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六十五章 共濟會四大家族:杜邦家族
甚至代表了當時的法國,參加了美國獨立戰爭中《巴黎條約》的談判。
在這場外交談判中,杜邦家族兩大收穫:第一是結識了美國的開國元勳——托馬斯·傑斐遜,這第二便是成功調停了美、法關係,被封爲了法國貴族。
1789年,法國爆發大革命,革命羣衆攻佔巴士底獄,國王路易十六被送上斷頭臺。
路易十六被處死,杜邦也被株連下獄。
杜邦後來越獄逃跑。
拿破崙上臺後,杜邦因爲是“舊王黨分子“,被放逐到美國去。
1800年元旦這天早晨,一個名叫皮埃爾·杜邦的人,帶領全家13口人,搭乘帆船“美國鷹號“,橫渡大西洋前往美國。
杜邦就是在這樣的背景下,帶領家人倉皇上船的。
“美國鷹號“由於船長兩次弄錯了航向,行程異常漫長。
在狹小的船艙中,旅客擠得滿滿的,而且缺少糧食;他們只得捕魚、捉老鼠以免捱餓。
途中他們兩次遇到英國船隻,得到過救助補給。
船員中的無賴之徒趁機打劫。
杜邦一家臨行前,賣掉了祖宅,只帶了有價值的古董、銀餐具和裝飾品上船。
成人男女都身帶佩劍,輪流看守。
作爲一家之主的杜邦,則將24萬法郎的金幣藏在懷中。
杜邦一家的目的地是紐約。
誤航的“美國鷹號“抵達羅德艾蘭州海邊時,重重的濃霧籠罩着海岸。
這是一個天寒地凍的早晨,全船的旅客像餓急了的野獸,等不及帆船下錨,便紛紛跳下船,爭先恐後泅水上岸。
岸邊有座房屋,他們敲門求救,但沒有反應,原來屋裏沒有人。
從窗戶裏看去,只見爐火燒得通紅,餐桌上擺滿了食品。依常情,這家人準是到附近教堂裏做禮拜去了。
杜邦家人和其他旅客一道敲碎玻璃窗,衝進屋裏。
他們風捲殘雲般喫光了餐桌上擺着的迎接新年的美酒佳餚,而後杜邦掏出一枚金幣放在桌上,悄然離去。
皮埃爾·杜邦,這個後來成爲杜邦財閥始祖的人,就是這麼來到美國的。
杜邦一家來到美國,因爲早年結識托馬斯·傑斐遜而受到歡迎,並在傑斐遜幫助下,在美國定居。
費城各大報紙都報道了杜邦一家抵美的消息。
退職後一直隱居的美國第一任總統喬治·華盛頓也發表談話說:“皮埃爾·杜邦先生,他一直站在美國一方,在對英戰爭的巴黎條約上,有功於美國。”
副總統傑佛遜稱杜邦先生是“法國最有才能的人”。
由於以上原因,杜邦一家人不是難民待遇,全家13口人備好了馬車,帶着行李南下去紐約。
從那以後,杜邦家族在美國紮下了根。
但是杜邦家族的事業並沒有一帆風順,早年他們嘗試了許多行業,都以失敗告終,直到有一次外出打獵。
在打獵的過程中,杜邦家族找到了一個可以令他們鹹魚翻身的機會。
那次打獵,皮埃爾的小兒子——伊雷內·杜邦,聽到有人抱怨:這獵槍總是走火。
打聽之下才知道,原來美國的火藥製造技術太落後了。
而這,就是杜邦家族的機會。
第五代伊雷內·杜邦自幼聰明好學,以優異成績畢業於麻省理工學院。
