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二章 腊八 作者:未知 “二爷,這個···” “怎么,我說话不好使嗎?”赵柽见郑福有些为难,不高兴得问道。 “二爷,不是,不是,一贯钱能有**斤,二十贯我怕他们拿不动啊!”郑福急忙解释說。 赵柽猛的醒悟過来,那会儿钱不是人民币,都是铜钱,一贯钱一千文,一文铜钱六克重,二十贯合到现在就是120公斤,那是很大一堆东西的,卖了三千贯的钱就有一吨多,也不知道老郑怎么弄回来的?“那你们說怎么办?”他看看小厮们征询他们的意见。 “二爷,大管事說得对,這么钱我們确实沒法拿,我們都信得過二爷,不如就把钱存到账房那,我們随用随去可好!”赵义這时站出来說道。 “行,行,我們都信得過二爷不会赖账,就按赵义說得吧!”其他人也附和着說道。 “好好,我保证你们随时都能取到钱,绝不赖账!”赵柽伸出小指和他们勾了勾說道。 “二爷,羊烤好了,可以吃了!”這时赵信从羊脖子上用刀片下一块肉递给赵柽說道。 “嗯,真香,大家一起吃吧,肉烤老了就不好吃啦!”赵柽尝了尝点头說道,他又看看赵信,這個小家伙儿怎么会懂得蛮族习俗,将羊脖肉先给地位最高的人呢。 “哦···”小厮们一声欢呼,围坐一圈,等着赵信将肉割下来分给他们,赵信似乎很精通,肉片的薄厚适中,每片肉都带着金黄的脆皮。 “老郑,你怎么還不办事去?”赵柽拿過一個烤在火上的胡饼,从中剖开,夹上烤肉,忽然发现郑福還站在一边。 “二爷,小的也沒吃饭呢,想一起吃点!”郑福舔舔嘴唇,咽下口唾沫两眼放光地說道。 “哈哈,看来你是馋啦,大家挤挤,也给大管事腾個地让他坐下!”赵柽大笑着說道,郑福看来是真馋坏了,也顾不得了,挨着赵柽的下首坐下,把手在身上蹭了蹭,就去割肉吃,两個跟来的杂役也有样学样的找個地方坐下,跟着吃起来。 “赵仁,這羊你是从哪买的?”赵柽边吃边问道。 “二爷,我是从草市上买的,有什么不对嗎?”赵仁擦擦嘴角流下来的油說。 “這羊肯定是咱们本地养的山羊,肉有些柴,要是草原上的羊,那烤出来滴着油,才鲜嫩可口呢,比這個還要好吃!”赵柽說道。 “二爷,想吃草原上的羊,那可不容易,咱们每年从榷场上买来的羊,宫裡和京裡的大员们都不够分,到不了咱们這的!”郑福摇摇头說道。 皇宫中“御厨止用羊肉”,原则上“不登彘(猪)肉”,也就是說皇上只吃羊肉,不吃猪肉,猪肉是下等人吃的东西,不登大雅之堂,這导致上行下效,人民也就以‘吃羊肉为荣,猪肉为耻’。都吃羊肉供应紧张,因为原产地的問題,平原地区养出的羊自然不如草原上的好吃,要不现在的大闸蟹也不会卖到天价,好羊肉需要进口,可那是有配额的,优先供应给了‘有门子’的豪门大户,平常百姓也只能凑合,吃点当地养的土羊。 “那有何难,等咱们长大了,收复燕云十六州,打到草原上去,把那裡变成咱们的地方,那裡牛羊遍地,羊肉還不是随便吃嗎!”赵柽接過赵信递過来的一條羊腿肉咬了一大口說道。 “好啊,等二爷当上征北大帅,咱们跟着二爷一起到草原上抢羊去!”赵勇挥舞着一根羊骨头大声說道。 “对,咱们都去,打下了草原天天就可以吃羊肉啦!”一群人都被赵柽描绘的美好生活‘打动’了。 ······ 刚過完冬至,转眼就又到了腊八,传說這天是佛祖释迦摩尼喝了碗‘杂货粥’成道的日子,为了纪念這個重要日子,佛寺都要施粥,广结善缘,随着時間的推移粥的內容也丰富起来,到宋代大都是七样东西,糯米、核桃、松子、乳、蕈、柿、栗之类作粥,谓之七宝五味粥,名曰腊八粥,大寺還要举行浴佛仪式,将粥供给僧人和馈送给施主及贵族大家。受佛教的影响,俗家也开始效法寺庙,腊八做腊八粥。 這天清晨,早饭就变成了腊八粥,刚吃上饭,王太医就来了,“二爷,這是我新合的虎头丹与八神屠苏,送给大家!”老头說着从药囊裡掏出几個绛囊,将一個恭敬的送到赵柽面前,其余的分送给屋裡的见喜,桂花等人。 “王太医有心了,坐下一起喝碗粥!”