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主要內容

第124章 □□

作者:南山有台
“你想...杀我?你真想杀我?为什么...我們可是兄弟啊,十年...何湛!十年!”

  何湛猛地睁开双眼,被外头吵吵闹闹的声音惊醒。他心脏骤疼,周围的空气似乎都朝他的心房位置压過来,压得他喘不上气来。

  房外传来小厮的声音:“王爷,王爷您醒了嗎?”

  “进来。”何湛简单披上個衣服,允他进来,问道,“出什么事了?”

  小厮說:“晚上不知哪裡来了群乱民,很多人,流窜到街上疯狂抢掠,东市西市的店铺全都被抢了個精光,简直是奸丨淫掳掠,无恶不作!刚刚還在民仓那裡放了一把火。原本巡夜的士兵都已经被杀了,府衙裡收到消息的时候已经是深夜,现在正满大街的抓人呢!”

  何湛一听是出了大事,赶紧套上袍子就往外面走。宫裡应该也听到风声,天子脚下发生這种事,還是在姜国使者来访的时候,处理起来怕是棘手。

  一队接一队的士兵开始挨家挨户地搜索,看兵甲装备,其中還有宫中的御林军。

  宁晋竟派了御林军出来?那宫中的防备岂不是削弱很多?

  他心脏怦怦直跳,一股不祥的预感如同浓云一般笼罩在他的心头。他掀起轿帘往后看去,冲天的火光浸透了半边夜空,一時間分不清黄昏黑夜,那片如同晚霞绵延的天际,更像是被泼了一把彩墨。

  宫裡灯火通明,传信的士兵比利箭還要快,夜鹰一样飞进御书房。

  铁骁骑和雁北军的几個大将都在御书房中,文官只有一個房岳秀在侧。何湛来时,宁晋正和他们商议此次民乱的事,何湛未让人宣,只在外等候,等到几個大将和房岳秀都领了命出宫,何湛才請见。

  宁晋脸色不好,他沉浸在昏暗的灯光当中,似乎与黑暗融为一体,只有那一小捧烛光照着他阴沉的面容。

  何湛问:“现在形势如何了?”

  “你到朕的身侧来。”

  太监给何湛搬了個圆凳子到宁晋一侧,得宁晋令就叫左右的宫人一同退出去。

  何湛再问:“可查出那帮人是哪裡来的了?”

  他怀疑此事与谢惊鸿有关,谢惊鸿前脚刚刚潜入京城,后脚就出了這样的事,可他沒敢轻易将谢惊鸿来京一事告诉宁晋。

  他怕他跟谢惊鸿私下会面,会让宁晋起疑心。

  金远晟還活着,宁晋留他一命,若說跟何湛沒有半点关系,连何湛自己都不信。何湛早就知道杨英招疑心他,可杨英招始终沒有铁证证明何湛和杨坤的死有关,但金远晟却是個活生生的人证

  “鹿州的流民。景昭帝在时,对鹿州流窜過来的百姓很宽容,放任他们在京都生活,可他们再怎么說也是外客,在京都大多生活困苦,不少的人沦落成乞丐。這次他们联合了不少人,其中大部分就是饱受饥饿折磨的人民,策划了這场民乱。朕已经派人前去平定,也召了丞相负责民间抚慰一事。”

  何湛皱起眉:“鹿州?”何湛始终担忧此次民乱只是谢惊鸿对付宁晋的先声,纵然再怕宁晋疑心,却還是說了句:“谢惊鸿已经到京了,臣怀疑此次民乱跟他有关,皇上可以顺着這條线去查一查。臣怕谢惊鸿還会有其他的动作,還是将御林军尽早调回宫中为好。”

  “朕知道。”

  何湛抬眼,疑惑地看向宁晋。宁晋說:“朕知道你跟他见過面,也知道這次民乱跟谢惊鸿有关。”

  “臣...不明白皇上的意思。”

  “可无论如何,朕都信你。”

  何湛沉了口气。

  “只是朕有些难過。”他渐渐迫近何湛的面庞,“這么多天,叔都不肯来见朕,也不肯将谢惊鸿来京的事告诉朕。”

  “皇上...”

  他亲了亲何湛的唇,手指滑入他的发间,這個吻辗转至深,直到何湛的呼吸渐渐变得紊乱,宁晋才放开他。

  “朕都快杀人了。”

  宁晋长叹一口气,眉宇间渐渐浮上些倦怠:“何湛,你說究竟是我不信你,還是你不信我呢?”

  何湛颤着唇,始终沒有将金远晟的事问出口。

  宁晋将额头半抵在何湛的肩上,方才說:“叔,你多来宫裡陪陪我好不好?只有看见你,我才安心。”

  遇见何湛之前,他什么都沒有,什么也留不住。

  “好。”

  宁晋勾笑,唇缓缓移到何湛脖颈间流连。

  此民次乱参与的人数高达两百多人,士兵和衙役一同去搜查逮捕的时候已经晚了,到最后抓到手的還不到一百。全城陷入极度的恐慌当中,调查仍在继续。

  之前因宁晋下令要重审忠国公府一案,秦方被调任回京,现在已在赴京的路上。宁晋按着何湛的意思,将其重新擢升为大理寺卿,回京先处理民乱的事。

  秦方先使者团来京,随行的還有杨英招。听宁晋說秦方被贬到抚衢县之后,杨英招后脚就跟到了。岚郡王在杨英招面前服毒自杀,秦方担下全责,为此被贬职,杨英招对此愧疚不已,果断向宁晋請辞,到抚衢县保护秦方去了。