14歲的時候就寫了一篇關於製造火藥的文章,並且畢業後還進入了法國中央火藥局,跟着現代化學之父——拉瓦錫,一起研究高級火藥。
可以說在美國,沒有任何人能比伊雷內·杜邦更懂火藥。
興奮的伊雷內把消息告訴了父親,並提議立刻開辦火藥廠。
但火藥不是隨便賣給平民就能供銷完成的,最終還是隻能賣給國家。
但是就算依靠傑斐遜的關係,這個生意也不好做,於是老杜邦開始盤算起來。
而這個時候的傑斐遜正好遇到了一個大難題:
美國西部出產的商品和農產品,運輸都依賴着密西西比這條河的航道。
畢業後9年間,他一直致力於化學研究,獲得了兩項無煙火藥專利。
這時候,杜邦家族企業的總裁,是杜邦的堂叔猶仁。由於家族式的“夥伴“制度和財產公有,已不適合競爭,杜邦家族開會決定分家。儘管猶仁還是杜邦父親拉蒙一手帶大的,但猶仁卻連一股也沒分給杜邦。杜邦對公司貢獻巨大,卻受到這樣不公平的待遇!他除了薪水和專利權金以外,一無所獲,一氣之下,他脫離了堂叔猶仁的公司。杜邦去了肯塔基州,幫堂兄科裏經營鋼鐵工廠。後來他們把鋼廠轉手賣給聯合鋼鐵公司,用得來的資金加上自己的2.5萬美元,開發市內的電車,生意十分興隆。
杜邦32歲那年,堂叔猶仁總裁死於肺炎。猶仁死後,杜邦家族在旅館舉行祕密會議,有人以爲,猶仁一死,公司就要亂了!由於猶仁死得突然,沒留下遺囑,家族亂成了一鍋粥。大家在家族會議上吵得很兇,談不出什麼結果。最後,董事會決定賣掉公司。
僅限於杜邦家族的幹部會議,到了最後表決的時刻,主持人亨利上校建議說.全部家當如果賣掉的話,值1200萬美元。各人拿分得的錢去存銀行,利息低得可憐。不如把它按2000萬美元抵押給家族的某個人,這個人按銀行的利息付給各位股東。這當然是划算的,大家紛紛同意。可是,誰願意做這個冤大頭呢?亨利上校胸有成竹地說,有人願意這麼做。於是,杜邦當上了新的總裁。
這一年12月,杜邦總公司移人威明頓,落腳在一座8層樓大廈中。接着,7月的美國獨立紀念日中,杜邦公司舉辦了一場規模宏大的慶祝會,會場高朋滿座,家族親友連同900名公司員工,共計有3000多人,在夜晚的特拉華河畔歡聚,人們飲着香檳酒,翩翩起舞,還放了焰火。
杜邦穿着比與會者顯然考究得多的細格紋西裝。他的面孔十分親切,明澈的大眼泛着湖藍色的光,臉上時常掛着微笑。除了精於化學,他管理事業的風格也不能不令人佩服。他的性格,或許可以用蛛網來比喻吧,是比較內向的,如同他溫和的外貌一般。但他卻能用細而柔韌的蛛絲,讓對手於不知不覺中動彈不得。
杜邦當上總裁後,特地從肯塔基鄉下請來了一位“軍師“。此人名叫拉斯科布,才23歲。杜邦和他是同學,知道拉斯科布是個少年天才,經營才能就連自己也自嘆不如。
杜邦果然是慧眼識才。拉斯科布一連幾天把自己關在辦公室裏,夜以繼日對公司賬目進行分析。清理賬目後,拉斯科布兩眼發亮,他向杜邦報告說,整個杜邦公司的資產實際接近3000萬美元!就是現在以2000萬美元賣掉,我們也淨賺了近1000萬美元,我們撈到了一個天大便宜事!
