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 工业建大寨
且不說刘备和诸葛亮两人忙着安排各项事宜,话說左慈回去给刘厚禀报商议的结果。
刘厚听說要连同老弱妇嬬一起接收也感到很无奈。不過刘厚也不是黑心的人,他也不想将自己的工厂弄成像富x康那样的血汗工厂。大不了增加点成本想办法好好安置這些老弱妇孺好了。
细细一想,這些老弱妇孺也不会完全沒用。妇女、老人可以做些做饭、缝缝补补等轻体力活。小孩子虽然還不能从事生产活动,但是可以让他们学知识、学技能,不用几年就可以成为优秀的劳动力资源,甚至有些天资好的還可以成为研究人员或管理人员。
好在,刘厚搞出来的那些东西都是远超這個时代的。這也就意味着生产這些东西将会获得暴利。养這些人应该不成問題。
很快,刘备配给刘厚的人手都到齐了,裡面果然沒有庞统。刘厚虽然很不甘心,不過也无法,這种顶级谋士刘备怎么可能会给自己一個未成年人使用。
刘厚想了想,自己暂时還不需要上战场,這几年应该都只是搞一些基础建设、安置流民、组织生产、商业运营等琐事,有费祎、董允两位干吏应该能应付了。
于是,刘厚带着自己的班底:左慈师徒、赵云、费祎、董允、120名女兵、300多名工坊和实验室工作人员、第一批临时招募的1000名流民青壮和他们的家人,浩浩荡荡地开赴检江河畔。
成都平原是天府之国,這裡的土地基本上被开发得差不多了。刘厚预先已经让人探察過,找到靠近江畔的一片树林,刘厚打算将基地建在這裡,這样可以尽量减少征地。
這年头征地是要合理补偿的,刘厚可不敢强占别人的土地。如果败坏了刘备的名声,以刘备的脾气,自己绝对吃不了兜着走。不過這些事情都有费祎和董允两位青年才俊搞定,基本上沒刘厚什么事。
费祎和董允两人现在都是20多岁的年纪,他们两人和诸葛亮、蒋琬后世被称蜀汉四秀,其能力自然是不差的。
在原来的歷史上,他们两人也是刘禅的太子舍人,一直辅助着刘禅。诸葛亮死后,這两人接過他的班,真正做到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刘厚让流民都去伐木、搭建简易窝棚,让工匠们都去做肥皂、香皂。制皂工艺简单,对设备要求也很简陋。只要搭個窝棚,支几口铁锅就能生产了。刘厚优先生产它是希望通過它迅速赚点钱。
虽然现在有刘备供应着這几千人的粮食,但刘厚希望能早日断奶,实现自给自足。
生产肥皂需要大量油脂,但這年头油脂不好弄,所以产量其实很有限。目前主要原料是菜油、花生油等植物油。刘厚思量着是不是养些猪、羊生产些油脂,再找找看哪裡有放牧的少数民族,和他们买点油脂来用用。
除了做临时工坊外,還建了很多窝棚作为大家的临时宿舍。刘厚也不例外,只能先住在窝棚裡,不過他不用和别人挤一個窝棚罢了。
這個时代沒有气动、电动工具,连铁钉都沒有。還好有些锯子、斧头、凿子,反正一切都靠人力,生产力极其低下。第一天建的窝棚根本不够所有人住,只能安排老弱妇孺先住。不過即使很多人挤一间窝棚,還是不够安排所有的老弱妇孺。
所以只能让体弱的住,身体稍好点的都只能露宿在外。好在這些流民過惯了颠沛流离的生活,露宿街头也是常事,现在能有口饱饭吃,已经是谢天谢地了。
直到七天后,才有足够的窝棚挤进所有的人,但這并不意味着完成任务。现在只是保证大家不露宿而已,要住的稍微宽松一点,起码以家为单位,每個家庭能分到一個窝棚,一直到半個月后才能实现。
刘厚对他们的生产效率非常无语。看到眼前一片连绵不断的窝棚更无语。尼玛,這难道是传說中的大寨?人家工业学大庆,农业才学大寨,我怎么搞工业要建大寨呢?
