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章 部委的生活
看来這個便宜大哥,還真不是一般人啊,能量大的可怕,說是過渡個半年,居然就安排到了GA部過渡,一般人想都不敢想好吧。
祁同伟路過走廊的时候,看向GA部大楼上面的徽章的时候,嘴角咧开笑了一下,心裡念叨了一句大丈夫可取而代之,随后跟紧了副处长陈旭东的脚步。
陈旭东走到了一间大办公室前面,对面就是治安管理局的局领导办公室,牌子上写着,某某局长,某某副局长。
对面几间大办公室就是秘书们的办公室了,這裡就是二组了。
“咱们局呢,从建国起就在GA部排序第三,所以对外和对内许多文件上,会简称为三局。
只有对下属各省公安厅發佈的文件上会正式署全名治安管理局。
反正你就记住你是三局的人就好了,一组是专为局长和政委服务的,一秘就是就是组长,二秘是副组长,還有一些其他的科员。
你现在是二组二秘,就是副组长,手下也有几個科员,任务就是服务好唐明红副局长。
而你们的分管领导呢,就是我,副处长陈旭东,你们二组什么事,都要及时告诉我。
换個說法来說,我就是你们的秘书长。”
祁同伟心裡却在想,他又不是沒读過书,却也是见识到了京城部委的形式化,据他所知,這秘书处啊,几组几秘的组织架构,是源自于政务院,那裡的一秘二秘才是正规的称呼,写进文件裡的,還都是厅局级的秘书,据說還有副部级的秘书。
這GA部三局,顶天了就是個正厅级单位,還是GA部的组成部门,也学了這一套說法,而自己的工作证上也沒這样的词,那看来就是三局的局领导们附庸风雅,强行学习国办的那一套。
而裡面的秘书,实际只是副科级,正科级的联络员。
這好比学校裡军训,校领导检阅学生们,也要学同志们好,首长好,這一套一样的說法。
形式主义看来泛滥得严重啊。
.........分割线
几天后,祁同伟迅速适应了自己的工作,他现在是二秘,也就是說一秘的替补,处长和一秘是副局长唐明红的主要联络员,自己平时的大部分工作就是分析各地公安厅报上来的数据。
這块工作也相当繁杂,全国公安厅三十几個,大部分信息情报经過了专业处室之后,会有部分汇总過来,在经過二组祁同伟手下三名科员和两名副主任科员的筛选之后,经過祁同伟的研判,再交给处长陈旭东审核,最后只有数据的汇总报告交给唐副局长。
组长刘凯悦就是一秘则是唐副局长的真正秘书(正科级),他负责大部分秘书的工作,他手下的科员们负责起草各类文件,可以說和祁同伟這小组分工明确,一個筛选下面的数据和报表,汇总后交给领导,一個承接领导的指示,按领导的意图起草文件,俗称笔杆子组。
按照工作的重要性来說,肯定是一秘這一组强多了,按他们一個科员的說法,一秘手下才是领导真正的心腹,二秘只是打杂的。
当然,這句话祁同伟也是听自己手下闲聊听到的,不過想想還是事实,而刘凯悦沒跟着领导的时候,祁同伟要马上替补上,正因为這個职能,所以刘凯悦那边的文件和领导的一些安排,都会有一份抄送给祁同伟,随时准备替补。
对于祁同伟来說,在GA部工作的這一周,可以說是拓宽了自己的视野,全国各地公安厅的报告都会有集中到他這裡来,经過手下的筛查之后,提取有用的重要信息给他。
难怪說在部委工作,视野会更广阔,此言不虚,前世祁同伟哪怕在公安厅长的位子上,眼睛裡也只能看见汉东各城市的情况,干得也是执行的工作。
而在GA部三局裡,這边的工作就是全国性的政策制定了,高屋建瓴,這個词的意思此刻才被祁同伟真正理解了。
“祁秘,我手上的东南五省和西南的数据在這裡了,時間也差不多了,那我先去接孩子了。”
說话的是祁同伟手下的副主任科员,刘洋,他虽然年龄才二十六岁,比祁同伟還大,但是孩子已经三岁了上幼儿园了,名校毕业,做事效率很高,京城本地人,为人洒脱。
“好嘞,早点去吧,剩下的我等他们交上来之后汇总就行了。”
祁同伟微笑着点头。
“您也别太拼命,咱们這裡和基层节奏不一样,走啦。”
過了几分钟,另一名副主任科员唐淑丽也過来了。
“祁秘,這是西北和中部的数据,剩余的东北和东部的数据应该要明天的。”
祁同伟审核了一下数据,点点头。
“辛苦了,時間差不多就让兄弟们下班吧。”
“对了,祁秘,听說您在基层的时候,是缉毒队的队长啊。”
祁同伟正忙着把收集来的数据分類起来整理,听到這一句闲聊,才抬起头来。
“嗯,怎么了。”
唐淑丽倒是有眼色,她年近三十了,在這個办公室裡一步步成长起来的,对数据這些得心应手,祁同伟最近的工作上就是她指导的,說句题外话,如果敌对的间谍策反了唐淑丽這位科员,造成的损失可能比一些副局长都大,她的脑子裡清楚装着各省的情况,各年度的数据甚至能直接背出来。
对于有能力的部下,祁同伟自然要多出不少耐心,知道她喜歡听些八卦,干脆就陪她讲一讲。
“缉毒队的工作,是不是每天都很精彩啊,经常会开枪嗎?”
祁同伟這才想到,這裡机关的干部,虽然每個人穿着警服,但是大部分连枪都沒有领,只有少数部裡领导的警卫会配枪。
他们习惯了這样每天面对文件的生活,对于基层干警们每天面对罪犯的生活自然会有好奇甚至向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