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973 章: 鈾礦
雲南中路上,李浩靠在車門上,懷裏抱着瓷娃娃一樣的永兒,仰着頭看着弄堂上的三個字,福昌裏。
前世他的兒童時代就在這裏度過的,一家六口,住在八個平方加一個閣樓的房子裏。記得有一個電視名字叫《蝸居》,那時候李浩家比蝸居還不如。
那時候他和妹妹只有兩個地方可以選擇,要麼鄰居家誰有空地就睡一晚,明天再繼續找。要麼夏天時候搬兩張躺椅,睡在馬路邊。
早上就喫一碗開水泡飯,下飯的就是五顏六色的什錦菜。他從來沒有覺得苦,經常拿着票根混到工人俱樂部裏面去看戲,看書,看電影。或者跟着爺爺去人民廣場對面的三角花園玩耍,或者跟練武者比劃幾下,或者聽爺爺跟人家唱京劇,或者和幾個小朋友追打嬉鬧。
鄰居關係比親戚還要好,調皮闖禍了,老媽拿起雞毛撢子要打屁股,自己就扯着嗓子哭喊,不出五秒,隔壁毛家阿婆就會踮着小腳來勸架,把自己當小雞崽子一樣護在懷裏。
還有好多好多,以前從來不曾在記憶中出現的畫面,人物,一一在眼前劃過,惹得自己想笑又想哭的。
可惜,記憶中的所有都沒有了,消失了。熟悉的鄰居不見了,爺爺奶奶不見了,爸爸媽媽不見了,文靜的妹妹不見了。
“爸爸,我要喫糖。”懷裏的永兒忽然伸出手,身子不斷在扭動。
李浩順着她的手看去,只見一個挑着麥芽糖的販子正喊着號子走過來。
應該是黃月給她買過,所以小傢伙記性好,一眼就認出來這種挑子。
吳靜把小販攔住,稱了半斤回來。李浩讓大家都分着喫一點,嚐嚐味道。
不知道是不是小孩口水腺體特別發達,舔着麥芽糖,居然口水流不停。李浩也是被她氣笑了,恨不得把手絹塞她嘴裏。
“浩哥,時間差不多了,我們走吧。”辛滿嚼着麥芽糖,過來勸。
李浩原本想去淮海路前世第二個家去看看,想想算了,又不是沒有去看過,依舊物是人非,什麼都沒有找到。
辛滿倒不是催他,主要是三輛車停在路邊,太扎眼了。
剛到家,就來了幾個不速之客,姜家長帶着盧灣區區長跑來要茶水喝。
李浩自然知道他們是找他有事,喝茶也只是個藉口。
閒話過後,姜家長說起了一件事情,那就是申江菜場肉蔬漲價的事情。
“今天去菜場看看,就聽見人家說,新市長一來,啥事沒幹,菜籃子先漲價。臊得我呀,恨不得當場一頭撞死。李浩啊,我也是來跟你這個諸葛亮求計,有沒有好的解決辦法啊?”
李浩笑了,“怪不得我家阿姨一大早也在抱怨,說是菜又漲價了,原來是你這個大市長去買菜了。”
姜家長一臉羞愧壯,“你就別調侃我這個老頭子了,說吧,有什麼好辦法。”
李浩臉色正經起來,“我這幾天也在到處轉,瞭解了一些情況。申江人的收入水平按照全國來看是領先的,可物價呢?高的有些離譜。究其原因,還是供運需關係出了問題。但是隻有掌握真實數據,我纔會有建議。”
盧灣區長遞給李浩一疊文件,“這是我們近一個多月在全市菜場,蔬菜基地,養殖場等做的調研數據。”
李浩說聲謝謝後,接過來仔細看起來。
姜家長則抱起永兒要逗她玩,沒想到永兒死活不肯,伸手要媽媽。
胡明月有些尷尬接過還在,“她有些認生,熟悉了就好了。”
姜家長摸摸口袋,有些遺憾,“來的匆忙,沒有帶好喫的。我的孫子比永兒大一歲,調皮的很,還是女孩子好,文靜。”
他們在一旁閒聊,李浩在看數據,越看心裏越不舒服。看似數據好像都很全,其實都流於表面,對實際問題的反應沒有太大幫助。
李浩轉到書桌那裏,拿出紙筆開始登記數據,並且拿出尺子在地圖上測量距離,計算里程。
姜家長看在眼裏,心裏暗歎不已。從李浩的工作態度看,這人就是一個極其細緻的人,怪不得年紀輕輕,就打下了這麼大的江山。