拉斯科布又建議杜邦,開始一個巨大的收購計劃。他們收購了雷伯諾化學公司和東方火藥公司。至此,杜邦公司在龐大的火藥市場上,已經擁有75%的佔有率,而如果單就黃色火藥的佔有率來說,杜邦公司已佔了100%。
對外擴張走完了第一步,杜邦就把目光轉移到企業內部來了。他重新劃分四大部門,後來又增設了一個新的部門——研究部門。杜邦對拉斯科布異常器重,讓他掌管公司的財務大權。杜邦任人唯賢,對其他優秀的青年人,他也大力提拔。他網羅了大量的來自哈佛、耶魯、賓夕法尼亞大學以及他的母校——麻省理工學院的英才俊傑,安排在他的研究機構中。他讓這些人研究開發火藥以外的新產品。而擔住董事長的科裏,則盤算如何壟斷火藥市場。
杜邦和科裏決心把黑色火藥市場佔有率,從75%提高到100%。杜邦強硬地宣佈,不管前途多麼艱難曲折,本公司都必須堅定地執行壟斷計劃。在西部的加州,前任總裁猶仁的女婿培頓,經營着一家名叫“培頓“的中型黑色火藥工廠。按理,培頓也算半個杜邦家的人了,杜邦也不放過他。杜邦強行購買培頓的股份,弄得培頓惱火至極,終於鬧到了法庭上。但是一個小小廠子,哪能敵得過強大的杜邦公司,培頓終於屈服了。
杜邦財閥的血腥壟斷,比同時代的洛克菲勒還要厲害。杜邦公司有個老職員瓦德爾,曾經擔任過營業部負責人,自從猶仁去世後,他就自立門戶,創辦了一家“巴卡伊火藥公司“,跟杜邦公司對着幹。杜邦派拉斯科布去同瓦德爾談判,打算買下他的公司。瓦德爾卻一口回絕了,而且乾得很出色,打破了杜邦的一統天下。但是沒過多久,瓦德爾的火藥工廠突然發生了爆炸,遭致停產。
瓦德爾一口咬定是杜邦乾的,並給各報社發出密函,揭發這件醜聞。瓦德爾還向所有聯邦衆議員和參議員揭發杜邦公司向總統行賄的醜聞。這消息猶如突然引爆的一枚定時炸彈,使總統成爲衆矢之的。
瓦德爾這人還真不是好惹的。聯邦法院經過長時間審理,判定杜邦公司敗訴。因爲違反了“夏曼壟斷禁止法“,杜邦公司有罪。法院還根據這個法律給總統判罪,並下達了行政命令。但是,此時總統已因任期已滿而下臺了。
新總統上臺後,杜邦派他的法律顧問喬治,去遊說總統。他說:“總統先生,不遠的將來,歐洲一定會發生戰爭,只有杜邦獲得獨家制造火藥的權力,國家和安全才有保障!“總統認爲喬治的話不無道理,於是下令舉行聽證會,他打算聽聽各方面的意見。
參加聽證會的陸海軍司令、政府各部首腦和各大學教授聽了杜邦的發言後,一致認爲:在非常時期,由杜邦公司對火藥製造業進行獨霸,對於美國的安全保障,有百利而無一害。
總統最後裁決:杜邦公司改組成三家公司。其實這是遮人耳目的做法,這樣做,既免於違反“夏曼壟斷禁止法“,又保護了杜邦公司。杜邦公司一分爲三,實權仍牢牢握在杜邦堂兄弟幾個手裏。
不久,歐洲爆發了第一次世界大戰。杜邦公司的火藥供不應求。爲了擴大生產規模,杜邦向華爾街大闊佬摩根貸款1400萬美元。貸款之前,杜邦反覆琢磨過,年息是6%,而且要拿公司股票作抵押;到時候如果還不起,公司就要落入摩根的掌握之中了。但他分析,美國遲早會介入歐洲戰爭,對火藥的需求將猛增,到那時,杜邦公司將攫取巨大的利潤!