赵柽道声谢,可他還糊涂着呢,自己沒病沒灾的老头给自己送什么药啊,他請王太医坐下,让桂花给他盛了碗粥。 老头也沒客气,在下首坐下连喝两碗粥,席间谈话间,赵柽才知道为啥老头给自己送药,原来宋时医家有腊日制药的习俗,称为腊药,送给大家也是为了讨個喜庆。 “老太医,马上過年了,您也该回京過年了吧,要不要我安排人送您,盘缠够不够?”赵柽喝完粥漱了口坐下问道。 “王爷,我正想跟您說這個事情,過年我不想回去了,想留在府裡過年!” “老太医,您這离家一年啦,也该回去团聚,享享天伦之乐,不要总挂着府裡,钱不够用您就去司房支取!” “王爷,蒙贵妃娘娘恩典,我家老大今年蒙荫点了医科进士,入了医药局,也算有了官身,老夫无以为报,已经上书太医院請求致仕,想留在府中一心伺候王爷!”老头站起身躬身說道。 “哦!”赵柽心中感动,母亲为了自己真是不余遗力啊,老头也是知恩必报,“老太医家中還有什么人?”他又问道。 “家中有老妻和两房妾侍,還有两個未成婚的幼子,随我們一起過活,几個大的都已经分出去了!” “好吧,老太医那就留在府中吧,月俸加倍!”赵柽想了下說道,老头高兴的施了個礼告辞了,他也明白只有自己伺候好王爷,京裡贵妃就会罩着自己的家人,自己的长子仕途定然一帆风顺。 “见喜,你和大管事商量一下,看看府中的人還有谁不能回家過年,愿意来這的,安排人把他们全家接来一起過年,不愿来的,买些過年用的送到家裡!”王太医出了门,赵柽招手叫過见喜吩咐道。 “二爷,那可是不少人呢,花费也不少啊?”见喜大概算了算說道,他知道王爷一项‘财迷’。 “你啊,钱该花的就不能小气,大家辛苦一年,连家也回不了,年也過不好,不要心疼那点钱,這次来回路费,吃喝都记在府裡的账上,将外院的房子都收拾出来,不行咱们不還刚收了個庄子嗎,安排在那边也行啊!”赵柽敲了见喜下說道。 “是,小的马上去办,大伙听說了不知道多高兴呢!”见喜笑嘻嘻地說道。 “二爷,把我的爹妈接来可以嗎?”一边的桂花听了半天了,小心地问道。 “你說呢?你要不是府裡的人就算了!”赵柽看着她紧张的样子,逗她說。 “我就是府裡的人,谁敢說不是?”桂花一听就急了,看看坏笑的王爷,脸一红,“二爷就会欺负人,我马上给爹娘写信去!”小丫头娇嗔着說道,高高兴兴地去了。 這边刚收拾好,赵柽忽然听得外边传来阵阵的敲木鱼声,隐约還能听到诵读佛经的声音,“二爷,一定是和尚们来化斋了!”见喜看赵柽不解,急忙在边上解释道。 “走,咱们也去看看热闹!”赵柽皱了下眉說道,他来的這個时代,别的了解不多,却补上了中国传统节日這一课。 古代的各种各样的节日太多了,有些节前世闻所未闻,就說刚過去的冬至,虽說也過,但是哪裡有這么多讲究,也就是吃点饺子就算完了,可這会儿却当成個大的节日来過,人人穿新衣,家家备办酒菜,祭祀祖先,当做新年来過,号称‘亚岁’,据說京城中皇上要祭天,出动万人,规模更大。 赵柽和见喜穿堂過户来到府门口,只见门外几個和尚站在门外,都穿着崭新的僧衣,披着大红袈裟,当头的一個年轻力壮的捧着一個铜沙罗,上面端坐着個檀香木雕的佛像,刷着亮闪闪的金漆,拈花微笑,看着就价值不菲。他身后是两個和尚分别拿着木鱼云板边敲边诵经,剩下的背着褡裢,看样子是收受布施,当苦力的。 “二爷,您過来了!”看到赵柽過来,两個门子施礼道。 “敲了這么半天了,他们怎么還不走,是不是沒给东西啊?”见喜问道。 “三管事的已经舍了他们几升白米,可他们嫌少,赖着不走,還想要点钱,三管事的回去取了!”门子回答道。 “他们有劲儿就让他们敲吧,一群寄生虫,一個子儿也不许给他们!”赵柽摆了下手不屑地說道,這些僧人每天只是诵经念佛不事生产,庙裡一般都广有田产,雇着佃户种地收租還不用纳税,根本就不是缺钱的主,现在只是变着法的敛财,赵柽懒得搭理他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