吳靜買了一些水果,洗乾淨後拿了進來,給他們分了,卻沒有去打擾李浩。
跟隨李浩快三年了,都知道李浩工作的時候最煩人家去打擾他。只要房子沒着火,腳下沒地震,最好就是讓他一個人去忙。
整整花了一個多小時,李浩才停筆,拿了一張A4紙過來,上面畫着表格,裏面全是密密麻麻的數據。
“缺失了一些數據,我只能大致估算了。”李浩將表格攤在茶几上,開始解釋。
從日常供應量,供應基地分佈,運輸方式路程時間,分散到各菜場的大致時間,估算成本等,洋洋灑灑幾百個數據。
“供應量不足是肯定的,而且中間環節銜接有問題,有些菜蔬損耗有些大。”
“最重要的問題是各個基地各自爲戰,而且蔬菜季節性很強,統一調配不足,造成供應量大的就便宜,少的就貴的局面。”
姜家長聽懂了,“你的意思供應量不足造成了物價上漲,季節性很強所以有價格波動。”
李浩圈出來一個座標系,“菠菜的價格就能反應出來,三個月裏面,供應量最足的時候,價格是最低的。基地勻出來到百姓菜籃裏,損耗接近百分之二十。所以造成現在價格波動的不是簡單的一二個問題,而是系統性出了問題。”
姜家長問:“怎麼說?”
李浩摸摸鼻子,好容易在鼓起勇氣,“價格的雙軌制造成的。”
好傢伙,這句話出來,姜家長也不敢隨意接話茬了。雙軌制是中央定下來的的政策,有沒有問題?問題太大了。可有沒有其他好的辦法?坦率說,沒有。
許多人在之後會評頭論足,說應該這樣,不應該那樣。
要知道制定政策的人往往掌握的信息更全面,從業經驗更豐富。你們能看出來的問題,他們同樣知道,你的智慧不見得比他們更聰明,爲何他們出臺這個政策?
真相只有一個,那就是現實。
迫於現實,不得不爲之,這就是妥協。
徹底放開市場,一定會讓國家陷於一片混亂,雙軌制造成很多價格差,就出現了各種漏洞。人都是聰明的,有漏洞,肯定就有人鑽。比如張仲德和白國良,他們的運作手段一看就知道是錯誤的,可人家沒有違法。
沒錯,從生產隊出來的時候,蔬菜肉食就是兩個價格,指標價格明顯低於市場價,有人利用了這個價格差,指標價格投放量明顯不足,市場價的投放量被放大,爲了補足指標量,一部分市場價的量被回購,價格當然就上去了。
有人在中間賺錢了,可他們並沒有違法,事實就是這麼滑稽,可笑,可也是現實無奈。
“怎麼解決?”姜家長應該早就知道一些貓膩了,只是不知道怎麼應付。行政命令不能解決所有問題,事情是靠人去做的,只要人在做,一定會有人想出辦法對付你的。
“擴大采購區域,利用地域價格差,縮小指標價格和市場價格之間的價格差。”李浩提出了他的建議。
“別看我們申江農村土地很多,但是我們消耗也大。我的建議是把眼光再放遠一點,比如蘇錫常,比如寧海嘉興,北面的啓東,南通。可以和這些地區合作啊,我們保證每年的採購量,保證每天的運輸量,按時結款,讓他們去想辦法養豬羊,養魚蝦,種蔬菜。”
李浩讓吳靜拿來上海地圖,在上面劃了幾根線,“運輸裏面最經濟的就是船運,其次是火車,最後纔是汽車。長江南北一路向西蘇錫常,鄭江,南通。黃浦江一路向西,嘉興,海寧。海運南北兩路,寧波鹽城。遠的地方養豬羊,近的地方種蔬菜。先開發河道兩邊的地方,再開發鐵路附近的,最後是公路的。”
“還有就是推廣大棚菜,特別是蘇北地區,種植大棚菜以後,他們冬季也不用休息了,一樣可以種菜。南方本來就可以種兩季,所以先在北方推廣大棚菜,最遠甚至可以到山東。”
“你的意思是到外地採購,與他們建立採購運輸渠道?”姜家長問。
“是的,關鍵在於量,只有量上去了,種植成本降低了,運輸成本也降低了,終端銷售價格自然也就低了。”
“怎麼和他們合作呢?”姜家長又問。
