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章:七夜来历 作者:茗沫沫 《》 类别:其他类型 作者:茗沫沫书名: “姑娘怎么会提起——”苟大克从饭馆裡付了钱,赶紧追出来,停顿了一下, 有些惊恐,有些不明的敬畏,轻轻的說出两個字,像是怕惊扰了什么。 “七......爷?” 街上人流攘攘,阳光照在身上,可是苏筠看到苟大克再說到,或者想起那個人的时候,甚至還颤抖了一下。 像是联想到寒气森森的东西。 苏筠一看他這反应,就知道這苟大克大概听說過七夜的来历。 一般人听到她提起一個人名,大概第一個問題是“你认识他嗎?” 而苟大克是问她“为什么提起”而不是“问她认不认识”,這說明七夜大概很少出现。 “上次去洛阳,是老响联系的,我能看懂他们的暗语,七夜這個名字是从暗语裡看到的,似乎牵扯到一個叫王莱的”。 這改命错骨术本来被施者就会不由自主的在心裡重生后认施者为主,苟大克大概自己都沒有觉察到他对苏筠的态度,从最初始的恶意,排斥,到過程的顺从到现在的知无不言。 虽然苟大克背叛她的几率只有千分之零点几的几率,但是苏筠也不想把在酒店裡碰到七夜的情形告诉他。 她只觉得七夜当时的情形大概越少人知道越好。 “哦,王莱不会大胆到去招惹那位吧?” 苟大克自己叽咕小声道。 又给苏筠解释:“王莱是神偷门的人,向来自诩沒有不敢偷的东西,92年震惊世界的英国王室王冠案,有传言就跟他有关系,不過就是传言,沒准儿是那小子自己往脸上贴金”。 苟大克搓了搓胳膊,抱住胳膊,小声的对苏筠道:“咱们盗墓人不管南派北派還是那些小打小闹的沙丘土夫子,有一种墓地是千万进不得的。 轻则血肉白骨填进去,重则连累家宗后代。姑娘精通五行堪舆,当知道阴宅风水讲究的是龙脉穴气,那阴尸地葬进去的人都是古代的叛军大将,皇帝让他们死了也不能投胎。 开山凿穴的填尸养地,悬棺毛尸不知凡几。 听說還有千年紫僵王。 沧海变幻,有的阴尸地从现在地表上看不出来,现在知道的就是湘贡的川平县,那裡有一处悬棺从悬崖上剥落露了出来,官家不知道凶险,還派了专家组去下墓。 后来新闻裡就沒有再提,也沒有說专家组们的情况,可是這种事在咱们盗墓人的圈子裡早都打听出来了。 听說那专家组共二十三人,姑娘知道他们都怎么了嗎?” 苟大克說的那條新闻,苏筠三年前好像在电视上看到過,因为当地是穷县,难得的出了古墓,因此很是花费了功夫請人报道出去,当时挺多电视台报道的。 不過后来的确沒有再看到后续,這种事,普通百姓也不会注意的。 “男的全身长出了獠牙,满满的,像刺猬一样,扎破心肺而死。 只有一名女的安然无恙,那之后匆匆辞了工作,听說還是個教授,也从学校致辞了”。 “后来呢?” 苏筠也觉得胳膊上起了鸡皮疙瘩。 “一年后那女的怀孕了,生产时,子宫道被扎破,死了。” “她怀的是男婴”。 太阳明晃晃照着,苏筠也觉得有点冷。 “那位是从去年的三月份忽然就在咱们盗墓圈出了名,因为他最初始正是从川平县那片阴尸地走出来的”。 “可是他却安然无恙”。 “關於那位的猜测传言很多,沒有人知道他是从哪来的”。 “而且那位的出现也总是神龙见首不见尾”。 “我是沒见過那位,其他手艺人都說要是跟着那位肯定能发财,說是他进的都是大墓,随便拿点,就够一辈子的了”。 苏筠想起七夜那灿若骄阳的笑脸,和青面獠牙的紫僵王类的传言。 只觉得头顶的太阳光晃的有些头晕。 下午的三四点的时候回到家,家裡沒人,爸爸在外公的店裡,妈妈大概去齐婶家打麻将去了。 苏筠坐在院子的藤椅上,听到巷子裡传来竹梆子敲打声:“笃,笃,笃,糖粥呦,糖粥”。 拿了一個瓷碗,苏筠开门:“阿嗲,” 挑骆驼担的吴老头笑呵呵的回头:“我還在奇怪筠筠不喝阿嗲的粥呢”。 苏筠笑笑,吴老头给她盛了满满一碗。 拿出五块钱递過去,吴老头找了四個硬币,苏筠连忙摆手不要:“阿嗲,别人都是付五块买粥,我不好再用以前的价格买粥,不用找钱了。 再說现在物价也涨了,您熬的粥分量又足,红豆又大,您再收我一块,可是要亏本的”。 吴老头不高兴的把硬币放在门口的竹椅上:“你是喝阿嗲的粥长大的,就是涨别人的价也不能涨你的,你再這么說,阿嗲可是不高兴”。 吴老头說着抬着担子走远了,只有竹梆子笃笃笃的声音在巷子裡回响。 苏筠捧着热气腾腾的糖粥,只觉得回来前听苟大克說的那些传言都飘散飘远了。 這裡是她熟悉的生活环境。 往旁边竹椅上一看,苏筠有些惊讶的笑了,吴阿嗲对她還是這么好。 也不知道刚才什么时候放的,是一碗焐酥豆。 苏筠端着糖粥和焐酥豆进了屋。 吴阿嗲的糖粥做的在镇上是最好的,听說他儿子還在苏州开了分店。 很长一段時間沒有碰到吴阿嗲的糖粥担子了,苏筠拿起勺子吃了一口,满足的闭起眼。 糖粥就是红豆粥,用糯米粳米熬煮,裡面放了桂花干,有一股甜甜的桂花香,糖粥熬的火候好的话,粥又细又粘,上面浇了一层红豆沙,像红梅盖雪。 焐酥豆是厚甜起沙的豆沙浆,苏筠拿了一個大碗,把糖粥和焐酥豆各放半边,拌成“鸳鸯”。 吴阿嗲年纪越来越大,他儿子的糖粥铺,苏筠去吃過,糖粥熬的不能說不好,但是总差点火候,现在吴阿嗲也不经常出来挑担子了。 也是,像這些传统的小吃,现在不管是在镇上還是在市裡,生意好的很,根本就不用再走街串巷,也许以后就吃不到這么好吃的糖粥了。 您的到来是对我們最大的支持,喜歡就多多介绍朋友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