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41章 正陽門(全書完!) 作者:未知 張守仁在山東立朱恩賞爲新帝,同時誓師北伐,這個消息傳出,立刻轟動全國。浮山遍及天下的宣傳網絡和情報網絡在此時暴發出力量來,種種宣傳手段跟上之後,除了東林黨人食古不化,大罵張守仁篡逆,並且表示絕不合作之外,多半的地方勢力,已經在表示觀望了。 在這個時候,原本永曆帝被立,成爲新的核心,南明勢力,都集中在永曆朝的旗下,並且鬥爭了二十餘年才被徹底平定下去。 但衆人一直期待的山東一有舉措之後,這些原本要投在永曆朝的地方勢力頓時就猶豫起來,甚至連擁立的動作也停止了。 所有人都知道,山東積蓄着強大的力量,也是唯一能與東虜正面相抗衡的力量。 在這種時候,連李成棟等降將都變的首鼠兩端,不大敢繼續爲惡,只是駐在原本的地方,不再繼續出力了。 如佟養性等清軍漢軍旗的大臣們雖然努力,在閩浙,在兩江,在湖廣,起義的人卻是越來越多,力量也越來越大。 數月之後,除了和張守仁有殺父之仇的大西軍餘部,李自成身死後的闖軍也宣佈易幟,並且宣佈效忠山東,效忠於張守仁。 他們在李過和高一功等人的率領下,開始往張守仁勢力的控制區,也就是劉景曜的鳳陽地區前進,數十萬大軍雖有老弱,仍然是一支不可侮的力量。 原本的這些力量在短視的南明大臣和東林黨人的排擠下,力量被消耗極大,但哪怕是在永曆朝的末年,袁宗第等闖營大將仍然在堅持抵抗,他們的光輝事蹟,足以叫張守仁對他們傾心接納了。 而對闖營這一方來說,李自成死後,原就是羣龍無主,他們向來對浮山這邊敬服有加,兩邊也沒有仇怨,闖營甚至要承浮山的情,對張守仁也是極其佩服,兩邊的合龍,也是水到渠成。 他們與黃得功和賀人龍部會合之後,以張守仁之令,沙汰老弱,挑出十餘萬人的精兵,重新訓練,編成,發餉,原本低迷到谷底的士氣,自然反彈回來。 同時,各部齊出,目標便是南都、閩浙、湖廣。 張守仁這一出手,整個南方的局面,便是爲之一變! 而在此時,佟養性等人請調滿洲大兵的奏摺,自然是一封接一封的往北京去,但到了此時,多爾袞已經自顧不暇……山東出兵了! 由臨清往德州的運河水面上,滿滿當當全部是運兵的兵船,往河南是一支偏師,由張世福率領,掃蕩當地的清兵,到潼關爲止。 而主力則是張守仁親領,五十萬大軍浩浩蕩蕩,水陸並進,沿德州一線,直接往北京殺去。 山東兵一出,整個八旗都是震怖起來。 他們留着大軍在北京,原本也是提防山東,不料虎未傷人,人卻先來打虎了。 多爾袞自是暴跳如雷,沿途佈置多股兵馬截擊,但在幾十萬山東兵的面前,卻是以卵擊石,根本毫無用處。 見此情形,清廷一方便是收攏兵力,連山海關守兵都是調了過來,在遼東,他們只留了幾千人不到的兵馬在海邊,此時調動不及,山東主力一動,海邊自然又是水師雲集,不過在此時,一切也是顧不上了。 順治二年,大明高宗皇帝元年,山東鎮兵一路北上,三月上旬,終抵北京城下! …… “京師啊,咱們又來了。” 曲瑞,孫良棟,張世祿,黃二,錢文路,李耀武……所有的浮山諸鎮將領,都是親臨前方,用手中的千里鏡掃視着北京的城防。 巍峨高聳的城樓,箭樓,密密麻麻的箭孔,蜿蜒數十里的羊馬牆後是高聳的青磚爲面,條石爲基的城牆,在城牆上,到處都是放置的大炮,到處都是密密麻麻的守備軍人。 這是當世最大的城防工程,翁城和箭樓,垛口,箭孔,藏兵洞,羊馬牆,整個防禦工程成爲一體,令人驚歎這是世間的奇蹟。 “漢軍旗用大量火炮守城,最少有二三百門,看來東虜這幾年也沒閒着嘛。” 雖然皇太極有鑄炮千門的野望,不過實在礙於國力,勉強也得不到幸福,清國這幾年竭盡全力,也就鑄了這不到三百門的火炮,就這樣,也是當褲子當出來的。 漢軍旗在城上,城下則是全部的八旗騎兵和步兵出城野戰。 不論多強悍的城防,城外無兵,等於任人施爲,城池失陷是遲早的事。 在正陽門外,一路到東便門,廣渠門,各門之間,都有大量的騎兵守備。