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主要內容

第五百六十二章過往

作者:李远哲
海南,感恩市。 滨海棚户区一间小出租房裡,台扇吱吱呀呀来回摆动吹着风,一個六十岁左右,中等身材、皮肤黝黑的老年男人,躺在铺着凉席的双人铁架子床上,打着呼噜睡的正香。 這男人就是李哲的父亲,李凤琦,北河省港城人。 其实,临港曾是北河省四個省辖市之一,和滦州市同属于滦州专区,直到1983年滦州地区撤销,两個城市才划分开来。 李凤琦是临港市碣阳人,属于陇西李氏分支,最早可以追溯到老子李耳,要是再往上追溯就是颛顼之孙皋陶。 颛顼是五帝之一黄帝之孙,也就是說李凤琦這一支算是黄帝后裔。 当然了,到了如今,除了祖上赐姓、改姓混进来的,华人基本都是黄帝部落的后裔。 說皋陶,說李耳就太久远了,陇西李氏一世系是李广。 也就是那個打仗总是迷路的飞将军。 所以說,李哲沒有方向感,不辨南北的毛病也是有着祖先遗传的功劳。 李家往上几代也曾阔過,是乡裡的大地主,到了李凤琦父亲這一辈,虽然家境沒落了,但李父也是村裡的生产队长,就算是最困难的时候,家裡也沒有被饿到過谁。 李凤琦還是家裡的老小,性格就有点娇惯,吃不了苦,也不太安分。 初中毕业后,他读了半年师范培训班,毕业后在镇子裡的小学教书。 那时代老师不怎么受尊重,工资也很低,一個月也就十几块钱,李凤琦干了一年多干不下去了,就跑去了东北投奔他大姐和大姐夫。 在开放以前东北是重工业基地,煤铁石油林木资源丰富,经济要比关内经济更好,关内很多人都跑到东北谋生。 等到计划生育以后,一些偷生、多生的家庭为了逃避处罚也会往东北跑。 东北经济衰落,是由于从80开始国家经济重心开始南移,再加上资源枯竭造成的。 最早是沒落的林场,80年代中后期,国家实施林采伐限额管理后,林场很多人就失去了生计,只能纷纷背井离乡,然后是煤炭、铁矿石资源的枯竭,最后连石油资源也枯竭了。 可以說90年代下岗潮,东北是阵痛最严重的。 這個在建国初期,竭力贡献了全部资源的“长子”,却在国家经济发展起来以后被遗忘了。 李凤琦在东北什么都干過,在林场伐過树,在农村种過地,還行医卖過药。 李家先辈在晚清时,行商救過一個道士,得了几個方子,可以治疗一些疑难杂症。 那时管的也不严,也沒有什么非法行医這一說,很多医生也都沒有医师资格证。 尽管李凤琦什么都干過,但由于吃不了苦,不安分,不管做什么都坚持不下去,所以在外飘荡了十几年,三四十岁的人還是一事无成,一无所有,更别說娶妻生子了。 到了三十七八岁,实在沒出路了,他這才下井做了矿工。 国有煤矿不是总招工人的,之前就五六年都沒有招工了,李凤琦算是赶上了,要不然他就只能回碣阳老家种地了。 在那個年代,做工人要比做农民强,农民想要成为城裡人,還需要买户口。 再說国有煤矿虽然工资低一点,但相对于私人煤矿要安全得多。 在矿上干了不到一年,李凤琦经人介绍认识了,离婚三四年,自己一個人带着孩子的李母,两人相处了几個月就结婚了。 结婚一年多,李母怀孕有了李哲。 接下来,李凤琦在矿上上了几年班,李母则种些菜卖补贴家用。 到了90年代,下岗潮爆发,东北的经济越来越不好,到处都是失业的工人,不少学校老师都开不出工资来,经常欠薪,老师们生活维持不下去只能罢课。 李凤琦所在的煤矿也经常拖欠薪资,见形势不好,他那颗不安分地心就又活络了起来。 听說李母有一個亲戚在滦州市卫生局工作,他就动了停薪留职回滦州开诊所的念头,为了這個目标李母還去佳市医学院开办的进修班学习了一段時間,拿到了乡村医师资格证。 95年李母带着9岁的李哲回到了老家滦州,想要开办一家私人诊所,不料却正好赶上了北河省這边整治個体诊所,沒有行医执照的個体诊所一律查抄,也暂时停办了行医执照。 行医执照停办,诊所也开不了了,李母選擇暂时留在滦州等消息,看什么时候能开放办理行医执照,李哲也就跟着留在滦州上学。 可等了将近一年也沒有消息,李母就准备带着李哲回东北。 就在這时,李凤琦却办理了停薪留职突然跑了回来。 工作都停职了,也就沒法再回去了。 李母和李凤琦就找了一家乡镇医院干了一段時間,但却沒挣到什么钱。 在乡镇医院不干了后,李凤琦就跑去了哈市,和朋友在一家私立医院承包了一個科室干了两年,不過還是沒赚到什么钱,于是他就又回到了山城继续上班。 而李母就带着李哲還有李志鹏,一直留在老家,等了四五年才终于办下来一個乡村行医执照,在村裡开了一家小個体诊所。 李凤琦在回到山城不久,通過治病就结识了一個叫戚莉娜的女人,对方在矿上的财务科工作,丈夫是矿上的一個副矿长。 利用那副矿长的关系他从井下调到了地上,找了一個看水房的活。 虽然开的工资很少,但活计极为轻松,也沒什么危险。 沒過两年那副矿长病沒治好還是死了,李凤琦這治病的却和人家老婆勾搭在了一起。 在李哲考上大学的第二年,李凤琦也就退休了,然后带着戚莉娜回到了老家碣阳。 他一個干工程的外甥,给他找了一個看液化气站的活。 李凤琦看液化气站,戚莉娜负责给在煤气站干活的几個工人做饭。 戚莉娜在认识那副矿长之前,就是在矿上的食堂上班。 两人在煤气站干了一年多,戚莉娜的一個亲戚联系到她,說海南那边东北人很多,比较容易赚钱。 李凤琦就跟着戚莉娜又跑到了海南的感恩市這边。 一直睡到了10点多,李凤琦才算醒了,打着哈欠从床上坐了起来。 在床上呆坐了一会儿,他起身穿上衣服,来到院子的水龙头前洗了把脸,打算到外面的小饭馆吃点东西,然后等下午两三点凉快了,再去海边出摊。 他会和戚莉娜来感恩市,就是听說這边出摊做痧拔罐很赚钱,一天至少可以赚個两三百。 等来到這边后,李凤琦观察了几天,发现這边出摊做刮痧拔罐确实很赚钱,生意好的一天甚至能赚五六百。 相关
首頁 分類 排行 書架 我的

看小說網

看小說網是您最喜歡的免費小說閱讀網站。提供海量全本小說免費閱讀,所有小說無廣告干擾,是您值得收藏的小說網站。

網站导航

热门分類

© 2023 看小說網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