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四十五章 能者无所不能(一)
不過,施琅等人所在的锻造厂距离李岩的居所大约有二十裡路。如果是步行自然耗时很久。但是,若是有合适的交通工具,行动起来就很迅速,比如說,有轨马车。
看着眼前长长的轨道,上面還停着一辆庞大的四轮马车,施福等人都是惊呆了。就在一年多以前,他们来到這個工厂进行所谓的劳动改造时,厂周围還是一片凄凉,几乎沒有道路,沒有人烟,這些俘虏都是一路步行艰难的来到了這片工厂区可是现在呢?
四道铁轨从厂门口的大路上通過,两條南向,两條北向,靠近中间的两條铁道上,行驶的都是运客的马车,靠外的才是运货的马车。见到這样的分布,施琅很是疑惑,比如,马车怎么是四轮的?为什么要哦架在轨道上?为什么要区分客货两种马车的轨道等等?最后還是施琅仗着与阎童较熟,问出了自己的疑惑。
阎童却笑着解释道,“這些啊,其实都是我們琼国公的创举。据他所說,我們大明之所以一向只有两轮马车,那是由于我們一直沒有创造出前面两轮的转向装置,只要有了转向装置,四轮马车也可轻松改变方向。相比较两轮马车,四轮马车不仅更加平稳,更重要的是,由于马车的全体重量都承受在四個轮子上,让马匹不用承受压力,跑起来自然更加轻松。你看這平坦的铁轨,其实也是为了让马车行驶的更加平稳,同样的一匹马,甚至能够拉动以往两倍的重量。”
施福等人赞叹道,“能者无所不能,琼国公果然是雄才伟略,我等所不及也。”一行人前往昌江的生活区,也就是李岩的居所所在地。
李岩之所以将工厂区与自己所在的生活区间隔的如此远(20裡,在古人看来已经比较远了。),自然是为了降低工业生产所带来的污染的危害。
李岩觉得,昌江距离大陆较远,根本就不用担心敌人会偷袭這裡。而且,有自己在,有一支即将成型的蒸汽铁甲舰队在,根本不惧敌人的正面入侵,因此,李岩放弃了传统的城墙建设,打算建立大明第一個开放式、功能分区的新式县城。
既然不用城墙,对于新县城的地理位置的限制自然减少了许多。李岩将钢铁厂与锻造厂等工厂都造在了昌江出海口的北岸,這是为了方便将昌江生产的产品销往本土,這是昌江的工业区。
而建造的生活区,也就是小区却布置在了南岸,二者之间有一段大约二十裡路距离。選擇這個距离其实也是李岩无奈的選擇。昌江新县城的主要人口肯定就是来自這些工厂,如果距离远了,大家上下班就比较困难了。其实,在现阶段,即使這個距离,对于普通行人来說,也要耗费大约一個时辰。
不過,李岩对此自然早有准备。虽然由于蒸汽机技术的限制,暂时還不能制造小型化的蒸汽机,火车的面世還要有一段時間,但有轨马车還是可以制造的。有轨马车是指靠马匹牵引车辆、车轮在钢制轨道上滚动行驶的交通运输工具,可搭载双倍于普通马车的乘客和货物。由英国人约翰·乌特兰于1775年发明。
李岩自然是毫不客气的拿過来使用。从工厂区到李岩设计的第一個生活小区,距离只有20裡,即使铺设铁轨也要不了多少钢铁,并且,将来即使火车上马了,也可以直接在上面使用,只是要考虑到火车的重量多添加一定的承载余量即可。
既然是自己首创的铁轨,轨距自然是李岩确定。在古代,秦始皇提出车同轨,轨距为6尺,秦尺折算成公制的毫米,大约1460毫米。其实在古代中国就有了完整的一整套长度单位,比如丈以下为尺,然后是寸,接着是分,厘,毫,秒(宋以后又叫“丝”),忽,微。不過,古代长度要求沒有那么严格,寸以下的单位就很少用了。既然如此,李岩就开始大胆变革了。李岩虽然在此时還不能影响大明的计量单位,但是在工厂,李岩的话比圣旨還管用。因此,李岩重新规定了长度单位,即一寸等于三分。明朝一寸大约是32公制毫米,這样,1分略大于10毫米,一厘1毫米略大。李岩规定,在工厂生产中,厘为生产的主单位,所有的图纸标注,都必须以厘为单位,同时普及小数点的概念,生产中甚至可以精确到毫,估计到丝,在一向大條的大明或者說是還处于起步阶段的西欧国家来說,這样的精度是骇人听闻的。正是有了這样的规定,李岩才能做出规定,轨道的轨距为1500厘。
李岩一切以蒸汽机车的要求来建设這二十裡的有轨马车的轨道,虽然建造的规格很高,要求也很严格,但大家习惯了李岩创造的种种奇迹,早已习惯了听从命令而不是首先质疑。而且,明人一向勤劳,比后世人還能吃苦。原本李岩還规定了五個月的工程截止日期,竟然被八百余名筑路工人在三個半月的時間就完成了。因此,施琅等人才会在入狱之前看起来還很荒凉的工厂周围看到這四條蔓延到远方、似乎沒有尽头的铁轨道。
现在不比当初琼山县县城的建设与广州城的加固,基建就耗费了大量的钢材,现在這些项目都完工了,钢材的消耗量急剧下滑,然而,琼州炼钢厂产量却与日俱增,這些钢铁用在哪裡?只能寻找一個新的利润增长点。铁路就是钢铁的一個重要应用场合,因此虽然高标准造成了钢材使用量的急剧增加,但对钢铁厂来說,反而是件好事。
:https://www.bie5.cc。:https://m.bie5.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