浮山的槍騎兵們也是全部出動,沿着二十多裏的各城門間突馳,清騎一旦有靠近跡象,立刻就是轟擊回去。這樣一來,整個戰場已經被浮山軍搶得主動,清軍只能被動於城下借城頭火器配合,加上城防,三位一體,以守待攻。 “黃色藍色白色紅色……還真是好看哪。” 在衆將的眼前,確實是顏色的海洋。 各式各樣的鎧甲,精強的頭頂櫻盔的將士,優良的戰馬,多爾袞知道這是生死之戰,整個八旗所有的力量都被他拿了出來。 滿洲八旗連餘丁在內六萬餘人,全部上了戰場,加上蒙古和漢軍旗,還有吳三桂的降軍,城下便是十五萬人之多,加上城頭的五萬餘人,守備力量,便有二十萬人。 這股力量,能挑戰大明的任何軍鎮,甚至是九邊軍鎮全部相加,亦是遠遠不是對手。 而多爾袞和多鐸,阿濟格,濟爾哈郎,阿巴泰,所有的八旗王公的臉上,卻都是一片死灰色。 如果不是他們仍然有動作,仍然有呼吸,恐怕已經可以被當成是一個死人! 皆因在他們對面的力量,太過浩大,太過磅礴,太過恐怖! 這是何等樣的軍容啊! 近五十萬人,鋪陣開來,將幾十裏方圓的地方都擺滿了! 軍旗,放眼看去首先是雜草一般的軍旗! 太多的軍旗了,各色的軍旗有不同的高度,在城頭放眼看去,幾乎在整個地平線上,全部都是旗幟的海洋! 旗幟之下,便是甲士。 仍然是一望無際,仍然是一眼看不到邊,仍然是無比的威武雄壯。鐵甲,海洋一般的鐵甲,令人窒息的鐵甲!在陽光下,整個浮山軍的陣列如水銀般的流淌着,放眼看去,幾乎看不到有沒有穿鐵甲的士兵,哪怕是那些拿着長火銃的火銃手們,身上也是穿着漂亮的板甲,戴着鐵製的頭盔! 如果是幾萬人,這些親王貝勒們還能接受,但幾十萬穿着鐵甲的敵人,這已經徹底顛覆了他們的認知! 這就是國力的比拼,漢唐之時,以華夏民族的堅韌和勤勞,一次又一次的養出這樣的大軍,一次又一次的以國力和智慧叫華夏的敵人絕望! 在明末,原本不可能出現的漢唐時的光輝,在穿着攝政王甲胃,被衆星拱月般的圍在正中的張守仁手中,終於再復出現! 步兵的大陣是以旅方陣爲基礎,每個旅中就有自己的炮兵營,騎兵營,在城頭的絕望的八旗貴胃眼中,五六千人爲一方陣,其中有火炮,有騎着高頭大馬的精良騎兵,有大量的火銃手,長槍手,甲胃精良,軍伍森嚴,這樣的對手有十個方陣就很難啃,二十個方陣最多能打個平手,三十個方陣就只能承認失敗,而在他們眼前,卻是有一百多個這樣的方陣! 一百多個無比壯觀,無比森嚴,從頭到腳散發着無比威嚴氣勢的漢人軍隊所組成的方陣! 在這個時候,向來可以拿來吹牛皮的騎射已經不能宣諸於口,什麼滿萬不可敵更是無恥的胡說,再狂妄的旗下貴胃也得承認,放一萬騎兵到這樣的軍陣面前,根本連人家的牙縫都不夠填的。 到這個時候,所有的旗下貴胃都承認自己輕視了敵人,多爾袞更是無比痛悔。 在此之前,他總以爲浮山軍最多十幾萬人,自己這樣的佈陣總有一戰之力,最少也能打個平手,浮山騎兵很好的屏避了所有的偵察,使得他們誤判了形式,到此時,就算是後悔亦是晚了,再無機會! 沒有機會逃走,亦沒有機會承認失敗,大家被圍在這個城中,已經無路可走。 “決一死戰吧……” 多爾袞面色慘白,他隱約聽到了宮中的哭叫聲,浮山大軍壓境,軍容壯盛,消息肯定傳到內城和宮中去了,在享了一年多福後,這些旗下的女人們已經不再那麼堅強,她們開始哭泣了,正和她們的男人屠殺過的這個民族一樣,是的,強盜也會哭,強盜的女人和孩子們也是會哭的! 看着那四處奔馳的槍騎兵,看着那包着如鐵罐頭一樣的突騎兵,看着一千多門擺在一起對準城頭炮兵的浮山炮陣,看着這一切,看着那個被衆人圍在正中的生死大敵,多爾袞突然有一種荒謬之感……若是沒有張守仁,天下大勢,又會是如何呢? 不過,這個答案他顯然等不到了,因爲在此時,張守仁已經用極具威嚴的聲音對所有人道:“攻擊,命令炮兵開炮,替我掃平眼前的這些醜虜,再復華夏的太平與文明!” 更多小說請收藏:po18.u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