杜邦拿貸來的鉅款,創辦了5個火藥工廠,其中田納西州的工廠是世界最大的無煙火藥工廠。
杜邦的預見太準確了。第一次世界大戰期間,協約國方面使用的火藥,將近一半是由杜邦公司供應的。隨着戰火的蔓延,杜邦一下子賺進了4500萬美元的暴利。至此,龐大的杜邦帝國已經成形了。
在第一次世界大戰的推動下,美國的大老闆們趁機大發戰爭財。由於威爾遜總統宣佈美國保持中立,因而交戰雙方,不論是英、法、俄國一方,還是德國一方,都向美國各企業訂貨。除了火藥,參戰各國還大量採購軍用汽車和卡車;美國國內汽車需求量也直線上升。這時候,美國通用汽車公司,即gm公司,它集合了別克、奧斯摩比和凱迪拉克三大汽車公司,由於迅猛地擴充發展,造成了資金短缺,職員的薪水都發不出來了。gm老闆杜朗向銀行貸款,但華爾街各銀行受摩根商行控制,沒有他的指示,誰也不敢輕易貸款給杜朗。杜朗快要走投無路了。
1917年4月6日,美國對德國宣戰。美國政府將鋼鐵列入戰爭物資範圍,規定對鋼鐵徵收戰爭特別稅。製造汽車離不了鋼鐵,gm公司更是雪上加霜,股票狂跌。杜邦看準了時機,一下子買進了2500萬美元的gm股票。杜朗只好把gm公司董事長的寶座,拱手讓給了杜邦。杜邦握有gm公司23%的股票。
杜邦接着又進軍染料行業。公司的技術人員用生產tnt火藥的副產品,作爲生產化學染料的原料。杜邦公司還開發出入造橡膠和塗料。後來,又陸續開發出人造纖維、塑膠。
對於杜邦公司來說,1938年9月21日,真是個歷史性的大轉折點。全美國的報紙都用大量篇幅,報道了“尼龍“的出現。由卡羅薩斯博士8年前開始研製的成果,終於從實驗室走向了市場。尼龍不負衆望,大受歡迎,出盡了風頭,連人造絲和人造纖維也被它取而代之。杜邦公司先把尼龍絲襪讓公司內的女祕書們試穿,然後投放市場。尼龍剛一上市,全美國各地女性看到廣告後,便蜂擁而至百貨公司及零售店,銷售盛況空前。僅這一年,就賣出尼龍絲襪子6400萬雙。也就是這一年,獨佔世界絲襪市場的rb人造絲襪被徹底地擊潰了。
1939年9月1日,德國突然襲擊波蘭,第二次世界大戰爆發。這時,杜邦已經69歲,退居二線,但他仍然參與公司重大決策。
爲了戰爭的需要,德國和美國均祕密研製原子彈。流亡在美國的德國猶太人、大物理學家愛因斯坦,寫信給羅斯福總統,建議加速研製原子彈。總統批准了這項名叫“曼哈頓計劃“的項目,並且歸陸軍部領導。陸軍部把“曼哈頓計劃“全部交給了杜邦公司。陸軍部和杜邦公司簽訂的合同中,規定除成本外,利潤僅爲1美元。
杜邦公司爲了這項製造原子彈工程,將全體職工6萬人由東至西搬遷了4345公里,到頭來卻僅僅索取1美元的利潤,實在奇怪。原來,杜邦公司是爲了洗刷“借戰爭發橫財的軍火販子“這個醜名。不僅如此,杜邦考慮得更遠,公司可以藉此網羅大批最優秀的科學家,戰後借這項專門技術可以帶來無窮無盡的財富。
1945年8月6日,杜邦公司製造的鈾235原子彈投在了rb廣島;同年8月9日,美國人又在rb長崎投下了鈈239原子彈。
第二次世界大戰後,杜邦家族滲透到了美國政界。朝鮮戰爭時期杜魯門總統的國務卿艾奇遜原就是杜邦的法律顧問;當時的司法部長克拉克,是杜邦的心腹;國防部長詹森也是杜邦的人。就連中央情報局長達列也曾在杜邦直屬的聯合水果公司任董事長。
1954年4月5日,爲杜邦帝國起着承前啓後作用的皮埃爾·杜邦與世長辭,享年85歲。
。
:https://www.zibq.cc。:https://m.zibq.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