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3章 接新娘
“前几天過了单元测试。”谢靖烟微微一笑:“因为比较简单,所以都是满分。”
“听听這话。”罗玉莲笑道:“二妞還嫌弃题目简单,這满分可不是随便能考的。”
“不是說你们三年级有作文了嗎?”陈振一旁揉着糯米粉团:“你沒扣分。”
“沒有。”谢靖烟微微摇头:“老师說我现在的水平已经超過一個普通小学生,因此扣分的话,沒有理由,而且不是期末统考。
因此根据目前来說,我的作文成绩在单元测试中满分是正常的。”
谢靖烟倒不是炫耀,這些還真的是阮老师的原话,主要還是单元测试的要求本身就比期末考试宽松。
“我們家也就二妞会读书。”罗商一旁也道。
“大妞像你,不爱读书。”罗金莲看了一眼一旁的谢如烟,取笑道:“這算不算是外甥像舅的又一种体现。”
谢如烟似乎愣了愣,然后道:“姆妈,我今天很乖的,也沒得罪人,你干嘛說我。”
“我沒說你,我說你小舅舅你,跟你一样不爱读书。”罗金莲道。
“姆妈這话不多,其实我們也不是不爱读书,只不過我們的兴趣不在读书上,你看我喜歡古琴,我每天不是很努力的看古琴琴谱嗎?而且文化站的老师說我弹古琴還是有天赋的。”谢如烟表示不服气。
不喜歡数学语文不代表自己不爱读书,对于琴谱,她還是很喜歡的。
“這一点我赞同大妞的說法。”罗商忙道:“我虽然不喜歡念书,但是现在夜校学习的经济学我還是学的很不错的。”
“算了算了,你们甥舅俩就一旁去說自己喜歡的东西去吧。”罗金莲微微摇头表示。
罗埠结婚這一天,谢靖烟和谢如烟都請假了,因为他们要代表罗家去迎接新人。
一個拎着借来的录音机,裡面播放着喜乐;一個拿着黄铜炉子。
两人在前面带路,這是乡村迎亲的一种风俗。
在這裡,迎亲有一個习俗,迎亲的姑娘必须是男方的未嫁女,血缘越亲近越好,最好是晚辈,如果沒晚辈的话,平辈也成。
罗埠的两個姐姐都已经结婚了,自然不能找,因此只好找侄女或者外甥女了。
罗冰冰年岁比谢靖烟還小两岁,才六岁,除非是实在沒人,不然不好让她去。
所以選擇了谢如烟和谢靖烟姐妹两個。
他们姐妹的年龄也差不多,一個八岁,一個十三岁了。
原本谢如烟年岁大,应该沉稳淀,這样她提黄铜炉子是比较好的,可是偏偏,谢家姐妹性格迥异。
谢如烟比较跳脱,相对来說,谢靖烟就比较稳重了。
因此谢如烟提了录音机,谢靖烟提了黄铜炉子。
黄铜炉子裡面已经有碎小的碳火在燃烧,是火烫的,代表生活红红火火。
好在如今是农历二月,還算是冷的日子,因此這般提着也不担心烫手。
接人去,罗埠特地去找了一辆拖拉机。
现在一般结亲都是自行车,好一点的拖拉机,若是找小汽车结亲,那绝对是有钱有势的人家。
而罗埠能够找到拖拉机還是因为他认识货运站的人,因为這是喜事,所以罗埠這么一說,他们自然也乐意帮忙。
這种帮忙接人可是美差,不光可以吃到喜酒,還能拿到喜钱喜烟,总的算起来,一天的收入比上班還多一点呢。
谢如烟和谢靖烟就坐下了拖拉机裡面摆放的小椅子上。
沒法子,两人不大,让她们做拖拉机的车沿,担心有危险。
新娘叫做李小丽,是邻镇黄家埠村人。
从罗家到离家,拖拉机也花费了四十多分钟才到,可见,還是有点距离的。
而且黄家埠村比较靠近海,算起来這裡居住的大部分都是渔民。
如今的渔民不像后世,就算再穷,总有一艘船,有船就不算真的穷。
如今的渔民是真的穷,日常家中生计都是靠赶海才能维持。
李家還好,李小丽的父亲会高跷捕鱼,所以家裡温饱還是沒有問題的。
其他人還沒有李小丽家舒服呢。
李小丽嫁到九阁镇,即便罗家條件不好,可对于现在的黄家埠村人来說,都是高攀了。
因此過来道喜的人不少。
尤其迎亲的人来了,他们都出来看热闹,顺便得一点喜糖喜烟的。
罗埠這方面自然也不吝啬,下了拖拉机,看见人就分糖或者烟,可以說這方面,罗埠的情商還不是不错的。
谢靖烟今生還是第一次见到這個舅妈。
李小丽這人前世的话,不算好也不算坏,這是对于谢靖烟他们一家来說的。
大概是出身贫穷的关系,所以李小丽很看重钱财。
過门后,罗埠的钱罗齐氏就不再管。
而李小丽得了钱,就不愿意掏出来,日常吃喝,能蹭罗齐氏的就蹭,穿的上面也是。
虽然在穿的方面老话說,新三年旧三年缝缝补补又三年,可到了李小丽這裡,不光缝缝补补又三年,而是缝缝补补十三年還差不多的。
谢靖烟记得最清楚的是,有一個夏天,罗埠给他们来送他丰收的西瓜,到他们家后,脱了外衣,结果他们发现罗埠穿的汗衫背心全部都是洞,跟他们家用的抹布有的一拼,一问才知道李小丽藏着钱就是不买新的。
可你要說李小丽不会做人吧,逢年過节礼数還是到的,像家裡丰收了瓜果蔬菜,也会让商埠送到亲戚家。
总之在谢靖烟的心中,李小丽算是一個比较矛盾的人。
如今的李小丽還年轻,才過门,谢靖烟想着是不是提醒罗齐氏一下,反正现在還沒分家,就暂时让罗齐氏管着好了。
等到罗商结婚還需要几年,到时候分家了,再让李小丽去当家做主,而這几年下来,想来,凭借罗齐氏日常的为人处世,对于李小丽還是会有一定影响的。
毕竟這是九阁镇,不是黄家埠村,节俭是好事情,但是沒有必要处处拿破烂当荣耀。
何况时代一发展,经济就会上去,尤其是现在這個时代,在农村,有一双手就可以创造属于他们的经济生活。
真的沒有必要对于生活那么克扣。
:https://www.zibq.cc。:https://m.zibq.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