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主要內容

第21章 兵器(2)

作者:未知
而且,军人骨子裡对兵器的喜爱,也是世代传袭,不会一下子就消失掉的。 “這就是虎蹲炮?” 抛开冷兵器,张守仁也是对明军的火器特别有兴趣。 在他原本的印象裡,中国古代军队就全部是大刀长枪,一打仗,帅旗下鼓声隆隆,小兵们拿着刀枪冲锋,弓箭对射,但到了明朝之后,才知道自己的记忆是错的。 明军在开国初年就有大量的火器装备了,到中后期后,得益于海洋贸易的方便,又有不少欧洲人从万裡之外到达中国,他们带来了不少新进的火器,被明军大量仿制,同时還从欧洲进口机床,自己铸造出来。 到现在崇祯十年时,明军铸的千斤以上的火炮也很不少了,光是在不远的登莱,当年兵乱时就有好几十门大炮,鸟枪火铳最少也有一两千杆。 至于和盘踞辽东的清军打仗,明军的火器装备就更多了,孙承宗在辽东时,一個车炮营火炮好几百,各式火铳過千杆,不過這质量,可就是沒法說了。 眼前這虎蹲炮有两门,长一米左右,张守仁伸手一抱,掂了一掂,笑道:“四十斤不到。” “对的。”张世福笑道:“三十六斤!” 這個总旗,說起来就是這個堡子的副堡长,平时催缴军粮赋役什么的,是個苦差,好处捞不到,被人戳脊梁的时候倒不少,要不是世袭脱不开身,還真沒几個人愿意干。 不過這张世福倒還称职,最少对军务上的事,懂得的還算不少。 张守仁点了点头,用心去看這形制古朴的铁制火炮。 短短的炮身上有七道铁掴,這是防止火炮发射后炸膛的防护,炮口下面是两只铁抓,這是发射时用来固定炮身用的。 在火炮边上,是一個布包,裡头装的是十几斤铁片碎屑,這门小炮,装填引药后可以在炮身裡装一斤重的碎片,点火喷发后打出這些碎片,如果填药足,距离也近的话,威力還是不小的。 张守仁看着心裡怪痒痒的,但也不能随便浪费火药硝石,這些东西,明朝在辽东用量极大,山东這裡可不多,要省着用。 看了炮,就是鸟铳。 這個鸟铳就是叫人大失所望了。 是近年来做的次品货色,枪管很长,但是是三四根管子拼接起来的,看着就是歪七倒八的,這枪膛怪不得鸟铳手根本不敢靠近瞄准,天知道是一枪就爆膛,還是第二枪? 再拎起来看看,一根火铳只有五六斤重,根据张守仁自己的记忆,這种轻飘飘的鸟铳装不了太多引药,百步之外连纸也打不穿,力道太差,倒是二三十步远打打树林裡的小鸟,因为是霰弹,效果倒不错了。 鸟铳之名,也就是从這裡来的。 “這不成啊。” 看着這十支火铳,张守仁有点苦恼了。 他毕竟是一個出身在热兵器时代的军官,原本的那個张守仁对阵战之事也是所知不多,所以這一次对付海盗,原本的想法就是要用火器,但眼前這些冷兵器還好用,两门小炮也算中规中矩,但這十支火铳,看着也不比烧火棍强什么。 其实原本也是他想的太美好了,火铳是军国重器,和铠甲一样要紧的军需物资,刀枪什么的,山东這裡的武库可能還有一些好的,火铳和铠甲,那就根本不可能有好的留存下来,早就全运送到九边重镇去了。 “咱们百户裡头,有多少人能使弓箭?” 眼前黑压压的人头,最少是小二百精壮,每天在海边熬盐的灶户都全部過来了。抛开手头那五六斤重沒用的火铳,张守仁向着众人发问。 一问過去,却是面面相觑,沒有人能答他。 冷场了半天過后,孙良栋才红着脸道:“俺在二三十步距离,倒能射中靶子。是前年在即墨营耍子时和人学着玩的。” 张守仁十分失望,摇了摇头,道:“射不□□的靶子,可不能算是会射箭。” 按张世福說的洪武旧例,一個百户要有三十個弓箭手,现在二百多年下来,這個百户最少有二百以上的精壮,结果连三個弓箭手也挑不出来了。 就算是张守仁自己,弓箭能在几十步内中靶,他毕竟是武官,从小学過射箭。 明朝武官袭职,原本是要考试的,现在制度败坏,不考也能袭,但還需要防止哪天某個大佬兴趣一起,考核這些低层武官。 所以张守仁学過射箭的基本功,但也只限于射固定靶。 至于移动靶,不要說射飞鸟和兔子,就是隔几十步在走动的水牛他也射不中。 弓箭手要根据天气,风力,目标移动的速度来射箭,小规模战斗相隔一两百步,弓箭手要准确的射中目标,才算合格。 张守仁這样的水平,当然谈不上是弓箭手了。 问了弓箭,再问刀牌,果然也是一個沒有。问到长枪时,倒是有二十七八個人站出来,包括张世福等人在内,都是曾经习学過枪术。 明军的长枪兵是最贱的兵种,战场上用来送死的,這些最下等的穷军户,习学的也就是這种最低劣的战斗方法了。
首頁 分類 排行 書架 我的

看小說網

看小說網是您最喜歡的免費小說閱讀網站。提供海量全本小說免費閱讀,所有小說無廣告干擾,是您值得收藏的小說網站。

網站导航

热门分類

© 2023 看小說網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