东晋太元二年,端木赐以“葛洪弟子,罗浮隐士”的身份拜访琅琊王氏,并且得到王献之的接见,从此二人成为密友。王献之为人“神情萧散,虽闲居终日,容止不怠”,是個潇洒的美男子。
那年凉秋,端木赐与王献之二人登山远游,归家后仍眷恋此处风光,王献之提笔给他写了一幅字帖“山阴.道上行,山川自相映发,使人应接不暇”,寥寥十几個字,被写进了南朝刘义庆的《世說新语》裡,流传千古。
然而這只不過是王献之与端木赐怀念景色罢了。
“斯人远去,笔墨犹存。”端木赐心生感慨。
危月笑道,“端木君說的对啊,人生五十年,如梦亦如幻,如果不留下一点痕迹,百十年之后,谁又会记得你呢?哪怕是你的后辈也只能对着家谱才能知道你的名字吧。”
端木赐摇头笑笑,像這种事他经历的太多了,可偶尔想起還是有些难過,這也是沒办法的事。
他问,“王子敬在哪?”子敬是王献之的字。
危月惊异于他的语气,端木赐這句话說出来就像是在說一個普通朋友的名字一样,就像是要马上打电话要叫他出来喝酒一样地随意,可那是一千多前的古人,他们隔着一段漫长而不可逾越的时光。
危月也沒太在意,說,“在半笔斋。”
端木赐“哦”了一声,“子敬在半笔斋啊。”
他說的很轻松,像是他的朋友真的在那裡等着他一样,坐在那裡喝茶,等他推门而入的时候,那人会抬起头笑责一句,你怎么才来啊。仿佛那年东晋的秋天,在山阴.道上,王献之在一片笑声中回過头,“赐之,我們去看郗家的新娘子好不好?”
那笑声在千年之后依旧在他耳畔回响。
……
……
ps:郗家的新娘子其实就是王献之未過门的妻子,写這一章的时候代入太過,心情难受......
還有就是這周眉下三江,跪求各位书友的鼎力支持!!三江票!!!推薦票!!!
這本书能走多远,就要看各位看官给予的力度多大了!
(本书采集来源網站,最新章節請移步阁,章節清晰、无弹窗、更新速度快)
。VIP中文_
:https://www.bie5.cc。:https://m.bie5.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