  两人回来时,杨英招的眉眼比以前更厉了,眼神比刀子都要锋利。听属下将民乱的事一一陈述,杨英招向宁晋請示道:“师兄,我在清风道观中救济過不少乞丐,或许他们知道点线索,不如先让我去查探一番。”

  秦方道:“我也去。”

  杨英招說:“事态紧急,大人不如先跟谢惊鸿這條线,等到时候抓住他谋乱策反的证据,面对姜国使节,我們会更有利一些。”

  秦方点头:“好。這件事必须在姜国使节来临之前查出来,否则他们拿此事来诟病新皇,只会让朝廷动荡,百姓不安。”

  两人多年合作,似乎培养出别人难及的默契,一言一语都契合得很。

  宁晋首肯,擢令秦方调查此案,并让杨英招继续统领铁骁骑,襄助秦方。

  春风吹過风临大关,携姜国使节一同入皇城地界。

  秦方和杨英招为了不让百姓恐慌,秘密逮捕犯人,很多乞丐受過清风道观的恩,对“同行”中有人犯下此等大罪更是不齿,但恐于他们报复,一直都不敢跟官府合作,可秦方嘴皮子上下一动,就将他们說得有些动摇,加上杨英招在旁保证铁骁骑会保护他们的安全,乞丐终于松了牙关。

  制造民乱的二百多人逐一落網,大家纷纷指认其中一人为罪魁祸首,可那人却什么都沒有供出来。尽管对他们用了大刑,他们也未曾指认是谢惊鸿。

  這件事终是不了了之。

  宁晋为安抚民心,调动雁北军和铁骁骑一起拉着這群人游街示众,并贴出告示广布天下。

  此事来得突然,平息得也快,何湛代宁晋走向城墙,言此事是有人故意策划,意图扰乱民心,明话暗话都在指向即将入京的姜国;又言宁晋兢兢业业,一直要给天下百姓一個交代,得新皇领召,朝中为靖国安定上下齐心,才能迅速破获此案。

  百姓见城墙上的摄政王形销骨立,眉宇间可见憔悴之色,可见朝中的确将百姓安危放在心间,叛乱所带来的恐慌逐渐被归属感所取代。古言阴阳转换的道理,大致如此。物极必反,月满则亏,這次处理得妥当而迅速,皇都也因祸得福。

  至少皇都百姓此次会一致对外。

  查不出最终结果不要紧,管他這次叛乱是不是姜国策动的,现在已经是了。

  何湛选秀一事不再是焦点,他也因此落得清闲,每日去宫中陪着宁晋,倒不用真去做什么,在御书房裡找本书打发時間。宁晋看折子要看好久,但时不时会看何湛一眼,看他還在,就继续再看折子。两人不用說话,就能在一起待一天。

  太监送了润喉的银耳羹来,宁晋照例先问何湛:“叔要不要喝一碗?”

  何湛的确是有些渴了,将宁晋递過来的银耳羹接過,喝得时候瞥见宁晋手边放着一页字,疑而问道:“這不是宁恪写得么?”

  “他想叫朕看看。”

  這下何湛更惊了。从前皇位之争,宁恪连個角都够不到,他也沒有要争的意思,宁晋和宁恪很少有交集,但即便如此,宁恪绝对是看不惯宁晋的,为何...他的字会出现在御书房?

  宁晋說:“前几天看他练剑,有模有样的,朕就教了他几式。他還小,好学心强,那天支支吾吾要朕看看他练字,朕瞧着写得還不错。”宁晋将宁恪练习的字往前放了放,說:“练得是周字,内敛温谦,還有点儿他自己的张牙舞爪,叔觉得如何?”

  何湛:“......”

  何湛不知怎么该跟宁晋解释宁恪這個孩子,连他自己都吃不准宁恪,现在他也吃不准宁晋了。

  宁晋是個寡情的人,尤其是在亲情這方面,沒道理...宁晋会突然将宁恪看上眼。

  何湛顿半天,才道:“恩...他也不小了,明年就及冠了。”

  宁晋說:“這次姜国使者来,朕想让他去迎接,叔意下如何?”

  何湛低头請示道:“臣不太明白皇上的意思。”

  “他是個人才,也想保住自己和淑太妃在宫中的地位,朕何不给他這個机会?况且,叔不是一直很喜歡他嗎?”

  何湛:“......”也不知道宁晋哪只眼看见他喜歡宁恪了。

  只不過宁恪上次问他關於杀人的事,他似乎对他背后的人有了怀疑之心,可知宁恪已经开始正视自我的身份和价值。何湛觉得可以好好利用這個时机,故而才时常去宫中教他念书习武。

  “四殿下是您的弟弟,若有亲族为皇上效力,也是一桩好事。”

  宁晋笑了笑,歪头看着何湛,却沒再說话。

  。

首頁 分類 排行 書架 我的

看小說網

看小說網是您最喜歡的免費小說閱讀網站。提供海量全本小說免費閱讀,所有小說無廣告干擾,是您值得收藏的小說網站。

網站导航

热门分類

© 2023 看小說網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