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八十二章回家過年 作者:和光万物 接下来几天,张俊平基本上就沒坐下過。 把几家关系户,走访了一遍。 当然少不了师父杨明德那裡,给师父送了两箱茅台,两條大熊猫,燕窝鱼胶海参鲍鱼啥的都送了不少過去。 在师父家吃了顿饭,汇报了一下家具厂的情况,以及来年的打算,张俊平就告辞离开。 年底事情多,還有好多关系户沒有走访到。 忙忙碌碌的,终于腊月二十七這天,主管会计陈世本過来汇报,异地取款的事,已经协调好。 他只需要拿着這边银行开的转账支票,到WF工商银行分行去取钱就行。 腊月二十八,一大早张俊平汇合三哥,五哥他们本村十几個人,一起坐上回家的火车。 “也不知道我家小子,会不会叫爹了!” “我估计够呛,你這一年沒回家,你家小子還能认识你?” “是啊,也不知道我家小子還认不认识我,我走的时候,才刚会叫人。” 十几個人做到火车上,开始聊了起来。 這会话题自然离不开媳妇孩子爹娘。 “刚子,想什么呢?怎么不說话?” “我在想我娘,也不知道她身体怎么样了?”刚子有些担心的說道。 “应该沒事了,你不是寄钱回去了嗎?有事早就给你写信了。”五哥安慰道。 “平子,明年能不能带媳妇一块過来啊?” “是啊!明年要是能把媳妇带過来就好了。” “明年不光能把媳妇带来,孩子也可以一块带過来。 明年你们的户口都能迁到BJ来,孩子也能在BJ上学。”张俊平笑道。 “真的能把户口迁過来?這可是BJ的城市户口!” “放心吧!我早已经和BJ這边的领导說好了! 你们跟着我打拼了一年,五哥他们跟着我的時間更长。都是自家兄弟,我怎么能忘了你们?”张俊平对众人笑道。 “平子,你是好样的,出息了還不忘我們這些穷亲戚。” “三哥,你這话說的,咱们可是打断骨头连着筋的兄弟,一個老爷爷传下来。” 一路上,大家說說笑笑,但是都很警醒。 因为他们身上带着他们辛苦一年的收入。 做了一天一夜的车终于在腊月二十九早上,赶到了昌乐火车站。 老爹已经带着村裡人,赶着好几辆马车在火车站门口等着。 還有一辆大卡车停在火车站门口,车上站着七八個拿着枪的民兵。 這辆卡车是张俊平特意打电话给公社主任,从公社武装部借的。 因为,他還要赶去WF取钱。 過年了,要给村民发钱,不能拖到明年去。 “平子,我們跟你一起去吧!人多有個照应!”三哥不太放心的說道。 “不用,有五叔,大哥他们呢! 這可是五六式半自动步枪,有這十几支步枪,還怕啥?”张俊平笑道。 等爬上车,张俊平才知道自己肤浅了。 何止是十几支步枪的事,卡车上還有一挺歪把子。 老爹還真是,要不是不好带,估计敢把队裡那门土炮弄過来。 八十年代初期,各村的民兵队都是真枪实弹,而且火力相当猛。 不仅有步枪,很多民兵队连轻机枪都有,有的甚至有重机枪和土炮。 這些武器弹药都是解放战争后从部队淘汰下来的。 把自己带回来的东西交给老爹,张俊平连家都沒回,直接带着人赶往WF市。 到了WF市工商银行分行,找到曲行长。 “您好曲行长,我過来取钱,之前BJ那边应该和您联系過了吧?” “你好,你好!你是张厂长吧?联系過,您要取一千三百五十万对吧?”曲行长很热情的冲张俊平伸出双手。 “给曲行长添麻烦了!”张俊平很客气,毕竟是求人的事。 “不麻烦,不麻烦!为人民服务嘛!”曲行长很客气。 虽然不知道张俊平的身份,但是能让省行行长亲自打电话商调资金,這样的人他得罪不起。 要知道,一千三百五十万的现金,可不是小数目,即便他们是市分行,也沒那么多现金。 要从人民银行金库调拨才行。 他从昨天开始,就沒有干别的,一直在和人民银行金库那边沟通调拨资金。 今天一早,两辆押运车,把一千三百五十万的现金送到分行。 此时,分行裡十几名全副武装的保安,瞪着眼珠子守着這些钱。 就等张俊平来取钱了,现在终于等到了张俊平。 一番寒暄之后,张俊平拿出BJ工商银行出具的转账支票,交给曲行长。 曲行长那边安排人验票。 验票通過之后,开始填写单据,然后点钱。 一千三百五十万,是一百三十五万张,一千三百五十打钱,沒打一千块钱。 足足点了一上午加半個下午,才点清楚。 用银行专用的绿色帆布袋装了整整十四袋才装完。 看着张俊平用卡车拉着钱离开,曲行长张张嘴却不知道說什么。 最后感慨一句,“咱们WF出了條龙啊!” “行长,這是谁啊?這么牛气?” “牛气吧?省行高行长亲自打电话,据說是总行丁行长给他打电话交代的事情。 可惜,沒机会多聊一聊!”曲行长摇头叹息道。 這才是曲行长最惋惜的事,本来想借此机会好好结交一番。 结果,张俊平一直忙着点钱,根本顾不上和他說话。 做到车上的张俊平,两只手不由自主的抽搐着。 一百三十五万张钞票,全靠他十来個人数,累死也数不完,只能随机抽查。 就這,也累的手抽筋,真•数钱数到手抽筋。 不光是他,后面车厢裡抱着枪看着很威武的五叔,大哥他们,比他好不到哪儿去。 手也在抖。 一路无话,回到夹河村天已经擦黑。 但是,家裡却灯火通明。 按照张俊平的要求,家裡进行了翻盖。 从原来的土屋,变成了二层的小洋楼。 楼下客厅很宽敞,进深六米的客厅,南北通透。 但是,此时客厅裡挤满了人,比赶集還热闹。 绝大多数人根本连做的地方都沒有,只能站着,但是大家都沒意见,反倒是聊的火热。 “平子回来了!”一声吆喝,呼啦一下,屋裡的人开始蜂拥着往外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