不過刘厚也沒空多做感叹,他开始投入紧张的工作中了。目前刘厚的首要任务是确定整個工业区的规划。每個工厂要建在那裡,兵营安排在那裡,工人生活区要设在那裡等等。
刘厚沒有正规学過城市规划,只是在其他科目中学過一点交叉知识,再结合一些课外学到的知识,似是而非地对整個区域作了個大概的规划。
刘厚将造纸等对水源污染较大的工厂设在江的下游,水力轮机等污染少或无污染的产业设在中游。在上游一点的地方,刘厚打算将来建個自来水厂,不過现在還沒那個條件,等一切上了轨道再去追求更高品质的生活吧。
居住、生活区设在常年风向的上风向,而对空气污染大的工厂则设在常年风向的下风向,特别是临时水泥厂,刘厚干脆把它设在检江的南岸,和工业区這边隔一條河。他宁愿增加运输成本也要将水泥厂赶得远远的。
因为他知道水泥厂对周围环境污染非常大。后世时他曾经去過一個有水泥厂的小镇,见到那裡到处都是灰蒙蒙的,连路边的树叶、草叶都蒙上一层灰蒙蒙的灰尘,当时他惊骇莫名,心裡庆幸自己沒住在這裡。
试想,后世的水泥厂都对周边环境影响那么大,在這個时代,沒有任何空气净化措施,水泥厂一旦开工,将会是什么样的场景?刘厚都不敢想象,所以他打算在這裡设一個临时性的水泥厂,等這裡的基地建好和供应成都的城墙加固后,就搬迁或撤掉這個水泥厂。
刘厚理想中的水泥厂应该设在石灰石的产地——老君山。那裡是山区,人烟稀少,爱怎么污染怎么污染去,保证绝对沒有环保人士跳出来游xin示wei抗议。
不過现在石灰石還沒能形成产能。刘厚让一部分工人先過去建煅烧水泥的窑炉,只等老君山那边采集的石灰石一到就开窑炼水泥。
至于军营的設置,刘厚是外行,索性就交给了有丰富军事经验的赵云。有這個当世有数的名将不用,岂不是浪费。可怜的赵云,一路跟着照顾刘厚,战场沒上几次,坐实超级保姆的身份。
3個月后,各個工厂都陆续开工了,当然都還是在窝棚裡开工。第一批石灰石也运了過来了,数量不是很多,不過也够水泥厂试产了。
刘厚這边只管生产,产品的销售問題完全不用他操心,想想他舅舅糜竺是做什么的?糜竺是汉末有数的大商人之一,经营经验丰富,销售網络覆盖之广超出刘厚的想象。
刘厚将产品尽数委托糜竺去销售,反正他的产品独此一家,他拥有垄断地位,握有定价权。他只要定好出厂价,保障自己的利润就行了,至于糜竺怎么卖,卖多少钱,他就管不着了。
当然,销售那一块的利润都进刘备小金库了,和刘厚沒有一毛钱关系。因此,实际上实行“贸易战”的负责人是糜竺,這么重要的事情,刘备也只有交给自己的大舅子才放心。
3個月,益州的上流社会几乎都用上了香皂和草纸。刘厚的收入已经完全可以养得起這几千人了。這令刘备和诸葛亮感到很惊异,還特意跑来看看他们是怎么做到的。
中等收入家庭也逐渐有人接触到這两样神物。相信离普及到中产阶级時間不是很长。刘厚从后世的经济理论知道,中产阶级才是消费的中坚力量,不知道在古代這個理论是不是也正确。如果也正确,他们的收入還会出现一個暴涨的阶段。
至于贫民、流民就不用指望了。他们食不果腹,衣不蔽体,哪怕你的草纸和肥皂卖得再便宜,他们也不会不买吃的而先去买這些东西。
当然,刘厚招募回来的流民们是個例外,喔,现在他们已经不是流民了,他们有了新的身份:工人阶级。
他们现在還是沒有工钱可领,但是刘厚设立大饭堂,保证每個工人和他们的家人都能在饭堂裡吃饱饭。实行真正的大锅饭制度。除了吃饱饭,他们還有一项福利就是能用到肥皂和草纸,這也令他们很高兴,感觉高人一等。
吃了3個月的饱饭,這些原本皮包骨、精神萎靡的流民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现在变得精神抖擞、身体情况也好了很多。他们干活都很带劲,连带他们的老弱妇孺家人能行动的都出来帮忙干些洗洗刷刷、缝缝补补、做饭烧火之类的轻体力活。
甚至刘厚還安排了一些精壮的妇女进入工厂干一些轻体力活。妇女能顶半边天嘛,来自后世的刘厚知道,后世很多工厂都招收大量的女工。有些活女工甚至干得比男工更好。
盘点一下,现在刘厚开办了:一個石灰煅烧厂(和水泥厂一样在检江南岸)、一個水泥厂、一個造纸厂、一個印刷厂、一個制皂厂、一個火药秘密工厂和火器秘密工厂、一個纺织工坊、一個印染工坊、一個成衣加工作坊、一個草鞋工坊。
工厂和工坊的区别在于规模的大小,后四個之所以是工坊是因为它们的规模很小,主要是一些妇女在上班,加工出来的产品主要是供应内部使用,還沒有能有多余的产品卖出去。
而所谓的秘密工厂就是实行严格军管的工厂。這裡的工人和他们的家属都不能随便和外界接触,形成一個独立的小王国。這裡的工人都是经過严格的筛选和考察的,比后世的政审還严格。
首先要保证他们的忠诚性,其次,一般都是夫妻两人一起被选进秘密工厂区,一起长年生活在裡面。女方可以安排做些轻体力活。這样的夫妻一般都是年轻人,而且最好是沒有其他家人的。如果家裡還有老人等其他家人,也可以让他们带入厂区,不過一入厂区,轻易不能再出去。
如果這些家人不愿意入厂区,刘厚答应他们在外面也能得到很好的照料,以免除這些工人的后顾之忧。只不過他们和家人见面就会很困难了,往往要数年才能团聚一次,還要经過重重审批。
不過,刘厚最看重的,也是這個工业基地最核心的部分并不是這些工厂与工坊,而是各种“研究院”。在各個研究院区域,守卫森严,尤其是研制火药、火器這样的军事技术的研究院,更是三步一岗五步一哨,守卫森严程度堪比皇宫。
。牛牛小說
:https://www.zibq.cc。:https://m.zibq.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