“舉個簡單例子。與啓東縣政府簽訂蔬菜供應合同,確定品種,數量,價格,交貨時間,運輸方式。我們支付一定比例的預付款,等貨到,支付餘款。”
“蔬菜成熟南北一樣時間差異,運輸距離有差異,只要安排妥當,路上損耗就能控制到最低。投放量有保證,價格自然就低了。”
李浩下一句話沒說,也一直沒有提。姜家長明白,指標價格低廉,農民賺不到錢,自然就會偷工減料,缺斤少兩,這也是指標投放量不足的根本原因。
盧灣區區長也聽懂了,合着李浩自始自終就是按照市場價格做計劃的,壓根就不提指標價的茬。心裏擔心,一直在偷眼瞟姜家長,生怕自己說錯話。
姜家長也是想了很久,才一拍大腿,“不管那麼多了,先把市場價格打下來,保證足夠的供應量再說。”
送走他們,李浩感覺有些疲憊。
在這裏做事心太累,要照顧到各方的利益,甚至情緒,遠不如自己在阿美香江那樣自由發揮那麼灑脫。
回頭想想,其實當官的也挺不容易的。
很多事說起來簡單,找聯繫啓東籤合同,人家南通市政府怎麼想?江蘇省政府什麼個想法?就算上面都支持,下面一個生產隊小隊長,鬧個情緒搞個事情,都會打亂很多工作步驟。
所以動嘴容易做事難,就是這麼個意思。
好在李浩只是動嘴的,具體讓姜家長他們去頭痛,自個下廚房燒點好喫的,算是慰勞一下自己。
這時候都是燒煤餅的,火頭不旺,炒個菜要炒半天,遠不如用煤氣來得爽快。
等李銘澤和黃月回家,李浩將將燒好飯,一家人其樂融融,父慈子孝的,很是幸福。
喫好晚飯,李浩在書房裏面看書,桌上的電話突然響了。
“喂,哪位?”李浩拎起電話問。
“浩哥,我是何兵。”
李浩一愣,因爲何兵並不知道他申江的電話,怎麼找來的“你怎麼會知道這個號碼的?”
“我找了明慧,她給我的。浩哥,你知道裁軍的事情嗎?”
“知道。”華國今年五月宣佈裁軍百萬,這件事情轟動了全世界,從來沒有任何一個國家,敢於做出這麼大的事情。
“我打聽到我們軍被裁了,所以就想着給弟兄們找個工作……”
李浩明白了,這何兵真的很有義氣,自個都退役兩年了,心裏還記掛着老部隊呢。
現在深城影視城那裏建設如火如荼的,需要不少人手,不過頂多也就消化個一二千人,對百萬大軍來說,也只是杯水車薪。
見李浩半天沒說話,何兵有些泄氣,“浩哥,不用爲難,我也只是替兄弟們問問。”
“他們大概什麼時候解散?”李浩問。
“不知道,現在都是傳說,誰也不知道什麼時候輪到。”
“我在申江有大量的工程,需要大量人手。不過也需要時間,估計兩年後開工。你跟部隊說一下唄,這段時間裏面儘量讓大家學習一下建築手藝,等浦東開工了,就到正華建築找徐三叔。”
何兵大喜,聲音頓時明快多了,“好,我會和他們說的。浩哥,大概需要多少人?”
“這個……”李浩是真不知道,“人數我還真不知道,大致算一下四五千總是要的。”
“夠了,夠了,謝謝你啊浩哥。”
“不用謝。”李浩原本想掛上電話,突然閃過一個念頭,“等一下,你能不能問一下你的首長,假如,我只是說假如啊,我在海外需要一批人手看守我的企業,要那種真會打仗的,不知道能不能幫我留一些人?”
“打仗?浩哥,我們軍老兵多的是,你要多少人?”
李浩停滯了一下,“這樣吧,我還沒有想好,回頭我決定了再聯繫你。”
掛上電話,李浩心思活泛起來。
百萬大軍裏面好手可不少,這些人流落到民間太可惜了。要知道華國陸軍的戰鬥力是冠絕全球的,就這麼回家種田去,豈不是暴殄天物?
李浩沒有心思看書了,腦子裏一直在想着哪裏可以用到他們。阿美肯定不行,霓虹,灣灣也不行。香江已經有了何兵劉連勝他們幾十號人手了,暫時也用不着。
閉着眼睛想了很久,李浩也沒想到更好的出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