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三章 亲事
那边张氏在家裡裁衣裳和柳芽儿娘聊家常,宝珠抱了衣盆去河边。
张氏心疼闺女,总是舍不得让她干重活。做饭时候只让她烧柴禾看火,他们夫妻的大件衣服也不肯让宝珠去洗,說她小细胳膊小细腿的,哪来的力气搓衣服?
几回争执,宝珠也不再坚持了,好在陈家人口简单,也沒太多家务要做。但是宝珠自己的衣物却坚持要自己洗,毕竟也十二岁的半大姑娘了,总不能一点家务也不做不是?
宝珠来到河边,远远的就跟河边洗衣服的婆子媳妇打招呼。今儿個宋媳妇也在,看见是宝珠過来,忙招呼她過来跟自己一起洗。
宝珠笑着应了声,正要過去,旁边有個温和的声音怯怯的說:“宝珠妹妹,過来這边洗吧。”
宝珠转头看過去,见是個年轻姑娘,容长脸,杏仁眼,纤瘦的身材一件半旧蓝裙子穿的干净利落,虽然肩膀上打了补丁,但是针脚细密平整。
宋媳妇說:“对对,宝珠妹子快過去,跟大兰妹子一起,你们姐俩一块儿也亲近亲近。”
宝珠心道,這就是卫家的大兰?
自从上次和李氏动手,然后揭露身世立契约以后,宝珠在村裡也见過几次李氏,互不理睬,還被李氏的白眼瞪過几回。
有次還遇到個细眼睛的白皙姑娘,远远走過来就一脸嫌弃的瞪宝珠,柳芽儿旁边悄悄的說那是卫二兰。
但是张氏和陈老爹每次看见卫家人却都要招呼一声。宝珠虽然不爽,但是也明白冤家宜解不宜结的道理。
這還是宝珠第一次见到卫大兰,既然对方表示友善,自己要是還迁怒她不肯答话,那也显得太记仇了些。于是就冲卫大兰点头轻笑下,抱着衣盆過去,在卫大兰身边蹲了下来。
宋媳妇拍手大声笑道:“這就对啦!饭勺哪有不碰锅沿的时候?一個村儿住着,咱们不都是吵過就忘啦?”
“是啊,是啊”周围几声附和。
“前年我還和大兰她娘打過一场架呢!现在怎么着?還不是有說有笑?過去的事儿早就忘啦!”一個粗壮婆子大声的說。
有人问:“那到底为啥打的架啊?”
那粗壮婆子呸了一口說道:“還不是那臭娘们儿不讲理,偷捡了我們家鸡蛋還....啊..哈哈不說了不說了,早忘了哈...”
婆子自觉失言,马上又住了口,周围一片哄笑。
卫大兰轻声說:“宝珠妹妹,娘........她就是那個脾气,其实也沒啥坏心的。”
宝珠笑笑,沒說话。
卫大兰抿了下嘴:“其实....那时候家裡穷,实在是养不起了,所以才...”
宝珠忍不住了,转头看着卫大兰:“那卫大宝呢?生闺女养不起,生儿子就又能养得起啦?”
卫大兰听得一怔,立刻双颊羞的通红,一時間呐呐的不知怎么回答。
宝珠捶着衣服說:“卫家大姐,過去的事儿就都過去了,契约上咋写的你知道吧?以后就不要提了,我和我爹娘都沒放在心上。”
卫大兰低低的嗯了一声,不再說话,默默的漂洗手裡的衣服。
大兰手快,一会儿功夫就洗完自己的一大盆衣服。看着宝珠還沒洗完,伸手把木盆拽過来就要帮忙洗,宝珠赶紧推脱說不用,争来争去,宝珠坚持,最后大兰无法只得松了手。
卫大兰抱着衣盆闷闷的往家走,一进家门就看见卫二兰在院子裡站着。
“二兰,爹娘呢?你咋在這儿站着?饭做熟了沒?”大兰问。
二兰冲大兰比划個手势,示意她轻声,招招手,自己先走进西厢的屋子裡。大兰不明所以,只好放下盆,跟着她走了进去。
“大姐,刚才王婆子来了,說你的婚事了。”二兰开门见山的說。
大兰羞涩,垂着脸扭捏着不說话。
二兰瞟了大兰一眼說:“姐,咱爹娘担心你将来嫁過去受苦呢。”
大兰抬脸急說道:“咋能叫咱爹娘担心呢!我沒事儿,我.....我能吃苦。”說完又红了脸。
二兰哼笑一声:“姐啊,不光是你吃苦,咱爹娘還跟着你受累呢!刚才王婆子可說了,赵家连小定的礼都凑不出来。”
庄户人家說亲,媒人引线,两家都合意了就先小定,男方下定礼,一般都是几块布料几石粮食,條件好的還要送上鸡鸭鹅等家禽和金银首饰。当然是越丰盛,女家就越有面子。
赵家大郎如今就光溜溜的一個人,礼数他懂,可是发送完老娘,自家手裡是半文银钱也不剩。好在叔伯长辈们都伸了一把手,勉强凑了几石粮食两块细布。
王媒婆過来一交代,卫守业和李氏一起皱眉,說了一半天都是挑剔不满意,刁氏老太太却极高兴,說赵家條件不好是明摆着的事,但人家也凑够了礼数,显然是重视咱们家闺女。
李氏不服,又被刁氏一通骂。
大兰一听說爹娘因为自己被骂,内疚的不得了,急慌慌的问二兰怎么办。
二兰扯着大兰袖子细细嘱咐了一番,大兰只犹豫了片刻,就去了堂屋。
进屋一看,刁氏正气哼哼的坐在炕上,卫守业蜷缩着蹲在屋角,李氏劈叉着双腿坐地上,头发散乱,一脸的鼻涕眼泪還在抽搭着。
“奶,爹娘,你们别...别为我生气了,实在不行,就秋后再說吧。”
“嗯,秋后再說,收了庄稼手头咋也能宽裕点儿。我看,就這么定了吧。”卫守业說完小心的看了一眼刁氏。
李氏又红了眼圈儿,扯着嗓子嚎道:“大兰啊!娘這是为了老卫家的脸面,也是怕委屈了你啊!”
大兰含泪搀扶着李氏起来。
刁氏扶额摇头,无奈长叹了一口气。
宝珠還沒进院门,就闻到炖肉的香气。
张氏挥着锅铲正在灶上忙活,五花肉切片,豆角土豆洗净切好,等肉片炒熟了一起放进去,加开水大锅炖。
陈老爹拿了修补的农具回来,仔细梳理。
就要秋收了。
。